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的陷阱:超级平台、算法垄断与场景欺骗

算法的陷阱:超级平台、算法垄断与场景欺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Ariel,Ezrachi 著,余潇 译
图书标签:
  • 算法
  • 平台
  • 垄断
  • 数字经济
  • 数据隐私
  • 消费者权益
  • 场景化营销
  • 技术伦理
  • 反垄断
  • 互联网监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87520
版次:1
商品编码:12372906
包装:精装
开本:16-0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468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创新性。本书是关于反思算法的图书。在当前算法流行的市场,本书对市场竞争中出现的五种情景进行了揭露和批评。2.对当前时兴的共享经济、大数据等在竞争状态下巨头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进行了揭露,并提出了监管机构必须提出可行的方法和政策,才能制止这种共享经济对人类的欺骗。3.市场的“无形之手”正在构成事实垄断,算法经济与人工智能正在促成默许共谋。监管还是放手?“有形之手”如何介入?算法的奴隶该如何逃离陷阱?进而作者提出,在保持市场无形之手活力的情况下,必须加强“有形之手”的监管,实现有形和无形的有效结合。4.我们是算法的受益者还是受害者?我们支配算法还是算法玩弄我们?

超级平台如何操作四种共谋场景,算法垄断与数据驱动如何形成共谋,监管工具箱能否防止陷入场景欺骗。超级平台提供了什么,获取了什么?算法垄断了什么?任其“无形之手”发展还是需要“有形之手”监管?当打开超级平台的刹那,你已进入了算法的陷阱,并成为任由“狮群”宰割的“羚羊”!


内容简介

联网的存在令追求物美价廉的消费者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只有轻点几下鼠标的距离。这诚然是一个伟大的科技进步,但却也是一个发人深思的商业现象。本书中,作者扎拉奇与斯图克将**我们对由应用程序支持的互联网商务做出更深入的检视。虽然从表面上看来,消费者确是互联网商务兴盛繁荣过程中的获益者,可精妙的算法与数据运算同样也改变了市场竞争的本质,并且这种改变也非总能带来积极意义。

首当其冲地,危机潜伏于计算机算法之间的共谋行为当中。虽然法律明令禁止企业开展价格操纵,但是由数据驱动的算法却可以做到实时监测市场中竞争对手的价格变动,并据此调整自身的商品定价。于是乎,原本看似有利于提高市场透明度的科技进步,却讽刺性地最终给消费者带来了伤害。其次,危机之二则发源于商家的价格歧视行为,企业通过追踪消费者个人数据、设立会员制度从而实现合理推测消费者保留价格的目的。此外,互联网超级平台与独立应用程序开发者之间那层“亦敌亦友”的关系也引发了第三重危机:在牢牢掌控住核心平台(如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之后,这些互联网巨头俨然拥有了支配用户个人数据的权力,而他们将决定谁得以称霸市场。

在《算法经济的陷阱》中,作者及时抛出了一些关键问题:那只“看不见的手”究竟还有几成效力?在算法与网上机器人不断发挥重要作用的市场中,难道竞争性定价成为了一个假象?现行的法律法条是否还能够有效地维护消费者权益?事实上,复杂多变的市场现实已在悄无声息中将权力移交给到了少数人的手中。对此,扎拉奇与斯图克正在探究这些风险将给市场竞争秩序、人们的民主理想以及经济权益与社会福祉带来的影响。


作者简介

阿里尔?扎拉奇 (Ariel Ezrachi)

牛津大学竞争法教授,牛津大学竞争法与政策中心主任。

莫里斯 E. 斯图克 (Maurice E. Stucke)

田纳西大学终身法学教授、The Konkurrenz Group咨询公司联合创始人。


精彩书评

这是一本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要著作——为竞争法法律体系的发展成熟做出了卓越贡献。

弗兰克?帕斯奎尔 (Frank Pasquale),

《黑箱社会:掌控信息和金钱的数据法则》作者


扎拉奇与斯图克的著作打造了一个令人信服的分析过程,从而正式向‘现代科技赋予消费者更多权益’的正统观念发起挑战。他们的研究成果将令包括消费者、商家、公共政策制定者以及所有从事竞争法领域相关工作的人们感到兴奋或是战栗。这是一本让人难以释卷的精彩著作,就好像是一部节奏把握得当、剧情紧张刺激的惊悚片,可殊不知,剧中的受害者正是我们自己。

