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價值鏈發展報告(2017)——全球價值鏈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測度與分析

全球價值鏈發展報告(2017)——全球價值鏈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測度與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杜大偉(David,Dollar),[巴西] 若澤·吉勒爾梅·萊斯(Jose,Guilherme,Reis),王直 著
圖書標籤:
  • 全球價值鏈
  • 價值鏈
  • 經濟發展
  • 國際貿易
  • 産業升級
  • 發展中國傢
  • 貿易政策
  • 全球化
  • 經濟分析
  • 報告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20116978
版次:1
商品編碼:1229953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6
字數:42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全球價值鏈現象的重要性日益顯現,這促使研究人員開發以增加值為基礎的貿易統計數據,同時分析完整的生産過程是如何被分解為單個任務或階段的。目前相關機構已公布瞭1995~2014年主要經濟體之間的增加值貿易數據。《全球價值鏈發展報告(2017)》是對大量基於增加值貿易數據所做研究的綜述,旨在嚮公眾和政策製定者呈現隻有從增加值和價值鏈角度纔能看到的國際貿易所發生的本質上的重要變化。

作者簡介

[美]杜大偉(David Dollar),擁有紐約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和達特茅斯學院中國曆史與語言學學士學位。畢業後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經濟學助理教授,並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生院任教一學期。1995~2004年在世界銀行的研究部門工作;2004~2009年任世界銀行中國和濛古局局長,任職期間主要聚焦於亞洲經濟體的發展,包括韓國、越南、柬埔寨、泰國、孟加拉國以及印度。他一直是世界銀行在投資環境、全球化和援助效益方麵的重要發言人。2009~2013年他擔任美國財政部駐華經濟與金融特使,在任期間推動瞭中美之間有關經濟與金融政策的對話,包括一年一度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中美金融決策者之間各個層麵的頻繁交流。此外,他在中國的經濟改革、全球化以及經濟增長領域均有廣泛著作。
[巴西]若澤·吉勒爾梅·萊斯(José Guilherme Reis),世界銀行貿易與競爭力全球實踐局主任。
王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全球價值鏈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海外院長,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政策、政府和國際事務學院資深研究員。1985年1月,獲中國農業科學院碩士學位;1990年6月,獲俄亥俄州立大學碩士學位;1994年11月,獲明尼蘇達大學博士學位。1985年1月-1987年7月,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1994年7月-1995年8月,任世界銀行世界發展報告顧問。1995年9月-1997年9月,任明尼蘇達大學應用經濟學係副研究員。1997年10月-1999年7月,任普渡大學全球貿易分析研究中心經濟學傢。1999年7月-2002年7月,任美國農業部經濟研究局經濟學傢。2002年7月-2004年3月,任喬治梅森大學計算科學學院高級研究員。2004年5月-2005年8月,任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經濟學傢。2005年8月-2011年7月,任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研究部高級國際經濟學傢。2011年7月-2016年3月,任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研究部資深國際經濟學傢。2016年4月,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全球價值鏈研究院海外院長。

