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介绍了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是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基础教科学。
本书系统介绍了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全书的内容分为以下七个部分: 对称密码部分讨论了对称加密的算法和设计原则; 公钥密码部分讨论了公钥密码的算法和设计原则; 密码学中的数据完整性算法部分讨论了密码学Hash函数、 消息认证码和数字签名; 相互信任部分讨论了密钥管理和用户认证技术; 网络安全与Internet安全部分讨论了应用密码算法和安全协议为网络和Internet提供安全; 系统安全部分讨论了保护计算机系统免受各种安全威胁的技术; 法律与道德问题部分讨论了与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与道德问题。本书的第七版与第六版相比, 书的章节组织基本不变, 但增加了许多新内容。如增加了云安全、 新Hash函数标准SHA-3、 真随机数产生器、 移动设备安全等新内容。而且许多章节的论述方法也做了调整, 使之更贴近技术实际, 使读者更易理解。
William Stallings:美国圣母大学电子工程学士,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密码术》期刊编委。美国多家高科技公司执行总监,政府机构、计算机软/硬件供应商顾问;曾为各种计算机和操作系统设计并实现TCP/IP和OSI协议套件;创建并维护了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资源网站ComputerScienceStudent.com。出版图书17种,内容涉及计算机安全、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等;在《IEEE进展》《ACM计算评论》和《密码术》等杂志上发表文章多篇;先后12次获美国年度*佳计算机科学教科书奖和学术作者协会奖。
王后珍,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计算机安全、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等的研究与教学,发表文章多篇,出版图书多部。
目 录
第一部分 概 览
第1章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概念 2
1.1 计算机安全的概念 3
1.2 OSI安全架构 5
1.3 安全攻击 6
1.4 安全服务 7
1.5 安全机制 9
1.6 基本安全设计准则 10
1.7 攻击面与攻击树 12
1.8 网络安全模型 15
1.9 标准 16
1.10 关键术语、思考题和习题 17
第2章 数论基础 19
2.1 整除性和带余除法 19
2.2 欧几里得算法 21
2.3 模运算 23
2.4 素数 30
2.5 费马定理和欧拉定理 31
2.6 素性测试 34
2.7 中国剩余定理 36
2.8 离散对数 38
2.9 关键术语、思考题和习题 42
附录2A mod的含义 45
第二部分 对 称 密 码
第3章 传统加密技术 48
3.1 对称密码模型 48
3.2 代替技术 52
3.3 置换技术 63
3.4 转轮机 64
3.5 隐写术 65
3.6 关键术语,思考题和习题 66
第4章 分组密码和数据加密标准 71
4.1 传统分组密码结构 71
4.2 数据加密标准 78
4.3 DES的一个例子 80
4.4 DES的强度 81
4.5 分组密码的设计原理 83
4.6 关键术语、思考题、习题 84
第5章 有限域 87
5.1 群 87
5.2 环 89
5.3 域 89
5.4 有限域GF(p) 90
5.5 多项式运算 93
5.6 有限域GF(2n) 98
5.7 关键术语、思考题和习题 105
第6章 高级加密标准 108
6.1 有限域算术 108
6.2 AES的结构 109
6.3 AES的变换函数 114
6.4 AES的密钥扩展 122
6.5 一个AES例子 124
6.6 AES的实现 128
6.7 关键术语、思考题和习题 131
附录6A 系数在GF(28)中的多项式 133
第7章 分组加密的工作模式 136
7.1 多重加密与三重DES 136
7.2 电码本模式 140
7.3 密文分组链接模式 141
7.4 密文反馈模式 143
7.5 输出反馈模式 145
7.6 计数器模式 146
7.7 用于面向分组的存储设备的XTS-AES模式 149
7.8 格式保持加密 153
7.9 关键术语,思考题和习题 164
第8章 伪随机数的产生和流密码 168
8.1 随机数产生的原则 169
8.2 伪随机数发生器 172
8.3 使用分组密码的伪随机数产生 174
8.4 流密码 179
8.5 RC4算法 180
8.6 真随机数发生器 182
8.7 关键术语,思考题和习题 188
第三部分 公钥密码
第9章 公钥密码学与RSA 192
9.1 公钥密码体制的基本原理 193
9.2 RSA算法 199
9.3 关键术语、思考题和习题 209
第10章 密钥管理和其他公钥密码体制 214
10.1 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 214
10.2 EIGamal密码体制 217
10.3 椭圆曲线算术 220
10.4 椭圆曲线密码学 226
10.5 基于非对称密码的伪随机数生成器 228
10.6 关键术语、思考题和习题 230
第四部分 密码学中的数据 完整性算法
第11章 密码学Hash函数 234
11.1 密码学Hash函数的应用 235
11.2 两个简单的Hash函数 238
11.3 需求和安全性 240
11.4 基于分组密码链接的Hash函数 244
11.5 安全Hash算法 245
11.6 SHA-3 252
11.7 关键术语、思考题和习题 260
第12章 消息认证码 264
12.1 对消息认证的要求 264
12.2 消息认证函数 265
12.3 对消息认证码的要求 270
12.4 MAC的安全性 271
12.5 基于HASH函数的MAC:HMAC 272
