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傳世經典隨身讀:老子(全本)

大學生傳世經典隨身讀:老子(全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春鞦] 老聃 著,方嚮東 注
圖書標籤:
  • 老子
  • 道傢
  • 哲學
  • 經典
  • 文化
  • 人生
  • 智慧
  • 修身
  • 勵誌
  • 國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高等教育齣版社
ISBN:9787040244786
版次:1
商品編碼:1012596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大學生傳世經典隨身讀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08-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95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老子》是道傢學說中極其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中國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由於其在文學領域的崇高地位,因此,學習古代文學往往都離不開對該書的關注。然而,《老子》一書語言艱澀,實在很難理解。為方便讀者閱讀理解,特編輯此書。《老子》不僅給齣瞭注釋,而且還有說解,完全能夠滿足普通大眾的閱讀需要。

作者簡介

  方嚮東,男,1954年生,安徽太湖人。師從徐復、錢玄等先生,古典文獻碩士,語言文字學博士。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訓詁學會副秘書長,江蘇語言學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先秦兩漢文獻,發錶過論文多篇,齣版過《(賈誼集)匯校集解》等著作5部,獲江蘇省社科三等奬,主持全國高校古籍整理與研究委員會項目4項,多次榮獲校級優秀教學成果奬。

目錄

前言/1
上篇 道經/1
第一章/3
第二章/7
第三章/10
第四章/12
第五章/14
第六章/16
第七章/18
第八章/20
第九章/22
第十章/24
第十一章/27
第十二章/30
第十三章/32
第十四章/34
第十五章/37
第十六章/40
第十七章/43
第十八章/45
第十九章/47
第二十章/49
第二十一章/52
第二十二章/55
第二十三章/58
第二十四章/61
第二十五章/63
第二十六章/66
第二十七章/69
第二十八章/72
第二十九章/74
第三十章/76
第三十一章/78
第三十二章/8l
第三十三章/84
第三十四章/86
第三十五章/88
第三十六章/90
第三十七章/93

下篇 德經/95
第三十八章/97
第三十九章/100
第四十章/103
第四十一章/105
第四十二章/108
第四十三章/110
第四十四章/112
第四十五章/114
第四十六章/116
第四十七章/118
第四十八章/120
第四十九章/122
第五十章/124
第五十一章/126
第五十二章/128
第五十三章/130
第五十四章/132
第五十五章/134
第五十六章/136
第五十七章/138
第五十八章/140
第五十九章/142
第六十章/144
第六十一章/146
第六十二章/148
第六十三章/150
第六十四章/152
第六十五章/155
第六十六章/157
第六十七章/159
第六十八章/161
第六十九章/163
第七十章/165
第七十一章/167
第七十二章/169
第七十三章/171
第七十四章/173
第七十五章/175
第七十六章/177
第七十七章/179
第七十八章/181
第七十九章/183
第八十章/185
第八十一章/188
附錄/190
史記·老子傳/190
莊子·天下篇(節選) /191
主要徵引與參考文獻/193

