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FX系列PLC定位控制应用技术/工控技术精品丛书

三菱FX系列PLC定位控制应用技术/工控技术精品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金城,付明忠 编
图书标签:
  • PLC
  • 三菱FX
  • 定位控制
  • 工控技术
  • 自动化
  • 编程
  • 工业控制
  • 电机控制
  • 技术手册
  • 应用实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
ISBN:9787121222689
商品编码:1289790199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4-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三菱FX系列PLC定位控制应用技术/工控技术精品丛书
  • 作者:李金城//付明忠
  • 定价:68
  • 出版社:电子工业
  • ISBN号:9787121222689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4-02-01
  • 印刷时间:2014-02-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514
  • 字数:861千字

编辑推荐语

李金城、付明忠编著的这本《三菱FX系列PLC定位控制应用技术》是以三菱电动机的三菱FX系列PLC为目标机型,以广大自动化技术的初学者为对象而编写的一本专门讲解定位控制技术的入门书籍,全部由6部分组成,内容及章节安排如下:定位控制基础知识(**章);三菱FX3U PLC定位控制技术(第2、3章、4章);步进电动机定位控制技术(第5章);三菱MR-J3伺服驱动器应用技术(第6、7章);定位模块FX2N-1PG定位控制技术(第8章);定位单元FX2N-20GM定位控制技术(第9章、**0章)。

