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40年》
主要記述瞭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鐵路的發展與改革的輝煌曆程,以及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産生的巨大作用,同時對中國鐵路“走齣去”進行瞭細緻的描述。本書具體描繪瞭中國高鐵、機車車輛、高原鐵路、重載鐵路、既有綫大提速等技術邁入世界先進行列的重大史實,還講述瞭鐵路特種運輸、鐵路體製改革鮮為人知的故事,謳歌瞭中國鐵路人無私奉獻的精神。中國鐵路如何實現運輸效率世界第yi?中國高鐵如何實現運營裏程世界第yi?中國鐵路運營裏程如何實現世界第二?這些問題都能在本書中找到答案。
纔鐵軍,鐵路資深記者、紀實文學作傢,現任中國作傢協會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著作有《神州大動脈——中國鐵路建設120年》《偉人與中國鐵路》《世紀之夢大京九》等。
引 言 復興號馳騁新時候代 / 1
第一章 中國“走齣去”:“一帶一路”鐵路先行
第一節 從“産品零售”到“成套齣口” / 5
第二節 鋼軌上的“絲綢之路” / 10
第二章 高速鐵路:國傢名片 感動世界
第一節 中國高鐵成長記 / 18
第二節 市場換技術的“鐵路模式” / 33
第三節 從“追趕者”到“領跑者” / 38
第三章 鐵路建設:高潮迭起 鑄就動脈
第一節 “三大戰役”拉開序幕 / 60
第二節 “八五”鐵路建設的春天 / 72
第三節 跨世紀鐵路建設大會戰 / 102
第四節 世界第二的數字報告 / 121
第四章 技術裝備:大國重器 跨越發展
第一節 不得不說的常識 / 132
第二節 創業史很“中國” / 135
第三節 創新史更精彩 / 140
第四節 信息化為鐵路添翼 / 145
第五節 行走新時代 智慧鐵路行 / 153
第六節 鮮為人知的“大養機械” / 157
第七節 讓耳聰目更明 / 163
第五章 重載運輸:超級工程 享譽全球
第一節 世界江湖與中國現狀 / 170
第二節 戰略工程大秦綫 / 176
第三節 重載驕子 / 186
第四節 走嚮成熟的成套技術 / 191
第六章 特種運輸:昨日輝煌 今日壯美
第一節 令人自豪的鐵路特種運輸史 / 199
第二節 鐵路特種運輸的新時代 / 207
第三節 通嚮太空的航天鐵路 / 213
第七章 青藏鐵路:神奇天路 世界一流
第一節 先行者——青藏一期 / 227
第二節 雪域高原韆年祈盼 / 237
第三節 破解世界“三大難題” / 253
第八章 既有鐵路:十年六次大提速
第一節 “慢牛”與“瓶頸” / 272
第二節 中國式鐵路大提速 / 275
第三節 大提速給中國鐵路“提素” / 280
第九章 體製改革:上下求索 有序推進
第一節 政企終於分開瞭 / 286
第二節 精乾主業 主輔分離 / 291
第三節 運輸體製改革是大戲 / 293
第四節 投融資體製改革風雲錄 / 299
尾 聲 自信與願景 / 307
後 記/ 309
用20 幾萬字來記錄中國鐵路改革開放40 年的輝煌成就,實為一件難事。因為時間跨越太大,特彆是早期的人和事,重新采訪已不可能,第一手資料也難以收集。好在這40 年,我是中國鐵路飛速發展的見證者、記錄者,也是參與者,采訪記錄瞭不少重要史實,積纍瞭大量資料,否則真的難以勝任。
我在自己的一本論著《新聞采寫縱橫》中,提齣一個概念,寫作通用三原則:為什麼?是什麼?結果怎麼樣?我以為,所有的寫作都必須迴答這三個問號,纔能讓作者寫明白,讀者看明白。在編著此書的過程中,我盡力“以身作則”,每章每節都力爭用最簡潔的文字,將事件的過去、現在和將來說清楚。
有位高師跟我說:把簡單的事情弄復雜瞭,叫學問、叫“課題”,可以齣書;將復雜的事情弄簡單瞭,叫凝聚、叫提煉,難度可能更大,更勞神費力。我比較贊同這個說法。編著此書時,我盡量從40 年的曆史長河中“撈乾的”,取其精華,盡量讓敘述具有史料性、邏輯性、可讀性,讓其既是曆史的,也是現代的,又是文學的。
對極少數無法重新采訪的人和事,我乾脆實行“拿來主義”,但要注明齣處,名正言順地引用人傢的資料,避免不必要的版權糾紛。但這種引用、引述,絕不是單擺浮擱在那裏,要用自己的觀點、邏輯,將其非常自然地編進去。我努力瞭。同時,也鄭重、誠懇地嚮被引用、引述的原作者緻以敬禮,恕我不能一一當麵緻謝。
從我記事起,火車似乎就一直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時候,過年迴傢,火車票總是最難買到的。綠皮車的搖晃、車廂裏熱鬧的談話聲、以及窗外飛馳而過的風景,構成瞭我童年最深刻的記憶。而今,高鐵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齣行體驗。它快速、準時、舒適,讓我能夠更頻繁地與遠方的親友相聚,也讓我有機會去探索更多未知的風景。我一直好奇,在這短短的40年裏,中國鐵路是如何實現如此驚人的蛻變的?從最初的引進、消化、吸收,到如今的自主創新和世界領先,這個過程一定是充滿瞭智慧與汗水的。我特彆想瞭解,在技術革新、管理模式、服務理念等方麵,中國鐵路是如何一步步超越自我,走嚮高峰的?這本書,或許能為我揭示這段傳奇背後的奧秘,讓我更深入地理解中國鐵路所承載的時代意義。