12.6 基于分组密码的MAC:DAA和CMAC 275
12.7 认证加密:CCM和GCM 277
12.8 密钥封装 282
12.9 使用Hash函数和MAC的伪随机数发生器 286
12.10 关键术语、思考题和习题 288
第13章 数字签名 290
13.1 数字签名 290
13.2 ELGAMAL数字签名方案 293
13.3 SCHNORR数字签名方案 294
13.4 数字签名标准 295
13.5 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 297
13.6 RSA-PSS数字签名算法 300
13.7 术语、思考题和习题 303
第五部分 相互信任 306
第14章 密钥管理和分发 307
14.1 基于对称加密的对称密钥分发 307
14.2 基于非对称加密的对称密钥分发 313
14.3 公钥分发 316
14.4 X.509证书 319
14.5 公钥基础设施 324
14.6 关键术语、思考题和习题 326
第15章 用户认证 330
15.1 远程用户认证原理 330
15.2 基于对称加密的远程用户认证 333
15.3 KERBEROS 335
15.4 基于非对称加密的远程用户认证 347
15.5 联合身份管理 349
15.6 个人身份验证 353
15.7 关键术语、思考题和习题 357
第六部分 网络与INTERNET安全
第16章 网络访问控制和云安全 361
16.1 网络访问控制 361
16.2 可扩展认证协议 363
16.3 IEEE 802.1X基于端口的网络访问控制 365
16.4 云计算 368
16.5 云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和对策 371
16.6 云中的数据保护 372
16.7 云安全即服务 375
16.8 云计算安全问题应对 377
16.9 关键术语、思考题和习题 377
第17章 传输层安全 379
17.1 WEB安全性思考 379
17.2 传输层安全 380
17.3 HTTPS 392
17.4 SSH 393
17.5 关键术语、思考题和习题 401
第18章 无线网络安全 403
18.1 无线安全 403
18.2 移动设备安全 405
18.3 IEEE 802.11无线网络概述 408
18.4 IEEE 802.11I无线局域网安全 412
18.5 关键术语,思考题和习题 422
第19章 电子邮件安全 424
19.1 因特网邮件结构 424
19.2 邮件格式 427
19.3 电子邮件威胁及综合安全 432
19.4 S/MIME 434
19.5 PGP 442
19.6 DNSSEC 442
19.7 基于DNS的命名实体身份认证 445
19.8 发送方策略框架 447
19.9 DKIM 449
19.10 基于域的消息认证、报告和一致性协议 452
19.11 关键术语,思考题和习题 456
第20章 IP安全性 458
20.1 IP安全性概述 458
20.2 IP安全性策略 462
20.3 封装安全性有效载荷 465
20.4 结合安全性关联 470
20.5 因特网密钥交换 471
20.6 密码学套件 477
20.7 关键术语、思考题和习题 478
附录A 用于密码学和网络安全教学的项目 480
附录B SAGE示例 485
参考文献 518
译 者 序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社会实现了信息化,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生活和工作在由物理世界,人类社会和网络空间组成的三元世界中。网络空间是信息时代人们赖以生存的信息环境,是所有信息系统的集合。
哪里有信息,那里就存在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安全是信息的影子。信息论的基本观点告诉我们:系统是载体,信息是内涵。网络空间是人类和信息的生存环境,因此网络空间安全是人类和信息对网络空间的基本要求。网络空间是所有信息系统的集合,是复杂的巨系统。因此,网络空间存在更加突出的信息安全问题。网络空间安全的核心内涵仍是信息安全,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网络空间安全。
当前,一方面是信息技术与产业的空前繁荣,另一方面是危害信息安全的事件不断发生。敌对势力的破坏、黑客攻击、利用计算机犯罪、网上有害内容泛滥、隐私泄露等,对信息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信息安全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因此,信息安全成为世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并成为信息科学技术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我国已经成为信息产业大国,但仍不是信息产业强国。实现信息化和确保信息安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显然,只有同时实现信息化并确保信息安全,才能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
把我国建设成信息技术和产业强国,人才是关键。人才培养,教育是关键。目前,我国许多大专院校都开设了信息安全专业或开设了信息安全课程,迫切需要一本合适的教科书。为此,电子工业出版社组织我们于2015年翻译出版了《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第六版)》这本优秀的教科书。这本书翻译出版后得到广大读者的厚爱,许多著名大学都采用它作为教材,为我国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和传播信息安全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原书作者又出版了该书的第七版。与第六版相比,第七版大体上保持了相同的章节,但修正了许多内容并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最主要的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安全设计基本原则:第一章新增了一个小节,讨论美国国家信息保障/网络空间防御专业认证计划(由美国国家安全局和国土安全部联合举办)所列出的一些安全设计原则。
