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5智能加工中心加工工艺与编程

i5智能加工中心加工工艺与编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成建峰 赵猛 著
图书标签:
  • 数控加工
  • i5智能加工中心
  • 加工工艺
  • 编程
  • CNC
  • 数控机床
  • 模具制造
  • 机械制造
  • 工业制造
  • 自动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94796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4118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21世纪机电类专业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i5智能系统是由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数控系统。该系统具有很多智能化功能,例如图形引导、三维仿真、工艺支持、特征编程、图形诊断等,目前已经有很多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的数控专业在实训课程中引入该系统。本教材根据i5智能系统的特点,参照数控专业的教学要求进行编写。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立式加工中心基础知识,加工中心加工工艺,i5智能加工中心编程指令,固定循环编程,宏程序,计算机辅助编程,WIS车间管理系统。

目录

前言
如何加工一个零件1
第1章 立式加工中心基础知识2
 第1节 i5智能系统简介2
  一、i5数控技术2
  二、i5智能系统的特点2
  三、i5智能机床介绍4
 第2节 i5系统编程基本知识6
  一、立式加工中心坐标系6
  二、立式加工中心编程基础6
 第3节 i5立式加工中心的操作12
  一、加工中心操作步骤13
  二、加工中心刀具装夹15
  三、立式加工中心对刀16
 第4节 M辅助功能指令23
  一、铣床主要辅助功能指令23
  二、M辅助功能指令说明24
  三、模态指令与非模态指令24
 第5节 i5立式加工中心维护与保养25
 课后习题29
第2章 加工中心加工工艺33
 第1节 加工中心常用加工方法33
  一、铣削加工33
  二、钻削加工37
  三、镗削加工38
  四、铰削加工39
 第2节 加工中心常用刀具和刀柄40
  一、刀具分类40
  二、刀柄的分类45
 第3节 加工中心工艺基础47
  一、工件的定位和夹紧47
  二、加工中心常用定位方法49
  三、常用夹具介绍50
 第4节 刀具及切削参数的选择53
  一、刀具选择53   二、切削参数54
 第5节 加工中心典型案例分析54
  一、板类零件加工案例54
  二、圆盘类法兰件加工案例57
 课后习题60
第3章 i5智能加工中心编程指令62
第4章 固定循环编程98
第5章 宏程序142
第6章 计算机辅助编程175
第7章 WIS(车间信息系统) 199
附录208
附录A 指令大全208
附录B 标准螺纹螺距表213
参考文献214

