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ISBN:9787535147394
印次:1-10
作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字数:470千字
定价:25.00
出版社: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2-01
内容简介: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第四纪地质、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的全球观点,并重点论述了第四纪气候与海乎面变化、生物与古人类形成发展、沉积物年龄测量与古环境参数研究、地层、新构造运动和工作方法。本书重视知识更新和理论联系实际,反映了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所涉及的主要学科的新成就。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环境与工程、遥感地质等专业的教材,亦可供水利电力、农业和土壤等专业教学使用,还可供区域调查、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科技工作者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二、课程的内容
三、本课程主要学科发展概况
四、课程知识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 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一、第四纪与第四纪分期
二、第四纪沉积物
三、地貌
四、第四纪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第三章 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一、风化作用和残积物
二、土壤与古土镶
三、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四、风化、重力地貌和堆积物研究的实际意义
第四章 流水、湖泊和沼泽地貌与沉积物
一、河流地貌和沉积物
二、暂时性流水沉积物与地貌
三、湖泊与沼泽沉积物
四、流水、湖泊和沼泽堆积物研究的实际意义
第五章 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
一、岩溶形成条件及溶蚀基准面
二、岩溶地貌
三、岩溶堆积物
四、岩溶旋回
五、岩溶研究的实际意义
第六章 冰川和冻土地貌与堆积物
一、冰川地貌和堆积物
二、冻土地貌和沉积物
三、冰川、冻土研究的实际意义
第七章 风力地貌和堆积物与黄土
一、风力地貌和堆积物
二、黄土
三、风力和黄土地貌与堆积物研究的实际意义
第八章 海洋和海陆交替带地貌和沉积物
一、海洋环境地貌和沉积物
二、海陆作用交替带的地貌和堆积物
三、海洋和海陆交替带研究的实际意义
第九章 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定与否环境参数研究方法概述
一、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量方法
二、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
第十章 第四纪所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
一、前第四纪气候变化概述
二、第四纪气候变化
三、第四纪海平面变化
四、中国第四纪气候变化概况
五、气候变化原因和未来气候与环境变化趋势问题探讨
第十一章 第四纪生物、古人类与生物地理区
一、第四纪生物界的一般特征
二、第四纪哺乳动物
三、第四纪植物群及其气候意义
四、第四纪软件动物和微体化石的气候与环境意义
五、古人类与古文化期
六、中国第四纪生物地理
第十二章 第四纪地层
一、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二、第四纪下限问题与第四纪地层分期方案
三、中国第四纪地层
第十三章 新构造运动
一、新构造运动的概念
二、新构造运动的表现
三、新构造运动的类型和强度
四、新构造
五、中国新构造运动特征与分区
六、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
第十四章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工作方法
一、航空、卫星照片的应用
二、野外观察研究
三、室内实验室工作的选择
四、第四纪地质图的编制
五、地貌图的编制
参考文献
作为一名地质学爱好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梳理第四纪地质学知识的书籍,而《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从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循序渐进地深入到第四纪地质学的各个分支。我对书中关于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论述印象尤为深刻,其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冰川地貌的形成机制,以及冰川进退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书中对晚第四纪海平面变化和古气候研究的阐述也极具价值,这对于理解区域地质演化和古地理格局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沉积物分析方法的介绍,比如粒度分析、孢粉分析等,这些都是重建第四纪环境的关键技术。作者们在讲解这些方法时,不仅提供了理论依据,还结合了实际案例,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易懂。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地质学家进行对话,受益匪浅。
评分我是一名正在攻读地质学相关专业的学生,这次有幸接触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真可谓是一场及时雨。这本书对于我理解地貌发育过程和第四纪地质演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在课堂上接触到的一些模糊的概念,通过阅读这本书得到了清晰的阐释。书中对河流地貌、海岸地貌以及构造地貌的分类和成因分析,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不同地貌类型在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响应机制的讲解,这让我能够将所学的地貌学知识与构造地质学联系起来,形成更全面的认识。此外,书中关于第四纪环境变化与生物演化之间相互作用的探讨,也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很高,书中引用的参考文献也为我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方向。
评分在我浏览各类地质学书籍的过程中,《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本书不仅对地貌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系统梳理,更将目光聚焦于我们所处的时代——第四纪。书中对于第四纪时期复杂多变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地貌形成的深远影响的阐述,让我对地球历史的演变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一些经典地貌案例的分析,例如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书中详细描绘了溶解作用、侵蚀作用等一系列复杂的地质过程。此外,书中对第四纪古环境重建方法的介绍,也让我了解到了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研究沉积物、化石等来解读地球过去的。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推动我国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扇了解地球科学的窗口。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远超我的预期。起初,我仅仅是出于对地貌景观的好奇而翻阅,但很快就被书中严谨的科学论证和丰富的知识体系所吸引。书中对于不同区域地貌特征的详尽描述,让我对世界各地的奇特地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尤其着迷于书中关于现代地质过程的讲解,比如风力侵蚀在沙漠地区的独特作用,以及水力侵蚀在黄土高原造成的剧烈改变。曹伯勋主编及其团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感觉自己不仅在学习地质学的知识,更是在学习一种观察和理解地球的视角。书中对地貌演化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讨论,也引发了我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这是一本既有学术深度,又不乏人文关怀的优秀著作。
评分这本《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实在是一本引人入胜的著作!初拿到这本书,我就被其厚重的学术分量和严谨的排版所吸引。翻开扉页,曹伯勋主编的名字赫然在目,立刻让人对其内容充满了期待。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的出版质量一向令人信赖,无论是纸张的质感还是印刷的清晰度,都无可挑剔。我尤其喜欢书中大量的精美插图和地貌照片,它们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各种地貌的形态特征,配合文字讲解,仿佛把我带入了实地考察的现场,能够直观地理解诸如冰川地貌、风蚀地貌、喀斯特地貌等等的形成过程和演化规律。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蕴含着作者们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和深刻的科学洞察。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某些精妙的解释而恍然大悟,或者因为某些复杂的概念而陷入沉思,这正是阅读一本优秀学术著作的魅力所在。它激发了我对地球表面形态演变的强烈兴趣,也让我对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书而已,媳妇买的,不知道好不好。
评分纸张有几页较皱,其它还行吧!
评分书质量很好
评分好好学习
评分11
评分纸张有几页较皱,其它还行吧!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可以,就是运费太贵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