我不允许你独自旅行

我不允许你独自旅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嘉骊 著
图书标签:
  • 旅行
  • 安全
  • 自我成长
  • 女性
  • 独立
  • 冒险
  • 心理
  • 指南
  • 生活
  • 自我救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82938
版次:1
商品编码:12274809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软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84
字数:288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眼界。一身孤胆走过烽火大地,跨过南极北极,用自实习和工作收入走遍七大洲100多国,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履历,却只有27岁。
? 奇遇。中东战火燃烧之地,善良的伊拉克大家族,撒哈拉里三毛荷西故地,种种冒险故事非常吸引人。
? 感动。独旅路上,遇到的陌生恩惠数不胜数,战火摧毁不掉的善良,贫穷扭曲不了的人心,一颗颗陌生人递上的滚烫的心,让人潸然泪下。
? 深度。作者本身有新闻人的视角,能够发掘不同文化、种族、宗教背景下的人性,文字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 观点。单身女孩独旅上路,自然心怀戒备,走过非常规地带,更是处处小心。一次次勇敢击退骚扰,机智逃脱危险,但也不妨碍她一次次向善良的陌生人敞开心扉。通过种种经历,传递平等、自由、包容等观念,令人肃然起敬。
? 实用。随书附赠《嘉嘉的独旅手册》,为越来越多喜爱独旅上路的人提供实用的物品准备、心理准备、安全防护、食宿交通等小贴士。

内容简介

一个神经大条的酷女孩,吃住不挑,不做攻略,用实习和工作收入走过七大洲100多国,一路走来惊魂未定,却又荡漾着温暖。独自旅行,她充满好奇又心怀戒备,而一次次遭逢的善意,又让她对这个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因为感恩所有陌生人的恩情,她记录下这些冒险、奇遇和与旅途中与人有关的故事。而故事里*令人动容的,是那些战火下的人性至善,是陌生人之间的无私扶助,是人与人交往中处处闪烁的人性善良的光芒,*种族,*阶级。

作者简介

马嘉骊

英文名Carrie,27岁,新闻系毕业,曾任新闻节目制片人,现居悉尼,从事政府公关。

大学时开始用媒体实习收入一个人旅行,在坐绿皮火车游完北方数省后,开始独自前往北非、中东等地区。23岁时独自旅行过七大洲,迄今已走了100多国。

独旅途中结交无数朋友,她突发奇想开始在旅途中收集梦想,即“有梦”计划;她的另一个项目,是收集100多国人眼中的中国印象,即“百眼看中国”计划。

网易人间签约作者,豆瓣阅读签约作者。
微博:@神经大条的马嘉嘉

精彩书评

阅读妳的文章,觉得妳离三毛很近。
——南施(三毛好友)

一切温暖都有归处,从她来的方向。
——苏清澈

看你的文字总能感受到笔下的温暖,你的思考你的感悟总能不经意间触动人心,你的人生是*的。
——Rachel

每一次读Carrie的文章,心都会被巨大的温暖和爱柔软地淹没。在她的经历面前,我宛如孩童,睁大双眼,很快进入剧情。
——莲心不染

目录


Chapter 1 中东奇遇
开罗,奇迹之都/ 002
与码头同眠/ 013
我的约旦父亲,阿拉法特/ 017
遭遇以色列式“审讯”/ 029
易卜拉欣的和平小屋/ 032

Chapter 2 阿里旅舍
误住繁星酒店/ 042
在赫拉特的乱世之交/ 049
终遇阿里旅舍/ 057
“关乎情谊,无关生意”/ 063

Chapter 3 我不允许你独自旅行
你为什么去伊拉克/ 071
百人哭丧/ 074
盘算着离去/ 080
不花分文游览巴士拉/ 082
这个至善的家族/ 085
意料之外的纳杰夫之行/ 088
晨雾中的挥手告别/ 094

Chapter 4 库区擒狼记
驶离巴格达/ 100
世上另一处伊拉克/ 103
与色狼斗勇/ 108

Chapter 5 印度行纪
睡过道的人/ 117
并未死去的人性/ 123
蓝城里的“未婚”老头儿/ 128
圣城瓦拉纳西/ 135
合不上的嘴/ 144
在阿姆利策的患难之交/ 154
梦想世界和平的由美子/ 158

Chapter 6 沙漠里的玫瑰国
卡萨布兰卡/ 164
比利时姑娘诺拉/ 171
同乡人丽虹/ 178
重遇诺拉/ 184
菲斯奇遇记/ 189
摩式噩梦/ 193

