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场管理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一家企业的利润空间,影响着企业的成败。以丰田、本田、日产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业,日本丰田开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不断推广工业工程,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广泛实施精益生产管理,获得巨大成功,以低成本、高品质的产品享誉世界,使丰田汽车超过美国的汽车牌子,成为世界第1,人们称为丰田生产方式(或精益生产)。
2.而当今的制造型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艰巨的挑战:市场需求的个性化发展;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产品的标准追求国际化;员工的流动性不断加大……如何提升企业的制造管理水平?如何应对以上众多挑战?其中,基层管理者担着现场管理和制造过程控制的重任,对他们的培养日益成为企业人才培养的重点。
3.然而,大多数企业的一线主管都是从技术岗位直接提拔的,技术能力过硬,但对于如何带领团队完成现场KPI缺乏足够的经验与方法,经常被以下问题弄得焦头烂额:浪费随处可见,但问题何在,如何解决却没有头绪;同样的问题总是重复发生,再三叮嘱也没有用;员工缺乏问题意识,对现场问题熟视无睹;对现场改善方法一知半解,无法在现场有效运用;工作任务重,完成订单都没有时间了,更别提改善了;缺少改善积极性,也缺乏有效的改善工具等。
4.精益生产正在蓬勃开展,但是相关的工具类的参考书却少得可怜。在生产或者企业中往往需要用到动作改善来进行改善生产线生产效率,但单单从培训教材中学习到的动作改善知识过于简单不好理解、缺少步骤化推进思路和很少具有借鉴意义的案例。很多是原有的工业工程教材课本中学习到了动作改善的相关知识,但是很多新的改善工具工业工程教课书没有提及,需要有新的书籍来参考。所以,王清满老师根据自身实践和培训经历,编写了相关的精益工具类操作指导手册,
5.本书按照动作改善中改善进程,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展示动作改善,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加入漫画图片和改善案例来帮助读者进行理解。动作改善全面解决方案(动作改善套路、常见动作改善、丰田标准三票改善及简单自动化改善)。本书包含拿来即可用的方法,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丰富实用的动作改善案例,是针对性很强的精益工具实操手册,能够开拓读者动作改善的思路。
《图解精益生产之精益动作改善指导手册》结合先进的精益生产方式和中国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帮助企业掌握一套先进的发现、分析和消灭浪费的工具;系统调查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寻求好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时间,使产品、物料、机器和人均能有效运作,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交期和降低成本的目标。本书适合大学工业工程学生、企业生产管理人员、IE工程师、精益从业者、精益咨询人员以及其他具有一定精益基础的读者阅读与学习。
王清满
咨询顾问
东莞精启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兼职咨询师
美资Linear Electronics(SZ)LTD公司精益导师
艾默生家电应用(深圳)有限公司精益*级工程师
精益*级工程师
Six sigma黑带
艾默生精益Lean Champion认证
程 庚
华南理工大学工业工程硕士
合资汽车生产公司改善部门主管
2008年在日本进行精益化改善研修
2010年由日本老师带领完成精益专家课程培训
12年生产制造行业经验:9年专职精益生产和现场改善的领导和实施经验,3年设备管理领域实践经验
擅长领域:包括TPS精益生产、Jidoka(自动化)、LCIA简便自动化、Poka-Yoke防错技术、5S管理、TWI、JIT物流构建、KANBAN拉动生产、SMED快速换模、Kaizen、现场管理工具的运用与指导、TPM全员生产保全、VSM、QCC活动、创新思维等。
第一章动作改善与变革 1
1.1 七大浪费与动作改善 2
1.2 动作改善思考与心态 5
1.2.1 与其改善设备,不如先改善作业 6
1.2.2 巧迟不如拙速 8
1.2.3 故步自封、停滞不前 9
1.2.4 暴露问题而不是掩盖问题 11
1.2.5 推卸工作,认为一切都办不到 12
1.2.6 领导以身作则参与改善 14
1.2.7 从能做的事情着手 15
1.2.8 改善是持续的而不是一次性的 17
1.3 动作改善的整体思路 20
1.3.1 步骤1:改善对象的选定 21
1.3.2 步骤2:改善目标的设定 22
1.3.3 步骤3:现状分析 24
1.3.4 步骤4:改善对策检讨 28
1.3.5 步骤5:改善实行 30
1.3.6 步骤6:改善效果的确定 31
1.3.7 步骤7:维持管理 33
1.3.8 动作改善思路 35
1.4 用改善活动来创造改善环境 38
1.4.1 改善活动 39
1.4.2 创造好的改善环境 40
1.4.3 营造改善氛围的活动 41
第二章 动作改善分析方法——12种常见动作浪费 61
2.1 动作分类(增值、非增值和浪费) 62
2.2 常见的12种典型动作浪费 64
2.2.1一只手(两手)空闲的浪费 65
2.2.2 双手交叉(换手操作) 72
2.2.3 动作中途变换的浪费 76
2.2.4 疲劳作业浪费 79
2.2.5不懂作业技巧的浪费 86
2.2.6 监视的浪费 87
2.2.7动作幅度太大的浪费 93
2.2.8 有更好的操作的动作浪费 101
2.2.9 减少动作的浪费 107
2.2.10 工件的翻转 112
2.2.11 步行浪费 115
