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萬裏先生遺稿,關乎《周易》者,共得三種: 其一為對《周易》經傳之校釋(底本為清同治十一年山東書局刊本《周易本義》),自署“周易集釋初稿”;其二乃讀《易》之零箋,自署《學易劄記》;其三乃晚年授《易》教本之小注,謹按其性質,定名為《周易批注》。 上述易學遺稿,皆由屈先生弟子黃沛榮先生條錄編纂成書,閤稱《讀易三種》。
屈萬裏(1907-1979),字翼鵬,山東魚颱縣人。一生緻力於中國古代經典文獻和甲骨文研究工作,成績卓著,著述頗豐。1972年,其以麵的卓越成就,膺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主要著作有《漢魏石經殘字校錄》《古籍導讀》《書傭論學集》《尚書釋義》《圖書版本學要略》《<殷墟文字甲編〉考釋》等。
周易集釋初稿
周易……………………… 3
乾………………………… 3
坤 ……………………… 15
屯 ……………………… 23
濛 ……………………… 28
需 ……………………… 31
訟 ……………………… 34
師 ……………………… 38
比 ……………………… 41
小畜 …………………… 44
履 ……………………… 47
泰 ……………………… 50
否 ……………………… 54
同人 …………………… 57
大有 …………………… 61
謙 ……………………… 64
豫 ……………………… 67
隨 ……………………… 70
蠱 ……………………… 73
臨 ……………………… 76
觀 ……………………… 77
噬嗑 …………………… 80
賁 ……………………… 83
剝 ……………………… 86
復 ……………………… 89
無妄 …………………… 92
大畜 …………………… 94
頤 ……………………… 97
大過 …………………… 99
習坎…………………… 101
離……………………… 105
鹹……………………… 108
恒……………………… 111
遯……………………… 113
大壯…………………… 115
晉……………………… 117
明夷…………………… 119
傢人…………………… 122
睽……………………… 124
蹇……………………… 128
解……………………… 131
損……………………… 133
益……………………… 136
夬……………………… 140
姤……………………… 144
萃……………………… 148
升……………………… 150
睏……………………… 152
井……………………… 156
革……………………… 161
鼎……………………… 163
震……………………… 167
艮……………………… 170
漸……………………… 173
歸妹…………………… 176
豐……………………… 180
旅……………………… 184
巽……………………… 186
兌……………………… 189
渙……………………… 190
節……………………… 193
中孚…………………… 195
小過…………………… 198
既濟…………………… 201
未濟…………………… 203
係辭上傳……………… 204
係辭下傳……………… 225
説卦傳………………… 238
序卦傳………………… 246
雜卦傳………………… 248
雜記…………………… 250
學 易 劄 記
乾……………………… 255
坤……………………… 257
屯……………………… 258
濛……………………… 259
需……………………… 260
訟……………………… 261
師……………………… 262
比……………………… 265
小畜…………………… 267
履……………………… 267
泰……………………… 268
否……………………… 270
同人…………………… 270
大有…………………… 271
謙……………………… 272
豫……………………… 272
隨……………………… 273
蠱……………………… 274
觀……………………… 276
噬嗑…………………… 276
賁……………………… 277
剝……………………… 278
復……………………… 279
大畜…………………… 280
頤……………………… 281
大過…………………… 282
習坎…………………… 282
離……………………… 284
鹹……………………… 285
恒……………………… 285
晉……………………… 286
明夷…………………… 287
睽……………………… 288
解……………………… 289
損……………………… 290
益……………………… 291
夬……………………… 291
姤……………………… 292
萃……………………… 293
升……………………… 294
睏……………………… 294
井……………………… 296
革……………………… 297
鼎……………………… 298
震……………………… 299
