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实践性+前沿性;在智能电网前提下,统筹介绍离线测试与在线测试;是推行和实施电网智能化的必备知识储备;提供配套电子课件
本书在内容的编写上,力求将传统测量方法、工具与*新的电气测试技术、仪器仪表相结合,同时结合了电气测试领域课题研究的实际案例。本书共11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电气测试技术基础、电气测试系统、传感器技术、数字化测量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分析中心软件、电磁兼容试验、电气测试技术设计实例分析、电气测试安全技术、电气测试技术的新发展。本书还提供配套电子课件。 本书可作为电气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学科研究生的参考用书,还可作为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的工具用书。
黄新波,教授,西安工程大学副校长,电子信息学院院长。国家火炬计划专家库入库专家,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陕西省软件行业协会专职专家,陕西省工信厅重大科技项目组专家,陕西省图形图像学会常务理事,西安市科学技术协会委员,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员。2013年荣获“陕西省第九届青年科技奖”和“陕西省青年科技标兵”荣誉称号;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同时被评为“十一五”期间陕西省产学研先进工作者和“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荣获“陕西省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和中国“纺织之光”教师奖;2009年荣获“香港桑麻基金会奖教金”。长期讲授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电力系统分析、智能电网与智能仪表、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等课程。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电气测试技术 1
1.2 电气测试技术发展历程 2
1.3 电气测试关键技术 3
1.4 电气测试技术应用与未来发展 5
思考题 5
第2章 电气测试技术基础 6
2.1 电气测量基本概念 6
2.2 电气测试常用电工仪表 6
2.2.1 电工仪表分类 6
2.2.2 电工仪表基本功能 7
2.2.3 电工仪表基本性能 8
2.3 电气测量方法 10
2.4 测量误差分析与处理 11
2.4.1 误差的研究目的 11
2.4.2 误差的概念 11
2.4.3 误差的表示方法 11
2.4.4 误差的来源 12
2.4.5 误差的性质 13
2.4.6 疏失误差及其判断准则 14
2.4.7 测量误差的处理 17
2.4.8 误差的合成与分配 19
2.4.9 最佳测量条件与方案的确定 21
2.5 本章小结 22
习题 22
习题答案 23
参考文献 25
第3章 电气测试系统 27
3.1 电气测试系统的组成 27
3.2 电气测试的基本结构 29
3.2.1 直接变换型结构 29
3.2.2 平衡变换型结构 30
3.2.3 差动变换型结构 30
3.3 电气测试输入-输出特性 31
3.3.1 静态特性 31
3.3.2 动态特性 34
3.4 电气测试工具 38
3.4.1 万用表 38
3.4.2 兆欧表 39
3.4.3 电流测试仪表 40
3.4.4 电压测试仪表 41
3.4.5 通用电子示波器 42
3.4.6 智能化数字存储示波器 43
3.4.7 频谱分析仪 44
3.4.8 逻辑分析仪 45
3.5 本章小结 46
习题 46
习题答案 46
参考文献 48
第4章 传感器技术 50
4.1 传感器概述 50
4.1.1 传感器的定义 50
4.1.2 传感器的组成 50
4.1.3 传感器的分类 50
4.1.4 传感器的性能要求 51
4.1.5 传感器的应用 52
4.2 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 52
4.2.1 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原理及特性 52
4.2.2 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的分类 55
4.2.3 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的测量及应用 55
4.3 电感式传感器 60
4.3.1 自感式传感器 60
4.3.2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 63
4.3.3 涡流式传感器 66
4.4 电容式传感器 68
4.4.1 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及特性 68
4.4.2 电容式传感器的分类 69
4.4.3 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及应用 70
4.5 热电偶传感器 72
4.5.1 热电偶传感器的原理及特性 72
4.5.2 热电偶传感器的分类 72
4.5.3 热电偶传感器的测量及应用 73
4.6 热电阻传感器 75
4.6.1 热电阻传感器的原理及特性 75
4.6.2 热电阻传感器的分类 75
4.6.3 热电阻传感器的测量及应用 76
4.7 光电式传感器 78
4.7.1 光电式传感器的原理及特性 78
