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从大学生日常生活入手,内容涵盖了贯穿大学生活全程的心理适应、自我意识、人格完善、调控情绪、挫折心理、人际交往、恋爱问题、用好网络、学会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试图让学生通过知识学习、案例分析,掌握自我心理调整的方法,学会处理不同问题的技巧,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在编排上打破以往的传统格式,注重内容充实、体例新颖,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此外,全书在相关知识的阐述中配以小贴士和资料窗来辅助理论解释,然后附以拓展训练、心理测试等实践环节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实现健全学生个性、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促进发展的目的。每章最后都有一个精心搜集的小故事,以生活哲理点亮心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以心理学基本理论为支撑,以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和谐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影响大学生人格发展和自我完善的主要困惑与难题而展开。内容涵盖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自我意识、人格完善、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网络使用、情绪调控、意志磨炼、恋爱问题等方面。每章都以一个典型案例为引子展开,文中穿插一些小贴士和资料窗来辅助解释理论,课后附拓展训练、心理测试、哲理小故事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力求深入浅出、语言生动、结构新颖,尽可能避免说教,减少艰涩难懂的学术理论,注重体现可读性、生动性和参与性。
本书内容贴近大学生活,适合大学生阅读和学习,可以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大学生自我修养、心理保健的读本。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家长,本书也不失为一本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第一章 走进浩瀚的心灵—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1
第一节 揭开心理健康的神秘面纱 2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 2
二、心理健康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3
三、心理健康的测定 6
第二节 大学生与心理健康 8
一、大学生的身心特点 8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1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14
第三节 适应—大学生活第一课 16
一、认识新环境,一切都变了 16
二、大学新生为什么出现不适应 17
三、适应新环境,一切从头开始 18
第二章 一颗自我发现的心—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26
第一节 叩问我是谁 27
一、自我意识及其内容 28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29
三、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31
四、自我意识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2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矛盾及其偏差 33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 33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 35
第三节 在成长中品味自我 39
一、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 39
二、自我意识完善的途径 40
第三章 性格决定命运—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51
第一节 人格 52
一、人格的内涵 52
二、人格的影响因素 54
三、人格与身心发展的关系 56
第二节 气质&性格&能力 57
一、气质是个性活动的主要特征 57
二、性格是个性差异的主要表现 60
三、能力是个性心理差异的结晶 63
第三节 人格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67
一、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67
二、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缺陷与调适 68
三、大学生的人格障碍 69
四、健全人格的培养 72
第四章 擦亮心灵的窗户—大学生的情绪及其管理 82
第一节 情绪一点通 83
一、情绪的含义 83
二、情绪的种类和状态 85
三、情绪的发生机制和功能 87
四、大学生情绪特点 91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及调节 93
一、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93
二、大学生不良情绪调节的方法 95
第五章 直面生活的挑战—大学生挫折心理与调适 101
第一节 挫折及挫折反应 102
一、挫折的含义 102
二、挫折的种类 103
三、挫折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 104
第二节 锤炼挫折承受力 109
一、形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109
二、提高挫折承受力 111
三、积极应对挫折 115
第三节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自杀 117
一、自杀的概念 117
二、大学生自杀的原因 117
三、大学生自杀的预防 118
第六章 达成和谐的沟通—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调适 125
第一节 人际交往纵横谈 126
一、什么是人际交往 127
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129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132
一、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132
二、人际吸引的条件 133
三、人际交往的理论 135
第三节 如何增进人际和谐 138
一、人际关系的原则 138