Chapter 7 探荷西
初访拉帕尔马岛/ 199
与南施姐结缘/ 206

Chapter 8 不惧去爱的贝蒂娜
她只需艺术与爱来养活/ 218
跨越大洲的重逢/ 228
号啕在里斯本街头/ 233
巴黎铁塔下的爱与离别/ 239

Chapter 9 迷失哈瓦娜
车轮上的爱恨/ 250
迷醉人心的莫吉托/ 257

Chapter 10 一艘不航行的船
38 封邮件/ 268
毫无期待的布宜诺斯艾利斯/ 271
最漫长的夜/ 276
无法出航的船/ 280

Chapter 11 走到世界的尽头
美国不美/ 286
温情的墨西哥/ 291
世界的尽头——乌斯怀亚/ 295

Chapter 12 我已出发
船行,一路向南/ 304
在世界的另一端遭遇不公/ 317
心是最好的纪念品/ 322

Chapter 13 我家沙发借你睡
从背包客到沙发主/ 330
汤吉, 一路向南/ 335
被酒吧撵出来的朱廉/ 340
一对情侣带来的沙发噩梦/ 347
劳伦斯: 粉底盖不住的秘密/ 354
道不清的“游客”妙妙/ 359
圣诞夜,我家免费招待了15 人/ 364

后记:人生岁月不哀戚,还有梦境与黎明/ 373

精彩书摘

我不允许你独自旅行

你为什么去伊拉克
初识萨达,是在夏尔迦酋长国。
在首府夏尔迦机场候机时,才开始隐隐担心:在印度苦等才拿到伊拉克旅游签证,却发现自己对伊拉克一无所知,路线、住宿、交通等信息都没有查询,现在却将登上飞往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的飞机。
坐在登机口旁,我四处张望,目光锁定一位坐在我旁侧,被黑袍捂得严严实实的穆斯林女人。诚惶诚恐,我道了句阿拉伯问候语“萨朗姆阿力空”,便问起当地情况。
她瞪眼看我:“你为什么去伊拉克?!”
我为自己的无知无畏感到羞愧,讪讪答道去旅行。
她更吃惊了,情绪激动地用阿拉伯语和一旁的穆斯林女人描述。
我只好打断说:“你别担心我,我自己去过一些地方,不会轻信他人。”
然后,我拿出护照给她看,指着一个个签证印章,称自己走过非常规地带也仍安然无恙,她更惊了,站起身,叫来身后的阿拉伯男性,指着我的护照一个签证一个签证地查看,和男人大声地讨论。
“噢,安拉!她还去了阿富汗!”“噢,安拉,还有叙利亚、巴勒斯坦、黎巴嫩和以色列!”
我觉得窘迫,伸手想讨回护照,“罢了,住宿我自己再查吧……”
她看看我,停止了和男人们的讨论。她将护照放在我伸出的手上,合上我的手掌,又用力一握,说:“从这一刻起,我不允许你独自在伊拉克旅行。太危险了,你必须跟我回家!”
为赶早班机,我夜宿夏尔迦机场,然而颇多红眼航班在深夜抵达,抵境的阿拉伯人吵吵嚷嚷,我一晚没合眼,累得慌,根本没精力顾得上这位妇人是认真的还是说说而已。
登机后,她轻拍我肩膀,介绍自己名叫萨达,又命令似的让我坐其邻座。我担心会被她“查问”,又怕换座位影响他人,便说不用。
不是没遇过这般热情的人:在飞印度的航班上,一位印度老妇人让我帮她翻译入境表格,她则边织毛衣边嘱咐我下机后跟她回家;飞抵后,印度妇人没了影踪,我倒也轻松,没给任何人添麻烦。我以为,正如印度妇人那样,下机后乘客四散,萨达也不再关心我的安危和去向,这该就是故事的结局了。
下机后的审查,是伊拉克之行严格关卡的开端:在海关出口处,我被严辞拦下。入境官问我签证怎么获得的,我答是在印度申请获得的,又问谁做我的担保人,我说在伊拉克不认识任何人。他们愈加不耐烦,用紫光灯一再探照我的签证,看是否为伪造,最后要求我递交在伊拉克担保人的地址和名字,才能准我入境。
我拿不出任何有说服力的文件。几近绝望时,忽见萨达朝我大步走来。她那宽大的黑袍鼓涨,包裹得只露出两只眼睛,气势却足够汹汹。她一把握住我的手腕,甩去一个凶巴巴的眼神,一字一顿地说:“我是她的担保人,她在巴士拉和我住在一起,其他地方哪都不去。”
入境官被震住,半晌都没反应过来,而萨达却已拉着我穿过保安群,走出机场。
我这才意识到,她的这份好意并不是说说而已。
出了机场,萨达与她的女性朋友让我一同等车。吉普车驶来后,
萨达并没有问我意见,便吩咐司机把我的行李塞进后备箱,而我,也被塞进车子里,随她们去往陌生的未知地。
车途中并无交谈,一路见的都是盐碱地和油井燃烧冒出的浓烟,不见一丁点人影,心里也怖惧,不知命运要将我带向何处。