2.2.12 视线寻找、挑选 117
第三章 标准作业 123
3.1 标准作业在丰田生产方式中的位置 126
3.2 标准作业的前提条件 128
3.2.1 人的作业方面 129
3.2.2 设备方面 129
3.2.3 质量方面 130
3.3 标准作业的定义 130
3.4 标准作业的好处 131
3.5 标准作业的三要素 132
3.5.1 要素之一:作业节拍(TT) 133
3.5.2 要素之二:作业顺序 134
3.5.3 要素之三:标准手持 136
3.6 标准作业的制定 139
3.6.1 时间观测简介 139
3.6.2 现场测量操作时间 143
3.6.3 现场观察时间注意事项 146
3.6.4 步骤之一:制作各工序能力表 148
3.6.5 步骤之二:制作作业组合票 152
3.6.6 步骤之三:制作标准作业票 160
3.7 标准作业及改善 163
3.7.1 标准作业改善的步骤 164
3.7.2 通过标准三票发现问题点 166
3.7.3 标准作业改善事例 180
3.8 作业观察 185
3.8.1 为什么需要作业观察 185
3.8.2 什么是作业观察 186
3.8.3 作业观察推进指南 187
第四章 动作改善实施:简便自动化(LCIA) 197
4.1 简便自动化简介 198
4.1.1 LCIA的历史背景及定义 198
4.1.2 简便自动化与自动化的关系 201
4.1.3 简便自动化与工业4.0的关系 206
4.1.4 简便自动化对动作改善实施的作用 210
4.2 简便自动化的核心支柱及实施技能 226
4.2.1 简便自动化的两大核心支柱 226
4.2.2 简便自动化实施的元件介绍 230
4.2.3 简便自动化实施的技能 244
4.3 简便自动化的推进过程及案例实操 281
4.3.1 简便自动化的推进过程 281
4.3.2 简便自动化的图例 289
4.3.3 简便自动化的案例练习 299
《图解精益生产之精益动作改善指导手册》这个书名,让我对这本书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认为,精益生产的核心在于“持续改善”,而“动作改善”则是这种持续改善最直接、最显性的一种体现。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需要改进,但却不知道从何处着手,或者即使开始改进了,也容易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境。这本书的“图解”特性,预示着它能够将复杂的精益理念,转化为清晰、直观的视觉语言。我希望书中能够通过大量的流程图、操作动作分解图、时间-动作分析图等,让读者能够“看得见”生产过程中的效率瓶颈,以及可以优化的环节。例如,在讲解“消除等待浪费”时,我期待看到的是一系列图示,描绘出从物料输送到工人取用、从设备启动到开始加工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可能存在的等待时间,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流程、改进布局来缩短这些等待时间。同样,在讲解“优化搬运”时,我希望看到不同搬运方式的优劣势对比图,以及如何设计最佳的搬运路线。总而言之,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动作改善”方法论,并且通过丰富的图解,让这些方法能够被所有人理解和应用,从而真正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
评分我被《图解精益生产之精益动作改善指导手册》的书名所吸引,因为它准确地抓住了我对于提升生产效率的痛点——“动作”。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思考宏观的流程优化、供应链管理,却忽略了生产线上最基本、最直接的环节——每一个操作员的每一个动作。而“图解”二字,则预示着这本书能够将那些抽象、难以捉摸的“动作”变得具体、可见。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地剖析各种常见的生产动作,例如物料的抓取、放置、旋转、搬运等,并通过图示的方式,清晰地展示出动作的效率、不效率之处,以及潜在的风险。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动作分析方法,并辅以大量的案例研究,展示如何通过对这些动作进行精益化改善,来减少人员的疲劳,提高操作速度,降低出错率。例如,书中是否会包含人体工学原理的图解,以指导操作员如何以最省力、最有效的方式完成任务?是否会提供如何通过工具、设备布局的优化,来减少不必要的动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实用的“动作改进圣经”,让每一个读者都能从中找到提升自身和团队工作效率的灵感和方法。
评分我对《图解精益生产之精益动作改善指导手册》的期待,集中在其“指导手册”的定位上。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很多时候我们都面临着“知易行难”的窘境。精益生产的理念虽然广为流传,但真正能够将其精髓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并取得实际成效的却不多。这本书的书名,传递了一种“手把手教你做”的信号。我期待书中不仅仅是罗列精益工具的定义和原理,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一套清晰、分步骤的“动作改善”指导。例如,在讲解如何进行现场观察和分析时,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标准的观察表、记录方法,并辅以图示说明。在讲解如何识别和量化“浪费”时,我期待看到具体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以及如何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改进措施。特别是在“动作改善”方面,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各种基础动作,如抓取、搬运、旋转、装配等,并提供图解化的改进方案,指导操作人员如何通过调整身体姿势、优化工具使用、改进工作台面布局等方式,来提高动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一线管理者和操作人员,将精益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可执行的行动,从而真正驱动生产效率的提升。