4.7.2 光电式传感器的分类 79
4.7.3 光电式传感器的应用 81
4.8 红外线传感器 82
4.8.1 红外线传感器的原理及特性 82
4.8.2 红外线传感器的分类 82
4.8.3 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 83
4.9 光纤传感器 84
4.9.1 光纤传感器的原理及特性 84
4.9.2 光纤传感器的分类 85
4.9.3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 86
4.10 压电式传感器 87
4.10.1 压电式传感器的原理及特性 88
4.10.2 压电式传感器的分类 89
4.10.3 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及应用 90
4.11 霍尔传感器 93
4.11.1 霍尔传感器的原理及特性 93
4.11.2 霍尔传感器的分类 94
4.11.3 霍尔传感器的测量及应用 95
4.12 其他传感器 96
4.12.1 烟雾传感器 96
4.12.2 日照强度传感器 97
4.12.3 半导体式传感器 98
4.12.4 雷达传感器 99
4.13 传感器的智能化与发展 100
4.13.1 智能传感器的原理及特性 100
4.13.2 智能传感器的实现 101
4.13.3 智能传感器的应用与发展 103
习题 104
习题答案 107
参考文献 114
第5章 数字化测量技术 115
5.1 概述 115
5.2 滤波器 115
5.2.1 滤波器的主要指标 116
5.2.2 滤波器的类型 117
5.3 模拟信号放大器 121
5.3.1 运算放大器的主要指标 122
5.3.2 仪用放大器 122
5.3.3 差动放大器 123
5.3.4 高输入阻抗放大器 125
5.3.5 程控增益放大器 125
5.3.6 隔离放大器 127
5.3.7 精密放大器 128
5.4 集成模拟多路开关 129
5.4.1 模拟开关的主要指标 129
5.4.2 增强型MOSFET开关电路 130
5.4.3 集成模拟开关 130
5.4.4 模拟多路开关电路 132
5.5 A/D转换器 132
5.5.1 A/D转换器的基础理论 132
5.5.2 A/D转换器的主要指标 133
5.5.3 集成A/D转换器及其应用 133
5.6 微控制器 134
5.6.1 单片机 134
5.6.2 DSP 134
5.6.3 ARM 135
5.6.4 FPGA 135
5.7 D/A转换器 135
5.7.1 D/A转换的原理 135
5.7.2 D/A转换器的主要指标 136
5.7.3 集成D/A转换器及其应用 137
5.8 人机交互设计 138
5.8.1 键盘接口技术 138
5.8.2 LED显示技术 138
5.8.3 LCD显示技术 139
5.8.4 数据通信技术 140
5.9 抗干扰设计 140
5.9.1 电磁干扰 140
5.9.2 干扰的抑制 141
5.9.3 电源干扰的抑制 144
5.10 数据预处理 145
5.10.1 数字滤波方法 145
5.10.2 消除奇异项 147
5.10.3 消除趋势项 148
5.10.4 数据的平滑处理 149
5.10.5 标度变换算法 150
5.10.6 越限报警处理 152
5.11 本章小结 154
习题 154
习题答案 155
参考文献 157
第6章 通信技术 158
6.1 概述 158
6.2 通信方式 158
6.2.1 有线通信方式 158
6.2.2 无线通信方式 161
6.3 通信协议 163
6.3.1 总线协议 163
6.3.2 以太网协议 164
6.4 通信功能设计实例 167
6.4.1 箱式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 167
6.4.2 箱式变电站通信方式 168
6.4.3 箱式变电站通信协议 171
6.5 本章小结 173
习题 173
习题答案 174
参考文献 175
第7章 数据分析中心软件 177
7.1 专家软件的作用 177
7.2 软件开发基础 178
7.2.1 面向对象的设计 178
7.2.2 可选编程语言 179
7.2.3 数据库管理 179
7.3 数据分析基础 180
7.3.1 数据预处理 180
7.3.2 故障诊断算法 186
7.4 智能变电设备在线监测实例 193
7.4.1 系统介绍 193
7.4.2 软件设计 193
7.4.3 软件实现 203
7.5 本章小结 207
思考题 207
习题 208
习题答案 208
参考文献 209
第8章 电磁兼容试验 213
8.1 EMC试验技术发展 213
8.2 EMC试验项目 214
8.2.1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216
8.2.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218
8.2.3 浪涌抗扰度试验 220
8.2.4 射频辐射抗扰度试验 223
8.2.5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224
8.2.6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227
8.2.7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228
8.3 本章小结 230
思考题 230
习题 230
习题答案 231
参考文献 231
第9章 电气测试技术设计实例分析 233
9.1 概述 233
9.2 主要电气设备的测试技术 233
9.2.1 发电机主要参数的电气测试 233
9.2.2 输电线路主要参数的电气测试 234
9.2.3 变压器主要参数的电气测试 235
9.2.4 断路器主要参数的电气测试 236
9.2.5 其他电气设备一些参数的电气测试 237
9.3 实例分析 238
9.3.1 断路器机械特性在线监测装置设计实例 238