百人哭丧
车子在一处篱笆墙前停下,细看才发现篱笆叶子后有一扇铁门。
一位面目祥和的中年男人打开门,里面的宅子才显了出来。对我的到来,男子并不惊讶,和善地迎我们进门。
客厅里,陆续走进十几位穆斯林女人,都裹着黑袍,却因为在家的缘故,扯下了面纱,活泼的神色不再小心翼翼地隐匿。萨达向她们介绍我,女人们发出啧啧的叹叫,纷纷来抱我。
家族里的大姐是位中学英语老师,我由她处得知了宅子概况。这是一个大家族,她们都是亲姐妹关系;萨达长住阿布扎比,她的丈夫在加拿大经商,女儿也在温哥华求学,萨达这次返伊,是因为家族里的长兄心脏病突发离世,她赶回来参加追思会。出门迎我的是她们的二哥,他现在是家中同辈里唯一的男性。
我仅有一个背囊,装了少许衣物,为表谢意,我把一条自己舍不得戴的丝巾送给萨达,又给她的姐妹们送了些礼物。物品送出,其实都是不舍的。背包不大,旅途漫长,筛来选去,能留下的,都是珍爱的,都是有故事的,但相较她们领我回家的恩情,就算倾囊相赠,都不足以报答。
新鲜劲儿过后,疲倦重重袭来。我靠着背包,在大厅一角坐下,拿出手机和爸妈聊天报平安。家族中的女人忙忙碌碌,在客厅和厨房频频进出,也不再管我。萨达走过来,温柔地说:“等一下会有很多客人来家里。因为今天我们要为长兄举行祭祀仪式。你现在是我们家族的一分子了,稍后你要同她们打招呼的。”我不知就里,点头答应。
和爸妈还没聊上几句,家族里就来了客人。萨达和姐妹们迎上去,拉着客人的手说话,话没说完,又看向我。我想起萨达的叮嘱,不敢怠慢,忙跳起身道好,一副又倦又愣的模样,朝着客人90 度鞠躬,大声说:“萨朗姆阿力空!”客人笑,萨达也乐。
客人摸摸我的头,开始用阿拉伯语跟我聊天,我听不懂,只好又笑又点头,客人更喜了,一会儿拉着我的手,一会儿胡噜起我的头发来,手掌宽又暖。
那一幕里,我像是巴士拉家族里的女娃:终于要出嫁了,家族喜得不行,客人也欣慰。客人说的那些阿拉伯语,就好像是“我看着她长大,从留着老鼠尾的假小子,到现在要嫁人的大姑娘,真叫人感慨”,只可惜傻闺女怎么都听不懂,只晓得一个劲儿点头傻笑。
好不容易,客人总算被叫去厨房观摩,我赶紧退回自己的小角落休息。才坐热,又来了客人,我只好再次起身问好。萨达拉着来客的手,咕咕叨叨不知在聊什么,话语中不时蹦出我的名字来。
陆续和十几位客人问了好,从脸到胳膊都被捏了又捏,发根到发梢被摸了又摸,我开始不耐烦,问那位教英语的家族大姐:“还有多少客人?”大姐扬起下巴说,十分骄傲:“要来200 多位客人呢。”
趁着新的宾客还没来,我赶紧回角落和爸妈视频聊天。背后有人经过,突然传来一声尖叫。
猛地合上电脑,是我的第一反应。深知在当地习俗里,女人未加遮盖的脸是不容许被镜头摄下的,被陌生男性看到她们的脸庞,是为羞耻。我转过头去,对身后尖叫的家族女性连声道歉。她捂着嘴,尖叫着跑开,又一把将大姐扯了过来做翻译。
大姐面对羞窘的我,大笑着问:“刚才和你视频的是谁?”
我支支吾吾不知如何是好。
大姐笑意更深了:“是谁?”
我不知如何应对。
大姐急了,催我:“快说呀!我姐妹说,他很帅!”
我狂跳的心脏这才平复下来:“那……那是我爸爸。”
大姐开始起哄,才一刹那,家族里其他女性都闻声而来,齐声催我打开电脑。于是,我那无辜的老爸,在再次接通我的视频邀请后,愣生生被眼前几十位裹着黑袍的激动的女人们吓着了。他笑了一会儿,默默地收下了女人们的尖叫和问好,但很快便撑不住场,把妈妈叫了过来。
估计我妈心有敌意,不然怎会捋好了刘海,还抹了淡色唇膏,一改以往聒噪的出场,优雅地坐在镜头前,媚媚地笑。
穆斯林女人看了妈妈的举动,大喝了一声倒彩,散了个干净。
幸得新客出现,萨达和姐妹们又转身去忙接待了。当然,我也不许缺席,又得去点头哈腰傻笑萨朗姆阿力空。
陆陆续续,200 多人都来了,我也累得不行,躲回角落里装聋扮哑,对客厅里正热议我安危的女人们不闻不问。
家族大姐过来问我:“你怎么没让你爸爸成为穆斯林?”我很开心,觉得她尊重喜爱我爸爸,才会希望他加入她信仰的宗教,于是我天真地反问:“为什么你希望我爸爸成为穆斯林?”
她说:“因为我们这里男人可以娶四个妻子,这样他就可以休了你妈妈,再娶我和我的三个妹妹啦!”我的心一下子就碎了。
她瞧见我的手机桌面图片是我爸妈的合影,于是叫来姐妹们疯传我的手机,要看我爸爸。收回手机时,我还擦了擦不知谁滴在屏幕上的口水,大舒一口气,简直又好气又好笑。
起先,女人们还在手舞足蹈地哈哈笑谈,才过了一会儿,祭师上席,祭悼仪式开始,女人们忽然拧紧了五官,放声大哭起来,哭得此起彼伏,哭得肝肠寸断,哭得山崩地裂,身子都止不住地颤,哭声像一把把短刀子,四窜着插满了房间。转变之快,叫我目瞪口呆。
仪式短暂,只持续了十来分钟,前半部分由瘦削的年轻祭师主持,回忆叙述逝者平生二三事;后半部分则由她领着在座的人们进行祷告,祈求安拉让长兄灵魂安宁;最后环节,是由她捧着受过祈福的瓶装圣水,用枝叶点蘸,施洒在每一位参与者的头上,祝福她们。
祭祀刚过,头顶的圣水还没淌下,女人们已擦干了眼角的泪,扯下头巾,神色又再飞扬起来,客厅和厨房恢复了热闹哄哄的场面。
大家族给宾客们备了烤鱼、馕饼、鸡肉、西瓜,还有豆子熬制的黏稠甜点,这种甜点是在白事后给人们送祝福用的。用餐过后,我与家族成员把200 多位宾客送到门口,一一拥抱告别,这漫长的一天,便这样过去了。
巴士拉家族把去世长兄的房间清理出来给我睡。我知道善良的魂灵不会害人,并不觉怕。

