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6
北京宫苑图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本书将朱偰先生的有关北京宫苑考释的三本建筑学著作《《元大都宫殿图考》《北京宫阙图说》《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与两篇专论《辽金燕京城郭宫苑图考》《八百年前的北京伟大建筑——金中都宫殿图考》完整收录,在此之前,三本专著自20世纪30年代以单行本出版以来,最近的一次版本也是12年前的百花文艺出版社的版本了 ,而两篇专论自分别于20世纪30年代及50年代写成发表后,始终沉寂在历史的故纸堆中,偶有追忆朱偰先生的文章或可一见其只言片语。这三部专著与两篇专论均为朱偰先生于上个世纪的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用自己的双脚与双手一步步丈量与一次次考释的心血成果,其考核文献之严谨、排比著述之详尽,实堪为古建筑与文化史研究的翘楚之作。而朱偰先生的本意并非专为考古,而是欲以北京宫苑的美好精致启迪民众的热爱祖国之心,这用意之深更令人感动。难能可贵的是,本书除将朱偰先生的有关北京宫苑的研究成果全面收录,还收录了朱偰先生当年写就原书时所附的所有的手绘建筑图稿与摄影照片,这些图稿与照片许多已经在流传中丢失了,这次多亏了朱偰先生的儿女从中国图书馆及南京老宅找到的初版书,让我们得以将这些发黄的图稿与照片复刻并力求清晰呈现。书后附录中所附的三篇文章,为朱偰先生的家人及朋友写就,均为带泪之文,可对读者了解朱偰先生的生平提供参考。腰封上附有的孙郁先生及单士元先生的推荐语,是其本人的旧文摘录,特奉献于此书。
本书收录朱偰先生《元大都宫殿图考》《北京宫阙图说》《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三本书的内容,原书先后于193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90年北京古籍出版社重新排印,200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将此三本书合订出版,命名为《昔日京华》。本书以朱偰先生的原稿为基础,参照以上两个版本,订正了句读、引文的错漏,并于附录中收录了《八百年前的北京伟大建筑——金中都宫殿图考》一文及家人与友人撰写的纪念文章三篇。该书出版之初即填补了中国古建筑史的空白,如今亦是古建筑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著作。
朱偰(1907年4月15日-1968年7月15日),浙江海盐人,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朱希祖之子;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9年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为经济学博士,曾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大规模拆毁南京明城墙的过程中,朱偰先生向政府提出意见,加以制止;先生因勇敢保护了明城墙,而招致被错误的打成"右派"并撤销一切职务;"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朱偰先生遭受更大的迫害,终至于1968年含冤而死;著有《金陵古迹名胜影集》、《玄奘西游记》等。
前?言
朱元曙
这部《北京宫苑图考》是汇集先父朱偰先生《元大都宫殿图考》《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北京宫阙图说》三部专著和《辽金燕京城郭宫苑图考》《金中都宫殿图考》两篇专论而成,由此,读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北京宫苑的流变渊源,这是本书学术上的价值。书后附三篇纪念性文章,以便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贡献,以达“知人论世”之目的。
书中父亲所著文字,除《金中都宫殿图考》外,均写于 1936 年。
1935 年,日寇觊觎华北,北京岌岌可危,父亲忧心故都文物不幸而罹劫灰,使后人不得睹当年文物制度,遂于 1935 年暑假赴北京,蒙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先生慨允,遍考京城内外宫殿苑囿,穷二月之力,摄影五百余幅,并考核文献,排比著述,成《元大都宫殿图考》《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北京宫阙图说》《辽金燕京城郭宫苑图考》等专著和专论,著名古建筑专家单士元先生对此评价道:
朱先生为书香世家,文学、历史造诣均深,为了科学研究,对北京、南京明代宫殿沿革,考察殆遍。明清两代北京规划及宫殿园囿保留完整,排比著述,内容翔实,益以文献史料,叙其原委。在当日著书发表,实能启迪读者热爱祖国之心,非仅为考古之作也。至于研究元明清三代北京城市宫殿史者,在早一些,固已有从事此项学术研究者矣,但多属考古之作,朱先生著述之时间与动机,用意之深,所起之影响,则胜于前者矣。(单士元:《元大都宫殿图考?前言》,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0 年)