② 攻击面和攻击树:第一章新增了这两个概念,有助于安全威胁的评估和归类。
③ 数论知识:将第六版中所提到的数论知识统一写成一个独立的第2章。
④ 有限域:对有限域章节进行了修改和扩展。
⑤ 保留格式加密:第7章新增了一节来讨论这种新的加密模式。
⑥ 真随机数生成器的校正和性能测试:现在第8章包含了这些重要的研究方向。
⑦ 用户认证模型:第15章给出了一般用户认证模型的新描述方法。
⑧ 云安全:第16章有关云安全的内容做了更新和扩展。
⑨ 传输层安全(TLS):第17章的传输层安全相关内容进行了更新,并且增加了新TLS版本1.3的讨论。
⑩ 邮件安全:完全重写了第19章。
其中,新增了以下内容:
? 对邮件的威胁及一种全面保证邮件安全的方法。
? 保障SMTP机密性的新方法STARTTLS。
? DNSSEC在保证邮件安全中所起的作用。
? 基于DNS的命名实体认证(DANE)以及使用这种方法加强SMTP和S/MIME中证书的安全性。
? 发送方策略框架(SPF)。SPF是一种用于认证电子邮件发件人的标准方法。
? 允许发件人自己定义邮件的处理办法DMARC。
其中,修改了以下内容:
? 有关域名密钥识别邮件(DKIM)标准的讨论。
? 将S/MIME更新至最新的3.2版本。
为了使广大读者能够读到新版书,电子工业出版社又组织我们翻译出版了《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第七版)》。
《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一书的作者William Stallings先后获得了Notre Dame电气工程学士学位和MIT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他累计编写出版了48本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书籍,在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学术交流和教育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就是其中最成功的一本书籍。William Stallings的著作不仅学术造诣很高,而且十分实用,先后13次获得美国教材和著作家协会(Textbook and Academic Authors Assiciation)颁发的优秀计算机科学教材奖。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密码学与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全书主要包含以下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论。主要介绍计算机与网络安全概念和数论知识。第二部分:对称密码。主要介绍古典密码、数据加密标准(DES)、有限域知识、高级加密标准(AES)、分组密码工作模式、伪随机数和流密码。第三部分:非对称密码。介绍了公钥密码原理、RSA密码、ElGamal密码和椭圆曲线密码。第四部分:数据完整性算法。介绍了密码学Hash函数、消息认证码和数字签名。第五部分:相互信任,介绍了密钥管理和用户认证。第六部分:网络和Internet安全。讨论了网络访问控制和云安全、传输层安全、无线网络安全、电子邮件安全和IP安全等内容。第七部分:系统安全。讨论了恶意软件、非法入侵、防火墙技术。第八部分:法律和道德,讨论了与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和道德问题。
为了使中文版读者能够读到原书的完整内容,我们特别翻译了原书的在线内容(第七部分:系统安全、第八部分:法律和道德、附录C-Y)。从而给中文读者提供一本完整的中文《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第七版)》。
《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第七版)》一书内容丰富,讲述深入浅出,便于理解,尤其适合于课堂教学和自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本书可作为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信息安全、计算机、通信、电子工程等领域的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的第一部分和附录由李莉翻译。第二部分章由唐明翻译。第三部分和前言由王后珍翻译。第四部分由王张宜翻译。第五部分由陈晶翻译。第六部分由杜瑞颖翻译。第七和第八部分由彭国军翻译。
全书由张焕国统稿和校审。
研究生刘金会、刘鳌、汪鹏程、陈施旅、罗华、郭崎、文皓冬、熊璐、胡岸琪、于慧、陈震杭参与了翻译和译稿整理工作。
由于译者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译者在此先致感谢之意。
译者于武汉大学珞珈山
2017年6月
这本书对网络安全领域各个子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都令人赞叹。在探讨网络渗透测试(Penetration Testing)时,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常用的渗透测试方法论,比如渗透测试生命周期,以及渗透测试人员在进行测试时需要遵循的道德准则。它不仅讲解了如何发现系统漏洞,还探讨了如何利用这些漏洞来评估系统的安全性,并提供了详细的报告撰写指南。这让我对如何进行主动的安全评估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此外,书中对Web应用安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涵盖了OWASP Top 10等常见的Web应用漏洞,比如SQL注入、XSS、CSRF、文件上传漏洞等。作者不仅解释了这些漏洞的原理,还提供了详细的防御措施,包括输入验证、输出编码、安全编码实践等。这让我对如何构建安全的Web应用程序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让我感到非常实用的是,书中还对移动设备安全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包括Android和iOS平台的安全机制、常见的移动恶意软件、以及如何保护移动设备上的个人信息。这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日益依赖移动设备的情况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个全面的网络安全百科全书,让我能够系统地了解这个领域中的各个方面,并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指导。