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 140
第七章 想说爱你不容易—大学生恋爱与心理健康 149
第一节 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秘密 150
一、大学生恋爱动机 150
二、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征 153
三、大学生恋爱的“功”与“过” 154
第二节 恋爱的心理问题面面观 155
一、单恋与爱情错觉 155
二、自恋 156
三、多角恋 156
四、交不到男/女朋友 156
五、恋爱中的矛盾冲突 156
六、失恋 157
七、畸形网恋 157
第三节 为爱导航 158
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158
二、形成健全的理智感 159
三、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159
四、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 160
五、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 161
第四节 “晒晒”大学生的性心理 163
一、大学生性心理的基本特征 163
二、当前大学生的性心理问题 164
三、大学生性心理问题归因 168
四、大学生健康性心理的维护 170
第八章 虚拟世界的精彩与无奈—大学生网络心理学 179
第一节 网络情结 181
一、网络知多少 181
二、网络是大学生的必然选择 183
第二节 常见的网络心理障碍 184
一、大学生的网络心理特点 184
二、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障碍表现 187
三、网络成瘾 188
四、认识网恋 189
五、学生网络心理障碍的原因 190
六、健康的网络心理 191
第九章 书山有路勤为径—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心理健康 194
第一节 学而时习之 196
一、何谓学习 196
二、大学生的学习 197
三、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 200
第二节 走出学习困境 200
一、学习动机问题 200
二、学习焦虑问题 205
三、学习畏难问题 210
四、学习疲劳 212
五、注意力不集中问题 213
第十章 我的职业我做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218
第一节 职业与职业生涯 219
一、什么是职业 219
二、职业选择 220
三、职业选择的理论 221
四、职业生涯 224
第二节 求职与择业心理 225
一、求职择业的心理特点 225
二、求职择业中的不良心理 227
第三节 我的职业生涯规划 229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金三角”模式 229
二、气质与职业匹配更容易成功 231
三、以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职业 232
四、为自己做个简单的职业生涯规划 233
参考文献 240
前 言
近25年来,我国民航业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先进的交通运输方式,民航业伴随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民航业作为科技密集型行业,安全是第一要素,但仅有安全不能完全体现这一行业的先进性和优势,是否是优质高效的服务直接关系到民航企业的生存地位与发展前景。随着民航业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对民航服务工作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
民航服务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为旅客提供服务,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民航服务人员必前 言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社会急剧变化、经济迅速发展、生活节奏快速、矛盾复杂多元的时代。大学校园再也不是“象牙塔”,大学生们正逐渐面临着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人际交往、性与爱、理想与现实、升学、就业等心理方面的压力与冲突。近年来,大学校园里发生的许多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震惊的问题已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大学生到底怎么了?这些心理问题不仅阻碍了大学生的成才与发展,对社会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本书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从大学生日常生活入手,内容涵盖了贯穿大学生活全程的心理适应、自我意识、人格完善、调控情绪、挫折心理、人际交往、恋爱问题、用好网络、学会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试图让学生通过知识学习、案例分析,掌握自我心理调整的方法,学会处理不同问题的技巧,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全书在编排上打破以往的传统格式,注重内容充实、体例新颖,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此外,全书在相关知识的阐述中配以小贴士和资料窗来辅助理论解释,然后附以拓展训练、心理测试等实践环节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实现健全学生个性、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促进发展的目的。每章最后都有一个精心搜集的小故事,以生活哲理点亮心灵。
本书既从理论上分析了大学生的心理机制和各种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提出了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希望它能够成为大学生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师益友,帮助大家解除心理困惑、扫清心理历程中遇到的障碍,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健康的人。