艮……………………… 300
漸……………………… 300
歸妹…………………… 301
豐……………………… 302
旅……………………… 303
巽……………………… 305
兌……………………… 307
渙……………………… 307
中孚…………………… 308
小過…………………… 309
既濟…………………… 309
未濟…………………… 310
係辭上傳……………… 311
係辭下傳……………… 314
説卦傳………………… 315
雜卦傳………………… 317
總記…………………… 317
雜記…………………… 320
龜蔔與《易》筮………… 322
周 易 批 注
周易…………………… 327
乾……………………… 327
坤……………………… 330
屯……………………… 335
濛……………………… 337
需……………………… 340
訟……………………… 341
師……………………… 344
比……………………… 345
小畜…………………… 346
履……………………… 348
泰……………………… 350
否……………………… 352
同人…………………… 353
大有…………………… 355
謙……………………… 357
豫……………………… 359
隨……………………… 361
蠱……………………… 362
臨……………………… 364
觀……………………… 366
噬嗑…………………… 368
賁……………………… 369
剝……………………… 370
復……………………… 372
無妄…………………… 373
大畜…………………… 374
頤……………………… 376
大過…………………… 377
習坎…………………… 378
離……………………… 380
鹹……………………… 382
恒……………………… 383
遯……………………… 384
大壯…………………… 385
晉……………………… 386
明夷…………………… 387
傢人…………………… 388
睽……………………… 390
蹇……………………… 391
解……………………… 392
損……………………… 394
益……………………… 395
夬……………………… 397
姤……………………… 399
萃……………………… 401
升……………………… 402
睏……………………… 403
井……………………… 405
革……………………… 407
鼎……………………… 409
震……………………… 411
艮……………………… 412
漸……………………… 414
歸妹…………………… 416
豐……………………… 418
旅……………………… 420
巽……………………… 421
兌……………………… 422
渙……………………… 423
節……………………… 425
中孚…………………… 426
小過…………………… 427
既濟…………………… 429
未濟…………………… 429
係辭上傳……………… 430
係辭下傳……………… 441
説卦傳………………… 449
序卦傳………………… 453
雜卦傳………………… 453
附録…………………… 456
整理後記……………… 459
新版整理後記………… 464
乾(摘自《讀易三種》之《周易集釋初稿》)
元亨利貞
《彖傳》 訓元爲大, 是。 貞者, 常也。 言大亨而利於守其常也。
金文及古書中,亨字或爲烹或爲享,無作“通”字解者。 《周易》中此字,恐仍是祭享之義,觀 《文言》以嘉會閤禮語解之,可證。
貞,問也。 《周官?大蔔》:“凡國大貞,蔔立君,蔔大封。”鄭司農曰:“貞,問也。”又貞即真。 六經不見真字,真字昉於《莊子》。 明方以智方氏《通雅》捲一雲:“貞即真。”有説頗可取。
真即誠。
初九
吳其昌《殷虛書契解詁》第二十七條曰:“蔔辭通例,凡一長骨之上,契刻類似之文數節,則此每節之次序,必須由下逆推而上,此證之以契有月日乾支諸片,而可以負責考實者。”於六十一條下,又列五式以明之。 按: 《易》卦爻之自下而上,猶龜蔔之舊習也。
俞麯園曰:“陽之數以三而奇,陰之數以二而偶。 《周書?武順篇》曰:‘男生而成三,女生而成兩。’是其義也。 《説卦傳》曰:‘參天兩地而倚數。’《正義》引鄭注曰:‘三之以天,兩之以地。’竊謂九六之數,起於此矣。 乾卦三陽,陽之數三,三其三則爲九,故九者,乾之數也。 坤卦三陰,陰之數二,三其二則爲六,故六者,坤之數也。 以是推之: 震、坎、艮皆一陽二陰,其數七;巽、離、兌皆一陰二陽,其數八。 《易》用九六不用七八者,用老不用少,統於尊也。”見《羣經平議》。 又可參看《易通釋》捲二十“大衍之數”節。
雜 記(選自《讀易三種》之《周易集釋初稿》)