亚伦?盖尔斯 (Alan Giles),

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非执行董事


《算法经济的陷阱》一书对大数据潜在的阴暗面做出了一番不同寻常且令人饶有兴致的审视。虽然有关数字化竞争的讨论才刚刚开始,但扎拉奇与斯图克的著作已足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乔纳森?列文 (Jonathan Levin)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院长


书中围绕着由数据驱动的商业机会、共谋场景、歧视性定价以及互联网超级平台与第三方软件开发者之间亦敌亦友的关系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剖析和详尽解读,这有助于提高各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对实质上的效率升级与反竞争陷阱的甄别能力,并确保其执法手段得以紧跟科技进步的步伐。不仅如此,具有前瞻性思维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官员们还可以积极运用书中提及的管理洞见,对政府现行政策进行修正与再造,从而实现有效化解反垄断难题,促使创新能够真正为社会带来正面意义,市场竞争秩序得以免受侵蚀。

菲利普?马斯登 (Philip Marsden)

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高级负责官员


目录

第一部分

场景设定


第 1 章?市场竞争为我们做出的美好许诺 / 005

日益透明的市场环境与自由的信息流动 / 006

搜寻成本的降低 / 008

准入门槛的降低与光明的扩张前景 / 010

技术突破与效率提升 / 013

卖方力量的削弱 / 015

通往竞争之路 / 017


第 2 章?新经济现实:大数据分析的崛起??/??019

沃尔玛 vs. 亚马逊 / 020

大数据与量化分析的崛起 / 026

云计算与物联网 / 031

未来发展趋势 / 033


第 3 章 点到为止的反垄断监管??/??037

动态市场将自发纠错 / 041

本章回顾 / 042


第 4 章?穿透竞争的表象??/??044

受控生态系统:楚门的世界 / 044

免费的代价:拱手奉上的个人信息数据 / 046

垄断组织的最新变化 / 047

消除弊端的可能 / 050

发人深思的问题 / 053


第二部分

共谋场景

第 5 章?信使场景??/??061

充当“中间人”的算法 / 066

本章回顾 / 069


第 6 章?中心辐射式场景??/??071

传统的中心辐射式场景 / 071

算法驱动的中心辐射式共谋 / 073

优步的“轮辋” / 077

执法挑战 / 080

本章回顾 / 085


第 7 章 卓有成效的默许共谋??/??087

透明度、竞争与默许共谋 / 088

预测型代理人 / 094

速度 / 096

算法军备竞赛 / 099

执法挑战 / 100

本章回顾 / 106


第 8 章 人工智能、上帝视角与电子眼??/??109

上帝视角 / 110

电子眼:走出针锋相对的死循环 / 113

人工智能对阵人类智能 / 116

空空如也的执法工具箱 / 118

干预的尺度何在 ? / 121

本章回顾 / 122


第三部分

行为歧视


第 9 章 对价格歧视的简要说明??/??130

差别化定价 / 131

有限的套利空间 / 133

动态定价 / 133

企业缘何会采取价格歧视? / 135


第 10 章 完全价格歧视时代的到来???/??137

这可不是老一辈赶的集市 / 138

数据挖掘、追踪与利润最大化 / 145

完全价格歧视就在不远处了吗? / 148

本章回顾 / 152


第 11 章 近乎完美的行为歧视??/??155

大数据、从做中学、实验规模 / 156

行为歧视的真相 / 157

用“偏见”唤醒需求 / 161

是谁掌控了这股力量? / 172

本章回顾 / 176


第 12 章 行为歧视的社会经济效应??/??178

从古典主义经济学的视角看待价格歧视 / 179

行为歧视的额外复杂性 / 182

社会的接纳 / 184

公正与平等(的缺失) / 186

当真实的歧视与行为歧视的边界变得模糊 / 188

当前的执法工具箱 / 194

本章回顾 / 196


第 13 章 衡短论长的中间人??/??199

那些显而易见的好处 / 200

网络效应与市场影响力 / 202

最惠客户条款和代理模式的应用 / 210

本章回顾 / 215


第四部分

友敌关系


第 14 章 友敌间的互动??/??221

平台内外的竞争 / 222

优步与苹果、谷歌的友敌关系 / 226

经济上的相互依存 / 231

力量的失衡 / 232

本章回顾 / 235


第 15 章 提取与俘获??/??236

数据提取 / 237

移动平台,数据的来源 / 240

优步与谷歌 / 242

俘获猎物 / 251

超级平台到底有多强大? / 256

本章回顾 / 259


第 16 章 “何苦请个纵火犯来家中做客?”

