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0名0]: | 戴明的新經濟觀(原書[0第0]2版)|4681202 |
| 圖書定價: | 39元 |
| 圖書作者: | (美)W.愛德華·戴明(Deming, W. E.) |
| 齣版社: | 機械工業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2015/4/1 0:00:00 |
| ISBN號: | 9787111453550 |
| 開本: | 16開 |
| 頁數: | 169 |
| 版次: | 2-1 |
| 作者簡介 |
| W.愛德華·戴明(W. Edwards Deming) [0領0]導瞭席捲全球的質量革命,因對世界質量管理發展做齣的卓越貢獻而享譽全球,被譽為“質量管理之父”。 戴明博士在世界範圍內進行瞭[0大0]量的谘詢實踐工作,時間長達40多年。他的客戶包括製造企業、電信公司、運輸企業、政府機構,以及[0大0][0學0]和研究機構。 美[0國0]裏根總統在1987年授予戴明博士“[0國0]傢技術奬”。在1988年戴明獲得由美[0國0]科[0學0]院頒發的“科[0學0][0領0]域傑齣貢獻奬”。美[0國0]質量控製協[0會0][0大0]都[0會0]分[0會0]於1980年設立瞭年度“戴明奬”,以錶彰那些在質量和生産率改進方麵取得突齣成績的企業。 戴明博士也因他在日本的工作而廣為人[0知0],他從1950年開始在那裏工作,嚮高層管理者和工程師們講授質量管理方[0法0]。這些工作[0極0][0大0]地改變瞭日本經濟。為瞭對他的工作錶達認可,日本科[0學0]技術聯盟(JUSE)設立瞭“戴明奬”,錶彰那些在質量和産[0品0]可靠性方麵錶現齣色的企業。曾有人贊譽:多虧瞭戴明,戴明的理論幫助日本從一個衰退的工業[0國0]轉變成瞭世界經濟強[0國0]。 戴明博士於1928年從耶魯[0大0][0學0]獲得數[0學0]物理[0學0]博士[0學0]位。另有包括哈佛[0大0][0學0]在內的多所[0大0][0學0]授予他[0法0][0學0]博士和科[0學0]博士的榮譽[0學0]位。 戴明博士是多本書和171篇論文的作者。他的著作《轉危為安》(Out of the Crisis)已經被翻譯成多[0國0]語言。無數的書籍、電影和錄像帶記錄瞭他的生平、思想以及他的教[0學0]成果在世界各地的成功應用。戴明的“4日研討[0會0]”參加者踴躍,在連續10多年的時間裏,每年的參加者[0超0]過10 000人次。 1993年12月20日,戴明博士在華盛頓的傢中與世長辭,享年93歲。 |
| 內容簡介 |
| 《戴明的新經濟觀》是“質量管理之父”戴明的後一本著作,反映瞭他多年來對[0品0]質、管理、經濟等課題的思考結晶,呈現多項發人深省的觀點。 戴明以他長期從事企業輔導與人員訓練的豐富經驗,提倡以閤作代替競爭,廢止績效考核與奬金製度。這些與傳統經濟、管理理論背道而馳的看[0法0],在企業界獲得廣泛的反響,遵循他的原則而轉型成功的案例也不勝枚舉。 本書對現代管理製度的諸多缺失痛下針砭,從而提齣“淵博[0知0]識係統”作為徹底改弦更張的理論根據,可以說是戴明管理思想的精髓。書中對這一體係加以闡述,並輔以企業、教育與政府方麵的應用實例,使讀者獲得深刻的啓發,能以全新的視野來分析並解決組織與企業所麵臨的各項課題。 |
| 目錄 |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譯者序 [0第0]2版說明 作者簡介 前言 [0第0]1章 現況省思 1 [0第0]2章 損失重[0大0] 17 [0第0]3章 係統導論 36 [0第0]4章 淵博[0知0]識係統 67 [0第0]5章 [0領0]導力 85 [0第0]6章 人的管理 90 [0第0]7章 紅珠實驗 114 [0第0]8章 休哈特與控製圖 127 [0第0]9章 漏鬥實驗 139 [0第0]10章 一些變異的教訓 151 附錄A 物[0品0]與服務的持續采購 163 |
| 編輯推薦 |
| “質量管理之父”戴明管理思想精髓 |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影響深遠的思想傢非常著迷,而戴明先生無疑是其中之一。這本書,雖然我纔剛翻開幾頁,但那種宏大的視野和深刻的洞察力已經讓我摺服。它不是那種告訴你“這樣做就能賺大錢”的速成指南,而是一本引導你進行深度思考、改變思維模式的哲學著作。我特彆喜歡他將“學習”和“改進”看作是經濟發展的內在驅動力。這與我之前認為的“競爭”是主要驅動力的觀點截然不同。他強調的是,在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裏,隻有不斷地學習和適應,纔能獲得長久的生命力。這種觀點,不僅適用於企業,也適用於個人。我開始思考,我自己的學習方式是否足夠高效,是否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學知識,更是一種積極嚮上、不斷追求卓越的生活態度。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過程對我來說是一場思想的“洗禮”。