本书由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马中宝、李春青担任主编,并负责拟定编写提纲、统稿和定稿。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李薇、万春秀、刘丹担任副主编,参与完成稿件编写。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第三章由马中宝编写;第二章、第四章由李春青编写;第五章、第六章由李薇编写;第七章、第八章由万春秀编写;第九章、第十章由刘丹编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并引用了大量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多数已经在书后的参考文献中有所标注。在此,对所有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出现疏漏或错误之处,恳请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备能力,也是需要好好研究和学习的一门艺术。目前,民航企业急需高素质的服务人员填充到一线岗位,各级各类学校在大力培养人才的时候,需要一套具备前瞻性、科学性、实用性、专业性强的教材,《民航服务沟通技巧》一书应运而生,它具有如下4 个特点。
1. 定位明确
本书旨在培养应用型民航服务人才,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选取能解决民航服务人员在服务对象、服务处所的服务过程中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同时选取大量的典型案例以提高读者的学习兴趣,拓宽读者沟通的思路与操作能力。
2. 思路清晰
全书分为5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假设不同的学习情境,每个情境设定2~5个学习目标,引用典型案例,并对案例做适当点评,引出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编写过程中尽量
使用典型案例解决具体的理论问题,每个情境后边的拓展训练包含知识题和技能题,将理论
与技能融会贯通。
3. 内容充实
本书的5个模块包括:服务与民航服务的理论知识;沟通与民航服务沟通的基本能力的
阐述;不同服务对象的沟通技巧;不同服务处所的沟通技巧;突发事件的服务沟通技巧。这些都是民航服务中很基本的理论知识和重要的沟通情况,本书将予以重点关注。
4. 体例新颖
本书中为每个情境都设计了学习目标,通过案例引导出理论知识,每个情境又安排了拓
展训练,间或穿插丰富的案例和知识链接,信息量大,能力训练操作性强,避免了知识与能力的脱节。全书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和易教、易学、易练的原则结构成篇。
本书由沈阳师范大学安萍担任主编,负责全书的策划与统稿,并亲自编写了模块一、模块二等内容;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的郑菲菲老师和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杨志慧老师担任副主编,分别编写了模块三、模块四的内容;辽宁公安司法干部学院的彭虹月老师和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王爱娥老师参与编写了模块五。以上老师对企业的需求、对专业的理解深刻而独到,但由于水平有限,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尽如人意之处,诚恳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在此向原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也感谢清华大学 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坦白说,在拿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之前,我对于“心理健康”这个概念,仅仅停留在“不生病”的层面。我以为只要不出现明显的精神疾病,就是心理健康的。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明白,心理健康更像是一种积极的状态,一种能够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保持良好人际关系,并且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它不是一个静态的目标,而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成长的过程。书里对“情绪管理”的探讨,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它不像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指南”,而是深入分析了情绪的形成机制,以及我们如何通过改变认知模式来影响情绪。比如,它会教你识别那些“非理性信念”,比如“我必须做到完美”、“别人都应该喜欢我”等等,然后帮助你用更合理、更现实的想法来取代它们。读到这部分时,我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很多曾经让我困扰的负面情绪,瞬间有了清晰的解释和应对之道。我开始意识到,原来很多时候,困扰我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对事件的看法。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心理健康训练营”,它没有要求你脱胎换骨,而是让你逐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我感觉,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自我赋能”的力量,让我更自信地去面对生活的种种可能。
评分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这本书,我只能说,它简直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心理百科全书”。里面的内容涵盖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方方面面,从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到恋爱烦恼、职业规划,甚至包括一些更深层次的自我认知和人生价值的探索。书里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在为我们解答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为什么我总是对未来感到迷茫?为什么我会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为什么我总是难以拒绝别人的请求?这些曾经困扰我的问题,在这本书里都得到了细致入微的解答。我尤其喜欢它对“压力管理”部分的阐述。它没有简单地给出几个“放松技巧”,而是从压力的来源、生理反应、心理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压力应对策略,包括认知重评、行为调整、社会支持等,让我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信息,更是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它教会我们如何去拆解问题,如何去寻找资源,如何去制定可行的方案。我曾经一度觉得,自己的问题很复杂,很难找到解决办法,但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很多看似棘手的问题,都有迹可循,都有解决之道。它给了我一种“掌控感”,让我觉得,我能够成为自己心理健康的主人。
