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香事》布面精装,由与熏香习俗相关的文物实物图片、诗词入手,细诉香草、香料、香露、香熏、香炉、香阁等蕴涵的民俗、文化背景,及其与情、爱间含蓄而清远的关联,为读者展开一幅悠长的古代时尚图卷。全书由香之事、香之容、香之食、香之居四个部分有机串联而成,配以130余幅彩图,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孟晖,女,达斡尔族,作家。198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本科学习,1990年肄业;1990年—1993年至法国留学;1994年—1998年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保管陈列部工作,曾任杂志编辑。作品有长篇小说《盂兰变》、随笔集《维纳斯的明镜》、《潘金莲的发型》、《花间十六声》、《画堂香事》、《贵妃的红汗》及学术作品《中原女子服饰使稿》,译作《西洋古董鉴赏》(英译)、《我不是杀人犯》(法译)。作者有深厚的艺术功底,横贯东西方文化,一方面深刻理解西方艺术的辉煌,同时能从中更加生发出对于中国古代艺术的新的理解和认识。
香之事
香囊
兰汤
椒房
博山香炉
王者香
异国名香
香之容
澡豆
茉莉花香皂
傅身香粉
蔷薇露
……
芳枕
金鸭
帐中香
熏笼
香球
茉莉吊挂
缀语
致谢
香囊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
赠之以勺药。
——《诗经·郑风·溱洧》
春天来了,恋爱的季节来了!让我们到山坡上,到河边,采集芬芳的花草,送给新相识的可爱人儿!
早在《诗经》时代的春天,爱情就已经是这样的风格了:年轻人集体到野外去,采集天然的各种香草,一边采集一边对歌,游戏。当情感在歌声中绽放的时候,有情人就会把刚刚摘到的香花香草送给心仪的对象。
折芳馨兮遗所思。
——战国·屈原《九歌·山鬼》
对先秦时代的人来说,用芳香的花草作为礼物送给恋人,是最固定的传情方式,好像那时根本就没有离了香花香草的爱情。于是,在他们的观念中,即使是威严、伟大的天地之神,一旦被爱情征服,也会意绪缠绵地去采摘香草,送给心上之人。在楚辞中,我们就看到了一个个神秘的身影,湘君、山鬼……都曾经怀抱香花,等待情人。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三国·繁钦《定情诗》
含情脉脉的男男女女,一个个都是遍体芬芳。古人重视对香花香草的采集,本意正是为了让人、让生活洁净、清香。因此,把香料佩带在身上,让人的身体终日萦绕在香气之中,这是古代生活中最普遍的作风。
从楚辞中的许多诗句来看,楚人是从野地里采来新鲜的香花香草,编、串成花环、花链等形式,直接佩带在身上,接近今日夏威夷等热带地区的风俗。不过,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是把阴干的香草盛在精美的丝袋里,这就是香囊。马王堆就出土了一枚香囊,囊袋以精美的绮做成,绣着雅丽的花纹,出土时,囊中仍然装满植物香料。
这枚香囊缝有细长的系带。繁钦的《淀情诗》,传递了两千年前的时尚信息:把香囊系在肘臂下,让它藏身在袖子中,把微香悄悄从袖筒中向外放送。袖底生香,那魅力是既含蓄又诱惑。
佩带盛有香草的香囊,并不是女性的专利,在男子中也一样普遍。据说,在汉代宫廷中,尚书郎必须“怀香袖兰”,这样一身香气地侍奉天子。
香囊也常被系在裙带上、衣带上,或系在胸前、怀中。作为贴身之物,它藏在衣裳的内里,用香气亲近着人的肌肤。把这样一个带着自己体温的芳香饰物送给心中人,世上难道还有比这更深情的举动吗?于是,香囊,在千百年的时光中,就被无数次地从一只含情脉脉的手递到另一只含情脉脉的手中。
唐传奇《飞烟传》中,步非烟就赠给倾慕者赵象一枚“连蝉锦香囊”,少年的赵象将这香囊结系在怀中,并且回信说,因为“芬馨盈怀”,所以“翘恋弥切”,对她的感情更热烈了。
香囊于是见证了无数的悲伤和欢乐。有的时候,斯人已逝,作为见证的香囊却残香未绝,散发着屡屡余芬,像是在呼唤昔日欢乐的记忆,这就让痴情者更增悲切。
传说,杨贵妃死后被草草葬在马嵬坡。安史之乱平定后,唐玄宗派人去为之迁葬,这时,人们发现,遗体的胸前仍然系着一枚富贵荣华日子里的锦香囊。当差的宦官把这枚锦香囊带回给唐玄宗,唐玄宗就将这香囊或系在袖中,或系在怀中,以慰思念之情。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东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香囊不仅是情感的证物,更是爱欲的助媒。它被挂在床帐上,让温柔之乡被芬芳所笼罩。十六国时,后赵国主石虎在露天澡堂中设的大帐就极尽奢侈,帐顶正中安设一朵金莲花,花中悬挂一个金箔织成的丝囊,有三升的容量,而这样大的丝囊正是用来盛香的。另外,帐的四边也装了一共十二个香囊,同样是纹饰华丽。
在我们都熟悉的《孔雀东南飞》中,被迫回娘家的刘兰芝,在临行前,把“四角垂香囊”的“红罗复斗帐”留给了丈夫。就是在这一顶含香蕴麝的床帐中,这对少年夫妻度过了恩爱燕尔的夜晚啊!因此,刘兰芝那一刻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她不愿意把这顶香帐带回娘家,徒增思念的痛苦;可是,她也知道,假如焦仲卿再娶,新人的嫁妆中,一定会有象征着新开始的新床帐。于是,她强忍伤痛,对即将分手的丈夫说:把这垂着香囊的红罗帐,连同我所有的东西,都送人吧!我们再也难以相见了,只有心中彼此长相忆!
