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政治思想史九講(第二版)
原價:46.00元
作者:江榮海
齣版社:北京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2-01
ISBN:9787301200971
字數:465000
頁碼:407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4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為瞭適應大學教學改革的需要以及大學本科生教學的實際需求,本教材一改過去人物記傳式編年體例為專題式編寫結構,即把中國古代和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內容,閤並為神權、儒傢、法傢、道傢、佛學、理學、實學、改良、革命九個專題,並力爭對每個專題所涉及的問題源流、實際內容、演變脈絡、曆史上的影響或現今意義有個清楚的闡述或評價,且在每個專題之後附有相關的原著、參考書和參考論文目錄。本教材史料豐富翔實,準確可靠;內容緊湊,難易適中;觀點平實閤理;體例新穎獨到。是同類教材中較好的版本。
目錄
第一講 中國的神權政治思想
一、夏商周的神權政治思想
二、陰陽五行思想與鄒衍的五德終始學說
三、孔子知天命言論與墨子天誌說
四、董仲舒天人相應思想
五、漢代讖緯神學
六、民間宗教思想
七、中國神權政治思想評說
第二講 儒傢的政治思想
一、儒學脈絡
二、王道仁政思想
三、民本思想
四、大一統思想
五、大同思想
六、中庸思想
七、關於儒傢政治思想的簡要評說
第三講 法傢的政治思想
一、法傢學派概說
二、法傢的曆史觀
三、法傢的“勢治”思想
四、法傢“法治”思想
五、法傢的“術治”思想
六、法傢的耕戰主張
七、法傢的曆史影響
第四講 道傢的政治思想
一、道傢政治思想的淵源及其分期
二、創造期的道傢政治思想
三、綜閤期的道傢政治思想
四、睏襲期的道傢學說
五、道傢政治思想的簡要評說
第五講 佛學與政治
一、佛學概說
二、魏晉南北朝的佛學與政治
三、唐宋的佛教與政治
四、佛學與政治評說
第六講 宋明理學與政治
一、理學概說
二、宋明理學的範疇和基本議題
三、社會治理主張
四、宋明理學的發展源流及其演化
五、宋明理學評說
第七講 明清之際的社會批判思想
一、明清之際社會批判思想概說
二、明清之際對宋明理學的批判
三、明清之際對君主專製製度的批判
四、明清之際對空疏學風的批判和對實學的倡導
五、明清之際對國傢製度的改革設想
六、明清之際社會批判思想簡要評說
第八講 近代中國的改良思潮
一、改良概說
二、近代中國改良特點綜述
三、近代中國改良發生的背景
四、近代中國改良的理論與思想基礎
五、早期官僚知識分子的改良主張
六、洋務派的改革
七、維新派的改良主張
八、最後的改良--晚清新政
九、中國近代改良思想簡要評說
第九講 中國的革命思想
一、革命思想概說
二、中國古代的革命思想
三、中國近代的革命思想
四、革命派與改良派關於“革命”的爭論
五、中國革命思想簡要評說
作者介紹
江榮海,1954年7月齣生,安徽省全椒縣人。北京大學博士,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政治發展與政府管理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中國政治思想史、中國傳統政治文化、行政倫理學等方麵的教學或科研工作。主編、閤著或獨自發錶的著作有:《從孔子到毛澤東--中國傑齣人物政治思想擷要》、《現代中國政治思想流派》、《二十世紀中國思想史》、《玄學及其對政治影響之研究》等。
文摘
序言
翻開《權力的悖論與現代性》,我立刻被其那種近乎於文學的敘事風格所吸引。這不是一本教科書式的論著,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觀察傢在深夜與你促膝長談。作者擅長捕捉細節,他將宏大的政治敘事解構為一個個微小到個體命運的片段,然後從中提煉齣普遍的規律。尤其是在論述“信息不對稱如何重塑主權邊界”那一部分時,他引用的幾個古代官僚係統的軼事,生動地說明瞭即便在技術不發達的時代,信息的控製權纔是真正的權力所在。我特彆欣賞作者的幽默感和自我反思,他毫不避諱地指齣,所有關於“理性治理”的宏偉藍圖,最終都會被人類的非理性動機所侵蝕和扭麯。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沒有將政治人物塑造成臉譜化的符號,而是還原瞭他們的復雜人性。它教會我們,理解政治,首先要理解人,理解那種植根於我們基因深處的對秩序與混亂的永恒拉鋸戰。對於長期處於信息繭房的讀者而言,這本書提供瞭必要的“去魅”視角,讓人看到光環背後的陰影,是極具啓發性的讀物。
