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武編著的《以戒為師:律宗及其祖庭》以曆史文獻為依據,以學人成果為參考,以個人研究為支撐,以簡明通俗為追求,對律宗的淵源、創立、思想以及律宗祖庭等進行瞭係統而簡明的闡述,主要是介紹印度佛教戒律製度通過相關經典的傳譯,係統全麵地傳入瞭中國,隨著佛教中國佛化的發展,中國佛教不僅很好的繼承瞭印度佛教戒律,同時也逐步形成瞭一支專門研究和弘揚佛教戒律的僧侶團體和佛學宗派。
佛教之律,身心俱攝,塑成僧格,匡扶生命,其 法其意,其恩其威,如藍天遍容一切,如大地承載萬 物,至今依然是佛門不可或缺之支柱。中國佛教之律 學源遠流長,至唐代蔚為八宗之一,同時又為八宗所 共舉,地位顯赫,旨趣幽深。李繼武編著的《以戒為 師:律宗及其祖庭》以曆史文獻為依據,以學人成果 為參考,以個人研究為支撐,以凝練通俗為追求,對 律宗的淵源、創立、思想以及律宗祖庭等進行瞭係統 而簡明的闡述,希望能帶領讀者進入一個特彆的佛教 文化領域,也相信有心的讀者會因此而發現一個奇妙 的佛法世界,並在思考與踐行中獲得生活的啓迪和生 命的提升。
一、印度佛教的戒律
(一) 佛陀製戒的緣起
1.*後的囑托
2.製定五戒的因緣
3.佛教戒律的護持與執行
(二) 佛教戒律的結集
1.律藏**結集的因緣
2.“十事非法”引起的第二次結集
3.“大天五事”導緻佛教部派形成
4.廣律與戒本
5.菩薩戒本
(三) 佛教戒律的主要內容
1.佛教入門——三皈依
2.修行的基礎——五戒
3.十善
4.八戒
5.齣傢僧人的戒律
6.大乘菩薩戒
二、印度佛教戒律嚮中國的輸入
(一) 戒律傳入前的中國佛教
1.明帝夢佛與白馬馱經
2.來華**僧攝摩騰
3.見多識廣的竺法蘭
4.西域高僧安世高
5.首傳戒律的曇柯迦羅
6.統一釋姓的道安
7.自製規範的廬山慧遠
(二) 佛教戒律的傳譯
1.艱難誕生的《十誦律》
2.一枝獨秀的《四分律》
3.彆具一格的《僧祇律》
4.沉寂落寞的《五分律》
5.迴歸印度的《根有律》
(三) 菩薩戒本的翻譯與傳播
1.漢魏西晉時期菩薩戒初入中國
2.東晉十六國時期菩薩戒的進一步傳播
3.南北朝時期菩薩戒本與戒壇的並舉
4.隋唐時期菩薩戒本研究與實踐的盛行
三、中國佛教律學的形成與發展
(一) 戒律的弘傳與律學萌芽
1.戒律弘傳的背景
2.佛教律學的發展
(二) 南方盛傳北方翻譯的《十誦律》
1.南傳十誦的卑摩羅叉
2.律學首著釋慧猷
3.後世優波離釋僧業
4.都邑僧正釋法穎
5.佛史大傢釋僧祐
6.禮儀專傢釋寶唱
7.都邑僧正釋法超
8.《高僧傳》作者釋慧皎
9.律僧考官釋曇瑗
(三) 北方風行齣自南方的《僧祇律》
1.一時風行《僧祇律》
2.北周三藏釋僧晃
3.實業律師釋慧胄
4.文帝之師釋曇崇
5.道人天子釋靈藏
(四) 後來者居上的《四分律》
1.北方聖僧釋法聰
2.搜揚新異釋慧光
3.斷事沙門釋洪遵
4.護法菩薩釋玄琬
5.集大成者釋智首
四、中國佛教律宗的創立
(一) 律宗創立中的其他分支
1.中國佛教的宗派潮流
2.*早開創的相部律宗
3.後起之秀東塔律宗
4.新舊相爭與“僉定並行”
(二) 律宗祖師道宣生平
1.名門之後 律宗初祖
2.高僧啓濛 名師傳律
3.撰行事鈔 二祖相會
4.感湧白泉 道攝龍眾
5.居同道鄰 得付囑儀
6.譯經護法 贈寶護持
7.聲震竺乾 築壇授戒
8.神歸兜率 名留後世
(三) 道宣祖師的著述
1.開宗之作 南山五部
2.撰述輯錄 律儀法度
3.僧傳大傢 佛史**
4.目錄經序 皆成經典
(四) 南山律宗的思想體係
1.心法為體 教分化行
2.四分通大乘 唯識通四位
3.法體行相 律宗四科
4.化含三教 修依三觀
5.南山立宗 四分一統
6.門人蕃盛 南山獨尊
五、中國佛教律宗的發展與傳承
(一) 五代至宋的律宗中興
1.五代十國時期的守成
2.北宋時期的律宗中興
(二) 明清律學的復興
1.遼、金、元時期的律宗
2.復興律祖釋如馨
3.寶華初祖釋寂光
4.清代律祖釋讀體
(三) 民國律祖弘一大師
1.富傢子弟 **青年纔俊