9.3.2 绝缘电阻测试仪设计实例 252
9.4 本章小结 261
思考题 261
习题 262
习题答案 262
参考文献 263
第10章 电气测试安全技术 264
10.1 电气测试事故 264
10.1.1 电气事故的特点 264
10.1.2 电气测试不当对人的影响 264
10.1.3 电气测试不当对设备的影响 266
10.2 电气测试安全措施 266
10.2.1 电气安全测试标准 266
10.2.2 被测电气设备的安全措施 268
10.2.3 电气测试常用的安全措施 270
10.3 电气测试人员的安全要求 273
10.4 本章小结 274
思考题 274
习题 275
习题答案 275
参考文献 275
第11章 电气测试技术的新发展 277
11.1 概述 277
11.2 动态误差修正技术 278
11.3 传感器自评估技术 279
11.4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281
11.4.1 数据融合技术的概念 281
11.4.2 数据融合在厂用变电站智能辅助系统管控平台中的应用实例 282
11.5 虚拟测试技术 283
11.6 物联网技术 285
11.7 智能云技术 287
11.8 大数据 289
11.9 本章小结 292
思考题 292
习题 292
习题答案 292
参考文献 293
附录A 测试仪表设计工具表 295
附录B 软件开发工具表 296
附录C 分度表 297
C.1 铂电阻分度表 297
C.2 铜电阻分度表 297
C.3 铜―康铜热电偶分度表 298
C.4 铂铑10―铂热电偶分度表 298
C.5 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表 299
C.6 镍铬―铜镍热电偶分度表 299
附录D 电气测试技术常用符号表 300
附录E 电气测试技术英文简称汇总表 302
前 言
随着国家智能制造、互联网+等现代科技行业的发展,新型传感器、仪器仪表、通信方法和测试手段也随之不断更新与发展。为适应这种变化和现实需要,本书在内容的编写上,力求将传统测量方法、工具与最新的电气测试技术、仪器仪表相结合,既重视电气测试技术基本内容的阐述,又突出与电气领域相结合的特色。同时,本书内容结合了作者在电气测试领域课题研究的实际案例,使学生在掌握电气测试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其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重视技术的工程应用并以案例教学的形式体现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也是作者探索如何撰写适用于“创新创业”教育教材的一种手段。
全书共分11章:第1章介绍了电气测试技术的意义、测试对象及未来发展方向;第2章介绍了电气测试中常用电工仪表的分类及测量误差处理方法;第3章介绍了电气测试系统的组成及经典测试工具;第4章介绍了电气测试中常用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应用及发展趋势;第5章介绍了电气测试中信号处理、数字化转换、抗干扰技术及数据预处理方法;第6章介绍了电气测试系统中使用的通信方式、通信协议及智能变电站中的通信案例;第7章介绍了电气测试系统中常用的专家软件、故障诊断算法及智能变电站中的故障诊断案例;第8章介绍了电气测试系统电磁兼容(EMC)的相关实验项目;第9章介绍了电气测试中主要电气设备的测试技术,并给出设计实例;第10章介绍了常见的电气测试事故及安全措施;第11章结合动态误差修正、传感器自评估、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虚拟测试、物联网、智能云、大数据等技术,介绍了电气测试技术的新发展。
本书可作为电气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学科研究生的参考用书,还可作为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的工具用书。
本书提供配套电子课件,请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http://www.hxedu.com.cn)注册下载,也可联系编辑(010-88254113,wangxq@phei.com.cn)索取。
本书由黄新波教授担任主编、卢健博士担任副主编,参与编写工作的还有朱永灿、赵隆等教师,同时还有李文君子、张瑜、陈丽、王岩妹、廖明进、赵伟强、郭剑锋、刘斌、吴孟魁、肖杰、薛卜玮、张斌、朱海涛、张周熊、石杰、邓凸、姬林垚、乔卫中、陈子良、郑心心、李弘博、魏雪倩、王海东、张杰、司伟杰、刘新慧、张慧莹等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本书的资料收集、整理和校对工作。
感谢本书参考文献的相关作者,感谢为本书编写提供技术资料的个人和单位。
本书的出版得到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计划(2014KCT-16)、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4XT-07)、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3C26216105825)等课题的资助及陕西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陕教高〔2014〕15号)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电气测试技术是一个迅速发展的多学科交叉技术领域,受作者学识水平所限,书中疏漏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作者联系方式:hxb1998@163.com.