前言/序言

i5智能系统是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智能化数控系统。“i5”由五个英文单词“industry”“information” “internet” “intelligence”和“integration”缩写而成,其自身集合了“工业化”“信息化” “网络化” “智能化”和“集成化”的基因,是国家智能制造领域的标志性示范项目。i5智能系统具有改变工业模式和制造方式的潜力,它深度贴合着以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制造行业方向,符合“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发展战略。同时,i5智能系统的技术创新历程也充分映射了中国产业升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
本教材是基于i5智能系统,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为目标,以智能加工中心的操作、编程为重点内容而编写的。本教材内容全面,涉及知识点广泛,使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并掌握数控铣削理论知识及相关技能。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1)知识体系完整。本教材作为综合性的实用教材,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由易渐难,使不同水平的读者能够根据自身需求系统性地学习、掌握完整的数控铣削知识。
(2)案例丰富。对于主要编程指令和功能,本教材首先通过简单案例进行剖析,边学边练,之后使用综合案例进一步提升学生能力,以保证学生能够独立学习,灵活运用。本教材结构清晰,每一章的讲解都结合着企业的实际加工案例,确保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能够直接适应企业的工作模式。
(3)配套资源丰富。本教材结合网络微课堂的形式,通过大量的机械加工、数控技术的实例教学视频,直观地介绍了实际切削的操作步骤,有助于学生高效学习,深入理解。同时本教材配有电子课件和试题答案。
本教材共分7章,包括立式加工中心基础知识、加工中心加工工艺、i5智能加工中心编程指令、固定循环编程、宏程序、计算机辅助编程、WIS(车间信息系统)。
本教材具体编写分工如下:赵猛、王震霞、曾鹏编写第1章;成建峰、黄云鹰、刘玲丹编写第2章;张强、卞凯凯、邵蕾、雷娟编写第3章;张禄军、成建峰、顾巍、林子皓编写第4章;姜海朋、邢焕武、蔡世友、龙柚励编写第5章,李怀亮、成建峰、顾贤杰、尤磊编写第6章;王晶、李婷婷、白欧编写第7章。全书由成建峰负责统稿,朱志浩、纪晓雷、陈灿担任主审。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如有宝贵建议请发送邮件至train�玻椋睿纾溃椋担悖睿悛保悖铮恚�以便编者修订完善。
编者Ⅲ
i5智能加工中心加工工艺与编程 本书深入探讨了i5智能加工中心的加工工艺与编程技术,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实用的指导。本书内容翔实,涵盖了i5智能加工中心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从基础操作到高级编程技巧,为工程师、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学习框架。 第一章:i5智能加工中心概述 本章首先对i5智能加工中心进行系统性的介绍,包括其发展历程、核心优势以及在现代制造体系中的地位。详细阐述了i5系统在智能化、集成化方面的突出表现,例如其先进的运动控制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开放的接口设计。通过对i5加工中心整体架构的解析,帮助读者建立起对其工作原理和功能特性的宏观认知。同时,本章还将重点介绍i5加工中心在不同行业中的典型应用案例,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模具加工等,展示其在提高生产效率、精度和柔性化方面的卓越能力。 第二章:i5智能加工中心基础操作与维护 本章专注于i5智能加工中心的日常操作与基础维护。读者将学习到如何进行机床的开机、关机、安全检查以及工件的装夹与对刀等基本流程。针对操作界面,本书将进行详细的图文讲解,帮助使用者熟悉各项功能菜单、参数设置和程序调用。此外,本章还包含了日常的润滑、清洁、刀具磨损检查与更换等维护要点,强调了定期维护对保障机床稳定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性。安全操作规程在本章中占据重要地位,确保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项安全注意事项,有效防范潜在的风险。 第三章:i5数控编程基础 本章系统性地介绍了i5数控编程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首先,本书将解释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如坐标系、刀具半径补偿、进给率控制等。随后,详细介绍了G代码和M代码的常用指令及其功能,并结合实例演示了如何编写简单的加工程序。重点讲解了点定位、直线插补、圆弧插补等基本运动指令的应用。此外,本章还将涉及程序块结构、子程序调用、参数化编程等概念,帮助读者理解程序的可读性、重用性和灵活性。 第四章:i5加工中心三维铣削加工工艺 本章深入探讨i5智能加工中心在三维铣削加工方面的工艺技术。从三维零件的特点出发,详细阐述了三维铣削的加工策略,包括等高线铣削、光顺螺旋铣削、扇形铣削等。重点讲解了如何根据零件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和表面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切削参数(如切削速度、进给量、切深)以及刀具路径。本书还将介绍三维曲面加工中的常见问题,如刀痕、振动、过切等,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掌握复杂三维曲面零件的高效、高精度加工方法。 