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集释/中华国学文库

列子集释/中华国学文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伯峻 著
图书标签:
  • 列子
  • 先秦诸子
  • 道家
  • 哲学
  • 文化
  • 古典文献
  • 中华国学文库
  • 注释本
  • 思想史
  • 中国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85297
版次:1
商品编码:12309638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华国学文库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4
字数:2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列子集释/中华国学文库》是当下流通广泛的《列子》整理本。正文八卷及晋人张湛注以校勘精良的湖海楼丛书本为底本,另集唐人卢重玄解、殷敬顺释文,及有关列子本文和张注、卢解的校勘、训诂与考据等,正文后则附录有张湛事略、相关叙录、历代辨伪文字,所收资料较齐全,极大方便了学者研究。《列子》内文中许多小段落,可以独立成篇,很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愚公移山》《两小儿辩日》还被选入语文教材,所以对一般读者,这也是一部有趣的书。因此,现据新编诸子集成繁体本改排简化字,收入中华国学文库。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例略
征引诸家姓氏及其著述表
卷第一 天瑞篇
卷第二 黄帝篇
卷第三 周穆王篇
卷第四 仲尼篇
卷第五 汤问篇
卷第六 力命篇
卷第七 杨朱篇
卷第八 说符篇
附录一 张湛事迹辑略
附录二 重要序论汇录
(一)刘向列子新书目录
(二)张湛列子序
(三)卢重玄列子叙论
(四)陈景元列子冲虚至德真经释文序
(五)任大椿列子释文考异序
(六)秦恩复列子卢重玄注序
(七)汪继培列子序
附录三 辨伪文字辑略
(一)柳宗元辨列子
(二)朱熹观列子偶书(摘钞)
(三)高似孙子略(摘钞)
(四)叶大庆考古质疑(摘钞)
(五)黄震黄氏日钞(摘钞)
(六)宋濂诸子辨(摘钞)
(七)姚际恒古今伪书考(摘钞)
(八)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摘钞)
(九)姚鼐跋列子
(十)钮树玉列子跋
(十一)吴德旋辨列子
(十二)俞正燮癸巳存稿(摘钞)
(十三)何治运书列子后
(十四)李慈铭越缦堂日记(摘钞)
(十五)光聪谐有不为斋随笔(摘钞)
(十六)陈三立读列子
(十七)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摘钞)
(十八)马叙伦列子伪书考(节录)
[附]日本武义内雄列子冤词(节录)
(十九)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摘钞)
(二十)吕思勉列子解题
(二十一)刘汝霖周秦诸子考(摘钞)
(二十二)陈旦“列子杨朱篇”伪书新证(节录)
(二十三)陈文波伪造“列子”者之一证(节录)
(二十四)杨伯峻“列子”著述年代考
后记