盘算着离去
醒来时,客厅地毯已铺满了馕饼乳酪,家族女性们满面笑意地招呼我用餐。我问,我今天可以出门走走吗?
果然如我料想那般,萨达摇头,唤来一位大男孩,“这是我们的侄子穆罕默德,这段时间他会带你到处逛逛。不许你独自出门。”
穆罕默德在马来西亚留过学,看起来是个能够接受不同文化的人。我赶紧把憋了几天的秘密告诉他:我曾在网上发过帖子,询问如何前往北部的库尔德地区,一位住在库区的男性阿玛给我留言,建议我拼乘多人出租车前往巴格达,再由巴格达拼车前往库区。阿玛还好心告诉我,他在巴格达有好友,可以托其找一位靠得住的出租车司机。
穆罕默德反问:“你凭什么相信阿玛?”
“我本抱怀疑态度,直到我收到一位库区女孩的私人留言,她说她与阿玛在库区的一些社交派对上碰过几次面,说他是值得信赖的人。”我如实说道。
穆罕默德竟冷笑起来:“你居然相信一个未曾谋面的男网友?还是一个会去派对上花天酒地的男人!你知不知道一个居心不良的司机,可以随时把你高价卖给恐怖组织?”同阿富汗一样,伊拉克民间也认为出租车司机会为了钱财,动邪念将外国乘客卖给恐怖分子。
我辩称自己并未随意信任阿玛,穆罕默德仍紧咬不放:“到了库区呢,你要见阿玛吗?你为什么执意去见一个陌生男人?”
我义正辞严地同他说:“我相信阿玛,是相信人性本善,我去库区, 是因为好奇, 想看看库区的真实情况, 而并非为了见阿玛。”
说着,我把当时求问的网络页面打开给他看,并点开了阿玛的个人资料。
穆罕默德查看一会儿,来了兴致:“哟,阿玛是个外科医生呢,那看来还是可信的。”
尽管对穆罕默德以职业判断人的出发点很不以为然,但出于对巴士拉家族的尊重,我不再与他争论。
穆罕默德有他的执见,但也有巴士拉家族血液里天生流淌的好客。
他带我坐车游览巴士拉城区,给我买电话卡,我掏钱要给他,他直言拒绝:“姑妈姨妈们交代我做的。”
本是自己的旅途,却给陌生人添了麻烦,这连日欠下的恩情,已叫我忐忑不安,于是我盘算着尽快离开。