评分我选择《图解精益生产之精益动作改善指导手册》,很大程度上是被“动作改善”这个核心概念所吸引。在我看来,生产效率的提升,往往就蕴藏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日复一日重复进行的“动作”之中。而“图解”二字,则让我看到了将这些“动作”进行可视化分析的可能性。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动作分析框架,并辅以大量的图示,来帮助读者识别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浪费动作”,例如不必要的弯腰、转身、探身、重复抓取等等。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这些动作的根源,并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例如,是否会通过图示展示如何调整设备高度、优化工具摆放位置、改进操作台面布局,来减少操作人员的无效动作?是否会介绍一些人体工学原理,以指导操作人员如何以最省力、最有效的方式完成任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实操性极强的“动作优化指南”,让一线管理者和操作人员能够通过书中的指导,快速找到提升效率的关键点,并付诸实践,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益化。
评分《图解精益生产之精益动作改善指导手册》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所传递的“易于理解”和“易于实践”的信号。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关于精益生产的书籍并不少见,但很多书籍往往充斥着晦涩的理论术语和复杂的模型,让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而“图解”和“指导手册”这两个词,恰恰表明了这本书的定位是面向广大一线管理者和操作人员的,旨在提供一份清晰、直观、可操作的指南。我期待书中能够用最简洁的语言,配合大量生动形象的图例,将精益动作改善的理念和方法呈现出来。例如,在讲解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时,我希望能看到不同状态下工作场所的对比图,以及通过实施5S后,工作场所发生的积极变化。在讲解如何识别和消除浪费时,我期待看到那些“看不见”的浪费,如动作的浪费、等待的浪费、运输的浪费等,是如何通过图示被揭示出来,并给出具体的改善建议。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本“武功秘籍”,它不仅会教我招式(精益工具),更会通过图解的方式,告诉我如何出招(动作改善),如何运用招式(实际落地),从而真正掌握精益生产的核心技能,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提升。
评分《图解精益生产之精益动作改善指导手册》的封面设计本身就散发着一种专业且易于理解的亲和力。我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封面上那些清晰、简洁的图示所吸引。我一直对精益生产这个概念有所耳闻,但总觉得它离我日常的工作有些遥远,充满了抽象的理论和复杂的模型。然而,这本书的封面直接点破了我对精益生产的认知误区——它并非高不可攀的理论体系,而是可以被分解、被图解,甚至是被“看到”的具体实践。封面上那些代表着流程、效率、浪费消除的图标,用一种直观的方式预示着这本书将为我打开一扇通往精益世界的大门。我期待书中能够运用大量的图表、流程图、示意图等视觉化元素,将精益动作改善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原则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希望通过这些图解,能够清晰地理解诸如价值流图、看板、5S、防错等精益工具的实际应用场景,以及如何将这些工具融入到我们日常的工作流程中,从而实现生产效率的飞跃。特别是“精益动作改善”这个核心概念,我希望书中能提供详实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通过细致的动作分析,识别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浪费,优化人力和物料的流动。这本书的封面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是一本能够“教你看懂”精益生产的书,而不是一本“告诉你什么是精益生产”的书,这对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尤其看重那些能够帮助我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行动的指导,封面的设计恰恰传递了这种信息,让我对书中内容的实用性和落地性充满信心。
