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大字、橫排、注音。大字,旨在方便兒童認識漢字,減少視覺疲勞。注音采用的是漢語拼音,旨在保證初學者讀音之準確。
2.內容全麵、豐富。承傳幾韆年的文化經典,傳遞聖賢智慧的古典巨著。本套《國學經典誦讀本》囊括中華儒釋道文化三傢典籍,內容更加全麵、豐富。
3.采用善本,注音準確。本套叢書經文一律采用善的底本,反復校對,標點、注音參考學者注疏,力求準確無誤。適閤作為少年兒童的經典誦讀教材,也可以作為成年人學習經典的誦讀讀本。
4.排版大方、疏闊。本套叢書內文排版大方、疏闊,符閤人們閱讀習慣,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利於保護視力健康。
5.設計裝幀精緻典雅。本套叢書在設計裝幀方麵精緻典雅,簡潔大方,盡量體現經典韻味,更加悅目。
內容簡介
《國學經典誦讀本》(全16冊)遴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儒釋道典籍三十餘種,采用簡體、橫排、大字、注音的形式,是一套專門用於誦讀的經典教材。經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復校對,標點、注音參考學者注疏,力求準確無誤。適閤作為少年兒童的經典誦讀教材,也可以作為成年人學習經典的誦讀讀本。
全書包括:《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德育啓濛、孝經》《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附:硃子治傢格言、文昌帝君陰騭文)》《瞭凡四訓》《聲律啓濛、笠翁對韻》《幼學瓊林、龍文鞭影》《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禮記選》《詩經》《易經》《道德經、莊子選》《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心經、金剛經(附:佛說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本願經》。
作者簡介
“中華文化講堂”係列叢書自2009年齣版第壹套書以來,迄今已經在中國書店、團結齣版社、中國華僑齣版社、群言齣版社、長江文藝齣版社、九州齣版社等齣版傳統文化經典圖書壹百多種,發行遍及海內外。
中華文化以儒釋道三傢文化為主流,其根是孝,其本是敬。落實在孝親尊師。中華傳統文化,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是也。文化是民族之靈魂,教育是文化之生機。古人有雲:壹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又雲:數百年舊傢無非積德,第壹件好事還是讀書。以弘揚中華文化、凈化社會人心為宗旨的“中華文化講堂”係列叢書,旨在勸人斷惡修善、凈化社會人心。四年多來,先後齣版《群書治要》《國學治要》等國學經典和凈空老法師、王鳳儀老善人、鍾茂森博士、蔡禮旭老師等古今大德的大量著作。其中不少圖書被贈送給多位黨和國傢的領導人,日本、馬來西亞、斯裏蘭卡等國傢元首,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的各國代錶等,並發行流通到加拿大、印尼、德國、馬來西亞等地和颱灣、香港等地,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讓中華傳統文化傳播到韆傢萬戶,利益瞭大量人群。
目錄
徽宗皇帝
宴山亭(裁剪冰綃)
錢惟演
木蘭花(城上風光鶯語亂)
範仲淹
漁傢傲(塞下鞦來風景異)
蘇幕遮(碧雲天)
禦街行(紛紛墜葉飄香砌)
張先
韆鞦歲(數聲韙端)
菩薩蠻(哀箏一弄湘江麯)
醉垂鞭(雙蝶綉羅裙)
一叢花(傷高懷遠幾時窮)
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
青門引(乍暖還輕冷)
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晏殊
浣溪沙(一麯新詞酒一杯)
浣溪沙(一嚮年光有限身)
清平樂(紅箋小字)
清平樂(金風細細)
木蘭花(燕鴻過後鶯歸去)
木蘭花(池塘水綠風微暖)
木蘭花(綠楊芳草長亭路)
踏莎行(祖席離歌)
踏莎行(小徑紅稀)
踏莎行(碧海無波)
蝶戀花(六麯闌乾偎碧樹)
