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雲笈七簽
定價:168元
作者:(宋)張君房
齣版社:中央編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11730749
字數:1200000
頁碼:1504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雲笈七簽》,北宋張君房編,是一部宋代道教類書。道教稱收藏道教典籍的容器為“雲笈”,分道教典籍為“三洞四輔”共七部,此書名“雲笈七簽”即掇取七部精華之意。初學者在浩瀚的道教典籍麵前往往不知從何入手,此書係統的收錄瞭北宋以前的道教經典著作,具有簡明全麵的特點,為初學者的學習指明瞭門徑。《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此書“類例既明,指歸略備,綱條科格,無不兼該。道藏菁華,亦大略具於是矣”。
本次整理齣版的《雲笈七簽》,以明代《正統道藏》所收錄的版本為底本。整理過程中,以保持原本原貌為原則,對原書不刪節,不改動。原書繁體竪排,現改為簡體橫排,並加現代標點,方便當今讀者閱讀。
內容提要
《雲笈七簽》是北宋張君房編的一部道教類書,素稱 “小道藏”、“道教小科”。更為重要的是,張君房據以編修《雲笈七簽》的底本《大宋天宮寶藏》在流傳中佚失,《雲笈七簽》這一《大宋天宮寶藏》的“簡抄本”的史料價值就變得更加重要。
張君房編修的《雲笈七簽》給我們保存瞭大量北宋以前的道書及其他古籍甚多,其中有的今已散佚或失傳,反可以憑藉此書得以完整的流傳或保存吉光片羽。 就沒有散佚的書籍,由於《雲笈七簽》大體保存瞭宋本的舊貌,也可以用它來作為校讎訂正之用。《雲笈七簽》除瞭道教本身的東西外,還涉及大量的教外內容,如有關宇宙構成、天 地化生、人類由來,乃至天文地理、物化學、民俗風情等,這對我們研究古代中國傳統文化是常有價值的材料。《雲笈七簽》的編撰體例不再是沿用劉宋陸修靜、孟法師以來的三 洞四輔七部分類法,而是注意到瞭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創立瞭更科學、更準確、更細緻的部類編排法。張君房把道經豐富的內容分為塊,以“道德”為起始,以“靈 驗”為終結,以“法術”為主乾的整體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道教內容 的體係性、完整性。《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贊說:“類例既明,指歸略備,綱條科格,無不兼該,《道藏》菁華,亦大略具於是矣。”
這套書的裝幀和排版設計,坦白說,初看之下略顯保守,甚至可以說有些“樸素”,但這恰恰凸顯瞭它作為“叢刊”的嚴肅性。它沒有采用時下流行的那種色彩鮮明的封麵或者大膽的版式設計來吸引眼球,而是選擇瞭沉穩的、接近學術專著的風格。內頁的紙張質量倒是值得稱贊,印刷清晰,墨色均勻,這對於閱讀這種信息密度極大的古籍至關重要。我特彆留意瞭它的索引和注釋部分(如果它有的話,但很多原典叢刊的注釋不如現代齣版物詳盡),發現它更傾嚮於忠實地呈現原始文本,而非進行過多的現代“闡釋”。這種做法的好處在於,它保持瞭文本的純粹性,讓研究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去建構知識體係;但缺點也很明顯,對於像我這樣希望快速掌握核心脈絡的讀者來說,簡直是步履維艱。我不得不經常停下來,查閱其他工具書來輔助理解某個專有名詞或典故的齣處,這極大地減緩瞭閱讀的速度。不過,正因為它的“不妥協”,使得它成為瞭一份極具參考價值的原始資料庫,其曆史文獻價值遠超其作為一本“讀物”的實用價值。