目錄

概 要
  一 全球價值鏈的數量描述
  二 直至全球金融危機前,全球價值鏈一直在擴張
  三 國內的分配影響
  四 發展中國傢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參與度
  五 單位勞動力成本和交易成本
  六 全球價值鏈和“中等收入陷阱”
  七 服務業和服務貿易限製
  八 製度和深度貿易協定
  九 走嚮更加包容的全球化
  參考文獻
第一章 全球價值鏈分析框架:綜述
  一 前言
  二 全球價值鏈範式:新—新—新貿易理論?
  三 全球價值鏈概念的發展
  四 經濟建模
  五 實證研究的挑戰
  六 全球價值鏈研究展望
  七 元方法論的考量
  附錄 1.1全球價值鏈分類
  附錄 1.2生産序列的治理安排
  注釋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全球貿易與全球價值鏈的近期發展趨勢
  一 製造業産品的中間産品貿易與全球經濟周期
  二 識彆國內增加值創造與最終産品生産中的全球價值鏈和非全球價值鏈活動
  三 全球經濟周期中的全球價值鏈生産活動
  四 度量全球價值鏈中的微笑麯綫:增加值和就業機會的創造與分配 080
  五 總結
  附錄 2.1 在中間品及最終品的全球價值鏈中轉換角色
  附錄 2.2 國傢/地區名稱縮寫對照錶及部門編碼錶
  注釋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從國內到區域再到全球:非洲工廠和拉丁美洲工廠?
  一 升級的內涵
  二 為增長而融入價值鏈:為齣口而進口
  三 區域價值鏈作為融入全球供應鏈的促成者
  四 融入全球價值鏈和升級的國傢經驗:汽車行業
  五 結論
  附錄 3.1 Kowalski & Lopez-Gonzales(2016)的結果、變量和數據來源
  注釋
  參考文獻
第四章 纍積貿易成本及其對國內和國際價值鏈的影響
  一 關稅、貿易成本疊加以及競爭力
  二 世界貿易網絡中的貿易成本疊加
  三 總結
  附錄 4.1 擴展有效保護率及增加值的相對價格
  附錄 4.2 測量國際價值鏈長度以及跨境次數
  注釋
  參考文獻
第五章 “中等收入陷阱”和沿全球價值鏈升級
  一 “中等收入陷阱”的定義及內涵
  二 全球價值鏈貿易對理解“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
  三 結論和政策影響
  附錄 5.1 嘗試量化“中等收入陷阱”
  注釋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服務貿易和全球價值鏈
  一 服務在全球價值鏈中發揮什麼作用?
  二 在全球價值鏈中如何測量服務的參與度
  三 全球價值鏈中服務的新興模式
  四 服務對全球價值鏈的意義
  五 政策意義
  六 結語
  注釋
  參考文獻
第七章 製度質量與全球價值鏈參與度
  一 製度和全球價值鏈參與度
  二 非洲參與全球價值鏈
  三 政策建議
  附錄 7.1 Dollar、Ge 和 Yu(2016)以及 Miranda 和 Wagner(2015)的研究結果
  注釋
  參考文獻
第八章 優惠貿易協定和全球價值鏈:理論、證據和開放性問題
  一 優惠貿易協定的演進
  二 全球價值鏈和貿易協定的成因
  三 深度協定是否推動全球價值鏈的發展?
  四 全球價值鏈和優惠貿易協定的內容
  五 全球價值鏈和優惠貿易協定夥伴的選擇
  六 深度協定與全球價值鏈關係的未來
  七 結論
  注釋
  參考文獻
附 錄
  《全球價值鏈發展報告(2017)》作者會議(第一次)
  《全球價值鏈發展報告(2017)》作者會議(第二次)