第五章:i5加工中心车削加工工艺与编程 本章专注于i5智能加工中心在车削加工领域的工艺与编程。详细介绍了车削加工的基本原理,包括外圆车削、内圆车削、端面车削、螺纹车削以及各种曲面车削。讲解了如何根据零件的尺寸、精度要求和表面粗糙度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本章将提供丰富的车削程序编写实例,涵盖各种复杂形状零件的车削加工。特别关注了在i5平台上实现高效、高精度车削的技巧,包括如何优化刀具路径、减少换刀次数以及避免振动等问题。 第六章:i5加工中心复合加工技术 本章聚焦于i5智能加工中心的复合加工技术,即在同一台机床上实现铣削、车削、钻削等多重加工功能。详细阐述了复合加工的优势,如减少工序、提高精度、缩短生产周期。重点讲解了如何针对复合加工零件进行工艺规划和程序编制,包括如何合理安排铣削和车削的顺序,如何处理刀具库管理,以及如何利用i5系统的强大功能实现加工的无缝切换。通过具体实例,展示了如何利用i5加工中心高效完成具有复杂外形和内部结构的零件的加工。 第七章:i5智能加工中心刀具管理与优化 刀具是影响加工效率和零件质量的关键因素。本章详细介绍了i5智能加工中心的刀具管理策略。内容涵盖了刀具的选型原则、刀具材料的特性、刀具几何角度的含义及其对切削性能的影响。重点讲解了刀具寿命管理,包括如何预测刀具寿命、进行刀具磨损补偿以及刀具更新策略。此外,本章还介绍了如何利用i5系统的刀具补偿功能,实现对刀具磨损的精确补偿,从而保证加工精度。通过对刀具的精细化管理,读者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i5加工中心的潜力,降低刀具消耗成本。 第八章:i5智能加工中心加工质量控制与测量 本章聚焦于i5智能加工中心的加工质量控制与测量。详细阐述了影响加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机床精度、刀具状态、切削参数、工件夹持等。介绍了各种在线和离线测量技术,包括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方法。重点讲解了如何利用i5加工中心的内置测量功能,实现对加工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尺寸反馈。此外,本章还将介绍如何进行加工后的尺寸检测、表面粗糙度评定以及形位公差的验证。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最终加工零件达到设计要求。 第九章:i5智能加工中心故障诊断与排除 本章提供了i5智能加工中心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从硬件故障到软件问题,涵盖了各种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观察机床状态、分析报警信息以及利用i5系统的诊断工具来定位故障原因。针对不同的故障类型,本章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维修步骤。强调了预防性维护的重要性,通过日常的检查和保养,可以有效减少故障的发生。此外,本章还将介绍如何寻求专业技术支持,以应对复杂的故障问题。 第十章:i5智能加工中心高级编程技巧与应用 本章将带领读者进入i5智能加工中心的高级编程领域。重点讲解了宏程序(用户宏)的应用,包括如何利用变量、条件判断、循环语句等编写灵活、高效的宏程序,以实现复杂零件的参数化编程和自动化加工。此外,还将介绍如何利用i5系统的开放性接口,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化生产。本章将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工程实例,展示i5智能加工中心在解决实际生产难题中的强大能力。 附录 附录部分将包含i5数控指令的详细列表、常用G代码和M代码的速查表,以及一些常用的工程单位换算等实用信息,为读者在实际操作和编程过程中提供便利。 本书内容全面,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图文并茂,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易于理解和掌握。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能够熟练掌握i5智能加工中心的加工工艺与编程技术,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i5智能加工中心加工工艺与编程》的过程,简直就像是进行了一次思维的“扩列”。我一直以为自己对数控编程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一些固有认知。它不仅仅是关于指令码的堆砌,而是将编程语言的逻辑性、灵活性以及与实际加工过程的深度关联性展露无遗。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宏程序(Macro Program)的章节,作者没有简单地介绍宏程序的语法,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展示了宏程序在提高编程效率、实现参数化编程、处理复杂工艺方面的强大威力。比如,书中有一个关于批量生产标准件的案例,通过巧妙地运用宏程序,将同一个零件在不同尺寸下的加工指令模板化,只需修改几个参数即可生成对应尺寸的加工程序,极大地节省了编程时间,并减少了人为错误的可能性。这对于我们车间里处理大量同类零件的生产线来说,简直是福音。另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i5系统在刀具寿命管理、工件坐标系设置、刀具补偿等方面的精细化操作,这些细节的讲解,对于提升加工精度和减少废品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尤其赞赏作者对于不同刀具补偿方式的讲解,以及它们在不同加工场景下的适用性分析,这让我能够更精准地控制加工尺寸。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合理,从基础指令到高级应用,层层递进,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

