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小姑娘牧羊的地方,卅年神秘的往事,惊天动地的伟业……一段金银滩传奇,亲历者向你娓娓道来。
金银滩,从草原到我国核武器研制基地,从创业到退役,多少往事尘封,能不一探究竟!核基地,从核部件设计、加工、装配,到原子弹、氢弹的诞生,丰碑矗立草原,历史岂能忘记!
百年强国梦刻就的历史记忆,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虽已过去,然而那段历史孕育的“两弹”精神,指引着后来者勇往直前。
在那遥远的地方,草原依旧,牛羊遍野。金银滩的传奇,共和国永远不会忘记!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金银滩草原(代号221基地),是我国曾经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基地。221基地(后称221厂)于1958年开始筹建,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厂销号,完成历史使命,1995年正式退役。
30年历史中,金银滩草原上,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克服困难,奋勇拼搏,造出了我国首颗原子弹、首颗氢弹……,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这里也培养了一大批核科技人才,为我国国防事业持续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书中,33位受访者均为曾在金银滩草原上工作生活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访问整理者以口述者叙述为基础,按时间顺序理清221基地发展脉络,再现了西部草原上的神秘往事,一部国防科技史上的传奇。
任益民,胡思得,王菁珩等33人口述。
侯艺兵:祖籍河南,生于云南。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副编审。主要从事摄影创作和采访编辑,出版有《院士风采》《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纪学人》等多部大型影集。口述史著作有《亲历者说“引爆原子弹”》《亲历者说“原子弹摇篮”》《亲历者说“氢弹研制”》。曾获第十、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曹治炜:祖籍成都,生于宜宾,长于乐山。1956年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一系,1961年毕业分配到二机部北京九所二室工作。1963年到青海221基地实验部九室。1971年到四川九院十所。1995年被评为研究员,2000年退休。
“金银滩传奇”——单单是这个名字,就足以勾起我的强烈好奇心。20世纪中国科学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史诗,而“口述史”的形式,则让这段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命故事。我特别期待在《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亲历者说“金银滩传奇”(套装共上、下册)》中,看到那些曾经在“金银滩”这片土地上,或是与“金银滩”这个概念息息相关的科学家们,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悟。这套书的“上、下册”结构,让我猜测内容会非常详实,可能不仅仅是单一的故事线,而是多角度、多层面的展现。我很好奇,“金银滩”究竟代表了什么?是某个具体的科研基地,还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地点?它承载了怎样的科学使命,又见证了哪些不朽的传奇?我希望从亲历者的讲述中,了解到那个年代科学家们的朴素情怀,他们面对巨大压力时的坚韧不拔,以及他们为国家科学进步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亲历者说“金银滩传奇”(套装共上、下册)》——本身就充满了厚重感和神秘感,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一拿到这套书,就被它朴实而又不失庄重的封面设计所吸引。沉甸甸的两册书,传递出一种历史的温度和内容的扎实。我尤其对“金银滩传奇”这个副标题感到好奇,它究竟描绘了一段怎样的故事?是关于那个年代的艰辛奋斗,还是关于科学突破的艰辛历程?又或者,是关于一群普通人如何在中国科学发展的浪潮中,书写了属于自己的非凡篇章?口述史的性质,意味着我将有机会听到最真实的声音,触摸最鲜活的历史。我期待着在这些亲历者的叙述中,看到那些书本上冰冷的数据和抽象的理论背后,跳动着一颗颗充满理想、汗水和智慧的心。上册和下册的区分,也暗示着故事的完整性和内容的丰富性,想必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叙事,带领读者逐步走入那个特殊的年代,感受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评分《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亲历者说“金银滩传奇”(套装共上、下册)》这本书的标题,就充满了吸引力。“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表明了其史料的珍贵性和研究的深度,“亲历者说”则赋予了它生动的生命力,而“金银滩传奇”则像是给这段科学史披上了一层浪漫而又充满力量的面纱。我一直对20世纪中国科学发展的历程深感兴趣,特别是那些默默奉献、不为人知的科研工作者们。我希望在这套书中,能够听到他们最真实的声音,了解他们在那个特殊年代所经历的种种挑战和辉煌。我尤其好奇“金银滩”这个词汇,它究竟指代什么?是某个具体的地理区域,还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它与中国科学的发展又有什么样的联系?上、下两册的书名,也让我预感到内容会非常详实,可能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的故事,从他们的视角,我希望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科学发展的曲折与艰辛,以及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动人瞬间,感受到那个时代科研人员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评分这套《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亲历者说“金银滩传奇”》仿佛是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而“亲历者说”这四个字,则是开启这扇门的钥匙。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倾听那些曾经亲身经历过20世纪中国科学发展大潮的人们,他们是如何在那个物质条件艰苦、技术力量薄弱的年代,凭借着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和对科学事业的无限热爱,一步步克服困难,实现一个又一个的突破。我对“金银滩”这个地名也充满了想象,它会是一个地理上的存在,还是一种精神上的象征?它与中国科学的发展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和故事?口述史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性、细节性和情感性,我希望从这些第一人称的叙述中,捕捉到那个时代特有的声音、气息和情感,感受科学家们在科研道路上的孤独、坚持、喜悦与失落,以及他们之间如何协作、如何传承。我想,通过他们的视角,我或许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科学在那个特殊时期所经历的独特历程,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与辉煌。
评分这套《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亲历者说“金银滩传奇”(套装共上、下册)》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机会。“亲历者说”四个字,直接点明了这本书的核心价值——最直接、最真实的视角。20世纪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关键时期,充满了挑战与机遇,而“金银滩传奇”则为这段宏大的叙事增添了一抹神秘而引人入胜的色彩。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这套书,深入了解那些参与创造“金银滩传奇”的科学家们,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思想。我想知道,在那个年代,科研的条件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突破的?“金银滩”这个名字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或者是一个寓意深刻的代称?上、下两册的设定,预示着内容的丰富度和故事的完整性,我希望能够跟随亲历者的脚步,一步步走入那段尘封的历史,感受那个时代的独特氛围,理解那些闪耀着智慧与勇气的科学精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