韓縝
鳳簫吟(鎖離愁)
宋祁
木蘭花(東城漸覺風光好)
歐陽修
采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
訴衷情(清晨簾幕捲輕霜)
踏莎行(候館梅殘)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蝶戀花(誰道閑情拋棄久)
蝶戀花(幾日行雲何處去)
木蘭花(彆後不知君遠近)
臨江仙(柳外輕雷池上雨)
浣溪沙(堤上遊人逐畫船)
浪淘沙(把酒祝東風)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來幾)
聶冠卿
多麗(想人生)
柳永
麯玉管(隴首雲飛)
雨霖鈴(寒蟬淒切)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采蓮令(月華收)
浪淘沙慢(夢覺透窗風一綫)
定風波(自春來慘綠愁紅)
少年遊(長安古道馬遲遲)
戚氏(晚鞦天)
夜半樂(凍雲黯淡天氣)
玉鬍蝶(望處雨收雲斷)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迷神引(一葉扁舟輕帆捲)
竹馬子(登孤壘荒涼)
王安石
桂枝香(登臨送目)
韆鞦歲引(彆館寒砧)
王安國
清平樂(留春不住)
晏畿道
臨江仙(夢後樓颱高鎖)
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
蝶戀花(醉彆西樓醒不記)
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
鷓鴣天(醉拍春衫惜舊香)
生查子(金鞭美少年)
生查子(關山魂夢長)
木蘭花(東風又作無情計)
木蘭花(鞦韆院落重簾暮)
清平樂(留人不住)
阮郎歸(舊香殘粉似當初)
阮郎歸(天邊金掌露成霜)
六幺令(綠陰春盡)
禦街行(街南綠樹春饒絮)
虞美人(麯闌乾外天如水)
留春令(畫屏天畔)
思遠人(紅葉黃花鞦意晚)
滿庭芳(南苑吹花)
蘇軾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
念奴嬌(大江東去)
永遇樂(明月如霜)
洞仙歌(冰肌玉骨)
前言/序言
齣版說明
中華文化,有著五韆多年的悠久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持續時間最長、流傳至今還沒有中斷的文明。
我們中國曆來被稱為文明古國,經韆年顛沛而魂魄不散,曆萬種災厄而總能重生,追其原因就是因為我們重視教育和傳承。而中華文化價值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先輩們留下的大量經典。
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亦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近年來,由於黨和國傢領導人對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在大量誌士仁人的努力推動下,中華傳統文化逐漸迎來瞭復興的春天。
為瞭更好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傳統,推動讀經教育的普及,我們遴選瞭三十幾部重要的經典,編成這套《中華經典誦讀本》。這套書采用簡體、橫排、大字、注音的形式。大字,旨在方便兒童認識漢字,減少視覺疲勞。注音采用的是漢語拼音,旨在保證初學者讀音之準確。
中華文化以儒釋道三傢為主流,其核心為倫理、道德、因果之教育。儒道兩傢是誕生於中國的本土文化,佛教雖誕生於印度,但是自漢代傳入中國以來,早已經和儒道融閤為一體。因此在經典篇目的選取上,我們打破瞭一般隻選儒傢典籍的慣例,將選取範圍擴大到儒釋道三傢的經典上。儒傢典籍選取瞭《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弟子規》《德育啓濛》《孝經》《硃子治傢格言》《聲律啓濛》《笠翁對韻》《幼學瓊林》《龍文鞭影》等童濛養正經典以及“四書五經”中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周易》《詩經》《禮記選》,此外還收入瞭詩詞選本《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道傢則收入《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瞭凡四訓》以及《道德經》和《莊子選》四種因果昭著,義理深刻的典籍;佛傢典籍則挑選瞭《十善業道經》《地藏菩薩本願經》《無量壽經》《心經》《金剛經》《佛說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八種大乘經典。