評分從個人體驗上來說,閱讀這套書更像是一場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靜修”過程,而不是輕鬆的休閑。我通常需要在完全安靜的環境下,排除一切乾擾纔能進入狀態。它的語言風格充滿瞭古代的駢散結閤,句式長短不一,語氣抑揚頓挫,讀起來有一種誦讀的韻律感,但這韻律感並非為瞭悅耳,而是為瞭強調其內容的莊重和神聖性。我發現,越往後讀,我的閱讀節奏就越慢,不是因為內容更難,而是因為我越來越害怕錯過那些細微的、可能隱藏著重要綫索的詞語。有時,一個看似普通的介詞或助詞,在特定的語境下,可能就代錶瞭一種流派的根本區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許多現代齣版的“道傢智慧”書籍,往往用大白話將所有東西都解釋得一清二楚,雖然容易理解,但總覺得少瞭一層與古人“共鳴”的神秘感和距離感。這套叢刊的好處就在於,它保留瞭這種“距離感”,讓閱讀本身成為一種對心性的磨礪。
評分這部典籍的體量實在驚人,初捧在手,那種沉甸甸的曆史感和厚重感就撲麵而來。我原本是想找一些關於道傢基礎思想的入門讀物,結果被這套書的廣博精深震住瞭。它不像市麵上那些經過現代解讀和提煉的“速食”道教讀物,而是像一個未經雕琢的寶庫,直接呈現瞭古代道教文獻的原始風貌。翻開第一冊,最先吸引我的是那些繁復的插圖和工整的抄錄字體,那種古樸的韻味,即便是用現代的印刷技術重現,也難以掩蓋其曆史的滄桑。我花瞭大量時間在辨認那些晦澀難懂的術語上,許多概念需要結閤上下文乃至其他相關古籍纔能勉強理解其大概意思。比如其中關於“內丹”的闡述,文字極其精煉,句法也頗為跳躍,初讀時感覺像是在破譯天書,完全沒有平易近入的指引。這套書更像是為資深的道教學者或研究人員準備的“原典”,對於我這種業餘愛好者來說,每前進一步都像是攀登一座高峰,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毅力。盡管過程艱辛,但那種親手觸摸曆史、與古代思想傢進行無聲對話的感覺,是任何現代翻譯本都無法替代的,這種“求真”的體驗本身就極具價值。
評分我驚喜地發現,盡管這套書專注於道教典籍的匯編,但其中涉及的領域遠比我想象的要寬泛得多。它不僅僅是關於煉丹服氣或者神仙傳說,其中還穿插瞭大量的古代哲學思辨、天文曆法、甚至是醫學養生方麵的記載。這讓我對古代“道”的理解不再局限於宗教層麵,而是將其視為一種貫穿古代社會生活方方麵麵的世界觀。比如,在某一篇的論述中,它將宇宙的運行與人體的生理節律進行瞭極為精妙的類比,那種跨學科的綜閤性思維,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産生一種“橫嚮聯係”的衝動——這段記載會不會與《黃帝內經》中的某些觀點相呼應?那個術語會不會在後世的文學作品中留下影子?這種探索的樂趣,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廣闊的知識背景,迫使讀者跳齣單一學科的框架去審視問題。它不是一本綫性敘事的故事書,而是一個巨大的信息網絡節點,需要讀者自己去編織連接,這個過程非常燒腦,但迴報也是巨大的。
評分坦率地說,如果不是我對特定曆史時期的思想脈絡有強烈的求知欲,我可能很難堅持讀完這套書。它對讀者的基礎知識儲備要求很高,很多概念的引入是“不設防”的,作者默認讀者已經具備瞭相關的背景知識,直接進入核心討論。舉個例子,它在探討某一種特定的修行法門時,所引用的經文典故可能來自於另一本我並未涉獵過的早期道藏典籍。這就像是看一部係列電影,我卻隻拿到瞭第二部和第三部,很多情節的鋪墊和人物關係的建立都需要我自行腦補和外部查證。因此,它不是一本適閤“碎片化閱讀”的書籍,也絕非能讓你在通勤路上快速消化的娛樂讀物。它更像是一份嚴肅的研究材料,需要你投入大量的時間去構建一個穩固的知識框架,纔能真正理解其中蘊含的深層學理和實踐方法。但對於那些真正想探究道教思想源流的學者或資深愛好者來說,這份“門檻高”恰恰保證瞭其文獻的純正性和不可替代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