前言/序言

  老子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傳奇人物,關於他的身世,連善於“考之行事”的司馬遷都不大清楚。是老聃,是老萊子,是周太史儋,還是關尹,當代學者多有考證,然而總有捕風捉影之嫌。其實,今天是否能弄清楚,是否要弄清楚已經沒有多大必要,知人論世對老子來說,沒有什麼意義,因為他本來就不想人們弄清楚,他什麼也不想說,在關尹令喜的逼迫下,纔說瞭五韆言。而這五韆四百餘字,猶如璀璨的明珠,永遠閃爍著智慧的光輝。如果說半部《論語》可以治天下,老子的五韆言則足以治宇宙。蘇軾讀蘇轍《老子解》寫道:“使戰國有此書,則無商鞅、韓非;使漢初有此書,則孔、老為一;使晉、宋間有此書,則佛、老不為二。”(《題(老子道德經)後》)這個評價,可以充分說明《老子》在中國文化史和思想史上的價值。
  根據左孝彰先生的說法,老子學說研究的對象是自然萬物的總體,要解決的是關於自然總體的最高普遍性問題,一是自然萬物的本根、本原及其普遍的存在形式,二是人的認識與自然萬物的關係,三是自然萬物演化運動的普遍規律。老子哲學是自然主義哲學,又是現實的實用的人本功利哲學。(《老子歸真》,201—202頁)簡單地說,老子的哲學,既是抽象的理性思維,又是具體的治人事天的方法和手段。今日讀老子,可以各取所需,我們可以把它轉化成正確處理自己與人、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方麵的智慧,尤其對我們今天建設國傢與世界高度和諧的局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一個寶葫蘆,你想它變什麼它就可以變成什麼。這就是為什麼《老子》被讀瞭幾韆年我們今天仍要讀它的原因。
  關於《老子》的成書年代,有三種說法,一、早齣說。認為老子在孔子之前。《老子》一書成書於春鞦末年,郭沫若、呂振羽、高亨、張岱年、陳鼓應等持此說。二、晚齣說。認為《老子》成書於秦漢之間或漢文帝之時,顧頡剛、劉節等持此說。三、戰國說。有戰國初和戰國末。王國維、梁啓超、馮友蘭、侯外廬等持此說。(王中江《郭店竹簡(老子)略說》,載《郭店楚簡研究》,中國哲學第二十輯)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第三號漢墓齣土瞭帛書《老子》甲、乙本。帛書甲本無避諱,抄寫在劉邦稱帝之前。帛書乙本有避諱,諱“邦”字,抄寫在劉邦稱帝之後。二本同屬漢初,但各有特點,在句型、虛詞、所用古今字、假藉字方麵均有差彆,是當時一般的學習讀本,而非善本。1993年,湖北郭店楚墓齣土瞭竹簡《老子》據確認,一號墓主的身份是上士,據說是東宮之師,也就是王子的老師。墓葬的時間在公元前300年左右,竹簡抄寫的時間應更早一些。據崔仁義的觀點,晚於公元前341年(《荊門楚墓齣土的竹簡(老子)初探》,載《荊門社會科學》1997—5)。從簡本用字看,“亡”錶示“有無”的“無”。“無”雖然在甲骨文中已齣現,但錶示“有無”的“無”主要是“亡”而不是“無”字。戰國末年,“亡”、“無”分傢。從簡本用“亡”而不用“無”說明較早。可以證明,《老子》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約公元前300年左右)(許抗生《初讀郭店竹簡(老子)》,載《郭店楚簡研究》)根據《莊子·天下》篇已經完整地引用瞭《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以下的六句話,至少可以證明莊子的作者是聽到或看到老子的言論的。
  《老子》的主要傳世本,河上公本相傳是漢文帝時河上公注。但唐代劉知幾提齣質疑,今依帛書老子甲、乙本勘校,訛誤甚多,非漢人所為,並晚於魏王弼。王弼本今傳本齣自武英殿聚珍版叢書。底本為明萬曆張子象刻本,參校《永樂大典》與《經典釋文》而刊定,來自宋晁說之所跋,熊剋“復鏤以傳”之翻刻本。今天拿王弼本與帛書本及楚簡本比勘,王弼本明顯是經過整理加工的本子,文筆曉暢,流傳在文人學者與士大夫階層,與河上公本通俗簡要,流傳於道流學子與平民百姓之間不同。
  《老子》的注釋,曆代甚多。由於《老子》後來衍生齣道教,所以有依道教教義來注者;由於《老子》中多有論兵,所以有依兵傢來注者;由於《老子》中多言治國,所以有依政理來注者;由於《老子》中多名言警句,所以有依謀略來注者;五韆言不知衍生齣多少萬言,或許畢生專治《老子》,也難以卒讀。
  應高等教育齣版社之邀,又鑒於教學《老子》十幾年,談天論人,頗受學生歡迎,時時關注,情有所鍾,心有所得,故欣然應允。又轉而犯難,今日的大學生,古文能力深淺不齊,失之於淺,此書何用?失之於深,此書又何用?於是有釋有引,釋文力求通俗易懂,鑒於《老子》文義玄奧,每章之後略加說解;引文則顧及曆代注傢,挑選一些貼近文義具有代錶性的注釋,按時代先後順序排列,以便讓讀者瞭解其梗概,也藉此提高其文言閱讀能力。為求行文簡潔,引文隻列注傢名,齣處開列於後。從閱讀的角度考慮,楚簡本是節選本,帛書本也有殘缺,訛奪較多,因此以王弼本作底本。至於王弼本與各本存在。的異文,隻挑選一些文義或句法差異大的,不影響意義的虛詞不一一列齣。附錄選取《史記》和《莊子》有關老子其人其書的資料,以供讀者參考。
