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思无邪·书香萦绕的童年
生于寒素人家
与生离死别擦肩而过
一颗无声的泪珠晕染成长的轨迹
卷二 年华浅·铺开学业的锦绣前程
父亲的爱是一座城
『看』章太炎先生谈掌故
东吴大学开启命运之窗
卷三 才华显·清华园里沉淀的梦
决定一生的抉择
假如收脚印,像捡鞋底那样
友情是一生的财富
卷四 相思扣·浸在岁月里的爱情甜酿
月老系下的红线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卷五 向天涯·为了学业远赴英法
英伦印象
女儿做母亲,便知报娘恩
全世界的时尚之都
卷六 哀江南·罹难的家乡
哀望江南赋不成
『孤岛』上的旧时光
吵架的约定
卷七 悟梨园·结缘于剧坛
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剧里剧外的『称心如意』
在剧坛上大显身手
卷八 忘经年·生死不离祖国
甘做『灶下婢』
就算死,也要死在祖国
现实中的『控诉大会』
卷九 望兴叹·苦中作乐也是甜
第三位教师尖兵
过五关斩六将
菜园的约会
卷十 谈流年·雨后总会是晴天
住在宝藏旁边
三里河的家
专心做学问
卷十一 心中雨·一家人的失散
《堂吉诃德》的勋章
从前有个女儿叫阿圆
永远的『夫在前,妻在后』
卷十二 笔做情·纸上找寻曾经和未来
我现在是『我们仨』
写一个女儿给自己
走到人生边上
卷十三 梦百年·寻找回家的路
母校的思念
一个人的『三人』生活
窗外的蓝天
后记
煮一壶岁月的茶,浓香里开出一朵娴静的花。纵然年华老去,前尘往事都已成烟,她的心却一如当年,如兰芷,如静水。
她生于乱世,心里却有一份与世无争的宁静。
这就是杨绛。
百年岁月,在苍茫历史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是在一个人身上却是一段非常漫长的时光。二〇一四年七月十七日,杨绛就一百〇三岁了,这位早已满头银发的老人依然头脑清醒。这一生的荣辱悲欢,在她的心里凝练成了沉甸甸的智慧。
她与钱钟书的爱情一直流传为一段佳话。沧桑岁月里,他们真正做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无论有多少艰难困苦,他们都携手走过,风雨同舟。他们几乎成了模范夫妻,无论是从个人爱好、志趣上看,还是从家庭背景上看,抑或从学历、成就上看,都是非常相当的。
为了支持丈夫写作长篇小说《围城》,杨绛心甘情愿地揽下了所有的家务活,并辞退了保姆以减少开支。而钱钟书对她更是赞赏有加,以至于在朋友间留下了一个“誉妻癖”的称号。
杨绛的文章正像她本人一样,乐观而宁静,智慧而婉转。她对文字的运用有着精准独到的领略,无论是在戏剧的对白里,还是在散文的写作上,都像一面静敛的湖一样平淡而意味深远,总是顺其自然,从来不会刻意地矫揉造作。而这自然的笔调里,又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这一生,她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四十七岁那年,她着手翻译《堂吉诃德》。为了能更加精准地翻译这部著作,她开始学习西班牙文。历经二十年,《堂吉诃德》终于在一九七八年与广大读者见面。当西班牙国王、王后来华访问的时候,邓小平将中译本的《堂吉诃德》作为礼物赠予他们。为此,西班牙国王特意为杨绛颁发了“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以表彰她对西班牙文化传播作出的贡献。
我们看到杨绛身上闪耀着各种荣誉的光环,而这些光环的背后,也往往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心酸历史。
早已参透世事的杨绛说:“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没有人是完美的,人生一世,也有很多东西是不可能兼得的。
曾经艰难的岁月,她都坚强而勇敢地走过来了。
荣耀也好,羞辱也罢,她总能保持一颗宁静的心。
走过韶华胜极的岁月,走过沧海桑田的人生,她的心已经静如止水。女儿和丈夫的相继离世给了她巨大的打击,但她依然坚强地走了过来。余生里,她一个人在这苍茫尘世踽踽独行,一个人怀念曾经的“我们仨”,一个人整理尘封的记忆,一个人向着沉沉斜阳,坚守初的信念。
人生倥偬,拥有过便是幸福。纵然走到了人生的边上,杨绛依然不卑不亢地生活着。百年的时光铸就了中国文坛的一个佳话,也铸就了浩瀚历史中一段不朽的传奇。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沉静而又智慧的气息,淡淡的米白色背景,配上杨绛先生温婉却又坚毅的肖像,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她身上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我一直对杨绛先生心怀敬意,她的文字如同她的为人一样,清澈、深刻,充满了对人生百态的洞察。这本书的出版,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重逢,也更是一次深入的探索。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展现她与钱锺书先生之间那种相濡以沫、琴瑟和鸣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结合,不仅仅是两个知识分子的结合,更是两种精神境界的碰撞与升华。我一直觉得,真正的爱情,不仅仅是激情,更是灵魂深处的契合,是能够一起承担岁月风霜,共同品味人生甘苦的坚定。书中能否描绘出他们如何在清贫的日子里,用知识和文学互相滋养,如何携手走过风雨,共同抵御世事的变迁?我希望它不仅仅是记录,更能传递出那份至臻至纯的感情,那种将文学视为生命,将彼此视为港湾的深情。我期待在书中读到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那些让他们在漫长岁月中彼此依靠,成为对方最坚实后盾的故事。