评分

《i5智能加工中心加工工艺与编程》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多的是对整个机械加工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一直以为数控编程就是输入一串串指令,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编程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机械加工原理和工艺思想。书中对刀具的详细分类和应用场景的分析,让我认识到了不同刀具在加工过程中的作用和选择依据。例如,书中对硬质合金刀具、高速钢刀具、陶瓷刀具等不同材质刀具的切削性能、适用范围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i5系统的特性,给出了相应的切削参数建议。这对于我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经验分享。此外,书中关于表面处理的工艺流程和对应的编程指令,也让我受益匪浅。无论是抛光、磨削还是电镀,书中都提供了详细的工艺步骤和编程技巧,帮助我实现更高质量的零件表面处理。书中还探讨了一些关于绿色制造和智能加工的理念,这让我看到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关于机械加工哲学和未来趋势的启示录。

评分

不得不说,《i5智能加工中心加工工艺与编程》这本书的设计理念非常人性化,它充分考虑到了不同读者的需求。对于我这样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恰到好处,既能巩固已有的知识,又能拓展新的视野。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加工工艺与编程的“协同”理念。作者并没有将它们割裂开来,而是强调了工艺决定编程,编程服务于工艺的辩证关系。例如,在讲解钻孔加工时,书中不仅介绍了钻孔的G代码指令,还详细分析了不同材料的钻孔深度、钻孔转速、进给速度的选择,以及如何通过M代码控制冷却液的使用,以保证钻孔的精度和效率。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根据零件图纸,反推出最优加工工艺的思维导图,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有帮助。另外,书中对于i5系统的一些特殊指令和高级功能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比如,书中对于变量的使用、条件判断指令的应用,以及如何编写带有逻辑判断的加工程序,都让我看到了编程的无限可能性。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一些例子,在模拟环境中编写了一些带有变量的程序,发现效率确实提升了很多。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师傅,在循循善诱地传授他的宝贵经验。

评分

我可以说,《i5智能加工中心加工工艺与编程》这本书,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有价值的技术书籍之一。它所包含的内容,远超我的预期,并且讲解得非常系统和专业。书中对i5系统在不同行业应用案例的分析,让我对它的功能和潜力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例如,书中对汽车零部件加工、模具制造、航空航天零件加工等不同领域的案例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在这些领域中,i5智能加工中心是如何通过精密的编程和优化的工艺,实现高效、高质量的生产。这让我能够根据自身的工作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和应用书中的知识。书中关于高级编程技巧的讲解,例如循环指令、变量定义、子程序调用等,也让我对i5系统的编程能力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尝试着在模拟软件中编写了一些复杂的程序,发现i5系统在处理这些程序时,表现得非常稳定和高效。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教程,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用最直观、最深刻的方式,为我打开了通往i5智能加工中心技术殿堂的大门。

评分

《i5智能加工中心加工工艺与编程》这本书,真的像是一本“行走的指南针”,为我在i5智能加工中心的实际应用中指明了方向。我之前在工作中遇到的不少疑难杂症,通过阅读这本书,都找到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其中,关于刀具路径优化和G代码指令在实际加工中的应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对不同刀具路径生成算法的分析,比如逐点逼近法、插补法等,以及它们在实际加工中产生的效果对比,让我对如何选择最优的刀具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不仅仅是关于速度的提升,更是关于如何减少刀具损耗,提高加工表面质量的关键。我记得有一个关于复杂曲面加工的例子,作者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i5系统的曲面轮廓加工指令,结合不同的切削策略,来保证曲面的平滑过渡和光洁度。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G代码和M代码的详细解释,并且不仅仅是解释代码的含义,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代码在实际加工过程中是如何影响刀具运动、主轴转速、冷却液开关等一系列操作的。这种“由代码到实践”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编程的意义。书中的一些技巧性内容,比如如何编写高效的子程序,如何处理加工过程中的异常情况,都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真的能够帮助我提升实操能力,更好地应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挑战。

评分

《i5智能加工中心加工工艺与编程》这本书,是一次关于“智能制造”的深度探索之旅。它不仅仅是教授技术,更是在启发思维。书中对i5智能加工中心在自动化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编程实现智能化加工,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人机协同”的理念。作者强调了在智能制造时代,编程人员和操作人员之间的紧密协作,以及如何通过良好的沟通和信息共享,来最大化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书中提供的一些关于如何进行工艺分析和编程方案制定的流程图和表格,对于我来说是极具参考价值的。它帮助我系统地思考加工过程,从零件图纸到最终成品,每一步都力求最优。此外,书中对一些前沿技术的引入,例如基于CAD/CAM一体化的编程方式,以及与MES、ERP等系统的集成应用,都让我看到了i5智能加工中心在未来工厂中的广阔前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编程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拥抱智能制造,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思想指南。

