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一帶一路”沿綫大多國傢仍處於發展階段,經濟基礎薄弱,對能源、交通、道路、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融資缺口很大。但同時,生態環境脆弱、能源利用效率低、碳排放強度高、工業集中的城市空氣汙染多是這些國傢遇到的難題。如何規避和減少環境與碳排放負溢齣效益,確保投資的綠色化,需要“一帶一路”投資從行業項目選擇、綠色技術采用、以及環境社會風險管理等多方麵加以實現。
《“一帶一路”投資綠色成本與收益核算/“一帶一路”與綠色金融叢書》第一章主要從電力、鋼鐵、水泥三個典型傳統高耗能、高汙染行業入手,研究其現階段“一帶一路”海外投資的現狀與趨勢;第二章從企業和産業投資的角度分析綠色技術投資額外成本在市場利益主體的傳導和分配。第三章探討綠色額外成本、綠色額外效益在各個利益相關方的協調和分配;第四章從産業和企業的角度,探討解決綠色額外成本分攤和綠色收益內部化的市場機製。研究針對現有綠色技術投資政策存在的問題,提齣以産業聯動的方式,建立綠色技術投資供應鏈上企業成本分攤、綠色收益核算和分享機製,最後提齣實施該機製的政策建議。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一帶一路”綠色技術投資
第一節 “一帶一路”對外投資的區域及行業情況
第二節 “一帶一路”綠色投資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 “一帶一路”重點基礎設施和傳統製造業綠色技術投資
一、電力行業
二、鋼鐵行業
三、水泥工業
第四節 總結與建議
第二章 綠色技術投資額外成本
第一節 綠色技術投資和供應鏈管理的內涵
一、綠色技術的定義
二、綠色投資
三、供應鏈管理
第二節 綠色技術投資額外成本的量化
一、綠色技術投資額外成本的定義
二、綠色額外成本的量化
第三節 綠色技術投資額外成本的構成和分配
一、綠色技術投資額外成本的組成
二、綠色技術投資額外成本在供應鏈的傳導和分配
第三章 綠色額外成本和綠色收益對綠色技術投資評價的影響
第一節 基於環境成本和環境效益的項目投資評價方法
一、環境成本的概念和環境成本內部化理論
二、基於環境成本的項目投資評價方法
三、基於環境效益貨幣化的項目投資評價方法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五章 構建綠色技術投資額外成本分攤和綠色收益分享機製
前言/序言
綠色發展是中國經濟轉型的必由之路。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齣“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韆年大計”,要求“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製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十三五”規劃把綠色發展作為國傢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綠色發展也是“一帶一路”沿綫國傢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一帶一路”沿綫國傢多為發展中國傢和新興經濟體,普遍麵臨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帶來的環境汙染、生態退化等多重壓力,加快轉型、推動綠色發展的訴求不斷增強。聯閤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聯閤國氣候變化框架下的《巴黎協定》的通過及實施錶明瞭全球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的共識。
綠色發展的理念充分體現在“一帶一路”的頂層設計中。《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以下簡稱共建“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文件)強調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要踐行綠色發展的新理念,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産生活方式,加強生態環保閤作,建設生態文明,共同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原則體現中國政府的承諾。2017年5月,國傢齣颱瞭《關於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提齣瞭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推動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實踐,在“一帶一路”推動綠色技術投資是一個重要契機。加快國內産業結構升級優化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投資中需要秉承綠色發展的理念。
《“一帶一路”投資綠色成本與收益核算/“一帶一路”與綠色金融叢書》 叢書主旨與定位 “一帶一路”倡議作為一項宏大的跨國發展戰略,其核心在於促進沿綫國傢的互聯互通與共同繁榮。然而,伴隨大規模投資項目的落地,環境可持續性與經濟效益之間的平衡成為至關重要的議題。為此,“一帶一路”與綠色金融叢書應運而生,旨在係統性地探討如何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將綠色發展理念深度融入投資決策、項目實施與金融支持的全過程,從而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同發展。 本叢書並非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力求提供一套可操作性的方法論和實踐指南,幫助政策製定者、企業管理者、金融機構以及學術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應對“一帶一路”投資中的綠色挑戰,把握綠色金融的機遇。叢書關注的重點在於,如何科學、準確地核算“一帶一路”投資項目的綠色成本與收益,並在此基礎上構建可持續的投融資模式。 第一捲:“一帶一路”投資綠色成本與收益核算 本捲是叢書的基石,聚焦於“一帶一路”投資項目在綠色領域的成本與收益的核算方法與實踐。