——试着理解友敌关系??/??261

有关两款应用程序的故事 / 262

安卓手机上的最亮手电筒 / 264

移动广告市场与用户隐私 / 267

隐私保护软件的强势介入 / 271

威胁来自于个人隐私保护技术 / 275

本章回顾 / 278


第 17 章 友敌关系的远大前程

——虚拟助手的兴起??/??282

虚拟助手的兴起 / 283

虚拟助手也会作恶? / 286

控制传媒与用户心理 / 291

纯净版虚拟助手? / 296

本章回顾 / 300


第五部分

有形之手的介入


第 18 章 监管还是放手???/??307

信息聚合与竞争:所有知识的总和 / 308

完全竞争价格的错觉 / 311

私有制计划经济? / 315

明智监管的回流 / 317

看不见的边界 / 320

本章回顾 / 322


第 19 章 执法工具箱??/??324

竞争执法的核心挑战 / 325

从做中学 / 333

本章回顾 / 343


最后的话 / 345

从云端跌入尘埃 / 346

正反馈回路——强者更强的舞台 / 350

技术与财富分配不均 / 354

隐私与信任 / 357

财富、权力与政治 / 360

认知俘获 / 363

前方的路 / 365

致谢??/??368

注释??/??37


前言/序言

序言

现如今,互联网、大数据、计算机算法与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它们不约而同地向我们做出了同样的承诺:科技将改善我们的生活。从表象看,网络世界为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比价网站的创建、各式各样的电商促销、数不尽的手机应用程序的确降低了商品的售价、提高了产品的品质、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甚至,在这个过程中,消费模式还有望迎来新的创新。

然而,当原先那些促进竞争的红利不再,这类科技的发展是否又会将我们引向事物的反面?溢价的产品、低劣的质量与有限的选择是否会成为消费市场的未来?更不消说,人们珍视的个人隐私也将被践踏?

对此,我们所能给出的答案可能听上去会有点不可思议。毕竟,在很多市场中,大数据与信息科技的应用的确激发了商业的繁荣,竞争机制也在其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对于这些客观存在的好处,我们实难否认。但是,一旦有人选择透过事物的表象来看其本质,那么一个复杂得多的真相即将浮现。

事实上,处在动态变化中的人工智能、定价算法与线上交易和竞争已将我们带入了一片全新的领地——在这里,市场竞争的各种属性看似与我们原先熟知的那一套理论无异,但是其所能发挥的作用却远远小于我们的期望。

活跃的市场动态、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与初创企业的野蛮生长仿佛为我们勾勒一幅人人得享其成的美好景象,这不正是一个开放经济下的乌托邦。但是,拨开这层光鲜的外衣,信息科技进步的背后却暗藏着一个运转越发顺畅的机器,它不只是给传统市场带来了结构化与消费行为上的转变,它还藐视自由竞争,甚至有可能倾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石。而本书则将聚焦这只由算法经济学驱动的新经济引擎。

正如我们所知,在传统的市场经济中,是竞争这只看不见的手担负起了社会资源分配的工作。但现如今,在不少产业中,竞争所能发挥的作用却被一只““数字化的手””所取代,而后者显然是一种可以被人为操纵的市场力量。在它的作用下,市场出现了一些反竞争行为。但是面对这种新型的市场垄断形式,我们的竞争执法机构却欠缺准备,难以招架。

当然,我们还是得承认,通过精妙的计算机算法,互联网商务的兴起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深化了市场竞争并为我们带来了诸多好处。但是,这并不是事情的全貌。在本书中,我们将探究这种结果的转变将如何致使社会资源发生不公正的再分配;此外,为了应对这种新型的垄断形式,我们还将重新审视各国反垄断机构当前的政策与法律工具。其实,在谈及这个话题时,就连一些简单的问题也充满了挑战——“计算机之间可以共谋吗?”、“线上平台到底能为我们提供多少选择?”在当下,人们或许很难体察到信息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但事实上,它不仅会触及我们个人的福祉,就连民主的理想也可能被其侵蚀。

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变革,并向读者揭示算法经济学与人工智能促成共谋或“有意识的平行行为”(conscious parallelism)的途径,而互联网巨头与第三方应用程序开发者之间那层亦敌亦友(Frenemies)的关系也是本书的一段重要内容;另外,行为定向广告1的广泛铺陈、数据挖掘与分析、线上媒介与比价网站的作用等议题也都被纳入了本书讨论的范畴。

