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堂香事》布麵精裝,由與熏香習俗相關的文物實物圖片、詩詞入手,細訴香草、香料、香露、香熏、香爐、香閣等蘊涵的民俗、文化背景,及其與情、愛間含蓄而清遠的關聯,為讀者展開一幅悠長的古代時尚圖捲。全書由香之事、香之容、香之食、香之居四個部分有機串聯而成,配以130餘幅彩圖,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孟暉,女,達斡爾族,作傢。1987年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本科學習,1990年肄業;1990年—1993年至法國留學;1994年—1998年在北京藝術博物館保管陳列部工作,曾任雜誌編輯。作品有長篇小說《盂蘭變》、隨筆集《維納斯的明鏡》、《潘金蓮的發型》、《花間十六聲》、《畫堂香事》、《貴妃的紅汗》及學術作品《中原女子服飾使稿》,譯作《西洋古董鑒賞》(英譯)、《我不是殺人犯》(法譯)。作者有深厚的藝術功底,橫貫東西方文化,一方麵深刻理解西方藝術的輝煌,同時能從中更加生發齣對於中國古代藝術的新的理解和認識。
香之事
香囊
蘭湯
椒房
博山香爐
王者香
異國名香
香之容
澡豆
茉莉花香皂
傅身香粉
薔薇露
……
芳枕
金鴨
帳中香
熏籠
香球
茉莉吊掛
綴語
緻謝
香囊
維士與女,伊其相謔,
贈之以勺藥。
——《詩經·鄭風·溱洧》
春天來瞭,戀愛的季節來瞭!讓我們到山坡上,到河邊,采集芬芳的花草,送給新相識的可愛人兒!
早在《詩經》時代的春天,愛情就已經是這樣的風格瞭:年輕人集體到野外去,采集天然的各種香草,一邊采集一邊對歌,遊戲。當情感在歌聲中綻放的時候,有情人就會把剛剛摘到的香花香草送給心儀的對象。
摺芳馨兮遺所思。
——戰國·屈原《九歌·山鬼》
對先秦時代的人來說,用芳香的花草作為禮物送給戀人,是最固定的傳情方式,好像那時根本就沒有離瞭香花香草的愛情。於是,在他們的觀念中,即使是威嚴、偉大的天地之神,一旦被愛情徵服,也會意緒纏綿地去采摘香草,送給心上之人。在楚辭中,我們就看到瞭一個個神秘的身影,湘君、山鬼……都曾經懷抱香花,等待情人。
何以緻叩叩,香囊係肘後。
——三國·繁欽《定情詩》
含情脈脈的男男女女,一個個都是遍體芬芳。古人重視對香花香草的采集,本意正是為瞭讓人、讓生活潔淨、清香。因此,把香料佩帶在身上,讓人的身體終日縈繞在香氣之中,這是古代生活中最普遍的作風。
從楚辭中的許多詩句來看,楚人是從野地裏采來新鮮的香花香草,編、串成花環、花鏈等形式,直接佩帶在身上,接近今日夏威夷等熱帶地區的風俗。不過,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是把陰乾的香草盛在精美的絲袋裏,這就是香囊。馬王堆就齣土瞭一枚香囊,囊袋以精美的綺做成,綉著雅麗的花紋,齣土時,囊中仍然裝滿植物香料。
這枚香囊縫有細長的係帶。繁欽的《澱情詩》,傳遞瞭兩韆年前的時尚信息:把香囊係在肘臂下,讓它藏身在袖子中,把微香悄悄從袖筒中嚮外放送。袖底生香,那魅力是既含蓄又誘惑。
佩帶盛有香草的香囊,並不是女性的專利,在男子中也一樣普遍。據說,在漢代宮廷中,尚書郎必須“懷香袖蘭”,這樣一身香氣地侍奉天子。
香囊也常被係在裙帶上、衣帶上,或係在胸前、懷中。作為貼身之物,它藏在衣裳的內裏,用香氣親近著人的肌膚。把這樣一個帶著自己體溫的芳香飾物送給心中人,世上難道還有比這更深情的舉動嗎?於是,香囊,在韆百年的時光中,就被無數次地從一隻含情脈脈的手遞到另一隻含情脈脈的手中。
唐傳奇《飛煙傳》中,步非煙就贈給傾慕者趙象一枚“連蟬錦香囊”,少年的趙象將這香囊結係在懷中,並且迴信說,因為“芬馨盈懷”,所以“翹戀彌切”,對她的感情更熱烈瞭。
香囊於是見證瞭無數的悲傷和歡樂。有的時候,斯人已逝,作為見證的香囊卻殘香未絕,散發著屢屢餘芬,像是在呼喚昔日歡樂的記憶,這就讓癡情者更增悲切。
傳說,楊貴妃死後被草草葬在馬嵬坡。安史之亂平定後,唐玄宗派人去為之遷葬,這時,人們發現,遺體的胸前仍然係著一枚富貴榮華日子裏的錦香囊。當差的宦官把這枚錦香囊帶迴給唐玄宗,唐玄宗就將這香囊或係在袖中,或係在懷中,以慰思念之情。
紅羅復鬥帳,四角垂香囊。
——東漢·樂府《孔雀東南飛》
香囊不僅是情感的證物,更是愛欲的助媒。它被掛在床帳上,讓溫柔之鄉被芬芳所籠罩。十六國時,後趙國主石虎在露天澡堂中設的大帳就極盡奢侈,帳頂正中安設一朵金蓮花,花中懸掛一個金箔織成的絲囊,有三升的容量,而這樣大的絲囊正是用來盛香的。另外,帳的四邊也裝瞭一共十二個香囊,同樣是紋飾華麗。
在我們都熟悉的《孔雀東南飛》中,被迫迴娘傢的劉蘭芝,在臨行前,把“四角垂香囊”的“紅羅復鬥帳”留給瞭丈夫。就是在這一頂含香蘊麝的床帳中,這對少年夫妻度過瞭恩愛燕爾的夜晚啊!因此,劉蘭芝那一刻的心情是非常復雜的。她不願意把這頂香帳帶迴娘傢,徒增思念的痛苦;可是,她也知道,假如焦仲卿再娶,新人的嫁妝中,一定會有象徵著新開始的新床帳。於是,她強忍傷痛,對即將分手的丈夫說:把這垂著香囊的紅羅帳,連同我所有的東西,都送人吧!我們再也難以相見瞭,隻有心中彼此長相憶!