内容提要

应用步进电动机和伺服电动机进行定位控制的技 术目前已经非常普及,但专门阐述这方面内容的技术 书籍还相当缺乏,特别是以初学者为对象的从入门到 提高的读物基本还处于空白阶段。
     李金城、付明忠编著的这本《三菱FX系列PLC定 位控制应用技术》以三菱FX系列PLC为目标机型,以 想学习和掌握定位控制应用技术的初学者为对象,详 细介绍了PLC在定位控制技术中的应用知识。
     为使初学者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学习和掌握定位控 制技术,《三菱FX系列PLC定位控制应用技术》特别 加强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定位控制基本知识、FX 系列PLC定位控制性能及脉冲输出和定位指令的详细 解读,使读者对定位控制的组成、结构和控制方式等 有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以逐步提高的方式对 MR-J3伺服驱动器、FX2N-1PG定位控制模块及FX2N- 20GM定位控制单元的功能、参数、操作等方面知识进 行了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的介绍。本书编写力求 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书中精 选的应用实例可供读者在实际应用中参考。
     《三菱FX系列PLC定位控制应用技术》适合所有 想通过自学来掌握三菱FX系列PLC定位控制技术的人 员,同时也可作为PLC控制技术的培训教材和机电一 体化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章 定位控制基础知识/1
1.1 定位控制介绍/1
1.1.1 定位控制与定位控制方式/1
1.1.2 定位控制脉冲输出方式/3
1.1.3 PLC定位控制系统的组成/5
1.2 伺服电动机和伺服驱动器/7
1.2.1 伺服电动机/7
1.2.2 伺服驱动器/10
1.2.3 偏差计数器和位置增益/14
1.3 脉冲当量与电子齿轮比设置/16
1.3.1 脉冲当量/16
1.3.2 电子齿轮与电子齿轮比/18
1.3.3 电子齿轮比的应用和设置/19
1.3.4 定位控制中的计算/25
1.4 编码器/28
1.4.1 编码器简介/28
1.4.2 编码器分类/29
1.4.3 增量式编码器的使用/32
1.5 定位控制运行模式分析/38
1.5.1 相对定位和**定位/38
1.5.2 原点和零点/39
1.5.3 原点回归模式分析/40
1.5.4 单速运行模式分析/44
1.5.5 中断单速定长运行模式分析/46
1.5.6 多速运行模式分析/47
1.5.7 表格定位运行模式/48
1.6 联动与插补分折/49
1.6.1 独立单轴连动与2轴同步联动/49
1.6.2 轨迹控制分析/50
1.6.3 插补控制分析/52
1.6.3 插补指令简介/57
1.7 端口电路和信号传输/58
1.7.1 信号回路分析法/58
1.7.2 端口电路结构/60
1.7.3 脉冲信号的传输示例/64
第2章 FX PLC定位控制介绍/67
2.1 FX系列PLC的定位控制功能/67
2.1.1 FX1S、FX1N的定位控制功能/67
2.1.2 FX2N的定位控制功能/68
2.1.3 FX3U的定位控制功能/69
2.2 定位控制模块和控制单元/70
2.2.1 FX2N的定位控制模块/70
2.2.2 FX2N的定位控制单元/70
2.2.3 三菱PLC定位控制系统结构/74
第3章 FX3U PLC定位控制技术应用/76
3.1 预备知识/76
3.1.1 FX3U PLC新增编程软元件/76
3.1.2 FX PLC定位控制相关软元件及内容含义/78
3.1.3 FX特殊功能模块介绍/86
3.1.4 FX3U-2HSY-ADP高速脉冲适配器介绍/88
3.2 特殊功能模块BFM读/写指令/93
3.2.1 BFM读指令FROM/93
3.2.2 BFM写指令TO/95
3.2.3 BFM分时读出指令RBFM/96
3.2.4 BFM分时写入指令WBFM/98
3.3 脉冲输出指令/99
3.3.1 脉冲输出指令PLSY/99
3.3.2 带加减速的脉冲输出指令PLSR/102
3.3.3 可变速脉冲输出指令PLSV/106
3.4 定位控制指令/109
3.4.1 概述/109
3.4.2 原点回归指令ZRN/110
3.4.3 带搜索功能原点回归指令DSZR/114
3.4.4 相对位置定位指令DRVI/119
3.4.5 **位置定位指令DRVA/122
3.4.6 **位置数据读取指令ABS/125
3.4.7 中断定长定位指令DVIT/128
3.4.8 表格定位指令TBL/132
第4章 FX3U PLC定位控制程序编制/138
4.1 标志位与程序基本样式/138
4.1.1 指令执行完成标志位M8029和M8329/138
4.1.2 脉冲输出状态标志位M8340、M8348和M8349/140
4.2 定位控制程序基本样式/142
4.2.1 原点回归程序基本样式/142
4.2.2 手动程序基本样式/145
4.2.3 单轴定位控制程序基本样式/147
4.3 定位控制程序示例/153
4.3.1 定位控制程序样例/153
4.3.2 PLSR和PLSY指令定位控制程序编制/159