评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温度”。它没有那种冷冰冰的理论灌输,而是充满了对我们大学生成长的理解和关怀。书里对于“人际关系”的探讨,让我觉得格外贴心。它不仅仅告诉你“要如何与人相处”,而是深入分析了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可能遇到的困惑和挑战,比如“如何处理三角关系”、“如何应对职场新人”,以及“如何建立健康的友谊”。它提供的建议,都是基于对我们实际情况的深刻洞察,并且充满了可操作性。我尤其喜欢它对“倾听”技巧的讲解,它让我们明白,有效的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去听,更是用心去感受对方的情绪和需求。它还鼓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去练习这些技巧,比如在与同学交流时,尝试去复述对方的话,以确认自己是否理解正确。这种“细节之处见真章”的引导,让我觉得这本书是在真正地帮助我们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我们在大学生活中的一位“心理向导”,它不仅为我们指明方向,更会在我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指引和支持。我真的觉得,这本书对我的大学生活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评分拿到这本书,说实话,最开始是抱着一种“例行公事”的心态。毕竟是“教程”嘛,想着大概就是一些理论知识堆砌,枯燥乏味,但又不得不读。我以为会是那种,打开书,眼前就是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然后配合着一些晦涩难懂的案例分析,读完可能知识点是记住了,但内心依旧是波澜不惊,甚至可能因为理解的困难而产生额外的焦虑。我甚至已经准备好了,到时候遇到不懂的,就直接翻到后面的词汇表,或者上网搜搜“XXX是什么意思”,然后再勉强把书里的内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虽然我知道这样学习效果肯定大打折扣。我更担心的是,书里会不会充斥着一些“心灵鸡汤”式的空洞说教,比如“你要积极乐观”、“凡事往好处想”之类的,这种话听起来道理都懂,但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根本无济于事,反而会让人觉得自己是不是不够努力,是不是不够“积极”。我当时想,如果这本书只是告诉我“遇到问题要解决”,却没有给我任何“怎么解决”的方法和指导,那它存在的意义就十分有限了。我期待的是一种能真正触动内心,帮助我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的东西,而不是一本冰冷的工具书。我承认,我有些“以貌取书”了,但我当时对“教程”这两个字的刻板印象,确实让我对这本书没有抱太大的期望,甚至觉得它可能会成为我书架上的又一本“摆设”。我最怕的就是那种“理论脱离实际”的内容,毕竟我们是大学生,生活中有太多现实的压力和挑战,如果书里的内容不能给我们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那它就真的只是纸上谈兵了。
评分当我翻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这本书时,我本以为它会是一堆冰冷的理论和枯燥的学术术语。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温暖而又深刻的方式,触及了我内心深处。它并没有用那些生僻的心理学术语来“武装”自己,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贴近我们大学生成长实际的语言,娓娓道来。书里对于“情绪的健康表达”的探讨,让我尤为受益。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不要生气”,而是深入剖析了情绪产生的机制,以及如何通过健康的方式去疏导和表达。它鼓励我们去识别自己的情绪,理解情绪背后的需求,然后用一种建设性的方式去沟通。我记得其中有一个章节,讲的是如何处理“被误解”的情况。它提供的分析视角非常新颖,它让我们意识到,很多时候,对方的误解并非恶意,而是信息不对称或者认知差异造成的。而我们要做的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去澄清事实,争取理解。这种“换位思考”的训练,极大地提升了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它让我明白,很多冲突的产生,都可以通过更积极、更理解的方式来化解。这本书就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者,用智慧和经验,指引着我们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如何更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评分阅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是一本真正“接地气”的书。它没有用晦涩难懂的心理学名词来吓唬读者,而是用非常朴实、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一一解读。比如,在讲到人际关系时,它没有空谈“沟通的艺术”,而是通过生动的场景模拟,让我们理解不同沟通模式的差异,以及如何在实际交往中避免误解和冲突。它会教你如何去倾听,如何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何在维护自己边界的同时,也尊重他人的感受。我记得其中有一个章节,专门探讨了“宿舍关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比如生活习惯的差异、意见的分歧等等。书里提供的分析角度非常细致,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要多包容”,而是让你去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矛盾,这些矛盾背后可能牵扯到哪些心理需求,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商来化解。它让我意识到,原来很多时候,冲突的产生并不是因为“对方有问题”,而是因为我们缺乏对彼此的理解和有效的沟通机制。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理论,更是“方法论”。它会引导你去进行自我反思,去分析自己的行为模式,然后给出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我读完之后,会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沟通技巧应用到生活中,比如在和朋友发生争执时,尝试用“我”开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对方。这种学习过程,让我觉得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正在一点点地被“提升”,而不是停留在原地。