《老子》:穿越時空的智慧箴言,照亮人生迷途的明燈 在浩瀚的書海中,總有一些經典如同璀璨的星辰,穿越韆年,依然閃耀著不朽的光輝。它們以其深刻的思想、精煉的語言,洞察人性的幽微,揭示宇宙的奧秘,為無數迷惘的心靈指引方嚮。而《老子》,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顆。這部誕生於春鞦戰國時期的古老智慧之書,以其寥寥五韆言,卻包羅萬象,蘊含著足以影響中國乃至世界文明進程的深遠思想。 《老子》,又稱《道德經》,是道傢學派的奠基之作,被譽為“萬經之王”。其作者老子,是一位在中國曆史上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他的生平事跡至今仍是研究者們探討的焦點。然而,無論其形象如何撲朔迷離,他留下的《道德經》卻是真實而具體地展現在我們麵前,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道”的追尋:宇宙萬物的本源與規律 《老子》的核心概念是“道”。“道”是什麼?老子並沒有給齣一個明確的定義,因為“道”是超越語言和概念的。他隻是通過一係列的描述,引導我們去體悟。“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開篇即點明瞭“道”的不可言說性。它不是一個可以被輕易命名的具體事物,而是宇宙萬物的終極本源,是驅動一切存在的根本法則。 老子認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意味著,從一個混沌未分的“道”,産生瞭陰陽二氣,再由陰陽二氣衍化齣萬事萬物。這種生成觀,體現瞭老子樸素而辯證的宇宙觀。他看到瞭萬物皆有其生長的規律,而這個規律,就隱藏在“道”之中。 “道”無形無象,卻又無處不在,無所不包。它“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它像空氣一樣,我們看不見摸不著,卻維係著我們的生命;它像水一樣,看似柔弱,卻能穿石,滋養萬物。“道”的運行,沒有主觀意誌,沒有目的性,它隻是自然而然地發生著,遵循著自身的節奏。 理解“道”,就是要理解事物發展的規律,順應自然,而非強行乾預。這是一種深邃的哲學智慧,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我們常常被各種欲望和目標所裹挾,忘記瞭事物本來的樣子,也忽略瞭內在的節奏。《老子》的“道”,恰似一麵鏡子,讓我們反思自身與世界的關係,提醒我們迴歸本真,體悟生命的流動。 “德”的修行:個體生命的安頓與升華 如果說“道”是宇宙的宏觀規律,“德”則是“道”在個體生命中的體現。老子所說的“德”,並非通常意義上的道德規範,而是指順應“道”而産生的個體生命的力量和品格。“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真正的“德”,是自然而然地流露,而不是刻意為之。 老子強調“無為而治”。“無為”並非無所作為,而是指不違背自然規律,不妄作妄為。在政治上,他主張“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統治者應該減少乾預,讓人民遵循自然的狀態去生活,這樣纔能達到長治久安。 在個人修養方麵,“無為”意味著放下不必要的執著,去除過度的欲望。老子提倡“緻虛極,守靜篤”,通過虛靜的內心,來體悟“道”的運行,從而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安寜。他告誡人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知道滿足,知道適可而止,纔能避免危險,獲得長久的安穩。 “上善若水。”水,是老子極為欣賞的意象。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水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相爭,甘於處於低窪之地,這種柔弱、謙卑、包容的品質,正是“道”的體現,也是個體生命值得學習的“德”。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我們常常陷入焦慮與攀比之中,將自己置於無休止的追逐之中。《老子》的“無為”和“知足”,提供瞭一種超脫的視角,讓我們審視自己真正的需求,尋找內心的平靜,而不是被外界的喧囂所吞噬。 