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推荐 | |
| 书名: 跟大师学语文:文章作法 跟大师学语文:语文随笔 跟大师学语文:怎样作文 跟大师学语文:怎样写作 跟大师学语文:文章讲话 跟大师学语文:怎样学习文言文 |
| 内容简介 | |
| 《跟大师学语文:文章作法》由开明书店初版于1922年。其原型是夏丐尊先生在长沙师范和白马湖春晖中学的讲义稿,后经教育家刘薰宇先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修改编辑而后成书。《跟大师学语文:文章作法》为2007年新版。
《跟大师学语文:怎样学习文言文 》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字仲衡。后以名字难认,改今名,1909年1月生于河北香河一农家。1929年毕业于通县师范,1935年毕 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先后任教于中学和大学。建国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 多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晚年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 自20世纪80年 代始,十余年间,相继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文言津逮》《文言和白话》《作文杂谈》《文言常识》《顺生论》《说梦楼谈屑》 《流年碎影》《说梦草》《散简集存》等著作行世。其中或记旧人旧事,或谈学论理,或探究人生……钩玄提要,百炼工纯,以其见识之深邃,文笔之独特,受到海 内外广泛关注。 |
| 作者简介 | |
| 夏丏尊先生(1886—1946)和叶圣陶先生(1894—1988)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他们都把毕生精力投入到祖国的新文化建设和教育事业之中。尤其是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身为开明书店总编辑的夏丏尊先生创办了《中学生》杂志,叶圣陶先生任杂志主编。这本杂志以先进的文化思想、丰富的科学知识教育中学生,在中国语文教学方面成果卓著,被几代中学生视作良师益友,在文化界、教育界和出版界有口皆碑。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性思考,使他们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有突出的建树,留下许多精彩的著作,这套小丛书选录的就是其中的精粹。 姓名:夏丐尊 生卒:1886年-1946年 描述:现代著名的教育家 籍贯:浙江绍兴 个人概述 文学家,教育家。原名夏铸,字勉旃,号闷庵,室名小梅花屋。浙江绍兴上虞崧厦人。晚清时秀才,赴日本留学回。国后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通译助教,兼任舍监和国文教员。后历任开明书店总编辑,上海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文艺协会主席。支持新文化运动,推行革新语文教育,筹设中国语文教育会。又擅书法。1943年,因拒绝为日伪办事,被日本宪兵司令部逮捕,经友人内山完造等保释出狱。重庆日报誉其为“民主战线的老战士”。1946年在上海病逝。墓葬上虞白马湖畔。著有《夏丐尊文集》。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圣陶。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政治活动家。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五四运动前参加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
| 精彩文摘 | |
| 开头和结尾 写一篇文章,预备给人家看,这和当众演说很相像,和信口漫谈却不同。当众演说,无论是发一番议论或者讲一个故事,总得认定中 心,凡是和中心有关系的才容纳进去,没有关系的,即使是好意思、好想像、好描摹、好比喻,也得丢掉。一场演说必须是一件独立的东西。信口漫谈可就不同。几 个人的漫谈,说话像藤蔓一样爬开来,一忽儿谈这个,一忽儿谈那个,全体没有中心,每段都不能独立。这种漫谈本来没有甚么目的,话说过了也就完事了。若是抱 有目的,要把自己的情意告诉大家,用口演说也好,用笔写文章也好,总得对准中心用功夫,总得说成或者写成一件独立的东西。不然,人家就会弄不清楚你在说甚 么写什么,因而你的目的就难达到。 中心认定了,一件独立的东西在意想中形成了,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原是很自然的事,不用费甚么矫揉造作的功夫了。开头和结尾也是和中心有关系的材料,也是那独立的东西的一部份,并不是另外加添上去的。 …… |
阅读这些文章的体验,更像是一次与智者的深度对话。叶圣陶先生的文字,那种平实中蕴含的深刻,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他谈论写作技巧时,用词极为精准,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但每一句话都直击要害。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真情实感”的强调,在如今这个充斥着浮躁和速成的心灵鸡汤时代,这种回归本源的教诲显得尤为可贵。读着读着,我甚至能想象出先生在书房里,手持毛笔,沉思片刻后落笔的样子,那份对文字的敬畏和执着,透过纸页都清晰可感。
评分坦白说,刚开始接触这套书时,我还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陈旧,毕竟是老一辈大家的著作。但读完后完全打消了顾虑。尽管时代背景不同,但关于逻辑构建、情感表达这些核心的写作原理,是穿越时空的。更棒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批判性的视角。它不会让你盲目崇拜,而是鼓励你去思考:在今天的媒介环境下,大师们的智慧如何转化和应用。这套书不仅是提升写作的指南,更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在文字海洋中探索的方向,让我对未来的阅读和写作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套书的广度也令人称赞,它不仅仅聚焦于“怎么写”,更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要这样写”。从文章的作法到日常的语文随笔,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语文世界观。这让我意识到,语文能力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技巧,而是与个人修养、观察世界的深度紧密关联的。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语言锤炼的部分,那些关于词语选择、句式变化的小窍门,说起来简单,但要真正做到炉火纯青,背后是无数次的推敲和打磨。对于想提升文字表达的读者来说,这些是立竿见影的“内功心法”。
评分我一直觉得,学习语文写作,光靠啃那些干巴巴的理论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能体会到“味道”。这套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不像很多工具书那样只教你招式,而是真正带你领略了大师们是如何思考和下笔的。特别是读到那些关于文章结构和谋篇布局的论述时,感觉就像是有人拿着手术刀,把一篇篇经典名作的骨架拆解开来给你看,让你明白“形”是如何支撑“神”的。它不是那种强迫你模仿的“填鸭式”教育,而是引导你去发现自己内在的声音,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比学会几个套路要珍贵得多。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没得挑,中华书局出品,品质自然有保证。拿到手沉甸甸的,六册书摆在一起,看着就让人心情舒畅。尤其是那种经典的排版和字体,带着一种老派的文人气韵,翻开扉页,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墨香,仿佛能透过纸张感受到文字背后的厚重与力量。我特别喜欢它使用的那种略微偏黄的纸张,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很累,这对于我这种喜欢捧着书本一坐就是半天的“老学究”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书脊的设计也很有匠心,放在书架上,那一抹沉稳的书香气息一下子就提升了整个书房的格调。
评分店家的服务态度相当地赞
评分还好,一般般。
评分好。
评分邮寄速度有点慢
评分邮寄速度有点慢
评分好书!
评分刚收货,非常喜欢
评分朴实无华。
评分店家的服务态度相当地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