前言/序言

  列子其人,在庄子书中屡次出现,有时尊称他为子列子,还专有列禦寇一篇。“禦寇”也作“御寇”或“圄寇”。禦、御、圄三字古音全同,自然可以通假。这个人实有其人,因为提到他的不止庄子一书。然而庄子逍遥游却把列子写成神仙:
  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但同一庄子,在让王篇又说: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便又是凡人,要吃要喝。吃喝不够,面黄肌瘦。这自相矛盾的情况,倒并不是由于庄子全书非出于一人手笔,而是庄周把实际存在的人物寓言化。庄子天下篇说,“以寓言为广”,寓言篇说,“寓言十九”,庄子中把实际人物寓言化的例证很多,这只是其一。把列子神化,也许意在说明列子虽然是“有道之士”,能凭空飞翔,还有待于风,并非真能“逍遥游”。
  列子的学说近于庄周,在当时影响却未必很大很深,因为庄子天下篇评论过墨翟、宋钘、尹文、田骈、慎到、惠施等人,赞美了关尹、老聃,也叙述了自己,却不涉及列御寇。荀子非十二子篇也不提列子,司马迁作史记更没有一字涉及列御寇,高似孙子略因此怀疑此人的存在,但论证还不足以使人信服。列子必有其人,其主张正如庄子应帝王中所叙:
  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纷而封哉,一以是终。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
  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尔雅释诂邢昺疏引尸子广泽篇及吕氏春秋不二篇也都说“列子贵虚”,和庄子所说相合。看来这个列御寇心情上摆脱了人世的贵贱、名利种种羁绊,任其自然,把客观存在看作不存在,因之一切无所作为。庄子所叙,自有所本,未必是故意塑造。至于战国策韩策二说史疾治列子圉寇之言而“贵正”,则近于儒家的正名,不可能认为是列子的正宗,只能估计是战国说客因列子已不被人所真知,假借其名,以为游说的招牌而已。
《列子集释》—— 穿越千年的智慧回响 《列子集释》并非一部单纯的古代哲学著作,它更像是一面映照古人精神世界的澄澈明镜,是中华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遗珠。这部典籍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深刻的哲学思辨和引人入胜的寓言故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先秦时期思想风貌的窗口。它并非一本冰冷枯燥的学术论著,而是充满了生命力与人文关怀的智慧结晶,跨越了千年的时光,至今依然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思考。 《列子集释》的作者列御寇,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思想家,与老子、庄子并称为“先秦三玄”。他本人虽事迹不详,其思想却通过这部著作得以流传。《列子》一书,据传由列子的弟子、再传弟子整理而成,其内容以“虚无”、“自然”、“无为”为核心,深刻阐述了道家对宇宙、人生、社会以及认识论等方面的见解。而《集释》则是在此基础上,历代学者对其进行的注释、考证和阐发,将零散的智慧凝聚成系统性的学说,使其更易于被后人理解和接受。 这部著作并非如一些哲学典籍那样,洋溢着晦涩难懂的术语和抽象的理论。《列子集释》以其散文体、寓言式的风格,将深奥的哲理融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之中。这些故事,或描绘人间的悲欢离合,或展现自然的鬼斧神工,或演绎历史的跌宕起伏,无不蕴含着作者对生活、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例如,书中关于“愚公移山”的故事,看似荒诞不经,实则蕴含着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而“杞人忧天”的典故,则以幽默的笔触,讽刺了无端的恐惧和杞人忧天的惰性。这些故事,在古代曾广为流传,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至今仍是教育后代、启发思维的宝贵素材。 《列子集释》的核心思想,是其对“道”的理解。这里的“道”,并非仅仅是抽象的本体论概念,更是指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是自然而然的法则,是“无为而无不为”的至高境界。列子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不强求,不妄为,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这种思想,对于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求安宁与智慧的现代人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富足的同时,不要忘记回归本心,体察自然的脉搏,与世界和谐共处。 书中关于“知”的论述也十分精辟。列子认为,真正的智慧并非来自于后天的学习和积累,而是源于内心的体悟和洞察。他强调“不以智辩”,反对过度依赖理性分析和口舌之争,而主张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获得真知。这种认识论观点,与现代教育强调的“做中学”、“体验式学习”不谋而合,揭示了实践在认识世界过程中的重要性。书中关于“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论断,更是将这种智慧推向了极致,暗示着真正的理解往往超越了语言的界限,是一种心灵的契合。 《列子集释》的另一大特色,是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作者并非回避人生的苦难与不如意,而是以一种豁达超然的态度来面对。他认为,生命的本质是无常的,人应当认识到自身的渺小与有限,放下执念,泰然处之。书中对“死生”的讨论,以及对“知命”的阐述,都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的智慧。他倡导“安时而处顺”,强调在顺境中不骄傲,在逆境中不气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接纳生命的起伏。这种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对于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失落时,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支撑和慰藉。 此外,《列子集释》中还包含了许多关于“社会”和“政治”的论述。列子并非完全脱离现实,他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和政治制度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主张“不役于物,不役于人”,反对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和对权力的盲目崇拜。他所倡导的“无为而治”,并非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指统治者应遵循自然的规律,不人为干预,让社会自行发展,从而实现和谐有序。这种思想,在古代乃至现代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列子集释》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至今仍被人们所传颂和研究,离不开其所蕴含的普适性价值。它并非仅仅属于某个时代或某个学派,而是对人类普遍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书中关于“顺应自然”、“知足常乐”、“坦荡人生”等思想,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之中,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重要指导原则。 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和物质诱惑。在这个背景下,《列子集释》所倡导的“宁静致远”、“返璞归真”的理念,显得尤为珍贵。它鼓励我们慢下脚步,审视内心,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它教导我们,真正的富足并非来自于外物的占有,而是源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列子集释》的语言风格朴实而不失文采,寓言故事引人入胜,哲学思辨深刻而富有启发。它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淀的智慧和哲学思想,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读者。阅读《列子集释》,就如同与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和启迪。 总而言之,《列子集释》是一部集哲学、文学、人生智慧于一体的经典著作。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去探寻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它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是一面永恒的智慧明镜,值得我们反复品读,深入思考,并将其精神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它所传递的并非枯燥的理论,而是关于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更深刻地理解世界,以及如何与自然、与他人和谐共处的生命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古典哲学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钟情于那些能够触及心灵深处、启迪人生智慧的篇章。偶然间翻开这套《中华国学文库》,其中一本《列子集释》的装帧设计就深深吸引了我。它古朴典雅,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沉静的气息,仿佛在邀请读者一同走进那个遥远的时代,探寻先贤们的思想轨迹。我并非历史或哲学领域的专业人士,更多的是以一个普通读书人的视角去感受。读《列子》对我而言,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洗涤和滋养。书中那些关于人、关于物、关于道的故事,虽然篇幅不长,却充满了寓意。常常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一个词语,一个比喻,就能够击中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引发我对于生活、对于得失、对于人生的重新思考。它不像是说教,更像是一种循循善诱,让你在看似平常的叙述中,体悟到不寻常的道理。这种阅读体验是非常美妙的,它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处宁静的港湾,得以沉淀思绪,反观内心。