评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这本书,最让我觉得可贵的是,它没有将我们大学生视为“被动接受者”,而是将我们视为“积极参与者”。它不是那种“填鸭式”的教学,而是充满了互动性和启发性。书里会设置很多“思考题”和“练习”,引导我们去主动地反思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为。比如,在探讨“自我肯定”时,它会让我们列出自己过去的成功经历,并分析这些成功背后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和具备的优势。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却极大地增强了我的自信心。我意识到,原来我并不是一无是处,原来我也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它让我从“关注自己的缺点”转向了“发现和发扬自己的优点”。这种认知上的转变,对我来说是意义非凡的。这本书还非常注重“实践性”。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鼓励我们去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它会鼓励我们在生活中尝试一些新的社交方式,或者去挑战一些自己曾经不敢做的事情。这种“行动导向”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自己的心理健康正在发生实实在在的改变。我不再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是成为了一个积极的实践者,一个不断探索和成长的个体。
评分翻开这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我原本以为会是一场枯燥的学术之旅,却意外地发现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朋友,轻轻地打开了我的心扉。书中的语言,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反而充满了理解和共情。比如,在谈论到学业压力时,它没有简单地罗列出“如何克服拖延症”的 N 条建议,而是深入剖析了我们为什么会拖延,背后可能隐藏着哪些深层次的心理因素,比如对失败的恐惧,对完美主义的追求,甚至是缺乏清晰的目标感。它会引导你去反思,去寻找自己拖延的“根源”,而不是仅仅给出一些“治标不治本”的解决方案。我尤其喜欢书里那些真实生动的案例,它们不是那种经过包装的、完美的“榜样”,而是我们身边可能遇到的、带着缺憾和困惑的普通大学生。读着这些案例,我常常会发现,原来我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原来我的烦恼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种“同理心”的共鸣,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慰藉,也让我更加愿意去深入探索书中的内容。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回避那些“负面”的情绪,比如焦虑、迷茫、失落,它坦诚地告诉我们,这些情绪是人生的一部分,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认识它们,如何去与它们共处,而不是一味地压抑或者否认。它教我们如何去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如何在起伏跌宕的情绪中找到内心的平衡。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在给我们提供一套“心理健康操作系统”,让我们学会如何去“调试”自己的内心,如何去“升级”自己的心理韧性。
评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顿悟感”。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心理健康的指导书,更是一本关于“自我觉察”的启蒙读物。书里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面镜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自己内心的世界。它没有回避那些我们可能感到不适的心理现象,比如“过度担忧”、“社交恐惧”、“自我怀疑”等等,而是以一种坦诚、理解的态度,为我们揭示了这些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我尤其喜欢书里关于“自我价值感”的探讨。它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外界的评价,而是来源于我们内心的肯定。它鼓励我们去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去肯定自己的努力和成长,而不是一味地和别人比较。这种“内在价值”的建立,让我摆脱了对外界认可的过度依赖,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信。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思维框架”。它让我们学会如何去分析问题,如何去寻求解决方案,如何去构建一个更积极、更健康的内心世界。我感觉,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能够以一种更成熟、更睿智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评分拿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这本书,我最初的预期是它会是一本“工具书”,提供一些解决具体心理问题的“秘籍”。但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它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部“成长哲学”,它引导我们去思考人生,去认识自我,去理解生命的意义。书里对于“人生目标”的设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没有简单地告诉你“要有梦想”,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如何去设定一个既有挑战性又切实可行的目标,以及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如何去保持内心的平衡。它让我意识到,人生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重要的不仅是终点,更是沿途的风景和我们内心的状态。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时而深刻,时而幽默,时而又充满诗意。它用一种非常艺术化的方式,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融入到生活化的场景中,让我们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中,获得深刻的启发。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心理健康,更是关于“如何活出精彩的人生”。它给了我一种“生命的能量”,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