評分我一直對國傢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宏大敘事很感興趣,而中國鐵路的40年發展,無疑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耀眼的成就之一。從最初的“一窮二白”,到如今擁有世界最大運營裏程和最發達高鐵網絡的鐵路係統,這其中的挑戰與突破,絕對是一部蕩氣迴腸的史詩。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在經濟發展初期,鐵路建設是如何被擺在優先地位的?在麵臨技術瓶頸、資金短缺、以及各種復雜的地質和環境挑戰時,是如何剋服的?那些曾經修建“天塹變通途”的橋梁、隧道,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設計理念和工程奇跡?我希望能夠看到,不僅僅是宏觀的數字和政策,更能觸及到那些在建設一綫揮灑汗水的普通建設者們的故事,他們的奉獻與犧牲,纔是這段輝煌曆史最堅實的基石。
評分當我在朋友圈看到關於中國鐵路40年發展的圖片集錦時,就被深深吸引瞭。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記錄著簡陋的站颱、滿載旅客的列車,與如今流綫型車身、高速運行的高鐵形成瞭鮮明的對比。這種視覺上的衝擊,讓我對這段曆史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特彆想通過閱讀這本書,去探尋那些隱藏在圖片背後的故事。比如,最早的高鐵試驗是如何進行的?當時的技術團隊剋服瞭哪些最棘手的難題?在國際閤作與自主創新之間,中國鐵路是如何找到自己的發展路徑的?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瞭解那些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鐵路項目,例如京滬高鐵的建設,是如何成為中國科技實力和工程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示的。這不僅僅是一部關於火車速度的故事,更是關於一個國傢如何通過交通動脈,實現經濟騰飛和國傢崛起的偉大篇章。
評分作為一名曾經在不同時期搭乘過中國火車的老乘客,這段曆史對我而言,有著一份彆樣的親切感。我依稀記得小時候,火車票還是紙質的,上麵印著模糊的班次和座位號,車廂裏總是彌漫著一股混閤著煤煙、飯菜和人聲的獨特氣味。那時候,一次長途旅行,不僅僅是空間的跨越,更是一次對時間的考驗,旅途中的風景,也因此顯得尤為珍貴。而現在,智能化的售票係統、寬敞明亮的候車大廳、平穩快速的高鐵列車,都讓我感嘆科技的力量。我特彆想從書中找到那些曾經熟悉的、充滿時代印記的細節,比如那些經典的綠皮火車模型,它們在40年的變遷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從蒸汽時代到電氣化時代,再到如今的智能高鐵,每一次技術飛躍背後,是否都凝聚著一代代鐵路人的智慧與奮鬥?這本書,或許能勾起我許多塵封的記憶,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中國鐵路共同走過的時光。
評分1978年至今,中國鐵路的發展簡直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我一直對這段波瀾壯闊的曆程充滿好奇。想象一下,40年前,綠皮火車是大傢齣行的主要方式,速度不快,舒適度也有限,可即便如此,它承載瞭無數人的希望與夢想,連接瞭祖國的大江南北。而如今,高鐵的飛馳,從“韆裏江陵一日還”變成瞭“朝發夕至”,不僅縮短瞭物理距離,更拉近瞭人與人之間的心,讓“說走就走”的旅行成為可能。我特彆想知道,在這40年裏,是什麼樣的技術革新、政策推動、以及無數鐵路建設者們的心血和汗水,纔造就瞭今日中國鐵路的輝煌?從早期引進技術,到自主研發,再到引領世界,這個過程中的艱辛與成就,以及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都是我迫切想要瞭解的。它不僅僅是一部交通工具的發展史,更是一部濃縮的中國現代化進程的生動寫照,記錄著國傢經濟騰飛、社會進步的點點滴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