辯證的智慧:禍福相依,柔弱勝剛強 《老子》充滿瞭辯證的思維,它告誡我們事物往往具有兩麵性,對立之中蘊含著統一。“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老子看到瞭對立麵之間的相互依存和轉化。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是《老子》中最廣為人知的一句話之一。它提醒我們,看似不幸的事情,可能孕育著轉機;而眼前的幸福,也可能潛藏著危機。這種辯證的眼光,有助於我們以更平和的心態麵對生活中的起伏,不因一時的得意而忘形,也不因一時的失意而絕望。 老子還深刻地闡述瞭“柔弱勝剛強”的道理。“天下之至柔,馳騁乎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柔軟的事物,往往比堅硬的事物更具韌性,更能長久。“弱之勝強,柔之勝剛。”這種思想,顛覆瞭人們對力量的傳統認知,強調瞭柔韌、謙遜、包容的價值。 在人際交往和應對挑戰時,《老子》的辯證智慧尤為珍貴。當我們學會以柔剋剛,以退為進,往往能化解矛盾,贏得主動。這種智慧,不是消極的逃避,而是一種更高明的生存之道。 《老子》的時代價值 盡管《老子》誕生於兩韆多年前,但其思想至今仍具有深刻的時代價值。 在個人成長方麵,《老子》教會我們如何認識自我,如何安頓心靈。在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現代社會,學會“緻虛極,守靜篤”,培養內心的寜靜,找到生活的平衡點,顯得尤為重要。理解“知足常樂”,放下不必要的攀比和欲望,可以讓我們獲得真正的幸福感。 在人際關係方麵,《老子》的“無爭”、“柔弱”等思想,為我們提供瞭化解衝突、構建和諧關係的智慧。學會理解和包容,以柔和的態度處理問題,往往比強硬的對抗更能解決問題。 在社會治理方麵,《老子》的“無為而治”思想,對當今的政府管理仍然具有藉鑒意義。它提醒我們,過度的乾預和管製,往往會適得其反。尊重規律,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命令,相信人民的自我管理能力,或許能帶來更穩定、更繁榮的社會。 在環境倫理方麵,《老子》所倡導的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與當今世界迫切需要解決的環境危機不謀而閤。認識到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尊重自然規律,纔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老子》是一部常讀常新的經典。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體會和領悟。它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者,用睿智的語言,引導我們審視人生,洞察世界。它不強求你改變,隻是給你一個不同的視角,讓你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一條通往內心平和與智慧的道路。 這部《老子》(全本),將以其原汁原味的風貌,呈現給每一位渴望智慧的讀者。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盞燈,一門課,一生的修行。讓我們跟隨老子的腳步,一起踏上這場穿越時空的智慧之旅,去體悟那深邃而永恒的“道”,去踐行那柔韌而包容的“德”,去照亮自己的人生道路。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字體選擇,簡直是為老花眼人士量身定做的良心之作。我母親最近也開始對傳統文化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但她總抱怨現在的書字太小看不清。我把這本給她看後,她愛不釋手。字體大小適中,行距舒適,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在某些容易産生歧義的地方,特意用瞭不同的字體或顔色進行標注,雖然整體保持瞭古樸的風格,但這種細微的區分度,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準確性和舒適度。這種對讀者的尊重,體現在這本書的每一個細節裏,從封麵材質到內頁的觸感,都體現瞭齣版方對“經典傳播”這件事的敬畏之心。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希望與長輩一起分享閱讀樂趣的讀者,它能有效跨越代際的閱讀障礙。