这个至善的家族
自从我说了要去巴格达,萨达与姐妹们便在每晚7 点准时召开“会议”,讨论我的安危。
每次的会议内容我都听不懂,只有不时穿插其中的“Carrie”“巴格达”“阿玛”是我能听明白的。有时她们也蹦出一些我能辨别出的词汇:“社交网络”“网友”“男性”,我就气急败坏地同她们解释:“阿玛虽是网友也是异性,但他只是好心帮我找车而已。”
萨达和姐妹们看看我,点点头,再转过身去,继续她们的“社交网络”“网友”“男性”。这种以我为主角而我又听不懂的议论一般要持续40 分钟,每次都以我盘腿坐在一旁瞌睡得头撞地面而告终。
直到又是一晚的“安全会议”,我再也扛不下去了,干脆盘了瑜伽动作里的莲花坐姿,拍拍一旁的大姐,指了指自己的坐相,挑衅道:“你能做吗?”体型丰满的大姐好奇学做,刚掰起左腿,右腿又松了开去。她大笑,兴奋地去拍身边的姐妹,让她也做。于是,她们一个接一个地尝试盘成莲花坐姿。我又使出站立前屈式等绝活,终于把安全讨论大会变成了全民健身运动。
在那之前,阿玛已经联系过我,称他在巴格达的朋友已为我找到可靠的司机前往库区,但我不舍也不敢告别。那一刻,我突然下了狠心,对着刚掰完大腿、气喘吁吁的巴士拉家族姐妹们说:“我要离开你们,前往巴格达了。”
还笑嘻嘻掰着腿的她们一下子急了,问我:“怎么去?”
“坐车去。”
“为什么不坐直飞航班去库区?”她们问。
那时我在印度丢了钱,身上只剩300 美元,而前往库区的单程机票就要500 美元。
“机票太贵。”
我并未坦诚相告,去巴格达,为的不仅仅是省下机票钱,还因为巴格达是我一直想去看的城市。
巴格达西南90 公里处的巴比伦古城遗址是与古代中国、古印度和古埃及齐名的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盛传的“空中花园”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可长大后,再未听谁把巴格达与古巴比伦文明相提并论,在国人眼里,提起巴格达,只联想到“爆炸袭击”。
我颇有心机地隐藏了想看巴格达的这个意图,怕她们责备和担心。
她们互看了一眼,最后萨达说:“我们给你买机票。”
我满心感激,却拒绝了这份好意。一旁的穆罕默德不满我的不领情,吹须瞪眼地说:“哎,你们还不如给她买头毛驴,让她骑着去巴格达。”我撇了他一眼,让他别惹我:“我在中国可是开学校的。”
“哟,什么学校?”他问,漫不经心地。
“Shaolin temple,你上网搜搜看。”我说得一脸诚恳,脸不红心也不跳。
他果真去搜,捂着嘴回来,一双瞪大的眼中满是敬佩和畏惧。多年后,穆罕默德在网上联系我时,还不忘问我“学校办得如何了”,当然,这是后来的玩笑了。
巴士拉姐妹们劝我不过,只好妥协说:“明天带你去纳杰夫,再从纳杰夫给你找车子去巴格达。”
我立刻惊喜万分——纳杰夫可是我最好奇的伊拉克城市。一部介绍伊斯兰圣城的纪录片曾介绍过这座城市,它有直通麦加的大道,是伊斯兰学术研究和神学研究的重要中心;纳杰夫与费卢杰、库法、卡尔巴拉并称为什叶派的“四大圣城”,亦是什叶派穆斯林的精神中心。
“圣城”这一称呼,让纳杰夫听起来神秘兮兮。

前言/序言

后记: 人生岁月不哀戚, 还有梦境与黎明
七年前,有出版社找到我,想把我在中东旅行的故事结集为书,我拒绝了,顾虑是:文笔不够格,资历不够格,精神不够格。 即便是此刻,我的这份自知仍没改变。
可为何现在要成书了呢?
是因为,几年来,凡听过我写下的这些经历的朋友都很动容,这让我意识到,这些故事需要被传达,这些善良需要被获知,不然,我便是辜负了旅行中的种种运气。
这本书的写作技巧显得那么粗糙,但因着所有细节都是真实的,它成了一本真诚的书。书里全数游记写于2011 年至2015 年间,接待沙发客的故事则是发生在2016 年。中东、北非、东欧去了几回,第一次是在念大学时,后来几次在大学刚毕业时,因为靠的都是实习收入,这几趟旅行为了省旅费,睡过码头、车站,因为年轻,并没觉得苦。
南亚和中亚也是在大学毕业后去的。印度是从2012 年开始,每年都会去一趟。美国、中南美洲国家和南极,则是在我工作了两年之后,趁开始新工作之前的空档去的。摩洛哥和南欧是最近的长途旅行了,那是在2015 年春季。书中后半部分的旅途,因为有了工作积蓄做支撑,吃和住的条件好了许多,心智和心境也同初期旅行时不太一样了。

重审稿子,读到自己在中东凭一把小刀或一瓶胡椒喷雾就敢如此无畏时,真为自己捏了把汗。然而,我现在长大了,怕死,那些在你看来好也罢坏也罢的冒险、莽勇都不会再在我的人生里上演了。

我离开喀布尔后不久,阿里旅舍的老板法哈德成为阿富汗大选参选人的俄语、达利语翻译,伴随其参加各种电视辩论和采访,却因此遭到塔利班组织的威胁。他们声称,如果法哈德不停止他的这份工作,就会被砍掉头颅。法哈德没有惧怕,直到有一天塔利班组织差点将他绑架,他才决定逃离阿富汗,去俄罗斯求学。学成后,他通过中介去了欧洲,在挪威申请政治避难被拒,只好辗转到了德国,在难民营里待着。
一日,德国某电视台到难民营拍摄纪录片。在采访环节,上镜的法哈德竟被制片人相中,在德国电视台投资的影片里当上了演员,在剧组,他用6 周时间学会了德文。然而不幸的是,他在德国也没有申请到政治避难,只好前往巴黎,等待新一轮的政治避难申请结果。
得知他的命运多舛,我正要安慰他,却发现他已把头像换成在埃菲尔铁塔前的留影,社交状态也改为“我爱巴黎”。多么乐观顽强的人,命运自会有优待他的一天。
从旅途回归到平实生活,好多故事都有了比故事本身更精彩的后续,而法哈德只是其中之一。