在研究工作中,对于当前与未来互联网经济的真实竞争力这个难解之题,我们试着给出一个答案。我们将以算法经济学的广泛应用作为开展研究工作的背景条件,对市场非完全竞争的现状、消费者保护与个人隐私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所能发挥作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并以此为据向反垄断机构提供政策建言,弥补当前的执法真空。

本书的创作初衷发源于我们在泰晤士河畔散步时的闲谈。当时,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如果计算机之间可以共谋?那么这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后果?”在这里,请容我转述T?S?艾略特(T. S. Eliot)的名言,正是它引领我们走上了这段研究的旅程:

唉, 不要问,“那是什么?”

让我们快点去做客。2

于是,我们就行动了。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新的问题还在不断涌现。有幸的是,这项研究同样得到了其他领域专家的积极响应与热烈讨论,不少反垄断机构官员、律师、经济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哲学家与工程师都对这个课题产生了浓厚兴趣。在这,我们也诚挚地希望读者们能够加入这场讨论。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探讨现代数字经济中新兴商业模式、技术伦理与市场结构的书籍简介。 --- 书名:算法的疆域:技术演进、数字权力与社会重塑 作者: [此处可填入虚构的作者名或留空] 出版社: [此处可填入虚构的出版社名或留空] 内容提要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们目睹了一场由数据驱动的技术革命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了全球经济格局和社会结构。《算法的疆域》深入剖析了这场变革的核心动力——算法及其背后的技术巨头。本书并非简单地描述技术进步,而是旨在揭示这些新兴力量如何在商业运作、市场竞争和个体行为中,构建起一套新的、往往不透明的“疆域”。 本书的焦点集中于那些日益将我们的生活、消费乃至思想纳入其轨道的技术生态系统。这些系统,无论是支撑电商的推荐引擎,还是驱动金融市场的量化模型,都在以超越传统市场规律的方式运行。作者摒弃了将技术视为中立工具的观点,转而探讨算法如何被设计、训练和部署,从而产生特定的市场效应和社会后果。 本书结构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地构建起对当前数字权力结构的理解。 第一部分:架构的奠基:从技术基础设施到平台霸权 本部分考察了支撑现代数字经济的底层技术架构,特别是那些催生“超级平台”的物质和制度条件。 第一章:基础设施的“圈地运动” 我们首先审视了云计算、大数据存储和高速网络等基础设施如何从公共资源或开放标准,逐渐被少数几家公司所控制。这不仅仅是技术能力的竞争,更是一场关于谁能提供计算能力的“圈地运动”。本书详细分析了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如何通过网络效应和数据飞轮效应,巩固了现有参与者的领先地位,使得新进入者难以跨越的进入壁垒悄然形成。 第二章:平台作为新的“中介之王” “平台”已成为商业模式的主流。但本书指出,平台角色的复杂性远超传统的市场中介。它们不仅连接买卖双方,更主动设计和执行交易规则、定价策略,乃至用户体验。本章探讨了平台如何通过锁定效应(Lock-in Effects)和网络外部性,将自身打造成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从而拥有巨大的定价权和控制权,以及这种权力对中小企业生存空间的挤压。 第三章:算法的“黑箱”治理 本章深入技术内部,探讨支撑平台运作的决策算法的内在逻辑。我们讨论了从机器学习模型到强化学习在商业决策中的应用,并揭示了这些模型在缺乏透明度和可解释性时可能带来的治理难题。当商业决策和资源分配(如广告位、信贷审批、内容分发)日益由“黑箱”算法决定时,问责制和公平性受到了怎样的挑战?本书试图描绘出算法治理的现有困境。 第二部分:场景的重构:行为的塑造与认知的锁定 数字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定义和控制“场景”(Scenarios)的能力。本部分关注技术如何渗透到用户的生活场景中,并在其中植入特定的行为导向。 第四章:微观干预与行为设计 本书探讨了“体验经济”的另一面:通过精密的A/B测试和用户画像,平台如何对用户进行持续的、微小的行为干预。这涉及从界面布局到通知推送的每一个设计细节,旨在最大化用户参与度或转化率。我们分析了这些设计如何巧妙地引导用户偏好,甚至在用户意识之外,塑造了他们的决策路径。 第五章:注意力经济的资源分配 注意力已成为最稀缺的资源。本章分析了算法如何成为注意力分配的最终仲裁者。在内容分发系统中,追求高参与度的算法逻辑往往与信息的质量、多样性或社会价值相悖。本书描绘了这种资源错配如何加剧了信息茧房效应,并对公共话语空间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六章:数据化生存的伦理边界 随着设备智能化和物联网的发展,我们生活的物理场景正被持续数据化。本章聚焦于个人数据的采集、聚合与再利用。我们探讨了在数据主权模糊的背景下,个体如何逐渐失去对其数字身份的控制权,以及这种“数据化生存”对隐私权和自主性的侵蚀。 第三部分:权力的再平衡:监管、竞争与未来视野 面对已然形成的数字权力结构,本部分转向政策、法律和市场层面,探讨实现权力再平衡的可能性与挑战。 第七章:反垄断的困境与新工具 传统的反垄断框架在应对零边际成本和网络效应的数字市场时显得力不从心。本书分析了当前反垄断机构在认定“市场支配地位”和评估“损害”时面临的技术挑战。我们提出,需要引入更侧重于“接入权”(Access Rights)和“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的新型监管工具,以打破平台对关键基础设施的垄断。 第八章:技术伦理与社会契约的重塑 当技术决策具有社会后果时,单纯的技术自律已不足够。本章探讨了如何在技术设计之初就嵌入公平、透明和社会责任的原则。这要求技术开发者、政策制定者和公众之间建立新的社会契约,将算法的社会影响纳入其开发和部署的评估体系中。 第九章:未来的数字治理蓝图 最后,本书展望了如何在不扼杀创新的前提下,引导数字经济走向更健康、更公平的方向。这包括探讨去中心化技术(如区块链在特定场景的应用)、数据信托模式的潜力和建立跨国界的技术治理框架的必要性。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以理解和参与到定义我们数字未来的关键辩论中。 --- 《算法的疆域》适合所有关注技术如何塑造现代商业、经济政策、法律实践以及社会形态的专业人士、学者和普通读者。它提供了一套批判性的分析工具,帮助我们辨识技术背后的权力结构,并思考我们希望在算法塑造的未来中扮演何种角色。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在书店的架子上看到《算法的陷阱:超级平台、算法垄断与场景欺骗》这本书时,我立刻就被它精准且略带警示意味的书名所吸引。当下,互联网巨头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它们通过海量的数据和先进的算法,塑造着我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消费决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我对“算法的陷阱”这个概念深感好奇,它暗示着一种看不见的、但却可能具有强大力量的束缚。书名中的“超级平台”和“算法垄断”更是触及了当前科技发展中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即少数科技巨头是否正在利用其技术优势形成事实上的垄断,并从中获取巨大利益,而这种垄断是否又会扼杀创新和公平竞争?更让我着迷的是“场景欺骗”这四个字。在我们每天接触的海量信息和产品推荐中,究竟有多少是真正符合我们的真实需求,又有多少是基于算法对我们心理和行为模式的洞察,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来引导我们做出特定选择?我设想书中会深入探讨这些超级平台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在特定的“场景”下,通过信息流的过滤、推送策略的调整,甚至是用户界面的设计,来达到其商业目的。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是一次对技术现象的观察,更是一次对当下社会经济结构和权力格局的深刻剖析,我希望它能提供给我一些理解和应对这些挑战的智慧。