前言/序言

緻  謝

《全球價值鏈發展報告》由世界銀行(TheWorldBank)、世界貿易組織(WTO)、經濟閤作與發展組織(OECD)、亞洲經濟研究所(IDE-JETRO)以及全球價值鏈研究中心(RCGVC-UIBE)聯閤組織策劃。集閤各機構的研究力量,本報告旨在幫助公眾和各國政策製定者理解全球價值鏈的發展和演進,及其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全球價值鏈發展報告(2017)》以在2016年3月17日至18日由全球價值鏈研究中心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聯閤舉辦的“全球價值鏈助力經濟發展和共同繁榮”研討會上討論的16篇背景論文為基礎。報告各章的初稿在世界銀行2016年11月28日至29日在華盛頓組織的第二次作者會議上進行瞭宣講和討論。本期報告的三位主編感謝背景論文和每個獨立章節的作者,以及兩次會議的點評嘉賓和所有參與者,他們深刻的點評和獨到的見解極大地改進和完善瞭本期報告。
特彆感謝本期報告的外部審稿人:LauraAlfaro(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ZhigangTao(香港大學商學院教授)、MaggieChen(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MarcelTimmer(格羅寜根大學教授)、GaryHufbauer(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和NicholasC.Hope(斯坦福大學國際發展研究中心中國項目主任)。感謝MichaelSpence教授、PolAntràs教授和Shang-JinWei教授在本期報告撰寫過程中提齣的指導性意見以及對本期報告整體敘述的寶貴建議。
還要感謝世界銀行貿易與競爭力全球實踐局高級主管AnabelGonzalez女士和世界貿易組織首席經濟學傢RobertKoopman先生在閤作研究過程中給予的指導與支持,以及亞洲發展銀行、美洲開發銀行、聯閤國工業發展組織和國際貿易與可持續發展中心對本期報告研究工作的貢獻。
衷心感謝由BruceRoss-Larson領導的編輯和齣版團隊,成員包括JonathanAspin,JoeCaponio,MikeCrumplar,Metadecoquereaumont,DebraNaylor,ChristopherTrott,JohnWagley和ElaineWilson。他們齣色地完成瞭本期報告的編輯、設計和製作。
全球價值鏈研究中心感謝Bill&MelindaGates;基金會和自然科學基金智庫研究項目(批準號:71733002)的資金支持。
本期報告主編:DavidDollar,JoseGuilhermeReis和王直。

(翻譯:王苒)


序 一
邁剋爾?斯賓塞
邁剋爾?斯賓塞(MichaelSpence),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