我有幸记录这些故事,得因于这些人:
我的父母、家人。读完这本书的你,一定感慨过我的父母该会是何等通达,才允许我这般东西南北地闯荡。的确,他们包容、开明,二十多年来一直尊重我的选择,无论那是关于旅游目的地、 学业、职业,还是爱情。未来,带他们环游世界是我的人生计划。
湛江一中的语文老师陈华怀。在我的学生时代,陈老师给予我无数鼓励,甚至在我写错字时,他还会与我核对,说“我想,或许是你新创的词呢”。这种对创作的尊重督促着我,也才有了我后来的坚持写作。
前辈梁振涛先生。小时候,肉乎乎的外形给我带来不少嘲笑,那种自卑感萦绕了我整个童年,梁先生教会我不要去在乎他人对外貌的评判。只可惜他再也读不到肥妹这几年的成长经历了。
中信出版社的可可和本书责编雨薇。感谢可可对素未谋面的我的信任和推荐,她甚至在看到书封设计方案时感动哭了。而雨薇,尽管她删了书里几万字的章节而因此被称作本书的“后妈”,尽管在想书名时她曾开玩笑地提出“你花40 块,看我到处high”,尽管我曾想打飞的去北京和她掰一架,我还是很喜欢她。
三毛。可能出乎你的想象,三毛所有作品里,我最喜欢的是《温柔的夜》,因为它曾陪我度过一个慌乱的雨夜。
更少不了这些挚友: 麦子、阿咪、卡导、思思、小北、老崔、emma Xu、Jessica hu、Chris Yan、DL…… 还有好些名字, 就不一一列出了,他们自会明白,所有的帮助我都不曾忘记。

旅行并没有让我的人生有大的改变,而它也不是我生命的全部。只是偶尔生活遇到了瓶颈时,我会翻出衣柜里的行囊,开始幻想旅行的下一站。是的,无法免俗,旅行也成了我远离生活杂扰的方式。
好多年轻时认死的理,日后渐渐松懈。早年都是背包旅行,后来懒了,去近的国度便拉起了箱子。曾说过最爱住宿舍间,后来却忍不住住进了景观诱人的酒店。再后来,深明这些都是形式,而探寻和求知才是旅途目的;也坚持认为不是只有远行才能算作旅行,旅行可以是一种探索和求知的心态,也可以是一种好奇和无知的状态。如果你抱有这份好奇,家附近一条从未走过的小巷,都可以成为新的旅途。
有时我也懊恼,思索怎样在旅途中做些有意义的事,思来想去,还是因为能力有限,只能满足自己的快乐。做过的些微有意义的事,也许就是积累了百余个国家的人对中国或中国人的第一印象吧,因书中篇幅有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我的微博里读到完整的图片故事。