评分

这是一本真正能够帮助读者“上手”的《i5智能加工中心加工工艺与编程》!它不像很多理论书籍那样空洞乏味,而是充满了实际操作的指导意义。我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会对照着自己正在使用的i5加工中心,去理解书中的指令和工艺。书中对不同类型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有着非常清晰的划分和讲解。例如,对于轴类零件,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车削、铣削、钻孔等工序的编程,并提供了多种刀具路径的优化方案。而对于盘类零件,则侧重于如何进行平面铣削、轮廓铣削、仿形铣削等操作的编程。更令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工装夹具设计与编程相结合的内容,这对于提高加工效率和保证零件精度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在讲解过程中,经常会穿插一些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使得我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迅速地找到切入点。书中的图文并茂,大量的示意图和代码示例,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这本书真的让我感觉到了i5智能加工中心强大的潜力,并且为如何充分发挥这种潜力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评分

我必须说,《i5智能加工中心加工工艺与编程》这本书,是一本我愿意反复翻阅的“工具书”。它不像一些教材那样,看完就束之高阁,而是真正地能够指导我的日常工作。书中关于i5系统报警处理和故障诊断的内容,对我来说尤为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在加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报警,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处理,就会耽误生产。这本书详细列举了i5系统常见的报警代码,并对每个报警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这大大缩短了我排查故障的时间,也提高了我的应急处理能力。此外,书中关于如何编写高效、紧凑的加工程序的技巧,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作者分享了一些在实际编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比如如何合理地利用子程序和宏程序,如何优化刀具路径以减少无效行程,如何通过条件判断实现程序的高度灵活性等等。这些技巧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编程效率,还能显著提升加工效率和零件质量。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在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教会我如何驾驭i5智能加工中心这辆“赛车”。

评分

《i5智能加工中心加工工艺与编程》这本书,绝对是一本“干货满满”的技术宝典。它所涵盖的内容,几乎触及了i5智能加工中心加工与编程的方方面面,并且讲解得极其透彻。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加工参数优化的部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一堆数字,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每个参数背后的物理意义和对加工结果的影响。比如,在讲解切削速度和进给率时,书中详细阐述了它们与刀具寿命、加工效率、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复杂关系,并提供了多种优化方法,例如基于刀具材料、工件材料、切削方式的参数选取原则,以及通过实际试切和数据分析进行动态调整的技巧。我记得书中还有一个关于高速切削的案例,作者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i5系统的性能特点,合理设置切削参数,以实现高效率、高精度的加工。此外,书中对于刀具补偿的管理和应用,也有非常细致的讲解。从刀具长度补偿、刀具半径补偿,到一些特殊的刀具补偿指令,书中都提供了详细的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这对于保证加工精度至关重要。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精湛的加工工艺和灵活的编程技巧,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评分

这本《i5智能加工中心加工工艺与编程》着实让我惊喜连连,虽然我对i5系统的实际操作经验还在摸索阶段,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足以让我感受到它在行业内的标杆地位。我尤其欣赏它对加工工艺的深入剖析,书中不仅仅是简单罗列指令,而是将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材料特性与i5系统的指令巧妙结合,让读者能从“为什么”到“怎么做”都有清晰的认识。例如,在讲述切削参数设置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这个参数代表什么”的层面,而是详细解释了不同刀具材质、工件材料、切削方式(如端面铣削、槽铣、仿形铣等)对切削速度、进给量、切深的影响,以及这些参数直接关系到加工效率、刀具寿命和工件表面质量。书中穿插的案例分析也十分精彩,通过一个具体的零件加工过程,一步步引导读者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刀具、如何优化刀具路径、如何处理加工过程中的潜在问题。我记得其中一个关于模具加工的案例,作者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i5系统的曲面轮廓加工指令,处理复杂的曲面形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多种进给策略,以避免振动和保证光洁度。这种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吸收知识,还能产生自己动手尝试的冲动。此外,书中对于安全操作规程的强调也做得非常到位,这对于新手来说至关重要,能够有效地规避许多不必要的风险。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想要深入理解i5智能加工中心操作的工程师、技术人员,甚至是学生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指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