……
這本《畫堂香事》,剛拿到手時,就被它那沉靜內斂的書名吸引瞭。我一直對那種蘊含著曆史厚重感、又帶著一絲煙火氣的作品情有獨鍾。翻開扉頁,一股淡淡的墨香撲麵而來,瞬間將我拉入瞭一個未知的時空。我迫不及待地開始閱讀,渴望在這字裏行間,尋覓那些屬於過去的故事,感受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我期待著,作者能夠用他/她細膩的筆觸,為我描繪齣一個個生動的人物,一段段麯摺的情節,以及那個時代特有的風土人情。或許是勾欄瓦捨裏的歌舞升平,或許是深宅大院裏的暗流湧動,又或許是市井小巷裏的傢長裏短,我願意靜靜地沉浸其中,讓思緒隨著文字的起伏而跌宕,讓情感隨著人物的命運而共鳴。我期待著,在這場文字的旅行中,能夠有所觸動,有所感悟,甚至能從中汲取一些力量,去麵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挑戰。這本書,在我心中,已經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個等待我去探索的寶藏,一個能讓我暫時逃離塵世喧囂的避風港。
評分讀完《畫堂香事》,我腦海裏揮之不去的是那種仿佛置身其中的真實感。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見一斑,每一個場景的描繪都細緻入微,仿佛就在眼前。我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淡淡香氣,聽到遠處傳來的絲竹之聲,感受到角色內心的細微波瀾。這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像是一幅徐徐展開的畫捲,將我帶入瞭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我被書中的人物深深吸引,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愛恨情仇,都牽動著我的心弦。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為他們的命運而擔憂,為他們的堅持而感動,也為他們的遺憾而嘆息。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它讓我暫時忘記瞭現實世界的煩惱,全身心地投入到書中的世界,與書中人物一同經曆人生的起伏。這本書,無疑給瞭我一次難忘的旅程。
評分一直以來,我都對那些能夠勾勒齣時代縮影的作品情有獨鍾。《畫堂香事》這本書,在我看來,就具有這樣的特質。它不僅僅講述瞭一個個體的故事,更仿佛將一個時代的風貌,一種生活的氣息,巧妙地融入其中。我感受到瞭字裏行間流淌著的曆史的痕跡,以及那個時代人們的情感與生活狀態。作者的筆觸,既有對宏大敘事的把握,又不失對個體細膩情感的描繪。這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也很有深度。它不像某些作品那樣,僅僅停留在錶麵的情節,而是試圖去觸及更深層的東西。我期待著,能夠在這本書中,獲得更多關於曆史、關於人性、關於時代變遷的理解。它讓我看到瞭,即使在不同的時代,人類的情感和追求,依然有著相似的內核。
評分對於《畫堂香事》這本書,我抱持著一種非常開放的心態去閱讀。我並不預設它應該是什麼樣子,而是希望它能給我帶來驚喜。在翻閱的過程中,我發現作者的敘事方式相當彆緻,總能在不經意間觸動人心。我喜歡那種不落俗套的描寫,以及那些在細微之處展現齣的深刻哲理。這本書並沒有給我一個明確的答案,反而留下瞭許多值得思考的空間。我更喜歡它帶來的那種餘韻,那種讀完後,久久不能平靜的心情。它讓我開始反思一些我從未深入思考過的問題,也讓我對一些事物有瞭新的認識。這本書,像一位智者,在不經意間給我點撥,讓我受益匪淺。我非常欣賞這種能夠引發讀者思考的文學作品,它不僅僅是消遣,更是一種精神的滋養。
評分老實說,我一開始是被它封麵上的那種古樸典雅所吸引。現在的書,很多封麵都過於張揚,反而失去瞭那種沉澱下來的美感。《畫堂香事》的封麵,就像一位穿越時空的女子,眉眼含笑,卻又帶著一絲揮之不去的愁緒,讓人忍不住想要探究她背後的故事。拿到書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放在書架上,遠遠地欣賞。然後,我纔小心翼翼地翻開它。我總覺得,一本好書,它的氣場是與眾不同的。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就是這樣一種感覺——一種淡淡的,卻又揮之不去的魅力。我開始想象,書中的人物會是什麼樣子?他們的生活會是怎樣的?他們又會經曆怎樣的悲歡離閤?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一些關於美的定義,關於情感的深刻理解,以及關於曆史的獨特視角。我期待著,它能帶給我一場心靈的洗禮,讓我在浮躁的現實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寜靜與慰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