全球經濟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演變,呈現一幅復雜多變的圖景。全球經濟發展的潮流、蘊藏的機會和帶來的挑戰影響著地球上每一個人的生活。但是貿易的作用和結果、經濟結構和就業、收入和人力資本價值的關係直到現在還未被完全解釋清楚。
越來越多的研究機構投身於研究全球化和數字科技對各個經濟體的影響。以經濟閤作與發展組織(OECD)、世界銀行(TheWorldBank)、世界貿易組織(WTO)為代錶的國際機構和組織,重新整閤、細化數據,為揭示貨物和服務貿易中的復雜附加值結構做齣瞭巨大努力,取得瞭富有成效的結果。
但我們一直缺少對全球經濟動態網絡結構全麵、細化的研究。全球價值鏈如何使各經濟體之間産生聯係、進行專業化分工並實現經濟增長(或停滯)是這份報告的核心內容,這些內容能夠極大地幫助我們加深對全球經濟含義和變化的理解。它從全球的視角,解讀貿易和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收入、就業等問題的影響,是對傳統的單國視角下研究結構變化和經濟運行錶現之間關係的重要補充。
本報告所蘊含的大量真知灼見難以在前言中一一列齣。我希望每個人,包括專傢學者、政策製定者、商界和民間社會組織的領袖以及對價值鏈感興趣的人都能讀一讀這份報告。這份報告能讓我們對在全球經濟中起作用的力量有更深刻的瞭解,幫助我們更好地討論如何適應不斷變化的全球經濟並從中獲益,以及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分配難題。人們通常會從對國內經濟影響的角度來看待全球化,但將全球化看作一個復雜的、不斷演變的網絡結構絕對會讓你大開眼界。
以下我列舉瞭報告中幾個發人深省的觀點,它的寶貴價值從中可見一斑。
從貿易增加值的量化數據中所觀察到的全球貿易,與我們通常從進齣口總額角度所認知的國際貿易會有極大的不同。例如,用進齣口總額數據觀察全球貿易時,我們根本看不到復雜的價值鏈活動(這是全球貿易中越來越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在高附加值的製造業和服務業中)、多元化的參與者,以及隱含於中間産品貿易流中的各種生産要素往返多次的跨國流動。
從附加值的角度分析,雙邊貿易平衡會發生巨大變化。盡管一些經濟學傢認為這種變化並不重要,但它在政治上卻有重要影響,明顯左右著公眾情緒,並影響他們對貿易、貿易協定和貿易公平的態度。
服務在貿易中至關重要,所占比重也越來越高。但要從細節上看清這一點,就需要對製造業的價值鏈進行分解,以識彆齣隱含在製造品齣口中的大量服務成分。這一點值得特彆強調。本報告通過對製造業中全球價值鏈的詳盡研究(之所以選擇製造業是因為它們將具體的物質産品賣給用戶,而這個用戶可能又是另外一種産品的生産者),揭示瞭大部分産業的增加值産生在服務環節。這些服務環節位於全球價值鏈中物質産品生産和裝配環節的上遊和下遊。高附加值的生産環節往往集中在發達經濟體,因此發達經濟體會齣現在全球價值鏈的上遊和下遊。根據價值鏈的參與者以及他們各自所處的生産階段繪製成圖,該圖因其形狀被稱為“微笑麯綫”。本報告在微笑麯綫的量化分析方麵做齣瞭突齣貢獻。
從狹義角度來看,服務貿易的壁壘正在慢慢減少,但仍遠遠高於貨物貿易中的壁壘。服務貿易壁壘的來源多種多樣,包括監管、法律製度、基礎設施等,或僅僅是國傢貿易能力問題。
在復雜價值鏈視角下,國傢間專業化分工體現得更加清晰且更加容易界定。讀者可以利用更為準確的信息,研究哪裏會創造就業崗位,分析生産率增長的動因,探索影響發達國傢和發展中國傢收入分配的因素。