江湖路长,有缘路上相见吧。


我不允许你独自旅行:一段跨越时空的爱与守护 序章:命运的低语与不舍的牵绊 在广袤无垠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生命,如同璀璨的星辰,短暂却耀眼,留下的光芒足以照亮无数个世纪。而有些爱,则超越了生死的界限,编织成一张无形却坚不可摧的网,将两个灵魂紧密地缠绕在一起。 《我不允许你独自旅行》的故事,便始于这样一种超越时空的牵绊。它讲述了一个不曾抵达的远方,一次被深切珍藏的约定,以及一份即使岁月流转,也从未褪色的承诺。 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灵魂,即将踏上一段未知而令人兴奋的旅程。这是他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探索自我、实现梦想的开端。然而,在他出发之前,一段关于“不允许”的嘱咐,如同低语般,悄然在他心中扎根。这并非是阻碍,而是一种深沉的爱,一种源于灵魂深处的守护。 这趟旅程,并非字面意义上的独自启程。它的复杂性,它的意义,远超任何简单的定义。它关乎的选择,关乎的成长,更关乎的是,在踏入那个未知的世界时,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究竟被谁占据。 第一卷:初遇,灵魂的共鸣 故事的开端,如同晨曦初露,带着一丝朦胧的美感。那是一次偶然的相遇,却仿佛是命运精心安排的剧本。两个截然不同的灵魂,在人海中碰撞,激起了爱的火花。 他,如同一团烈火,热情洋溢,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的渴望。他的人生,犹如一部未写完的史诗,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她,则如同一汪深潭,内敛而深邃,拥有着旁人无法窥探的智慧与情感。她的存在,为他单调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他们的相遇,不是轰轰烈烈的戏剧性情节,而是细水长流的默契。一个眼神,一次微笑,一句无心的对话,都仿佛是久违的熟悉。他们发现了彼此灵魂深处的共鸣,找到了生命中缺失的那一部分。 他为她的宁静所吸引,为她的智慧所折服。她则欣赏他的热情,他的敢于追逐梦想的勇气。在彼此的眼中,他们看到了自己最渴望成为的样子。爱情,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悄然滋长。 第二卷:承诺,超越时空的约定 随着感情的升温,他们之间的羁绊也愈发深厚。她看着他眼中那份对远方的憧憬,看着他渴望翱翔的翅膀,心中升起的是不舍,却也理解。毕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远方,都有需要去完成的使命。 然而,她的心,却也如同被刻上了烙印。她知道,有些东西,一旦错过,便可能永远错过。她无法容忍,他的人生旅途中,会留下一个独自前行的身影,一个没有她陪伴的身影。 于是,一个带着些许霸道,却又充满深情的约定,就这样脱口而出:“我不允许你独自旅行。” 这句话,并非是对他梦想的否定,而是对他人生旅途的一种深刻的担忧。她担心的是,在他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会经历怎样的孤独?她担心的是,在他最需要支持和陪伴的时候,他独自一人,该如何面对? 这个约定,是一种强烈的占有欲,更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她愿意成为他旅途中的一道光,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要指引他前进的方向。她愿意成为他坚实的后盾,即使风雨再大,也要为他遮风挡雨。 这个约定,成为了他们之间最动人的情话,也成为了他即将踏上的旅程中最沉重的牵挂。 第三卷:启程,远方与思念的交织 终于,他出发了。踏上那条通往未知的道路,他心中既有对新生活的憧憬,也有对她的深深眷恋。每一次回首,都能看见她站在原地,目光如水,凝望着他远去的背影。 她,则留在了原地,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个约定。她没有去打扰他的新生活,而是选择了一种默默的支持。她会在他熟悉的 places 留下他喜欢的物件,会在他生日时,将最诚挚的祝福送往远方。 她会翻阅他曾读过的书籍,会聆听他曾喜爱的音乐,仿佛这样,就能与他产生一丝连接。她会想象他正在经历的一切,会为他的每一次成功而欣喜,也会为他的每一次挫折而担忧。 时间,在思念中悄然流逝。他身处异国他乡,感受着不同的文化,体验着全新的生活。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经历了酸甜苦辣。在每一次感到迷茫和孤独的时候,那句“我不允许你独自旅行”便会如同一道温暖的光,照亮他前行的路。 他开始明白,这个约定,并非是束缚,而是他最珍贵的礼物。它提醒他,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不是一个人。他身后,永远有一个人在默默地为他祈祷,为他祝福。 第四卷:成长,独立与相依的平衡 随着旅途的深入,他也在不断成长。他学会了独立,学会了面对困难,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更强大的人。他开始理解,真正的爱,不是占有,而是成全。 他开始反思,如果当初没有她的这个约定,他是否还能如此坚定地走下去?是否还能如此勇敢地面对挑战?或许,在某些孤寂的时刻,他真的会选择放弃,会选择退缩。 然而,正是因为那个“不允许”,他才明白,他的生命中,有一个人,比他自己更在意他的未来。他开始想要变得更优秀,想要早日完成自己的梦想,然后回到她的身边,告诉她,他没有辜负她的这份爱。 他开始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回馈她的爱。他会分享他的点滴,会用文字描绘他看到的风景,会用声音传递他的心情。他希望她能通过他的分享,也能感受到远方的气息,也能参与到他的生活中来。 他明白了,爱,并非是时时刻刻的陪伴,而是灵魂深处的理解与支持。爱,是即使身处天涯海角,也能感受到彼此的温度。 第五卷:归来,爱与成长的融合 终于,他回来了。带着满身的风尘,带着对远方的故事,也带着对她的,一份更加成熟的爱。 他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少年,而是一个更加坚定、更加自信的男人。他经历了人生的洗礼,他完成了梦想的初衷。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她,那个始终站在原地,守护着他,等待着他的人。 重逢的瞬间,没有太多的言语。一个拥抱,一个眼神,便足以说明一切。她看到了他眼中的成熟,看到了他身上的光芒。而他,也看到了她眼中的欣慰,看到了她岁月中沉淀下的美丽。 “我不允许你独自旅行。”她轻声说道,眼中闪烁着泪光。 他微笑,紧紧地拥抱着她:“是的,你从来没有让我独自一人。” 这个约定,在他们的生命中,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它不是束缚,而是翅膀;不是阻碍,而是力量。它见证了他们的爱,见证了他们的成长,更见证了,有一种爱,可以穿越时空,永不落幕。 尾声:永恒的羁绊 《我不允许你独自旅行》并非只是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它更像是一首关于生命、关于成长、关于爱与守护的赞歌。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是希望对方变得更好,是默默地支持对方去追逐梦想,即使这意味着分离,即使这意味着思念。 故事的结尾,并非是旅程的结束,而是新生活的开始。他们将继续携手,共同迎接未来的挑战,共同书写属于他们的,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而那个关于“不允许”的约定,将永远铭刻在他们的心中,成为他们生命中最动人的印记,成为他们永恒的羁绊。 这本书,献给每一个在人生旅途中,曾经有过不舍的牵绊,有过深沉的爱恋,有过执着的承诺的人。它让我们相信,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经历怎样的风雨,总有一个人在心中,不允许我们独自旅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光芒,如同夏日午后透过树叶缝隙洒落的阳光,温暖而又充满力量。我刚翻开它,就被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感冲击所淹没。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且极富画面感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关于成长、关于勇气、关于放手的复杂故事。我仿佛看到了书中那个年轻的身影,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犹豫、迷茫,却又怀揣着对未知世界深深的渴望。我能感受到她内心的挣扎,那些对未知的恐惧,对过去的眷恋,以及对未来的憧憬,都被作者描绘得如此真实,仿佛就发生在我的眼前。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情感。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那些曾经让我踌躇不前的原因,那些束缚我脚步的枷锁,似乎都在这本书的光芒下,变得微不足道。我开始思考,生命中最宝贵的,究竟是什么?是安稳的舒适区,还是勇于迈出的每一步?作者用她精妙的文字,引导我踏上了这场自我探索的旅程,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潜力和无限可能。我为书中人物的成长而欣喜,为她最终的决定而动容,也为我自己在这段阅读旅程中所获得的启迪而感激。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并在心中留下深深烙印的作品。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被书名吸引,觉得有些许戏剧化,但读进去之后,才发现它的深刻远超我想象。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旅行的书,更是一部关于“自我”的深度探索。作者笔下的人物,仿佛拥有着我曾经的影子,她们的挣扎、犹豫、以及最终的觉醒,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看到了她们在面对分离时的不舍,在面对未知时的恐惧,但更看到了她们在克服这些情绪后,所展现出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外界赋予的,而是从内心深处涌现出来的,是她们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是对独立人格的捍卫。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绘人物内心转变时的细致入微,那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它让我明白,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修正的过程。这本书,像一位智者,循循善诱,引导我重新认识“独立”的意义,让我明白,真正的独立,并非意味着孤立无援,而是拥有独自面对一切的能力,并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意义。我将这本书视作一本心灵指南,它将陪伴我,在人生的旅途中,勇敢地探索,不畏前行。