作 者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挺喜欢的,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配上银色的字体,显得既专业又有点未来感,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关于技术类书籍。我平时就对电子产品和电力系统很感兴趣,总觉得这些东西背后蕴含着无穷的奥秘,但又往往觉得离我们生活很遥远,不够接地气。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立刻就被吸引住了。虽然我不是电气专业的学生,也不是工程师,但我一直秉持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希望能多了解一些我所不熟悉的领域。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想看看这本书到底会带我进入一个怎样的新世界。我很好奇,书中会如何讲解那些复杂的电气原理,是否会用我能够理解的方式来阐述,会不会有一些有趣的案例或者实验可以让我跟着做。毕竟,理论知识如果不能与实践相结合,总是显得有些空洞。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耐心的老师,一步步引导我,让我不再对“电”这个字感到畏惧,而是能从中看到它的魅力和力量。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很不错,纸张的手感很好,印刷也清晰,阅读起来是一种享受。我期待着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次愉快的学习体验,让我对电气测试技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或许还能激发我对这个领域的更多兴趣,说不定以后还能在工作或者生活中运用到这些知识。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复杂事物变得简单易懂的人非常钦佩,而《电气测试技术》的作者,无疑就是这样一位大师。我平常对电气知识的了解非常有限,很多时候听到一些专业术语就会感到头晕。但是,这本书的作者却有着化繁为简的魔力。他不会直接抛出一堆晦涩难懂的公式和图表,而是用一种非常平缓、自然的语言,像聊天一样,将复杂的概念娓娓道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在讲解“电容”这个概念时,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它的数学定义,而是用一个“水桶”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电容是如何储存电荷的,而且还讲解了不同大小的水桶(也就是不同容值的电容)能够储存多少水。这种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不再感到陌生和畏惧。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小贴士”和“误区解析”,这些小细节让我觉得作者非常贴心,仿佛一直在身边指导我学习。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对电气测试技术的兴趣和信心。
评分我原本以为一本关于“电气测试技术”的书籍,读起来应该会非常枯燥乏味,充斥着各种公式和图表,像一本冷冰冰的教科书。但是,当我翻开这本《电气测试技术》时,我的想法彻底改变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生动活泼,作者仿佛不是在写一本技术手册,而是在和读者进行一场有趣的对话。他用了很多生活化的语言,避免了冗余的专业术语,即使是那些听起来非常高深的理论,在他笔下也变得妙趣横生。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在讲解“短路”和“断路”的时候,不是直接给出定义,而是讲了一个关于“小蚂蚁过河”的比喻,非常形象地说明了电流是如何流动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异常。这种别出心裁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探索和发现的乐趣。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电气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趣案例和挑战,这些故事让我对电气测试技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让我看到了这项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发现,原来那些看起来很普通的电器背后,都凝聚着无数电气工程师的心血和智慧,他们通过严谨的测试,确保着我们生活的安全和便捷。
评分我是一个对“为什么”和“怎么做”这类问题特别敏感的人,在学习任何新知识的时候,我总是希望能够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实现过程。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做得非常到位。它不仅仅告诉我们“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详细解释了“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如何才能做到”。比如,在讲解如何进行绝缘电阻测试时,它不仅给出了具体的测试步骤和仪器选择,还深入地解释了为什么绝缘电阻测试如此重要,它能够发现哪些潜在的电气隐患,以及在不同的环境下,测试结果的判断标准为何会有所不同。作者甚至还会分析一些常见的测试误区,以及如何避免这些误区,并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这种细致入微的讲解,让我觉得作者在编写这本书时,真的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充分考虑到了读者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疑惑。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复杂电气现象的分析,它会结合物理学原理,深入浅出地解释这些现象的成因,并且会给出相应的测试方法来验证这些分析。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清晰的逻辑思维,让我觉得学到的知识不仅有深度,而且非常可靠。
评分说实话,选择这本书纯粹是因为我最近工作上遇到了一些和电器设备相关的问题,虽然不是直接处理电气测试,但对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安全规范总需要一些了解。我当时的想法是,即使不深入学习,至少能对一些基础概念有个大致的了解,避免完全不懂而耽误事情。打开这本书,我第一眼就被它的内容广度给震撼到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几种测试方法,而是从电气工程的基础概念讲起,包括电的基本性质、电路的构成、各种电气元件的特性等等,循序渐进,非常系统。我觉得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半路出家的人来说尤其重要,它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书中对各种测试仪器和设备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以前我只知道有万用表,对示波器、信号发生器这些名字也只是依稀听说过,但这本书详细地解释了它们的功能、工作原理以及适用的场景。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每个测试方法时,都会先说明这个测试的目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再具体介绍如何操作,最后还会分析测试结果的意义。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条理,也更容易吸收。即使有些地方我可能一下子理解不了,但书中提供的参考资料和图示,也让我知道下一步该去哪里寻找更多的信息。