评分

这本《算法的陷阱:超级平台、算法垄断与场景欺骗》的书名本身就足够吸引人,它精准地抓住了当下互联网时代最核心也最令人担忧的一些议题。读这本书之前,我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些模糊的疑问,比如为什么我总是在社交媒体上看到那些我明明不感兴趣却又忍不住点进去的内容?为什么某些商品在我搜索过一次后,就会在各种App里“挥之不去”?这种被“精准推荐”的体验,究竟是便利,还是某种形式的操纵?这本书似乎就是为解答这些困惑而生。作者以一种抽丝剥茧的方式,将那些隐藏在算法背后的逻辑、利益链条以及对我们日常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特别是关于“场景欺骗”这一点,触动非常深。我们以为自己是主动的选择,但很多时候,那些“场景”是被精心设计过的,目的就是引导我们做出某种行为,消费某种产品,或者接受某种观念。这种“被安排”的感觉,让人细思极恐。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超级平台是如何通过算法构建信息茧房,并利用其巨大的市场力量来巩固垄断地位的。这种技术上的优势,一旦与商业利益相结合,很容易演变成一种不公平的竞争,甚至是对消费者自由意志的剥夺。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书名就预示着一场关于信息、技术与权力博弈的深度解读,我迫不及待地想进入书中的世界,了解更多关于我们身处其中的“算法陷阱”。