我一直認為,經濟學要麼是冰冷的數據和理論,要麼是關於如何進行市場博弈的策略。但戴明先生在這本書裏,展現瞭一種充滿人文關懷的經濟觀。他將“人”放在瞭非常重要的位置,強調瞭理解人的需求、激勵人的潛能對於一個經濟體的重要性。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我們過於關注“物”的效率,而忽略瞭“人”的感受和成長。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一個真正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必然是一個尊重個體、鼓勵協作、不斷學習的共同體。我開始反思,我們在工作中,是不是真的把員工當成瞭閤作夥伴,還是僅僅把他們看作是達成目標的工具?這種思考方式,讓我對企業文化、團隊建設有瞭全新的認識。我相信,如果更多的企業能夠采納這種以人為本的經濟理念,我們的社會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評分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品味的著作。我是一名長期在一綫工作的管理者,過去很多時候,我都在努力解決各種突發狀況,應對各種“救火”的任務。總以為隻要不斷地解決問題,公司就能越辦越好。然而,這本書卻給瞭我一個截然不同的視角:與其被動地救火,不如主動地建立一套能夠預防火災的機製。它強調的“質量”和“改進”並非一蹴而就,而是貫穿於整個過程的持續努力。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變異”的論述印象深刻。我們常常會因為一些小的波動而産生焦慮,但戴明先生提醒我們,要區分“正常變異”和“可歸因變異”,並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這一點對於我們這些每天麵對大量數據和流程的人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很多時候,我們因為對正常變異的過度反應,反而破壞瞭係統的穩定性。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真正的改進不是一味地追求“零缺陷”,而是理解並管理變異,從而逐步提高整體的運行效率和質量。這種理念,比任何具體的管理技巧都更加深刻和長遠。
評分這本厚重的著作,就像一位智者在低語,娓娓道來卻字字珠璣。我之所以被吸引,是因為它打破瞭我對經濟的固有認知——總是與數字、市場、競爭這些詞匯掛鈎。戴明先生卻將“愛”與“信任”這樣的詞語帶入瞭經濟的討論中,這讓我感到非常新穎和溫暖。他強調的是一種基於理解和協作的經濟模式,而不是零和博弈。當我讀到他對“過程”和“係統”的強調時,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糾結於個體的成敗,卻忽略瞭整個體係的運轉邏輯。這本書讓我開始審視我所處的工作環境,以及我參與的經濟活動,是不是真正建立在一個良性的、可持續的循環之上。它鼓勵我用一種更耐心、更包容的態度去麵對挑戰,去理解他人,去優化流程,而不是急於求成,尋求短期的勝利。這本書帶來的,不僅僅是智識上的啓發,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慰藉和方嚮上的指引。
評分這本書真是顛覆瞭我過去對管理和經濟的認知。以前總覺得,所謂“好”的公司就是利潤高、增長快,員工也得像機器一樣高效運轉,任何一點瑕疵都可能被放大成緻命弱點。但讀瞭這本書(雖然我還沒有讀完,但前幾章已經讓我腦洞大開),我纔明白,戴明先生所倡導的,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他不是在教你如何“壓榨”齣更高的短期利潤,而是教你如何構建一個能夠持續學習、不斷改進的係統。這本書讓我開始反思,我之前在工作中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不是源於我們隻看到瞭問題的錶麵,而沒有去探究問題的根源,沒有去理解整個流程的相互關聯性。比如,之前我們總是批評某個部門效率不高,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可能問題不在那個部門本身,而是上遊的流程齣瞭問題,或者下遊的需求不明確,導緻這個部門“不得不”低效。這種係統性的思考方式,真的是太重要瞭!我越來越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經濟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做正確的事”和“正確地做事”的寶典。它教會我用一種更宏觀、更長遠的視角來看待問題,而不是陷入細節的泥潭。我迫不及待地想繼續深入閱讀,看看戴明先生還有哪些更深刻的見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