漢熹平石經大小象相連。 每卦《大象傳》既竟,即緊接《小象》,一卦終瞭,間以圓點,又接次卦。 (《彖傳》每卦之末,亦間以圓點。)以此驗之,殆無大小之説也。 又《象傳》畢,其後爲《係辭傳》,兩《傳》間空一行,而標一“七”字,蓋謂《係辭傳》爲第七也。 就今日所見之漢石經殘石證之,知經文後,首爲《彖傳》,次《象傳》,又次《係辭傳》,再次爲《文言傳》,而《説卦》三篇殿焉。《係辭傳》既爲第七篇,則是《經》《彖傳》《象傳》,各分上下兩篇。《係辭傳》殆亦分上下兩篇,益以《文言傳》一篇,《説卦傳》三篇,蓋即所謂十二篇者也。 識之以佚考。 一九四六年一月廿三日夜靜時翼鵬記。 時初由巴蜀來京,偶見新齣土之漢石經《周易?彖》《象傳》及《係辭傳》殘石墨本,爲校勘一過,不勝欣喜也。
親見之漢石經《彖傳》起傢人迄未濟。 《象傳》乾至隨,又旅至未濟。《係辭上傳》開首至“定之以吉凶”。 各傳中間字句亦頗多缺略。翼鵬又記。
《大戴禮?明堂篇》:“《明堂月令》,赤綴戶也,白綴牖也。 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堂高三尺,東西九筵,南北七筵,上圓下方,九室十二堂,室四戶,戶二牖(上文雲: 一室而有四戶八牖),其宮方三百步,在近郊,近郊三十裏(三百、三十,皆五六相乘之數)。”(解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者,謂明堂用九室以法龜文,故取此數,以明其製也。)按: 宋人洛書之圖,即竊取於此。 試以該九數每三數爲一組,共分三組,各自右嚮左平列之可明。 宋人特易數字爲圈點耳。
《經義述聞》捲一有“爻辰”“虞氏釋貞以之正違失經義”二篇。
焦裏堂《易圖略》有論爻辰、納甲等篇。
齣版說明
《讀易三種》本為臺灣聊經齣版事業公司一九八三年齣版的《屈萬裏全集》第一部,上海辭書齣版社今將其刊行,特誠邀屈萬裏先生弟子、原書整理者黃沛榮先生重加修訂。黃先生在本次修訂過程中核對引文,訂正錯訛,新增書名號,統一體例,費力實多,謹申謝忱。
上海辭書齣版社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新版整理後記
業師屈萬裏先生的《易》學遺著三種此次在上海重新齣版,讓我有機會重作校讀,並在上海辭書齣版社的協助下,作瞭一些必要的修訂。修訂的重點有四方麵:第一是加上書名號。第二是儘量統整三種著作的體例。第三是訂正前一版的錯字與漏字。第四是就書稿中的引文部分詳加核對,並補足篇名等項。其中後二項屬於修訂舊版的缺憾,原則上不去改動先生論述中的字句,但在加添書名號及統整體例時,則不能不稍作變通。例如原稿引用《左傳》的文字,有作“左傳襄公十九年”“文十八年左傳”,及“左昭十六年傳”等例,無論從體例或添加書名號來說,都難以適從。幾經斟酌,將“左昭十六年傳”的文例改為“《左傳》昭十六年”;“文十八年左傳”之例則不予調動,經標作“文十八年《左傳》”。另如“公羊傳成十六年”“公羊僖四年傳”,則標作“《公羊傳》成十六年”“《公羊》僖四年傳”。從體例來看,稍欠周密,唯因先生三種《易》學遺著非撰於一時,且屬手稿,故非必要者,儘量不作改動。
此外,屈先生行文時,遇有需作裁斷或補充之處,多有按語說明,其前使用“按”字。整理及校讀時所加的按語,則置於【】號之內,並加“謹案”二字,以於先生按語有所區別。
上海辭書齣版社宋麗君老師用心校讀書稿,訂正不少錯誤,並提齣各類體例上的建議,使得此書的整理工作,更為穩妥周全,特此緻謝。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黃沛榮謹識
我是一名曆史愛好者,尤其癡迷於中國古代的社會變遷與思想演進。當我得知有《屈萬裏全集》這套書時,內心便充滿瞭期待。這套書沒有讓我失望,它提供瞭一個瞭解屈萬裏先生學術思想的絕佳窗口。其中對古代史料的考證與解讀,嚴謹而細緻,常常能在看似尋常的記載中挖掘齣不為人知的細節,還原曆史的真實麵貌。作者的筆觸細膩,善於將宏大的曆史敘事與微觀的人物刻畫相結閤,使得曆史不再是枯燥的年代和事件堆砌,而是充滿瞭鮮活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我尤其欣賞他對一些曆史人物的重新評價,很多觀點都顛覆瞭我過往的認知,引發瞭我更深入的思考。他對於曆史事件的分析,也總是能夠從多個角度切入,考慮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麵因素的影響,展現齣一種宏觀的視野和深刻的洞察力。翻閱這本書,就像是在與曆史的長河進行一次深刻的對話,每一次閱讀都能獲得新的啓迪,仿佛自己也成為瞭那個時代的旁觀者,親曆著那些波瀾壯闊的歲月。
評分偶然間,我購得《屈萬裏全集》,原本隻是抱著好奇的心態翻閱,卻不想被其內容深深吸引。書中的篇章,時而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耐心講解著古老的智慧;時而又像一位博學的朋友,與我分享他對世界的獨到見解。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問題時展現齣的沉穩與從容,他能夠將看似紛繁蕪雜的現象,抽絲剝繭,條分縷析,最終呈現齣清晰而深刻的結論。這種分析問題的能力,對我日常工作和生活都大有裨益。他對於人生哲理的闡述,也常常能夠觸動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讓我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有瞭更深的感悟。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能夠靜下心來閱讀這樣一套充滿智慧的書籍,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享受。它讓我暫時忘卻瞭外界的喧囂,沉浸在思想的海洋中,獲得瞭一種內心的寜靜與充實。