隨著中國收入增長,經濟活動中可貿易的部分從勞動力密集的製造和裝配環節嚮其他環節轉移,有些人可能認為這些勞動力密集的環節會轉移到其他低收入國傢,為它們帶來經濟增長和發展的機會與勢頭。一定程度上,這種情況確實發生而且逐漸增加,但是轉移過程會遇到阻礙。本報告清楚地錶明單是工資水平低還不足以吸引勞動力密集型生産環節,與世界經濟的聯通性、相對高效的物流、滿足標準和監管要求的能力纔是至關重要的。許多國傢由於在這些方麵的欠缺而喪失瞭機會。報告通過區分工資和單位勞動成本,闡明造成兩者不同的重要原因,將對影響産業轉移的因素分析聚焦在單位勞動成本這一決定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上。
除此之外,報告中還有許多其他鞭闢入裏的見解。其中,我對全球供應鏈中生産服務專業化不斷演變的分布狀況非常感興趣,研究這一點可以幫助我們解釋全球化對發達國傢和發展中國傢之間利益分配的不同影響。
報告還區分瞭經濟活動中與貿易相關和不相關的部分,這種分類十分有用。顯然,在科技的促進下,經濟活動中可貿易的部分不斷擴大。舉例來說,如今中小企業也可以進入國際市場,但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因為會麵臨極高的交易成本。但是在所有國傢的經濟活動中,仍有很大一部分沒有參與國際貿易。明確一國經濟的供給側和需求側中可貿易部分與不可貿易部分之間的關係,對於理解一個國傢經濟增長模式極其重要。報告在探索兩者關係上開瞭個好頭。兩者之間的關係復雜,一方麵取決於供給側中勞動力市場轉移的影響;另一方麵取決於需求側,即由於可貿易部分擴大和專業化分工帶來的收入增長所産生的溢齣效應。雖然這方麵需要研究的問題還很多,但這本報告已經是一個好的開始。
周邊國傢對於一個國傢的貿易和經濟來說通常非常重要。邁剋爾?波特在其經典著作《國傢競爭優勢》中寫道,基本每個行業裏都有少數效率和創新中心,所以靠近創新中心的集聚效應非常重要。無論是在汽車、電子、金融行業還是在如中國南部城市深圳那樣的創新中心,都有類似這樣的産業集群存在。集聚效應對於貿易來說影響顯著,對於服務領域尤為如此,包括那些隱含在製造業全球價值鏈中的服務。
報告還認為決定全球價值鏈結構變化的網絡聯通性非常重要。這是鄰國重要性的另一個體現。以增加值度量的全球價值鏈為我們提供瞭單個國傢經濟網絡聯通性的詳細情況,因此也提供瞭可用來分析全球經濟中哪些部分會影響此國傢的經濟和各個産業部門的相關信息。
報告發現即便某些經濟體結構完備、與彆國互聯互通良好、單位勞動成本低,但如果緊鄰它們的國傢缺乏這些優勢,那麼它們自己也會遭受損失,這是鄰國效應的第三個體現。“壞鄰居”會對貿易,可能還會對經濟增長産生不利影響。這種不利影響可能來源於“壞鄰居”對地區內貿易或其他方麵的負麵影響。有研究認為負麵溢齣效應對於內陸國傢來說更加明顯,當然這種觀點還隻是我的推測。
《全球價值鏈發展報告》是對不同國傢的經濟結構以及各經濟體之間如何相互聯係的數據進行認真分析的結果,因而為公眾清晰地描繪瞭各個經濟體之間通過參與價值鏈的相互依賴模式和比較優勢的演變。就生産完整的蘋果手機而言,任何國傢都不具有比較優勢,但各個國傢的比較優勢存在於生産蘋果手機的全球價值鏈環節中,存在於提供關鍵服務、生産零部件和組裝方麵。跨國公司是供應鏈的設計師。有些公司則是在多種多樣的行業裏搭建全球價值鏈的專傢,比如那些不生産特定産品的公司。我們可以認為這些公司是純粹的全球價值鏈設計師。
貿易是一種微觀經濟現象。國傢之間並不是在交易GDP,而是在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中有不同的分工。現在我們知道,需要將大多數貿易專業化作為全球價值鏈的環節來解讀。理解瞭增加值貿易和全球價值鏈之後,你就可以第一次清楚地看到,貿易,特彆是在發展中國傢,是如何促進經濟增長的,看到貿易與就業、生産率和收入增長之間的關係。
我個人從這份研究報告中獲益匪淺,並傾力將此書推薦給所有對經濟增長和發展、貿易和國際投資以及相關政策感興趣的讀者。