本書的經文和注音均參考曆代注疏和諸傢版本,嚴加考證,以求最善。孔子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那麼聖賢遠乎哉?我誌在聖賢,聖賢庶乎近矣。而當今之世,捨我其誰?傳承中華文化則是“我之責任”。古人雲:“舊書不厭百迴讀”,以期此三十多部典籍能夠傢弦戶誦,朗朗的讀書聲亦能傳遍中華大地,讓古老的中華文明,重新煥發齣新的活力。
中華文化講堂編輯部
二〇一七年八月
詞苑擷英:從宋詞的盛衰看中國古代文人心緒的流轉 本書並非簡單的名傢名篇選集,而是試圖通過精選宋詞,深入探尋其背後所摺射齣的宋代社會風貌、文人心態以及審美情趣的演變。我們將在字裏行間,感受那個風起雲湧、詩意盎然的時代,體味古人細膩的情感世界,品味漢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 引子:宋詞何以成為一代之驕子? 宋代,是一個在中國曆史上獨樹一幟的時代。它在政治上雖飽受外患內憂的睏擾,但文化卻達到瞭空前的繁榮,而詞,作為這一時期文學的集大成者,更是將中華詩歌藝術推嚮瞭新的高峰。與唐詩的慷慨激昂、意境宏闊不同,宋詞以其婉約柔美、細膩真摯的風格,開闢瞭詞壇的新天地。本書將從詞的起源與發展入手,勾勒齣宋詞如何從燕樂的陪襯,逐漸蛻變為獨立的文學形式,並最終占據文壇的主流地位。我們將探討宋代社會結構、市民階層的興起、以及理學思想的滲透,是如何共同孕育瞭宋詞這種獨具時代特色的文學體裁。 第一章:詞的萌芽與早期探索——從花間到婉約的溫床 在宋詞大規模興盛之前,詞的雛形早已顯現。本書將首先迴顧晚唐五代的花間詞派,分析其“香軟”的風格,例如溫庭筠、韋莊等人的作品,如何奠定瞭詞的初步審美基調。我們將深入剖析他們的詞作,是如何以男女情愛為主要題材,以細膩的筆觸描繪閨閣生活,營造齣一種朦朧、傷感的氛圍。這種早期探索,為宋詞的婉約派提供瞭重要的藝術滋養,也展現瞭詞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學形式,其獨特的錶現力和情感承載能力。 第二章:北宋詞壇的輝煌——豪放與婉約的交織 北宋是中國詞史上的一個黃金時代。本書將重點聚焦北宋詞壇的巨匠,如蘇軾、柳永、晏殊、歐陽修等人,並深入分析他們的代錶作品。 蘇軾:豪放詞的開創者與精神象徵。 我們將詳細解讀蘇軾如何突破瞭詞的傳統題材和錶現手法,將哲理、史事、人生感悟融入詞中,開創瞭“豪放”一派。從《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雄渾壯闊,到《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的曠達超然,蘇軾的詞不僅僅是文學創作,更是他人生哲學和人格魅力的體現。我們將分析蘇軾詞作中磅礴的氣勢、開闊的胸襟,以及他如何將個人的命運沉浮與傢國天下的宏大敘事巧妙結閤。 柳永:市民詞的普及者與生活情感的代言人。 柳永的詞,是北宋城市生活的一麵鏡子。本書將探討他如何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貼近生活的題材,描繪都市的繁華、市井的百態,以及普通人尤其是女性的情感世界。他的詞,如《雨霖鈴·寒蟬淒切》、《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以其纏綿悱惻的感情、動人的場景描寫,贏得瞭廣大市民的喜愛,將詞的受眾群體大大拓展。我們將分析柳永詞作的市井氣息、細膩的心理刻畫,以及他“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的現象,如何反映瞭宋代城市經濟的繁榮和市民文化的崛起。 晏殊、歐陽修:婉約詞的精緻與雅緻。 除瞭蘇軾的豪放,晏殊、歐陽修則代錶瞭北宋婉約詞的另一高峰。我們將分析他們詞作中那種溫文爾雅、含蓄蘊藉的風格,如晏殊的《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歐陽修的《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字句間透露齣貴族文人的閑情逸緻,以及對時光流逝、人生無常的細膩感喟。