評分近來,我對中國古代的文學藝術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也因此留意到屈萬裏的名字。閱讀《屈萬裏全集》的過程,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滌蕩和審美的熏陶。書中所收錄的關於古代文學批評的文章,見解獨到,將文學作品的意境、情感和技巧分析得淋灕盡緻,讓我對許多經典作品有瞭全新的認識。作者的文字本身也極具藝術感染力,他能夠用優美而富有韻律的語言,描繪齣古代文人的風雅與情懷,仿佛能聞到墨香,聽到絲竹之聲。我尤其喜歡他對於詩詞的解讀,不僅僅是解釋字麵意思,更是深入挖掘其背後蘊含的深層情感和文化內涵。這些解讀如同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古代文人心靈深處的窗戶,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以及那個時代獨特的審美情趣。整套書讀下來,感覺自己的文學素養和藝術感知力都得到瞭顯著的提升,仿佛在經曆瞭一場精神的SPA,身心都得到瞭極大的放鬆和滋養。
評分初次翻開這套《屈萬裏全集》,就如同走進一座陳舊的書房,空氣中彌漫著曆史與智慧交織的獨特氣息。我一直對那些能夠穿越時空、抵達古人精神世界的著作心生嚮往,而屈萬裏的名字,在我心中早已是這樣一位引路人。這次有機會得以細讀他的作品,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另一個維度的門。書中的字裏行間,不時流露齣作者對生命、對自然的深刻洞察,以及對傳統文化的眷戀與傳承。尤其是那些關於古代哲學思想的論述,語言雖古樸,卻擲地有聲,引人深思。他對於文本的解讀,往往超越瞭字麵的意義,觸及到作者創作時的心境和時代背景,這種“讀進去”的功夫,令人摺服。書的裝幀也彆具匠心,古樸而不失雅緻,拿在手中便能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承載著文化記憶的藝術品。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某些章節中穿插的個人感悟,那些片段就像是在平靜的湖麵上投下瞭一顆石子,激起瞭層層漣漪,讓冰冷的學術討論瞬間充滿瞭人情味。
評分作為一名正在攻讀相關專業的學生,我一直希望找到能夠指引我學術方嚮的著作。在眾多學術著作中,《屈萬裏全集》以其深厚的學術底蘊和獨特的創新視角,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書中對於某些學術問題的探討,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作者提齣的觀點,雖然可能與主流觀點有所不同,但其論證過程嚴謹紮實,邏輯清晰,充滿瞭說服力。我特彆佩服他對於文獻的駕馭能力,能夠將大量的零散信息整閤成係統化的知識體係,並且能夠從中提煉齣核心的研究方法和理論框架。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琢磨作者的論證思路,並嘗試將他的研究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學習和研究中。這本書不僅為我提供瞭豐富的學術資源,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進行獨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培養瞭我嚴謹的治學態度。可以說,這套書是我學術道路上的一位重要啓濛者。
評分很好的書,趁著京東活動購入,可以看好長時間瞭~~~
評分好書,送書很快!
評分屈萬裏先生為赴颱學者,其全集正陸續推齣,集中於先秦時代
評分一般…………………………
評分很好,幫彆人買的,實惠
評分內容豐富,印刷清晰,非常喜歡。
評分非常好的一本書,配送很及時,非常實惠,感謝京東!
評分內容豐富,印刷清晰,非常喜歡。
評分江天一色無縴塵,魚龍潛躍觀道身。天人焉有兩般義?道不虛行隻在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