(翻譯:張文芳、王苒)


序  二
PolAntràs
PolAntràs,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

2017年4月19日,國際貿易學傢慶祝國際貿易學誕生200周年。200年前的4月19日,大衛?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一書齣版,書中第七章“論對外貿易”將比較優勢的概念引入經濟學,具有裏程碑的意義。大衛?李嘉圖在書中舉例證明,即便英國工人在生産毛呢和葡萄酒這兩種商品上都比葡萄牙工人效率更高,但英國用自己生産的毛呢換取葡萄牙生産的葡萄酒更符閤本國的利益,這個例子後來成為解釋比較優勢原理的經典案例。
盡管比較優勢的概念在200年後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義,但在近幾十年裏,國際貿易的本質已發生巨大改變。信息通信技術革命極大地降低瞭遠程處理、傳輸信息的成本;區域貿易協定的浪潮席捲世界每個角落;柏林牆倒塌,為資本主義體係帶來數百萬勞動力。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公司意識到在全球範圍內組織生産會獲取更大的利潤,從而使得生産過程分散到各個國傢。全球化生産已經通過全球價值鏈來組織,在這一生産網絡中,公司從全球尋找零部件的生産商和服務的提供商,再將它們的産品整閤起來銷售給位於世界各地的公司和消費者。製造業産品上“某國製造”的經典標簽已經成為舊時代的標誌,如今,絕大多數産品已是“世界製造”。
全球價值鏈的興起自然引起瞭國際貿易學傢的注意,他們迫切希望解決新的國際生産組織形式與當前收集、處理和解釋傳統的國際貿易統計數據方法之間的顯著矛盾。為此,經濟學傢們做瞭大量工作,並在兩個方麵取得進展。其一,設計齣巧妙的實證方法,用於分解雙邊國際貿易流中隱含的增加值和中間投入;其二,搭建齣理論模型,用於解讀新數據和預測未來貿易自由化可能齣現的結果。
本報告很好地總結瞭研究工作的關鍵進展,並為考察全球價值鏈的崛起開闢瞭新領域。我學術生涯的大部分時間用於研究越來越分散於各個國傢的生産過程,而這份報告的不同章節給瞭我很多新的啓發。報告開篇第一章就全麵記錄和概括瞭不同國傢參與全球價值鏈和它們各自在價值鏈中所處位置的經驗事實。接下來的五章,每一章重點關注一個主題,為讀者提供瞭大量值得深思的素材:在全球價值鏈中貿易成本的放大和纍積效應會産生怎樣的影響?參與全球價值鏈能在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起到怎樣的作用?在全球價值鏈中,服務貿易如何補充和支持貨物貿易?製度質量變化對全球價值鏈的地理分布會産生怎樣的影響?在全球價值鏈的新時代,一國應該如何製定貿易政策?在研讀完這份精彩的報告之後,我感到自己能更好地迴答這些問題。我相信這份報告在今後很多年中都會成為一本對學術研究者和實踐者非常有用的參考書。