评分

不得不说,《算法的陷阱:超级平台、算法垄断与场景欺骗》这本书的书名,直接触及了我心中长期以来的一些隐忧。在享受着互联网科技带来的便利生活的同时,我也常常感到一丝不安。那些无处不在的“智能推荐”,虽然在很多时候确实能帮我找到想要的东西,但有时候又会让我觉得,我的想法和需求,似乎已经被某种看不见的力量所“预知”甚至“塑造”。“超级平台”这个词,更是让我想到那些掌握着海量用户数据和强大算法能力的科技巨头,它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对信息传播、市场格局乃至社会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深入探讨它们是如何利用“算法垄断”来巩固自身优势,并可能对创新和公平竞争造成何种影响。而“场景欺骗”这个概念,更是让我觉得这本书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各种“场景”构建起来的世界里,无论是电商平台的“猜你喜欢”,还是新闻App的“头条推荐”,背后都可能隐藏着通过算法设计的“场景”,旨在引导我们的注意力和消费行为。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些“场景”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它们又是如何精准地捕捉和利用我们的心理弱点?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对技术现象的解读,更是对当下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一次深度挖掘,我希望它能为我提供一个更清晰的认知框架,让我能更好地理解并应对这个被算法深刻影响的时代。

评分

《算法的陷阱:超级平台、算法垄断与场景欺骗》这本书的书名,初初读来,便有一种直击痛点、揭示真相的冲击力。我一直对科技的进步既感到兴奋,又心存警惕,尤其是当这些技术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时。那些所谓的“智能推荐”、“个性化服务”,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常常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可能为我打开了理解这些现象的另一扇门。我特别在意“算法垄断”这个词,它直接指向了信息传播和商业竞争中的权力失衡。超级平台依靠强大的算法能力,构建起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壁垒,让后来者望而却步,同时也可能限制了信息的多元化和消费者的选择权。这种格局,长远来看,对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公平竞争环境都可能造成负面影响。而“场景欺骗”更是让我联想到了无数生活中的细节,比如我们在电商平台上看到的“限时抢购”、“同类商品推荐”,究竟有多少是真正基于我们的需求,又有多少是被算法巧妙地“创造”出来的需求?这本书似乎能够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帮助我们辨析这些迷雾,看清那些隐藏在技术表象之下的商业逻辑和权力运作。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给出详实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让我们普通读者也能更好地理解这个被算法深刻塑造的世界,并学会在其中保持清醒的判断。

评分

《算法的陷阱:超级平台、算法垄断与场景欺骗》这个书名,读起来就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感觉。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被各种App、网站、社交媒体所包围,其中充斥着海量的信息和推荐。然而,这些信息和推荐并非是随机出现的,它们背后都有一套复杂的算法在运作。这本书的书名精准地指出了这些算法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陷阱”。我尤其关注“算法垄断”这一部分,它让我联想到那些拥有巨大用户数据和先进算法的科技巨头,它们是否正在利用这种优势,构建起难以撼动的市场壁垒,从而限制了行业的创新和良性竞争?这种垄断的出现,对普通用户而言,是否意味着选择的减少和信息获取的单一化?而“场景欺骗”这个概念,则让我联想到生活中无数次的“恰好”,比如刚和朋友聊完某个话题,手机上就开始推送相关商品,或者在浏览某类信息时,就会不断被推送同质化的内容。我很好奇,这些“恰好”背后,究竟是多么精密的算法和多么深层次的心理洞察在起作用?这本书似乎能够揭示这些隐藏在技术光环下的运作机制,帮助我们理解,我们在数字世界中的每一次互动,都可能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场景”中的一环。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清醒地认识到,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评分

京东自营,习惯性好评。

评分

很好,快递也很快,给京东物流点赞

评分

没有新意,内容一般,不突出。

评分

正品,配送块,配送员服务好。

评分

没有新意,内容一般,不突出。

评分

快递速度快,发货及时,货物不错

评分

正品,配送块,配送员服务好。

评分

还未看,看上去不错。

评分

正品,配送块,配送员服务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