……
老实说,我一开始是被它封面上的那种古朴典雅所吸引。现在的书,很多封面都过于张扬,反而失去了那种沉淀下来的美感。《画堂香事》的封面,就像一位穿越时空的女子,眉眼含笑,却又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愁绪,让人忍不住想要探究她背后的故事。拿到书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放在书架上,远远地欣赏。然后,我才小心翼翼地翻开它。我总觉得,一本好书,它的气场是与众不同的。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就是这样一种感觉——一种淡淡的,却又挥之不去的魅力。我开始想象,书中的人物会是什么样子?他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他们又会经历怎样的悲欢离合?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关于美的定义,关于情感的深刻理解,以及关于历史的独特视角。我期待着,它能带给我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在浮躁的现实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慰藉。
评分读完《画堂香事》,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那种仿佛置身其中的真实感。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每一个场景的描绘都细致入微,仿佛就在眼前。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淡淡香气,听到远处传来的丝竹之声,感受到角色内心的细微波澜。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将我带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我被书中的人物深深吸引,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爱恨情仇,都牵动着我的心弦。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为他们的命运而担忧,为他们的坚持而感动,也为他们的遗憾而叹息。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它让我暂时忘记了现实世界的烦恼,全身心地投入到书中的世界,与书中人物一同经历人生的起伏。这本书,无疑给了我一次难忘的旅程。
评分这本《画堂香事》,刚拿到手时,就被它那沉静内敛的书名吸引了。我一直对那种蕴含着历史厚重感、又带着一丝烟火气的作品情有独钟。翻开扉页,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瞬间将我拉入了一个未知的时空。我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渴望在这字里行间,寻觅那些属于过去的故事,感受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我期待着,作者能够用他/她细腻的笔触,为我描绘出一个个生动的人物,一段段曲折的情节,以及那个时代特有的风土人情。或许是勾栏瓦舍里的歌舞升平,或许是深宅大院里的暗流涌动,又或许是市井小巷里的家长里短,我愿意静静地沉浸其中,让思绪随着文字的起伏而跌宕,让情感随着人物的命运而共鸣。我期待着,在这场文字的旅行中,能够有所触动,有所感悟,甚至能从中汲取一些力量,去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挑战。这本书,在我心中,已经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个等待我去探索的宝藏,一个能让我暂时逃离尘世喧嚣的避风港。
评分对于《画堂香事》这本书,我抱持着一种非常开放的心态去阅读。我并不预设它应该是什么样子,而是希望它能给我带来惊喜。在翻阅的过程中,我发现作者的叙事方式相当别致,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人心。我喜欢那种不落俗套的描写,以及那些在细微之处展现出的深刻哲理。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反而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空间。我更喜欢它带来的那种余韵,那种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的心情。它让我开始反思一些我从未深入思考过的问题,也让我对一些事物有了新的认识。这本书,像一位智者,在不经意间给我点拨,让我受益匪浅。我非常欣赏这种能够引发读者思考的文学作品,它不仅仅是消遣,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对那些能够勾勒出时代缩影的作品情有独钟。《画堂香事》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具有这样的特质。它不仅仅讲述了一个个体的故事,更仿佛将一个时代的风貌,一种生活的气息,巧妙地融入其中。我感受到了字里行间流淌着的历史的痕迹,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与生活状态。作者的笔触,既有对宏大叙事的把握,又不失对个体细腻情感的描绘。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也很有深度。它不像某些作品那样,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情节,而是试图去触及更深层的东西。我期待着,能够在这本书中,获得更多关于历史、关于人性、关于时代变迁的理解。它让我看到了,即使在不同的时代,人类的情感和追求,依然有着相似的内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