2.留學日本 引領文藝先驅
3.叔同齣傢 弘一律師現身
4.弘法護生 律宗大師漸成
5.捨棄有部 專弘南山律宗
6.一代宗師 僧俗兩界共贊
(四) 律宗的法脈傳承譜係
1.曆史上的各種祖師譜係說
2.律宗祖師譜係概觀
六、律宗祖庭淨業寺
(一) 與道宣祖師有緣的其他寺院
1.剃度齣傢的日嚴寺
2.受戒學律的大莊嚴寺
3.住持弘律的西明寺
4.經常光顧的豐德寺
(二) 曆史上的淨業寺
1.道宣何時入住淨業寺
2.詩人賈島與淨業寺
3.白居易的衣冠塚
4.全真教主王重陽與淨業寺
5.明清以後的淨業寺
(三) 淨業寺的現狀
1.淨業寺的整體布局
2.不一般的山門
3.自然分布的殿堂
4.寺院中的聖跡
5.後山選佛場
6.道宣祖師塔
7.東溝閉關房
(四) 本如法師與淨業寺
1.淨業寺本如法師
2.淨業寺修建緣起
3.終南山佛教文化研究所
4.終南山佛子夏令營
後記
這本書的名字,如同一串古老的咒語,在我心中激起瞭一圈又一圈的漣漪。我對中國漢傳佛教的八大宗派一直抱有極大的興趣,總覺得它們是中國文化中一道獨特而迷人的風景綫。而《中國漢傳佛教八大宗派及其祖庭叢書》這個副標題,更是讓我眼前一亮,它承諾的不僅僅是宗派的介紹,更是宗派與它們精神源頭——祖庭之間的連接。我設想,這本書會如同一個引路人,帶領我一一拜訪那些承載著佛教智慧的聖地。我渴望瞭解,每個宗派是如何從印度佛教的源頭,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並根據中國的社會文化土壤,孕育齣獨特的教義和實踐方式。是怎樣的因緣讓這些宗派得以形成,又是什麼樣的精神力量讓它們得以傳承韆年?更令我期待的是,關於“祖庭”的介紹。我希望它能描繪齣那些古老寺院的景象,那些經曆瞭風雨侵蝕卻依然屹立不倒的建築,那些世代相傳的修行傳統,以及那些為宗派發展做齣貢獻的高僧大德的故事。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不僅僅是瞭解理論,更能感受到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精神的傳承,仿佛穿越時空,與那些古代的修行者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我這樣一個曾經在佛教的海洋裏遊弋,卻始終找不到清晰航嚮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及時雨。當我在書架上看到《以戒為師(律宗及其祖庭)/中國漢傳佛教八大宗派及其祖庭叢書》時,我幾乎是毫不猶豫地拿下瞭它。律宗,這個詞聽起來就有一種嚴謹、規範的感覺。我一直對“戒”的內涵和外延充滿好奇,它不僅僅是簡單的禁令,更是一種修行的指導和生活的準則。我特彆想瞭解,律宗是如何將“戒”提升到“師”的高度,它在佛教修行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這本書會不會深入剖析律宗的戒律體係,比如五戒、十善、菩薩戒等等,並且解釋它們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我期待著,它能通過生動的案例和曆史故事,將抽象的戒律具象化,讓我明白持戒並非束縛,而是通往解脫的階梯。同時,關於“祖庭”的部分,我也充滿瞭期待。一個宗派的祖庭,往往凝聚瞭該宗派的精神核心和曆史記憶。我很好奇,律宗的祖庭是怎樣的?那裏至今是否還保留著律宗修行的傳統?這本書能否帶我“走”進那些古老的寺院,感受那份寜靜與莊嚴,瞭解那些為律宗傳承做齣傑齣貢獻的祖師們?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填補瞭我一直以來的一個知識空白!作為一名佛教愛好者,我對“律宗”這個概念並不陌生,但總覺得它好像有些“高冷”,不像禪宗那樣廣為人知,也不像淨土宗那樣貼近生活。這次看到這本書的標題《以戒為師(律宗及其祖庭)》,我立刻被吸引住瞭。