(翻譯:張文芳、王苒)
創新驅動與全球價值鏈重塑:邁嚮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探索 本書聚焦於當前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變革背景下,以創新驅動為核心動力,價值鏈重塑為主要特徵的經濟發展新趨勢。 本書摒棄瞭傳統貿易理論中對最終産品交換的關注,轉而深入剖析瞭産業活動在全球範圍內的分解、組織與整閤過程,即全球價值鏈(GVCs)的運作機製及其對不同類型經濟體,尤其是發展中經濟體結構轉型與升級的復雜影響。 本書的核心立足點在於理解“誰在做什麼、在哪裏做、以及如何通過升級實現價值獲取最大化”這一係列關鍵問題。麵對技術進步的加速和地緣政治的復雜性,全球價值鏈正經曆著從效率驅動嚮韌性與創新驅動的轉型。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多維度、跨學科的分析框架,用以解讀這一宏大轉變的深層邏輯。 第一部分:價值鏈的理論前沿與計量挑戰 本部分首先對全球價值鏈的理論基礎進行瞭梳理與辨析。我們迴顧瞭從比較優勢到新的全球分工理論的發展脈絡,重點闡述瞭價值鏈定位(Value Chain Positioning)、價值鏈升級(Value Chain Upgrading)和價值鏈嵌入(Value Chain Integration)這三大核心概念的內涵與相互關係。理論分析指齣,簡單的“微笑麯綫”模型已不足以解釋當前高技術服務和數字中介環節的價值創造模式。 隨後,本書將研究的焦點轉嚮價值鏈的測度。傳統的貿易統計數據(如按“最終産品”統計的貿易額)嚴重低估瞭中間品和服務在現代貿易中的比重。本書係統性地介紹瞭利用投入産齣錶(IO Table)進行“增加值貿易核算”(Value-Added Trade Accounting)的方法論,包括前嚮關聯與後嚮關聯的分解,以及如何區分“本國增加值”與“外國增加值”的貢獻。 更進一步,我們探討瞭服務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崛起。數字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ICT)的普及,使得傳統上被視為“不可貿易”的服務(如研發、設計、金融、營銷和售後服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嵌入到全球生産網絡中。本書提供瞭針對服務價值鏈測算的創新性方法,力求更精準地捕捉服務貿易在價值創造中的真實權重。 第二部分:創新驅動與價值鏈的“內涵式”升級 本部分深入分析瞭創新要素在全球價值鏈重塑中的決定性作用。創新不再僅僅是價值鏈頂端的專利布局,而是滲透到生産組織、流程優化和商業模式的每一個環節。 我們提齣瞭“雙元升級”模型: 1. 縱嚮升級(Vertical Upgrading): 從低附加值的組裝和簡單加工,轉嚮高附加值的研發、品牌和分銷環節。本書通過案例分析,探討瞭發展中經濟體如何利用技術吸收和人力資本積纍,實現從“跟隨者”到“創新協同者”的角色轉變。 2. 橫嚮升級(Horizontal Upgrading): 指企業或國傢在現有價值鏈位置上,通過引入流程創新或産品差異化,提高其在特定環節的議價能力和效率。 本書特彆關注“知識産權(IP)”在全球價值鏈中的戰略地位。在全球價值鏈的重組中,對核心知識産權的控製權,正成為決定一個經濟體能否捕獲更大價值的關鍵杠杆。我們對比瞭不同經濟體在知識密集型服務(KISS)環節的嵌入深度和演化路徑。 此外,本書審視瞭本地化與全球化的再平衡。供應鏈的“去風險化”和“友岸外包”趨勢,正驅動著生産網絡的區域化和近岸化。這種重塑不僅影響瞭地理分布,更考驗著各國能否在更短、更緊密的區域價值鏈中,快速響應和適應新的技術標準與閤規要求。 第三部分:環境、韌性與治理:價值鏈的可持續性維度 全球價值鏈的發展不能脫離可持續性的考量。本部分將分析環境和社會責任如何成為影響價值鏈流嚮和企業競爭力的“非價格要素”。 我們探討瞭綠色轉型對價值鏈的衝擊。碳邊境調節機製(CBAM)和全球供應鏈脫碳的要求,迫使生産者必須投資於低碳技術和循環經濟模式。本書分析瞭哪些國傢的産業環節最易受到碳關稅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綠色價值鏈升級”實現競爭優勢。 另一個核心議題是全球價值鏈的韌性(Resilience)。過去幾年的全球衝擊(疫情、衝突)暴露瞭過度追求效率導緻的高度集中和脆弱性。本書研究瞭企業如何通過“多元化采購”、“庫存策略調整”和“本地/區域化生産能力建設”來增強供應鏈的抗風險能力。這種對韌性的追求,正與對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的追求形成新的協同效應。 最後,本書討論瞭全球價值鏈的治理挑戰。隨著數字貿易和跨境數據流動的增加,如何製定公平、透明且包容性的國際規則成為關鍵。這包括對跨國公司稅收、數據主權以及中小企業(SMEs)融入全球網絡的機製設計等議題。 總結而言,本書試圖為政策製定者、行業領袖和學術研究者提供一套精細化的工具和前瞻性的視角,以理解和駕馭當前由創新驅動、由韌性重塑的全球價值鏈新格局,從而為實現經濟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可行的戰略參考。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長期關注國際供應鏈韌性與風險管理的從業者,對於“全球價值鏈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這個主題,我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和關注點。近年來,地緣政治的緊張、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以及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都對全球價值鏈的穩定性帶來瞭前所未有的挑戰。這本書的齣現,恰逢其時。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否提供一套關於如何評估和應對價值鏈風險的框架?例如,書中是否會分析不同類型的風險(政治風險、自然災害風險、技術中斷風險等)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傳導機製?又或者,報告是否會提齣一些衡量價值鏈脆弱性的指標,並就如何增強其韌性給齣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建議?我非常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供應鏈多元化、區域化布局以及關鍵技術自主可控等方麵的深度探討。此外,書中提及的“測度與分析”,是否會包含對新興技術(如人工智能、區塊鏈)在重塑價值鏈中的作用的評估?畢竟,這些技術有可能帶來效率的極大提升,但也可能引發新的不確定性。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考和實用的工具,幫助我們在日益復雜的全球經濟環境中做齣更明智的決策。

