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视网膜血管性疾病
原价:448.00元
作者:(美)乔森 等,陈有信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030294982
字数:1123000
页码:70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66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涵盖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的临床表现、特异性的病理学表现及治疗。全书分三篇:上篇,讨论与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相关的血管生物学的最新概念,着重讨论基本的病理概念,对相关的有助于研究血管性疾病的实验方法亦加以介绍。中篇,讨论诊断的程序,分步骤以图示形式介绍治疗策略。下篇,描述各种疾病的一般情况,提供了临床系列的图片,包括病例系列随访图片。
本书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可供眼科医师、研究生参考。
目录
上篇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病理学机制
1视网膜血管的功能解剖、精细结构和基本病理
1.1视网膜血管的解剖
1.1.1微血管的分布
1.1.2视网膜血管的特点
1.2视网膜及其血管对应激和疾病的反应:生理学和病理学结果
1.2.1血流动力学变化
1.2.2氧饱和度变化
1.2.3阻塞一缺血
1.2.4修复与重塑
1.2.5代谢性应激
1.2.6创伤
1.2.7药物毒性
1.2.8炎症
1.2.9视网膜一脉络膜肿瘤
1.2.10 原发性神经纤维萎缩和变性
1.2.11视网膜血管病理学的远达效应
2视网膜血管的发育
2.1概述
2.1.1血管发育概述
2.1.2血管分类的临床基础
2.1.3血管形成的主要细胞成分
2.2血管内皮细胞
2.2.1血管的异质性(血管形态学分类)
2.3血管壁细胞
2.4血管形态
2.5视网膜血管的发育
2.5.1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
2.5.2亚细胞性内皮细胞突起结构的作用
2.6深层视网膜血管丛的发育
2.7血管的成熟
2.8血管的修剪机制
2.9研究一般血管发育的小鼠视网膜血管发育模型
2.10以视网膜血管发育为模型研究临床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
2.10.1 小鼠视网膜血管新生的模型
2.10.2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
3视网膜血管新生和生长因子
3.1血管新生和血管生成的一般概念
3.1.1概述
3.1.2血管生成异常性疾病
3.1.3血管生长方式
3.1.4血管生成
3.1.5血管新生
3.1.6动脉生成
3.1.7治疗应用
3.2视网膜血管疾病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
3.2.1 VEGF的调节和受体
3.2.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3.2.3 VEGF和系统性疾病
3.2.4 VEGF和视网膜疾病
3.3 ephrin/Eph系统参与血管增殖性眼部疾病
3.3.1研究初探:ephrin在视网膜顶盖投射中的作用
……
中篇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概述
下篇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病理学、临床病程和治疗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老实说,我之前对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了解仅限于模糊的概念,觉得是老年人才会得的毛病。但看完《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这本书的开篇部分,我的认知被彻底颠覆了。它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阐述了现代生活方式如何成为视网膜健康的一大隐患。书中详细分析了高油高盐饮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压力等因素,是如何悄无声息地破坏我们眼底的血管。我尤其对它关于“微血管的沉默杀手”的论述印象深刻,它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那些微小的血管病变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最终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读到这里,我感到一丝警醒,因为这些生活习惯在我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本书并没有一味地渲染恐惧,而是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并给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比如如何调整饮食、如何进行眼部锻炼、如何选择合适的保健品等。它让我明白,保护视网膜血管,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来实现的。
评分我一直对人体的奥秘充满好奇,尤其是眼睛这个“心灵的窗户”。最近读了《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这本书,虽然书名听起来有些专业,但内容却让我大开眼界。它没有直接枯燥地讲解疾病,而是先从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讲起,让我对这个神奇的眼部组织有了初步的了解。书中用很形象的比喻,比如把视网膜比作照相机里的“感光元件”,生动地解释了它如何接收光线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传递给大脑。随后,它才慢慢引入血管性疾病的概念,并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疾病对视网膜功能造成的损害。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疾病发生机制的讲解,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细胞和分子层面,让我对视网膜血管的脆弱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即使是对于一些我不太熟悉的医学名词,作者也尽力给出了通俗易懂的解释,并且结合了大量的插图和图表,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和迷失。
评分这次偶然翻到一本关于眼部健康的读物,书名是《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光看书名,我以为会是一本非常专业、充斥着医学术语的学术著作,大概率会跟我这种普通读者没什么关系。但翻了几页,发现这本书的切入点其实非常生活化。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深入探讨病理机制,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忽略的症状讲起,比如“为什么有时候看东西会觉得有黑影飘动?”、“偶尔出现的闪光感是怎么回事?”。它用一种很温和的语言,解释了这些看似小毛病背后可能隐藏的视网膜问题。我特别喜欢它讲述的几个案例,里面有因为长期熬夜导致视力下降的上班族,也有因为饮食不规律而出现眼底变化的年轻人。这些故事让我觉得,这本书离我的生活并不遥远,也促使我更认真地去思考自己的用眼习惯。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关于疾病本身的内容,但仅凭它在前期的科普和引导上所做的努力,就足以让我产生继续探索下去的兴趣。它仿佛是一个温和的朋友,在你耳边轻语,告诉你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都不容忽视。
评分刚拿到这本《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我就被它厚实的体积和精美的插图吸引了。书中的图解部分做得相当出色,那些清晰的视网膜解剖图,以及疾病发展过程中视网膜变化的彩色照片,让原本抽象的医学概念变得直观易懂。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类型血管性疾病的区分和介绍,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等等,都配有详细的病因分析、发病机制和典型临床表现。作者在描述这些内容时,也很有条理,不会让人觉得杂乱无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里还穿插了一些病友的真实经历,这些文字朴实而感人,让我在理解疾病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患者的挣扎与希望。虽然我不太懂医学,但通过这些文字和图片,我仿佛能“看见”疾病是如何一步步侵蚀视网膜的,也更深刻地体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医学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本关于生命、关于坚持的画册,用影像和文字记录着一场与病魔的抗争。
评分在阅读《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之前,我对眼科的了解几乎为零,只知道近视、远视这些基本概念。这本书以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视角,从“为什么有人会突然失明?”、“哪些人更容易得眼底病?”这些大众关心的问题切入,逐渐引导读者认识到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严峻性。书中列举了许多因为未能及时发现和治疗而导致视力永久损伤的真实案例,这些故事充满了警示意义,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的重要性。作者在描述这些案例时,语气虽然带着同情,但更多的是一种客观的分析,帮助读者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它还详细介绍了当前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方法,从基础的眼底检查,到更复杂的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让我对现代眼科的诊断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传递了知识,更传递了一种积极面对疾病、及时寻求帮助的态度,这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非常有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