评分

这本小说,与其说是一个故事,不如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它像一位老友,在最恰当的时机,用最温柔的声音,告诉我一些关于人生最深刻的道理。我喜欢作者对人物内心的刻画,那种深入骨髓的描绘,让我每每读到动情处,都会忍不住为之落泪,或者露出会心的微笑。我能看到书中人物在经历重重考验时,那种孤独无助,却又在内心深处燃烧着不屈的火焰。这种火焰,不仅仅是求生的本能,更是对自由、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我被深深地打动了,因为我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类似的困境,都会感到孤独和迷茫。然而,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它让我看到了,即使身处黑暗,即使前路渺茫,我们依然有能力去寻找光明,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作者的文字,像一股清泉,涤荡了我内心的尘埃,让我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我不再害怕孤独,也不再畏惧未知,因为我知道,每一次的挑战,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都是一次抵达更广阔天地的机会。这本书,是我在人生旅途中,收到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它将永远激励我,勇敢地向前,去拥抱生命中的一切。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股清风,吹散了我心中长久以来积压的阴霾。作者的文笔,有一种奇特的魔力,能够轻易地拨动人心最柔软的弦。我沉浸在书中构建的世界里,感受着人物们的情感起伏,仿佛亲身经历着她们的人生。我看到了,在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时,那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那种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但同时,我也看到了,她们在经历这一切后,所迸发出的惊人勇气与智慧。这种勇气,不是鲁莽的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坚定,是她们对自我价值的深刻认知。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塑造女性角色时的独立与坚韧,她们不依附于他人,不被世俗的眼光所束缚,而是坚定地走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陪伴”与“独立”的关系,让我明白,真正的支持,并非是剥夺对方成长的机会,而是给予对方独立前行的空间和力量。我从这本书中汲取了力量,也获得了启示,它将是我人生道路上,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指引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预设了一个轻松的阅读体验,然而,它带给我的,却是远超想象的震撼。作者用一种极其成熟且富有洞察力的笔触,揭示了关于人生、关于选择的深刻哲理。我看到了书中人物,在看似平静的生活表面下,隐藏着怎样的暗流涌动。她们的每一次选择,都牵扯着无数的可能,都关系着未来的走向。我被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精准把握所折服,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感,那些深埋心底的渴望,都被她以一种极其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在那些迷茫的时刻,在那些艰难的抉择面前,所表现出的脆弱与坚强。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告别”的意义,让我明白,每一次的告别,都是一次新的开始,都是一次破茧成蝶的升华。它教会我,即使面对分离,即使面对孤独,我们依然有能力去拥抱新的生活,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我将这本书视为一位人生导师,它将陪伴我,在未来的日子里,勇敢地探索,坚定地前行,去发现生命中最美好的风景。

评分

送货挺快,小孩挺喜欢

评分

第一章就看哭了 觉得往后读更催泪

评分

书很好,印刷包装都很精美,赞

评分

很棒的一本书,内容细腻而富有个性

评分

有思想有深度的女生

评分

偶然在书店看到的一本书,后面在网上搜了下书的大概内容,对作者很感兴趣,对这本书也很感兴趣然后就迫不及待的上京东买。特意选的自营,想要快点看到这本书,刚看了一半,觉得此书值得购买。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有思想有深度的女生

评分

印刷质量很好 但为什么页边距那么大 图颜色印得太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