评分我尤其欣赏这本书在讲解密码学算法时,那种深入浅出的风格。它不像一些理论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而是通过大量的图示和实例,将复杂的数学概念变得容易理解。例如,在讲解公钥加密算法时,书中通过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将公钥和私钥比作一个带有开口的信箱和一个钥匙,生动形象地解释了公钥加密和私钥解密的过程。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我能够轻松地记住这些抽象的概念。书中还详细分析了不同密码学算法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比如,它对比了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效率和安全性,解释了为什么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结合使用这两种加密方式。让我感到非常受益的是,书中对密码学在网络通信安全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讲解,比如HTTPS协议的实现原理,以及TLS/SSL握手过程中的密钥交换和身份验证机制。通过这些讲解,我才真正明白了我们日常浏览网页时,数据是如何被加密和保护的。此外,书中还对数字签名和数字证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解释了它们在保证数据完整性和身份认证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内容让我对网络安全有了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清晰的方式,为我打开了密码学和网络安全的大门。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它的全面性和权威性。作者在内容上几乎覆盖了网络安全领域的所有重要方面,并且对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我之前一直对数字水印和隐写术这两个概念有些模糊,以为它们只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但这本书让我大开眼界。它详细解释了数字水印是如何将额外信息嵌入到数字媒体(如图像、音频、视频)中,并且能够抵抗各种篡改,从而实现版权保护或身份追踪。隐写术的讲解更是让我惊叹,原来可以将秘密信息隐藏在看似正常的载体中,不被察觉。书中不仅探讨了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还讨论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局限性。此外,在探讨网络攻击的章节,书中对各种常见的攻击手段,如SQL注入、跨站脚本(XSS)、DDoS攻击等,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剖析,并提供了相应的防御策略。作者甚至深入探讨了零日漏洞的利用和检测,以及针对高级持续性威胁(APT)的防御措施。对我来说,最具有启发性的部分是关于社会工程学攻击的分析。书中解释了攻击者如何利用人性的弱点,比如信任、恐惧、贪婪等,来绕过技术防线,进行欺骗和信息窃取。这让我意识到,网络安全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人的问题。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贴切,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攻击是如何发生的,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来防范。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打开了我对信息安全世界的一扇新大门。在阅读之前,我总觉得“密码学”和“网络安全”这些词汇听起来像是高深莫测的学术术语,离我的日常生活很远。但《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第七版)》这本书,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却又严谨细致的方式,将这些复杂的概念一一剖析。我记得最深刻的一章是关于公钥基础设施(PKI)的讲解,书里不仅解释了证书颁发机构(CA)的作用,还详细阐述了数字证书的结构、公钥与私钥的生成和使用流程,以及信任链的构建过程。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介绍,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比如HTTPS协议如何保证网页浏览的安全性,电子邮件如何通过数字签名防止篡改,以及VPN如何建立安全的远程连接,让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密码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巨大价值。