评分作为一个对历史和社会变迁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对这本书中关于杨绛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的描绘尤为关注。她的一生,经历了新中国成立的辉煌,也经历了动荡年代的艰难。我非常想知道,这些社会的大潮如何影响了她的人生轨迹,又如何在她的思想和创作中留下印记。她是如何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保持自己的清醒和独立思考的?她又如何在逆境中,守护自己的文学梦想?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她对时代的观察和思考,她对人性的洞察,以及她在风云变幻中,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坚持着一份文化和精神的传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生平的叙述,更能触及到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意义,能够让我们从杨绛先生的经历中,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中国,理解那个时代下的中国知识分子所面临的挑战与抉择。
评分读这本书,我最期待的部分是如何展现杨绛先生作为“女性”的独立与坚韧。在那个年代,女性要兼顾家庭和事业,尤其是像杨绛先生这样集贤妻、才女于一身的女性,其所承受的压力和付出的努力,恐怕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她在家庭教育、妻子角色之外,如何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格魅力。她是如何在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想的夹缝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且活出精彩的?我特别想了解她与女儿钱瑗之间的母女情深,以及在失去亲人时的那种巨大的悲痛,她又是如何凭借强大的内心,重新站起来,继续她的人生和事业。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人物传记,更是一部女性成长的教科书。我期待在她的故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学习她面对困难时的从容与智慧,学习她如何平衡生活中的种种角色,并且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好奇。
评分我一直认为,青春励志的书籍,并不一定是讲述年轻人跌宕起伏的创业故事,它也可以是通过观察那些在人生长河中,用智慧和毅力活出精彩的长者,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杨绛先生,无疑就是这样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她身上那种“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人生哲学。她是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她又是如何将自己的才华,转化为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而不是沉溺于个人的名利之中?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挖掘出她身上那种“大智若愚”的处世智慧,那种深藏不露的才情,以及她对生活永不熄灭的热情。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在迷茫的人生道路上,如何更加从容,更加有力量地前行,如何去追求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如何去活成一个更好的自己。
评分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对杨绛先生的文字早已是如数家珍。她的《我们仨》让我潸然泪下,她的《洗澡》让我捧腹大笑,而她的散文,更是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疲惫的心灵。这次看到有关于她生平的传记,我感到非常好奇,想知道这位“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究竟是如何炼成的。我尤其想了解她在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瓶颈与突破,那些灵感迸发的瞬间,以及她是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创作的持续性。人们常说,才华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揭示杨绛先生在文学创作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和坚持。她是否也曾有过迷茫和自我怀疑?她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最终成就了她辉煌的文学事业?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她对文字的极致追求,那种精雕细琢、字字珠玑的创作态度。同时,我也好奇她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于文学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有所变化,又是什么样的经历塑造了她独特的文学风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