評分

說實話,我對這種所謂的“隨身讀”版本一直持保留態度,總覺得篇幅太短或內容會被過度簡化。但是,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在保證瞭內容完整性的前提下,巧妙地做瞭注釋和導讀工作,使得每一段文字的內涵都能被現代讀者準確把握,而不是停留在字麵意思上。編者顯然深諳“取之有度”的藝術,既沒有讓注釋喧賓奪主,影響原文的韻味,又恰到好處地提供瞭必要的背景知識。我尤其欣賞它對一些關鍵概念的闡釋,那種對曆史語境的還原非常到位,讓我理解瞭這些思想誕生時的社會環境,從而更能體會其價值。這本書的便攜性也做得很好,放在包裏一點也不占地方,非常適閤在通勤路上或者午休時間拿齣來品讀幾頁,隨時隨地都能與先賢對話的感覺,妙不可言。

評分

最近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幫助我梳理思維的書,無意中發現瞭這本,它的名字聽起來就很有分量。初讀下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通透”。文字的組織非常流暢,作者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循循善誘地引導你進入一個全新的思想境界。它沒有使用太多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用非常貼近生活的例子來闡釋那些看似高深的哲理,這對於我們這些初涉經典閱讀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通常閱讀書籍時會習慣性地做很多標記,但這本的文字魅力讓我常常忘記瞭手中的筆,隻是沉浸其中,任由思緒隨著作者的筆觸起伏。每讀完一個小章節,都會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仿佛有什麼長久以來的睏惑瞬間被撥開瞭,內心感到無比的平靜和清晰。這種閱讀體驗,簡直是太棒瞭,讓我對未來的人生規劃也有瞭新的啓發。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雅緻,那種古樸的墨香撲麵而來,讓我一下子就想起瞭小時候翻閱舊書時的感覺。紙張的質感也很好,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讓人感覺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作品。拿到手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瞭第一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清晰的字體和閤理的排版,閱讀起來毫無壓力。作者的序言部分寫得很有深度,他沒有對原文進行生硬的解讀,而是從現代人的視角切入,探討瞭這些經典思想在當今社會如何煥發生機,這讓我對後續內容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整本書的裝幀設計仿佛在嚮讀者傳達一種寜靜緻遠的氣質,非常符閤閱讀經典所需的沉靜心境。我特彆喜歡它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頁眉和頁腳的留白,既保證瞭美觀,又不影響閱讀的連貫性,看得齣編輯團隊是下瞭一番功夫的。這本書的整體感覺非常“正”,讓人覺得這是一部用心製作的、對得起“傳世經典”這四個字的作品。

評分

我是一個對書籍的“氣場”很敏感的人。很多號稱經典的讀物,拿在手裏總感覺少瞭一點味道,可能是翻譯或編排的問題。但這本讓我找到瞭久違的共鳴感。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麵能映照自己內心世界的鏡子。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常常會停下來,不是因為不懂,而是因為被某一句簡單的話語深深觸動,需要時間去消化它帶來的震撼。這種感覺是其他快餐式讀物完全無法比擬的。它教會我的,不是具體的“做什麼”,而是更深層次的“如何存在”。書中那種不動聲色的力量,比任何激昂的口號都來得有力,它引導我審視自己的內心,放下不必要的執念。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知識的積纍,更在於對生命態度的重塑。我會把它放在床頭,作為每日靜心、調整心緒的必備良伴。

評分

原來在學校的圖書館看到的,對《道德經》入門很不錯,比較適用的版本,通俗易懂

評分

書的質量很好,看起來很小巧,方便攜帶,很實用

評分

在廣州物流很快

評分

原來在學校的圖書館看到的,對《道德經》入門很不錯,比較適用的版本,通俗易懂

評分

這本《老子》,很不錯。沒有瑕疵。

評分

這套書很好簡潔明瞭適閤學生閱讀適閤做科普讀物真的很不錯。就是很難買全瞭。在京東買非常好正版保證快捷到傢售後無憂包裝也能夠保證。並且因為是自己的物流所以品質更好有保證

評分

原來在學校的圖書館看到的,對《道德經》入門很不錯,比較適用的版本,通俗易懂

評分

原來在學校的圖書館看到的,對《道德經》入門很不錯,比較適用的版本,通俗易懂

評分

書的質量很好,看起來很小巧,方便攜帶,很實用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