书中的图表和流程图更是功不可没,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得理解起来事半功倍。我之前一直对SSL/TLS握手过程感到困惑,总觉得它很神秘,但读完这一章,我才明白其中的每一步都是为了建立一个安全、可信的通信通道,从协商加密算法到生成会话密钥,每一步都至关重要。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吸引人,作者在讲解技术细节的同时,不乏一些幽默的比喻和生动的类比,让枯燥的技术知识变得鲜活起来。我甚至觉得,即使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只要对信息安全有兴趣,都能从这本书中受益匪浅。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在浩瀚的网络安全领域里畅游,让我不仅了解了“是什么”,更明白了“为什么”和“怎么做”。
评分这本书对信息安全中各种不同攻击类型的讲解,简直是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对网络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警惕。书中对网络钓鱼(Phishing)的详细剖析,让我了解到攻击者是如何通过伪造邮件、网页等方式来欺骗用户,获取敏感信息的。作者不仅列举了各种钓鱼的手段,还提供了如何识别钓鱼邮件和网站的技巧,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我之前以为只有技术手段才能构成威胁,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人为的因素,尤其是心理上的弱点,也是攻击者非常重要的突破口。另外,关于社会工程学的讲解,更是让我感到脊背发凉。书中通过真实的案例,展示了攻击者是如何利用人类的信任、好奇心、甚至同情心来获取机密信息的。这让我意识到,提高自身的警惕性和批判性思维,与加强技术防御同样重要。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的恶意软件,比如病毒、蠕虫、木马、勒索软件等,并解释了它们的传播方式、感染机制和破坏方式。同时,也提供了相应的检测和清除方法。我之前对勒索软件的猖獗感到不安,而这本书的讲解让我更加清楚它的危害性,以及如何通过定期备份、谨慎点击链接等方式来防范。总而言之,这本书以一种非常警醒的方式,让我认识到网络世界并非一片祥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威胁,而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自己。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组织逻辑清晰,循序渐进,非常适合我这样的初学者。从基础的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技术和原理。例如,第一章就非常详细地介绍了网络通信的基本模型,包括OSI七层模型和TCP/IP模型,以及各个层级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这为我理解后续的网络安全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着,书中深入讲解了各种网络协议的安全问题,比如HTTP、HTTPS、FTP、SMTP等,并分析了它们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如何通过加密、认证等手段来增强其安全性。我尤其对HTTPS的深入讲解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提到了SSL/TLS,而是详细阐述了其证书的颁发、验证过程,以及握手过程中的密钥交换和加密通信的实现。书中还涉及了不同类型的网络攻击,如端口扫描、嗅探、洪水攻击等,并提供了相应的防范措施。让我感到非常实用的是,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网络安全工具,比如Wireshark、Nmap等,并给出了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网络流量分析和漏洞扫描的示例。这让我感觉学到的知识能够立刻得到实践。而且,书中对于一些安全概念的解释,比如“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都非常到位,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信息安全的三个基本要素。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一步步地引导我认识网络安全的世界,让我从一个门外汉逐渐变成了一个有所了解的学习者。
评分从网络安全管理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指导。它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从战略和管理的层面来探讨如何构建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例如,在讲解风险评估时,书中详细阐述了识别资产、评估威胁、分析漏洞以及确定风险等级的步骤,并提供了相应的工具和方法论。这让我意识到,安全管理需要一个系统性的方法,而不是零散的技术堆砌。书中还深入探讨了信息安全策略的制定和执行,包括访问控制策略、数据加密策略、事件响应策略等等。作者强调了制定清晰、可执行的安全策略的重要性,并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安全意识培训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强调了人员在网络安全中的关键作用,并提供了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安全意识培训计划的指导。这让我意识到,技术防线固若金汤,但如果人的意识薄弱,依然可能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书中还提到了安全审计和合规性要求,比如ISO 27001等,让我对如何满足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安全管理框架,让我能够从更高的层面来思考和规划网络安全工作。