评分作为一名对新兴技术充满好奇心的人,我总是在不断地寻找能够拓展我视野的书籍。当我看到《电气测试技术》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所蕴含的“前沿性”所吸引。这本书不仅仅是对现有电气测试技术的介绍,它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让我看到了这个领域无限的可能性。书中提到了很多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概念,比如智能电网中的测试技术、物联网设备中的电气安全测试、以及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故障预测和诊断等等。这些内容让我感到非常兴奋,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未来技术趋势的分析,它不仅指出了技术发展的方向,还分析了这些技术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本关于未来科技发展的启示录。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未来的电气技术发展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为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评分我对安全问题一直都非常重视,尤其是在接触到与电力相关的技术时,更是将安全放在首位。因此,这本书中对安全操作的强调,让我感到非常安心。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测试方法时,都会反复强调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并且会详细解释为什么这些安全措施是必要的。例如,在讲解高压测试时,书中会详细说明如何在操作过程中避免触电风险,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保持安全距离、使用绝缘工具等等。而且,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关于电气事故的案例分析,通过这些案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忽视安全操作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我喜欢作者的这种严谨态度,他不仅教我们如何进行测试,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安全地进行测试,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是一本安全教育的读物。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能够真正地掌握电气测试的技能,并且能够时刻保持警惕,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评分我向来不是一个特别喜欢钻研技术细节的人,我更倾向于从宏观的角度去理解事物,去把握事物发展的脉络。因此,当我拿起《电气测试技术》这本书时,我最先关注的并不是它具体列举了多少种测试方法,而是它是否能让我对整个电气测试领域有一个整体的认知。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罗列测试方法,而是将这些方法置于一个更大的框架下进行阐述。比如,它会先介绍电气测试技术的起源和发展,然后分析它在不同行业(如工业生产、医疗设备、通信系统等)中的应用,再深入到具体的测试流程和标准,最后还会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结构化的讲解,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电气测试技术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以及它在我们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怎样的关键角色。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测试的意义”的章节,它不仅仅强调了测试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人身安全的重要性,还从经济效益、技术创新等多个角度阐述了测试的价值。这让我觉得,电气测试技术并非只是一个冰冷的科学名词,它背后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实践性学习的人,我总觉得,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地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因此,在选择技术书籍时,我最看重的是它是否能够提供丰富的实践指导。这本书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我近期读过的最满意的一本。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详细的操作指南和实验案例。书中对每一种常见的电气测试方法,都给出了非常清晰的操作步骤,从仪器的连接、参数的设置,到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都事无巨细地进行了讲解。更重要的是,书中还附带了很多“实战演练”的环节,作者会模拟各种实际应用场景,让我们跟着书中的指导一步步去完成测试,并且在完成测试后,还会提供相应的“答案解析”,让我们能够及时地检验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以及对测试结果进行深入的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故障诊断”的部分,它列举了很多典型的电气故障,然后详细讲解了如何运用不同的测试方法来定位和排除这些故障。这种“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让我觉得非常实用,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评分刚拿到这本《电气测试技术》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我对电气方面的知识了解得非常有限,印象中只停留在高中物理课上关于电路的基本概念。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被它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将复杂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他没有使用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实际生活的例子来解释抽象的原理。比如,他在讲解“电阻”的时候,就类比成水管的粗细,越粗的水管水流越顺畅,相当于电阻越小,越细的水管水流越受阻,电阻就越大。这种形象的比喻让我立刻就明白了电阻的概念,也让我对后续的学习充满了信心。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配有很多精美的插图和图表,这些视觉化的元素极大地帮助我理解那些抽象的电路图和测试过程。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万用表”的介绍,书中详细讲解了万用表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用它来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并且还给出了很多实际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我一直都对万用表这类工具感到好奇,觉得它们很神奇,能够“看见”看不见的电,现在通过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真的掌握了一项新的技能。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舒服,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合理,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这对于我这种喜欢深度阅读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