它深刻認識到,任何一項投資都不可避免地會産生經濟成本和收益,而“綠色”的視角則要求我們跳齣傳統的財務賬本,將環境和社會效益納入考量。 第一章:綠色成本與收益核算的理論框架與方法論 引言:為何要核算綠色成本與收益? “一帶一路”投資麵臨的環境挑戰與風險(如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資源枯竭、環境汙染等)。 傳統投資評估的局限性,無法充分反映環境影響。 綠色成本與收益核算的必要性:引導可持續投資,規避環境風險,提升項目長期價值,滿足國際社會對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綠色成本的內涵與分類: 直接環境成本: 資源消耗(水、能源、土地)、汙染物排放(溫室氣體、廢水、廢棄物)、生態破壞(棲息地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 間接環境成本: 氣候變化適應與減緩成本、環境修復與治理成本、環境風險管理成本、環境法律法規遵從成本。 社會成本: 環境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社區環境負擔、文化遺産保護成本。 綠色收益的內涵與分類: 直接環境收益: 碳減排效益、資源節約效益、汙染減少效益、生態係統服務功能提升。 間接環境收益: 提升企業環境聲譽與品牌價值、獲取綠色融資優惠、降低環境風險敞口、增強社區關係、促進技術創新。 社會收益: 改善當地環境質量、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創造綠色就業機會、促進區域生態平衡。 核算方法論介紹: 生命周期評估(LCA): 從産品或項目的全生命周期角度,係統量化其環境影響。 外部性成本量化技術: 如環境邊際成本法(MCE)、影子價格法、機會成本法、支付意願法(WTP)等,用於將環境影響轉化為貨幣價值。 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與可持續發展報告(GRI)標準: 如何將非財務信息納入評估體係。 綠色金融評估工具: 綠色債券評估、綠色信貸評估等。 核算流程與關鍵步驟: 界定評估邊界與範圍。 數據收集與篩選(包括定性與定量數據)。 環境影響識彆與量化。 環境影響的貨幣化。 成本與收益的摺現與淨現值計算。 敏感性分析與風險評估。 第二章:“一帶一路”投資綠色成本核算的實踐應用 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綠色成本核算: 交通基礎設施(公路、鐵路、港口):土地占用、生態隔離、噪聲與空氣汙染、溫室氣體排放、水土流失。 能源基礎設施(水電站、火電站、輸電網):水資源影響、棲息地改變、化石燃料燃燒産生的排放、核廢料處理。 通信基礎設施:電子垃圾處理、能源消耗。 能源與資源開發項目的綠色成本核算: 礦産開采:土地擾動、水汙染、廢石堆積、生態恢復成本。 油氣開發:泄漏風險、溫室氣體排放、海洋生態破壞。 可再生能源(風電、光伏):土地使用、視覺影響、廢棄後處理。 工業與製造業項目的綠色成本核算: 生産過程中的汙染物排放(廢水、廢氣、固體廢物)。 能源消耗與溫室氣體排放。 原材料消耗與供應鏈的環境影響。 産品生命周期結束的環境負擔。 農業與林業項目的綠色成本核算: 土地利用變化與森林砍伐。 化肥、農藥使用帶來的環境汙染。 生物多樣性喪失。 水資源消耗。 案例分析: 選擇具有代錶性的“一帶一路”沿綫國傢項目,展示具體的綠色成本核算案例,包括數據收集、方法應用、結果分析與挑戰。 第三章:“一帶一路”投資綠色收益的實踐應用 能源效率提升與碳減排收益: 綠色建築、節能設備、清潔能源應用帶來的直接能源節約。 溫室氣體減排量化與碳交易潛力。 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長期收益。 資源節約與循環經濟模式的收益: 水資源循環利用、固體廢物資源化帶來的成本節約。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對原生資源的依賴。 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係統服務功能提升的收益: 濕地恢復、植被恢復帶來的水土保持、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效益。 環境改善帶來的旅遊、康養等産業發展機遇。 企業聲譽、品牌價值與市場準入的收益: 綠色認證、ESG評級提升帶來的市場競爭力。 吸引負責任的投資者與消費者。 獲得綠色金融支持的優先權。 技術創新與産業升級的驅動收益: 綠色技術研發與應用帶來的成本降低與效率提升。 培育新的綠色産業,帶動經濟結構轉型。 社會效益的量化: 改善居民健康帶來的醫療成本降低。 創造綠色就業崗位。 提升社區生活品質。 案例分析: 選取“一帶一路”項目,展示綠色收益的量化方法,如碳信用計算、資源節約價值評估、環境改善社會效益評估等。 第四章:綠色成本與收益核算的挑戰與對策 數據可得性與可靠性問題: 缺乏統一的數據收集標準和平颱。 信息不對稱與數據不透明。 數據質量控製的難度。 量化與貨幣化難題: 許多環境影響難以用貨幣準確衡量(如文化遺産損失、生態係統服務功能)。 影子價格的設定與爭議。 跨國界環境影響的歸屬與核算。 時間尺度與摺現率的選取: 環境影響的長期性與經濟評估的短期性之間的衝突。 高摺現率對未來環境收益的低估。 利益相關者溝通與協調: 不同利益相關者對成本與收益的認知差異。 如何建立有效的溝通與協商機製。 政策與法規的滯後性: 缺乏完善的綠色法律法規和激勵政策。 跨國閤作中環境標準的協調難題。 對策建議: 建立“一帶一路”綠色信息共享平颱。 推廣統一的綠色成本收益核算方法與標準。 加強能力建設與人纔培養。 創新金融工具與激勵機製。 推動國際閤作與標準協調。 引入第三方評估與認證。 總結與展望 本捲通過係統性的理論梳理和豐富的實踐案例,為“一帶一路”投資中的綠色成本與收益核算提供瞭一個全麵而深入的指南。我們堅信,隻有將綠色理念真正內化到投資決策的每一個環節,科學、準確地量化項目的綠色成本與收益,纔能確保“一帶一路”倡議朝著更加可持續、互利共贏的方嚮發展。這不僅是對地球傢園的負責,也是對未來世代福祉的承諾。 叢書的後續捲冊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探討綠色金融工具如何支持“一帶一路”綠色投資,例如綠色債券、綠色信貸、氣候基金等,以及如何構建更 robust 的綠色金融體係,為“一帶一路”項目的綠色轉型提供更強有力的金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