评分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简直是不可估量的。它并非一本只谈理论的“高冷”著作,而是充满了可操作性的指导和真实的案例分析。书中对于如何在实际环境中部署和管理安全措施提供了非常详尽的建议。例如,在讨论防火墙的配置时,它不仅仅列举了各种类型的防火墙,还深入探讨了基于状态的防火墙、下一代防火墙的特点,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网络环境制定合适的防火墙策略,包括端口、协议、应用层过滤等等。我特别喜欢关于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的章节,书中详细解释了它们的原理,无论是基于签名的方法还是基于异常的方法,以及它们在识别和阻止各种网络攻击中的具体作用。它还提供了很多关于如何配置和调优这些系统的实际技巧,比如如何减少误报,如何编写自定义规则来应对特定威胁。此外,书中关于安全审计和日志分析的部分,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了解如何收集、存储和分析安全日志,是发现潜在安全事件和进行事后溯源的关键。书中介绍了各种日志格式,以及如何使用SIEM(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系统来集中管理和分析日志数据。作者还列举了一些真实的攻击场景,并展示了如何通过分析日志来追踪攻击者的踪迹。这些内容让我意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的重要性,让我能够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构建更健壮、更安全的网络环境。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基础概念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各种密码学算法的数学原理和安全性分析。例如,在讲解对称加密算法时,书中详细介绍了AES(高级加密标准)的结构,包括其轮函数、S盒、置换等组成部分,并分析了它在不同模式(如ECB、CBC、CTR)下的应用和安全性考量。我之前一直认为AES就是一个黑盒子,输入明文输出密文,但通过这本书,我才了解到它背后的精妙设计。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探讨了更高级的密码学话题,比如椭圆曲线密码学(ECC),以及它在现代安全通信中的应用,比如数字签名算法(ECDSA)和密钥交换协议(ECDH)。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解释椭圆曲线的数学基础,包括有限域、群论等,虽然这些内容对我来说确实有些挑战,但我发现书中提供的辅助材料和清晰的逻辑推理,使得我能够逐步理解其核心思想。通过对比RSA和ECC的优劣,我更是对不同密码学技术的适用场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如,ECC在提供同等安全级别的情况下,密钥长度更短,计算效率更高,这对于移动设备和物联网设备尤其重要。书中还涉及了哈希函数和消息认证码(MAC)的详细分析,解释了它们在数据完整性验证和身份认证中的作用,并探讨了像SHA-3这样的最新哈希函数的设计理念。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让我能够更自信地面对未来的网络安全挑战。
评分我之前对密码学的一些概念,比如模运算、同余方程等,一直感到非常困惑,觉得它们与现实生活完全没有联系。但是,《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第七版)》这本书,用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将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密码学的实际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我记得在讲解RSA算法时,作者详细地解释了欧拉定理和费马小定理在其中的应用,并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演示了如何生成公钥和私钥,以及如何进行加密和解密。这个过程虽然包含了一些数学推导,但由于作者清晰的讲解和示例,我竟然能够理解其中的逻辑。书中还探讨了其他一些重要的密码学概念,比如离散对数问题在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中的应用。我之前一直对这种“秘密共享”的密钥交换方式感到神奇,但读完书中的解释,我才明白其中的巧妙之处。它利用了数学上的难题,使得双方能够在不直接传输密钥的情况下,安全地协商出共享密钥。此外,书中还对哈希函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解释了它的单向性和抗碰撞性,以及在数字签名、密码存储等方面的应用。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提到了密码学在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中的作用,比如通过哈希函数保证交易的不可篡改性,以及通过数字签名来验证交易的真实性。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密码学在未来技术发展中的巨大潜力。
评分不错,非常不错,学习学习
评分不错
评分好
评分好……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不错,非常不错,学习学习
评分不错
评分还不错。。。
评分好……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