上述专著和专论,虽写于1936年,但其出版历程先后却有十二年,《元大都宫殿图考》(上海:商务印书馆)和《辽金燕京城郭宫苑图考》(《武汉大学文哲季刊》6 卷 1 号)1936 年出版,《北京宫阙图说》(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 年出版,《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 年出版。其中《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中的《明代宫禁图》,原稿于“八一三”抗战之役中毁于战火,目前所见的是 1946年 11 月父亲重绘的。但这还不是父亲的全部计划,当时他计划共写七部,总名之曰《故都纪念集》,这在本书所收《辽金燕京城郭宫苑图考》的绪言里有所交代,此不赘述。
父亲还编辑了一部《故都建筑摄影集》,这是从他当年所摄五百余幅照片中精选三百八十幅而成,而且已经完稿。为出此书,他还专门写信给驻美大使胡适,请求帮助,信摘引如下:偰于二十三年及二十四年夏季,在故都城郊内外,摄古迹及建筑影片五百余幅,兹精选三百八十幅,成《故都建筑摄影集》一册,其中故宫一部分,为外界从未发表者。内容分城阙、宫殿、苑囿、坛庙、寺观、陵寝六编,并略加考证,附以中英文说明,冀以保存故邦文献于万一,兹谨将英文序一篇,样张二纸附邮奉上,恳先生就近代向美国出版界接洽付印事。其所以拟在美国出版者,用意有三:
一、保存故都文献。(因国内目前无力印刷,故不得不求之
海外。)
二、宣扬中国艺术。
三、宣传日人破坏文物之暴行。(如盗取故都文物,破坏古迹建筑物等。)
……
该书现已完全脱稿,因避敌机轰炸,正藏于重庆郊外古庙中。如蒙代为接洽,略有眉目,即当全书寄奉也……
(耿云志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二十五册,合肥:黄山书社,1994 年)为此事,时任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也专函胡适,请胡先生设法帮助,但均未果,且历经动荡,此书原稿不知尚在天壤间否。
写书不易,出书不易,出了之后能流传后世更不易。父亲的那三部专著,初版之后,这已是第三次出版了,距父亲去世也已49年,可见书比人长寿。而且父亲另外三本考察南京古迹的名著——《金陵古迹图考》《金陵古迹名胜影集》《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也是多次再版,《金陵古迹图考》一书还于 2015 年被评为“南京二十四部传世名著”之一。一个文人能这样立言传世,亦可谓不朽了。
当然,书比人长寿,首先得这书有价值、作者有情怀。父亲的专业并不是文史,而是财政经济,他是德国柏林大学的经济学博士,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他之所以写这几部考古专著,完全是出于一种对固有文化的热爱——深怕祖先的文化遗存毁于一旦。他回国后到南京中央大学任教,其时南京正在建设新首都,他担心金陵古迹毁于大拆大建之中,于是有《金陵古迹图考》等书问世;1935 年,他担心北京文物毁于日寇战火,于是有《元大都宫殿图考》等书之作。他说:
遥念故都,形胜依然,而寇盗横行,山河变色,能不凄怆感发,慷慨奋起者哉!余不敏,不能执干戈以卫疆土,愿尽一技之长,以保存故都文献于万一,冀以存民族之文化,而招垂丧之国魂。(朱偰《辽金燕京城郭宫苑图考?绪言》)
设余之著述及图版,能引起社会注意,进而督促政府,注意古物之保存,弗徒设机关,而不事工作,使金陵古迹应修复者修复,应保管者保管,应登记者登记,应发掘者发掘,使先民文物得以保存而不坠,则固民族文化之大幸。设不然者,南京竟变为完全欧化之都市,虚有物质文明之外表,则吾之图考,将永成为历史的记载,此固民族文化之不幸,然而是则无可奈何,亦唯有听之耳。余个人之责任,尽于此而已。(朱偰《金陵古迹图考》第十四章“结论”)
由此可见,父亲并不是徒念旧物,而是担心文化断绝。宋朝横渠先生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四句,乃中国读书人之圭臬。父亲用他的文字和摄影,继往圣之绝学,存中华之文化,招垂丧之国魂,使“大汉之天声,长共此文物而长存”。这就是父亲的情怀,也是此书最重要的价值。
1932年夏,父亲自欧洲留学归来,火车上遥见故都,感慨系之,他说:
将近故都,初见远山暧暧,雨色空蒙;继见迢迢长垣,槐柳依然。既至永定门,遥见景山五亭,巍然天际,宫廷楼台,错落烟雨之中,黯然兴故国之感。(朱偰《北京宫阙图说?自序》)
现在,在北京,父亲当年所描绘的“迢迢长垣,槐柳依然”的景象已不复存在了,那错落在烟雨之中的宫廷楼台,也淹没在新建的高楼广厦之中,景山五亭虽还挺立在景山山脊,但已不得在永定门“遥见”了。北京城经过数十年风雨动荡,尤其是近二十余年的大拆大建,已经完全变了样,虽名列世界大都市行列,但原有的灵魂却没有了,只剩下几处供人凭吊的古迹,让人遥想中华文化昔日的辉煌。珍惜啊,人们!
谨以此文,纪念父亲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北京宫苑图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