我們將探討他們的詞如何將個人的情感錶達得委婉動人,而又不失大傢風範。 第三章:南宋詞壇的風骨與蒼涼——傢國情懷的升華 靖康之變後,宋朝偏安江南,國勢艱難。南宋的詞壇,在繼承北宋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又增添瞭更為深沉、蒼涼的基調。 李清照:韆古絕唱的悲情女史。 李清照是南宋詞壇最耀眼的明星。本書將深度解讀她詞作的藝術成就,從早期的“倚門迴首,卻把青梅嗅”的少女情懷,到國破傢亡後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的悲痛欲絕,李清照用她真摯的情感和精湛的筆觸,將女性的內心世界錶現得淋灕盡緻。我們將分析她詞作的錘煉功力、意象的運用,以及她如何在詞中融入深厚的傢國之思,展現齣女性的堅韌與擔當。 辛棄疾:愛國詞的典範與壯誌未酬的悲歌。 辛棄疾是南宋詞壇的另一位巨擘,他以其“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的豪邁之情,成為愛國詞的代錶人物。本書將分析他詞作中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悲壯蒼涼的意境,以及他如何將個人的壯誌與國傢的命運緊密相連。我們將探討他詞作中“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官封一字侯”的無奈與憤懣,以及他如何用詞作抒發胸中塊壘,錶達對恢復中原的無限渴望。 陸遊、楊萬裏等:詩文兼擅,風格各異。 除瞭李清照和辛棄疾,我們還將關注陸遊、楊萬裏等詞人的作品,分析他們詞作中蘊含的愛國情懷、田園風光,以及他們對宋詞藝術的進一步發展所做的貢獻。陸遊的詞,如《釵頭鳳·紅酥手》,充滿人生坎坷的感嘆;楊萬裏的詞,則以其“誠齋體”的清新自然,彆開生麵。 第四章:宋詞的藝術魅力探析——語言、意境與情感的完美融閤 本書將在前幾章的基礎上,對宋詞的藝術魅力進行係統梳理和深入分析。 語言的精煉與音樂性。 我們將探討宋詞在語言上的獨特建樹,例如詞語的化用、句式的變化,以及其與樂麯的緊密結閤所産生的音樂美。詞牌的格律、韻腳的安排,如何賦予詞作獨特的節奏感和韻律感,使其更易於傳唱和感染聽眾。 意境的營造與情感的抒發。 從“大江東去”的雄渾,到“梧桐更兼細雨”的淒楚,宋詞意境的營造是其核心魅力之一。我們將分析詞人如何通過對景物的描繪,烘托齣內心的情感,實現情景交融。無論是壯麗山河,還是尋常巷陌,都能成為詞人心靈的載體,寄托著他們對人生的感悟、對故國的思念、對愛情的追求。 題材的拓展與錶現手法的創新。 相較於唐詩,宋詞在題材上更加廣泛,從帝王將相到販夫走卒,從山水田園到市井生活,無不入詞。同時,宋詞在錶現手法上也更加細膩、委婉,善於通過細節描寫、心理刻畫來傳達復雜的情感。 第五章:宋詞的時代印記與文化傳承 本書的最後,將迴歸到宋詞與時代的聯係,以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深遠影響。 宋詞與宋代社會文化的互動。 我們將再次審視宋詞如何在宋代社會的大背景下産生、發展和繁榮,以及它如何成為反映宋代社會生活、市民文化、以及文人心態的重要載體。 宋詞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宋詞的藝術成就,不僅影響瞭元麯,也深刻地滲透到明清小說、戲麯以及後世的詩歌創作中。我們將簡要梳理宋詞對後世文學的傳承與發展。 誦讀宋詞的意義。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重拾宋詞,不僅是品味古人的智慧與情感,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本書希望通過深入的解讀,能激發讀者對宋詞的興趣,鼓勵大傢主動誦讀,在字句間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書旨在通過對宋詞的細緻品讀,讓讀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宋代那個豐富多彩的時代,感受古人心靈的律動,並在優美的詞句中,獲得心靈的滋養和啓迪。它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一次與偉大靈魂的深度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