我非常想知道,“以戒為師”這句話究竟包含著怎樣的智慧和實踐?律宗是如何將戒律奉為修行之根本的?它與其他宗派在教義和修行方式上又有什麼不同之處?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律宗的核心思想,比如持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戒律。同時,“祖庭”這個詞也讓我充滿瞭好奇。律宗的祖庭在哪裏?那裏又有著怎樣的曆史故事和文化底蘊?是像少林寺那樣武術與佛法並重,還是像龍門石窟那樣與佛教造像藝術緊密相連?我設想著,這本書可能會通過講述曆代律宗祖師的生平事跡,來展現律宗的傳承和發展,讓我們看到那些嚴謹治學、精進修行的修行者是如何將佛教戒律發揚光大的。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對律宗有一個全麵而深刻的認識,不再覺得它遙不可及,而是能從中汲取到一份平靜和力量。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和書名組閤,總能讓人産生一種探尋古老智慧的衝動。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讀者,我一直對漢傳佛教的八大宗派和它們的祖庭感到非常著迷。這本書的名字《中國漢傳佛教八大宗派及其祖庭叢書》就像一張藏寶圖,指引著我去發現那些隱藏在曆史深處的寶藏。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本書將如何勾勒齣這八大宗派的獨特風貌。它們是如何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紮根、發展,並最終形成各自鮮明的特色?每一個宗派的故事,是否都像一部精彩的傳奇,充滿瞭高僧大德的智慧閃光和修行者的堅韌不拔?而“祖庭”二字,更是讓我充滿瞭想象。那些古老的寺廟,一定承載著無數的歲月滄桑和精神傳承。它們是否依然香火鼎盛,還是已經成為曆史的遺跡,等待我們去追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穿越時空的隧道,去感受不同宗派的獨特魅力,去理解它們是如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並對中國社會文化産生深遠影響的。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我能對中國佛教有一個更係統、更全麵的認知,甚至能夠從中找到一些關於人生意義的啓示。
評分這本書真是讓人眼前一亮!作為一個對佛教曆史和文化一直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係統介紹中國漢傳佛教各大宗派及其祖庭的書籍。這本書的副標題《中國漢傳佛教八大宗派及其祖庭叢書》立刻抓住瞭我的眼球,我期待它能像一本百科全書一樣,為我一一揭示那些深邃而古老的佛教傳統。我尤其好奇的是,它將如何梳理不同宗派的源流、發展脈絡,以及它們與祖庭之間的深厚淵源。是像一條蜿蜒的長河,細緻地描繪每一處支流的匯聚與分流,還是如同一幅宏大的曆史畫捲,將八大宗派置於宏觀的曆史背景下,展現它們各自獨特的時代印記?我設想著,書中可能會詳細介紹每個宗派的核心教義,比如淨土宗的“信願行”,禪宗的“明心見性”,天颱宗的“一念三韆”,法相宗的“唯識無境”等等。當然,更讓我期待的是,它會如何描繪那些承載著韆年曆史的祖庭,是那些莊嚴肅穆、香火鼎盛的寺院,還是那些充滿傳奇色彩的修行聖地?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枯燥的理論堆砌,更能通過生動的敘事和詳實的資料,讓我感受到曆代高僧大德的智慧與修行,體驗到佛教文化在中華大地上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