評分

這本書的光鮮封麵和引人入勝的書名,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作為一名對宏觀經濟和國際貿易領域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關注著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特彆是那些能夠深刻影響各國發展軌跡的因素。這本書的標題——“全球價值鏈發展報告(2017)——全球價值鏈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測度與分析”,直擊瞭當前國際經濟研究的熱點。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將如何描繪2017年全球價值鏈的最新圖景?在經曆瞭前幾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和隨之而來的經濟調整後,價值鏈的形態是否發生瞭新的演變?報告會如何量化這些變化?更重要的是,作者如何將這些抽象的“測度與分析”轉化為對具體經濟發展影響的深刻洞察?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不同國傢、不同産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就業、收入分配、技術進步和産業結構升級等方麵的具體證據和邏輯。一個詳盡的分析框架,嚴謹的數據支撐,以及清晰的政策啓示,都是我在這本書中期待看到的。我設想,報告會從一個宏觀的視角切入,然後逐步深入到微觀層麵,通過案例分析和量化模型,為我們揭示全球價值鏈的復雜運作機製及其對各國經濟體所帶來的深遠影響。

評分

作為一個對數據分析和模型構建充滿好奇的讀者,我被“全球價值鏈發展報告(2017)——全球價值鏈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測度與分析”的書名深深吸引。我尤其對報告中“測度與分析”的方法論部分充滿興趣。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一窺作者是如何構建模型來衡量全球價值鏈的動態變化的。例如,報告是否會采用國際投入産齣錶來追蹤産品和服務在不同國傢之間的流動?是否會利用網絡分析技術來描繪價值鏈的結構和節點?更重要的是,這些量化指標是如何被用來解釋經濟發展軌跡的?我期待看到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分析框架,例如,如何量化一個國傢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嵌入度”和“升級度”,以及這些指標與經濟增長、技術創新、就業增長之間的具體關係。此外,如果報告能夠展示不同分析方法在不同情境下的適用性和局限性,並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一些可藉鑒的工具和數據源,那將對我個人的學習和研究非常有啓發。我希望這本書能為理解全球價值鏈的復雜性提供一種嚴謹、量化且富有洞察力的視角。

評分

我是一名對全球化進程中的不平等問題深感憂慮的社會活動傢。這本書的書名“全球價值鏈發展報告(2017)——全球價值鏈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測度與分析”吸引瞭我,尤其是“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這一部分。我非常想知道,在復雜的全球價值鏈分工下,經濟發展的成果是如何分配的?報告是否會深入探討價值鏈中的勞動者權益、環境成本以及利潤分配的不均等問題?例如,在較低附加值的生産環節,勞工是否得到瞭公平的報酬?環境標準是否得到有效執行?以及,在全球價值鏈的利益分配中,是否存在明顯的“贏者通吃”現象,導緻部分國傢和群體被邊緣化?我期望書中能夠提供關於這些社會影響的實證數據和深入分析,而不僅僅是關注GDP增長等宏觀指標。如果報告能夠揭示價值鏈如何加劇或緩解貧富差距,如何影響不同群體的就業機會和工作條件,甚至如何影響社會公平和可持續性,那將對我推動相關社會議題的討論具有極大的價值。我期待書中能夠提齣一些關於如何構建更公平、更可持續的全球價值鏈的思考。

評分

作為一名對發展經濟學和國際閤作研究充滿熱情的學者,我對“全球價值鏈發展報告(2017)”的齣版感到非常振奮。這本書的副標題“全球價值鏈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測度與分析”,正是我研究的核心領域。我尤為關注的是,該報告如何界定和量化“經濟發展”?它是否會涵蓋從GDP增長、人均收入提高,到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實現,乃至社會福利的改善等更廣泛的維度?此外,書中提齣的“測度”方法,是否會藉鑒最新的計量經濟學技術,例如投入産齣分析、引力模型、麵闆數據模型等,來揭示價值鏈參與對發展中國傢經濟轉型的具體作用?我熱切地期望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如何將發展中國傢更深層次地融入全球價值鏈,以及如何從參與中實現技術溢齣、提升附加值、促進産業升級的實證研究。報告中對於不同發展階段國傢在價值鏈中的不同角色和麵臨的挑戰的分析,也將對我理解區域發展不平衡和縮小南北差距的議題提供重要的參考。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政策製定者和研究人員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持和理論指導,以推動更公平、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化進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