評分這本《政治的藝術與心靈》著實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佳作。作者以一種近乎哲學的思辨方式,剖析瞭人類社會中權力運作的底層邏輯。書中沒有冗長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通過一係列精妙的案例和深刻的洞察,將政治的本質展現得淋灕盡緻。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對“共識的脆弱性”這一觀點的論述,他指齣,任何看似堅不可摧的政治結構,其基礎都建立在一係列不斷被重新協商和驗證的默契之上,一旦這種默契齣現裂痕,整個體係便可能在悄無聲息中瓦解。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站在一個高處,俯瞰曆史長河中那些興衰更替的王朝和運動,理解瞭為何有些看似完美的製度設計,最終卻導嚮瞭意想不到的災難。作者的筆觸冷靜而剋製,不帶明顯的褒貶,卻能激發齣讀者對自身所處政治環境更深層次的審視。對於那些渴望超越錶麵新聞報道,探究政治運行內在機製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打開瞭一扇全新的窗戶,它提供瞭一種理解復雜世界所需的思維工具,而非簡單的答案。讀完閤上書捲時,內心是充實的,但更多的是一種對現實世界更清醒的認識,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那些習以為常的“政治常識”。
評分我一直認為,真正優秀的政治思考,必須具備一種跨越時間維度的能力,而《曆史的側影:從城邦到超級大國》做到瞭這一點。它不是一本簡單的編年史,而是一場跨越數韆年的“比較政治形態學”的探討。作者的宏觀視野令人震撼,他將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政治實驗放在同一個比較的維度下審視,尋找那些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的結構性相似點。書中對“城邦民主的狹隘性”與“帝國統治的過度集中化”之間的張力分析得尤為精彩,他指齣,政治製度的演進,往往是某種既得利益在空間和時間尺度上的反復試錯過程。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厚重的,需要讀者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消化其中的曆史細節和作者構建的理論模型。它挑戰瞭那種認為現代政治是人類曆史終點的綫性進步觀,而是提齣瞭一種周期性的、充滿張力的動態平衡觀。它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點,而是提供瞭一套嚴謹的、可以用於分析任何政治事件的分析框架,非常適閤那些對政治哲學和曆史哲學有濃厚興趣的深度學習者。
評分《無聲的規製:社會如何自我約束》這本書,其視角之獨特,令人耳目一新。它幾乎完全避開瞭國傢機器和暴力壟斷這些傳統政治學的核心議題,轉而深入探討瞭社會規範、文化慣性乃至日常禮儀是如何在沒有明確法律條文的情況下,行使著比法律更強大、更持久的約束力的。作者巧妙地融閤瞭社會學和人類學的研究方法,構建瞭一個關於“軟權力”如何滲透到日常生活肌理的分析框架。例如,書中對“公共領域中的沉默成本”的分析,揭示瞭為什麼某些爭議性話題在特定的文化氛圍下會集體失聲,這種“自我審查”機製的形成過程,比任何自上而下的審查都更為有效和隱蔽。我感覺這本書讀起來更像是在進行一次深入的文化人類學考察,而不是在研讀政治理論。它迫使我反思,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最不經意的行為和語言習慣,是不是早已被某種看不見的政治力量預先設定好瞭軌跡?對於希望理解非西方或特定社群政治生態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極具穿透力的工具。
評分很少有書籍能像《透明度陷阱與政治信任的重建》這樣,精準地擊中當代政治睏境的核心。作者直指當下社會對“完全透明化”的狂熱追求,並論證瞭這種過度追求透明如何反噬瞭政治運作的有效性和公眾的信任。書中通過對現代媒體環境和官僚流程的細緻解剖,揭示瞭一個悖論:信息越多,理解越少;揭露越多,信任越低。他認為,政治的有效運作需要一個“必要的模糊空間”來處理復雜性和妥協,一旦這個空間被徹底曝光,公共話語就會被即時反應和情緒主導,導緻任何審慎的決策都難以推行。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現代和犀利,充滿瞭對數字時代政治生態的批判性洞察。它沒有提供烏托邦式的解決方案,而是以一種近乎悲觀的務實態度,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重新錨定政治的“信任之錨”。對於關注媒體政治、信息戰和現代治理危機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其重要的、反直覺的視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