评分《图解精益生产之精益动作改善指导手册》这个书名,传递了一种“化繁为简”和“落地实践”的信号。我一直认为,精益生产的理念固然重要,但最终的价值体现在能否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提升。而“动作改善”正是精益生产最直接、最能体现价值的环节之一。这本书的“图解”特性,让我看到了将抽象的精益理念与具体的生产动作相结合的可能。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运用大量生动形象的图示,来展示各种常见的生产动作,并对其进行精益化的分析。例如,在讲解如何消除“搬运浪费”时,我希望看到清晰的流程图,展示物料在车间内不必要的长距离、频繁的搬运,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布局、引入自动化设备等方式,将搬运距离和次数降到最低。在讲解如何减少“等待浪费”时,我期待看到那些由于信息不畅、物料供应延迟、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的“停顿”,并通过图示展示如何通过改进流程、强化协同,来消除这些等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指导手册”,能够为读者提供清晰的操作步骤、可借鉴的案例,以及实用的工具,帮助他们将精益动作改善的理念,切实地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从而实现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双重提升。
评分我对《图解精益生产之精益动作改善指导手册》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对“改善”这个词的直观理解。在我的工作经历中,很多改进项目都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或者说,即使有指导,也往往是纸上谈兵,难以落地。而“动作改善”这个概念,则直指问题的核心——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可能蕴含着效率的提升空间。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看到了一种可能:通过图解的方式,将这些“细微的动作”进行可视化,从而让管理者和一线操作人员都能清晰地看到问题的所在,并找到解决方案。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罗列精益工具,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动作改善”的方法论。例如,在讲解如何进行动作分析时,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步骤,从观察、记录、分析到改进、标准化,并且每一步都有相应的图示来辅助理解。我期待看到书中能够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展示如何运用精益动作改善的原则,解决生产现场遇到的具体问题,比如如何减少不必要的转身、弯腰、重复劳动,如何优化装卸、传递、检查等动作,最终实现“人机工程学”与“效率最大化”的完美结合。这种强调“动作”本身,并通过图解将其具象化的做法,是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期待。
评分《图解精益生产之精益动作改善指导手册》给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其“图解”所带来的直观性。我一直对精益生产的理论体系感到好奇,但很多时候,文字描述往往显得过于抽象,难以在实际工作中落地。这本书的书名,恰恰指明了一条清晰的路径——通过图示,将复杂的精益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和消化。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运用大量的示意图、流程图、对比图等,来展示“精益动作改善”的具体过程和效果。例如,在讲解“消除不必要的搬运”时,我希望看到一幅幅图,直观地展示出物料在生产线上不合理的搬运路径,以及通过优化布局和流程后,搬运距离的显著缩短。在讲解“减少等待时间”时,我期待看到工人、设备、物料之间因为流程不畅而产生的“等待链”,以及如何通过改进流程、引入看板等方式,将这个等待链条打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看得懂”的精益工具书,让每一个读者,无论是否具备专业的精益知识,都能通过书中的图解,理解精益动作改善的核心要义,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从而实现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
评分对于《图解精益生产之精益动作改善指导手册》,我最期待的部分莫过于其“图解”的特性所带来的深度洞察。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我常常发现文字描述的理论虽然正确,但在转化为具体操作时总会遇到瓶颈。精益生产尤其如此,很多理念如“浪费的八大类”、“价值流的绘制”等,如果仅仅依靠文字来理解,容易陷入概念的泥潭,难以抓住核心要义。这本书的书名明确指出了“图解”的重要性,这让我相信它能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复杂的精益动作改善过程可视化。我设想书中会包含大量的流程图、动作分解图、空间布局示意图、问题点分析图等,通过这些视觉化的工具,能够清晰地展示动作的效率与不效率之处,以及如何进行优化。例如,在讲解“消除等待浪费”时,我期待看到的是一张张生动的图,描绘出工人等待物料、等待设备、等待信息的状态,然后通过图示对比,展示如何通过改进流程、优化布局、引入看板等方式,将这些等待时间最大化地缩短。同样,在“优化搬运动作”时,我希望能看到不同搬运方式的优劣对比图,以及最佳搬运路径的示意图。这种“看得见”的学习方式,能够极大地降低理解门槛,帮助我更快地把握精益动作改善的核心逻辑,并将这些方法灵活地运用到我的工作实践中,从而切实提升工作效率和产出质量。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污水处理厂购买的专业图书,供大家阅读学习。
评分一般,有拼凑的痕迹
评分超实用的一本书。
评分一般,有拼凑的痕迹
评分污水处理厂购买的专业图书,供大家阅读学习。
评分内容很好,质量不错,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内容很好,质量不错,不错的一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