评分

我一直认为,阅读一本好书,就如同结识一位智者。这套《中华国学文库》里的《列子集释》便是这样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它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方式,在古代典籍中显得尤为特别。有时会觉得它充满着一种超脱的智慧,很多观点和看法,即使放在今天看来,也依然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书中关于“物我两忘”、“顺应自然”的论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欲望和焦虑所裹挟,被各种目标和压力所驱赶,心神不宁。而《列子集释》仿佛在提醒我们,放慢脚步,审视内心,去感受生命本身的节奏。它不是让你消极避世,而是教你一种更加通透、更加智慧的生活态度。每次翻开它,都能从中汲取一份平静和力量,让我能够以更加从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评分

最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读物,而这套《中华国学文库》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其中《列子集释》这本书,初读之下,感觉它的文字风格颇为独特。相较于一些直白的哲理阐述,列子在这里似乎更喜欢用一些奇幻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来“说事”。有时候读着读着,会觉得仿佛置身于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人、物、甚至是天地间的变化,都被描绘得如梦似幻。但正是这种“不真实”的描绘,反而让我更能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观念。书中很多段落,看似在讲寓言故事,细细品味,却能从中挖掘出极深的哲学意味。它不像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倒更像是一位老者,坐在你面前,用他丰富的阅历和独到的眼光,给你讲一些关于人生百态的道理,让你在笑谈中若有所悟。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对我来说比直接的道理灌输更有效。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致力于搜寻那些能够代表中华智慧的经典著作。偶然间,我入手了这套《中华国学文库》,其中《列子集释》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书中的文字,虽然古老,但经过注释和解读,读起来并不晦涩。它所讲述的故事,常常带有某种奇特的想象力,有时候甚至会让人觉得有些“荒诞不经”,但仔细琢磨,却能在这些看似不合常理的情节中,发现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刻哲理。它不是那种一本正经地告诉你“应该怎么样”,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让你自己去思考,去体会。这种“寓教于乐”的表达方式,非常符合我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与列子本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他那份对人生、对宇宙的独特洞察。

评分

我一直对哲学思考充满好奇,尤其喜欢那些能够引发深刻反思的文字。这套《中华国学文库》里的《列子集释》,给我带来了不少惊喜。书中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它不像我们现代的白话文那样直白,而是充满了古典的意境和含蓄的智慧。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关于“心”的论述,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思考欲望、情绪以及它们对我们行为的影响。列子在这里所展现的,是一种超然物外、洞察世事的智慧,它并非鼓励我们逃避现实,而是教导我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独立。读这本书,就像是在给自己的心灵做一次SPA,洗涤掉浮躁,让心灵重归宁静。它让我更加理解了“道”的含义,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种哲学思想。

评分

这次618“中华国学文库”的书买了好多,家里都没位子放了,只能堆在箱子里,争取有朝一日能全都读完!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装帧常好,有塑封,价格也还可以,值得收藏,内容还没看,不好评价。

评分

收到该书时没有塑封,但书皮崭新,内里干净,好评吧。

评分

非常实用的图书,值得拥有。

评分

商品看起来比图片中的要好得多,很满意的一次网上购物。

评分

书很好,值得收藏阅读

评分

装帧常好,有塑封,价格也还可以,值得收藏,内容还没看,不好评价。

评分

看起来比图片中的要好得多,很满意的一次网上购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