4.3.3 定位指令定位控制程序编制/162
4.3.4 表格定位指令定位控制示例/171
第5章 步进电动机定位控制技术应用/176
5.1 步进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76
5.1.1 步进电动机的结构/176
5.1.2 步进电动机工作原理/177
5.1.3 步进电动机性能参数与选用/179
5.2 步进驱动器/182
5.2.1 步进驱动器的结构组成/182
5.2.2 步进驱动器的细分/183
5.2.3 研控YK型步进驱动器的使用/184
5.3 步进电动机定位控制的应用/191
5.3.1 步进电动机定位控制计算/191
5.3.2 步进电动机定位控制程序设计/193
第6章 MR-J3伺服驱动器规格及连接/195
6.1 产品规格与附件/195
6.1.1 简介/195
6.1.2 型号规格/197
6.1.3 配套伺服电动机/198
6.1.4 附件/200
6.2 端口与连接/205
6.2.1 端口简介/205
6.2.2 主电路端口说明与连接/206
6.2.3 位置控制模式(P输入(I端口说明与连接/207
6.2.4 位置控制模式(P输出(O端口说明与连接/212
6.2.5 MR-J3伺服驱动器位置控制模式I/O信号连接举例/215
第7章 MR-J3伺服驱动器应用/220
7.1 定位控制常用参数设置/220
7.1.1 驱动器功能参数简介/220
7.1.2 基本设定参数PA□□/223
7.1.3 增益、滤波器调整设定参数PB□□/236
7.1.4 扩展设定参数PC□□/240
7.1.5 I/O设定参数PD□□/245
7.2 驱动器的显示与操作/250
7.2.1 操作显示面板说明/250
7.2.2 状态显示./252
7.2.3 诊断显示/254
7.2.4 报警显示/255
7.2.5 参数显示与设定/256
7.2.6 I/O信号显示与输出信号强制输出/258
7.2.7 试运行操作/260
7.3 伺服驱动器的启动和调试/263
7.3.1 伺服驱动器的启动准备/263
7.3.2 伺服系统的调试/265
7.4 伺服驱动器故障与报警/267
7.4.1 故障报警概述/267
7.4.2 报警及其处理方法/269
7.4.3 警告及其处理方法/273
7.4.4 开机故障及常见故障分析/275
第8章 FX2N-1PG定位控制技术应用/278
8.1 性能、端口和连接/278
8.1.1 性能规格/278
8.1.2 LED显示与端口分配/279
8.1.3 端口接线/281
8.1.4 1PG与步进/伺服驱动器的接线/283
8.2 缓冲存储器BFM#/285
8.2.1 缓冲存储器BFM#简介/285
8.2.2 速度/位置单位制/287
8.2.3 速度/位置运行参数设置/289
8.2.4 控制字设置/291
8.3 操作模式及程序设计/298
8.3.1 手动(JOG运行操作/298
8.3.2 原点回归运行操作/300
8.3.3 单速定位操作/304
8.3.4 中断单速定位操作/306
8.3.5 双速定位操作/309
8.3.6 外部信号双速定位操作/311
8.3.7 变速定位操作/312
8.4 应用程序设计例讲/314
8.4.1 单速定位往复运动/314
8.4.2 双速定位运动/319
8.4.3 双轴定位机械手程序示例/326
8.5 FX2N-10PG定位模块介绍/335
8.5.1 性能简介/335
8.5.2 新增功能介绍/336
第9章 FX2N-20GM的组成与连接/339
9.1 产品结构的组成/339
9.1.1 简介/339
9.1.2 FX2N-20GM的产品结构组成/340
9.1.3 20GM控制系统配置/343
9.2 产品性能规格/344
9.2.1 电源规格/344
9.2.2 主要规格/345
9.2.3 性能规格/345
9.2.4 输入规格/346
9.2.5 输出规格/347
9.3 连接/348
9.3.1 电源接线/348
9.3.2 输入/输出端口的信号接线/348
9.3.3 20GM与驱动器连接/352
9.4 故障与维护/354
9.4.1 故障与故障诊断/354
9.4.2 故障代码表/356
9.4.3 维护/358
**0章 FX2N-20GM参数设置与指令应用/359
10.1 参数及其设置/359
10.1.1 参数简介/359
10.1.2 定位控制参数/360
10.1.3 I/O控制参数/366
10.1.4 系统参数/372
10.2 指令及其应用/375
10.2.1 指令概述/375
10.2.2 定位控制指令/377
10.2.3 顺控指令/390
10.3 特殊辅助继电器和特殊数据寄存器/406
10.3.1 特殊辅助继电器/406
10.3.2 特殊数据寄存器/408
**1章 FX2N-20GM编程软件VPS的使用/413
11.1 概述/413
11.1.1 简介/413
11.1.2 软件界面/414
11.1.3 窗口/416
11.2 参数的软件设置/417
11.2.1 定位参数/417
11.2.2 I/O参数/419
11.2.3 系统参数/420
11.3 编程图标符号的应用/421
11.3.1 符号图标简介/421
11.3.2 流程符号(Flow Symbols说明/423
11.3.3 指令符号(Code Symbols说明/426
11.3.4 功能符号(Function Symbols说明/431
11.4 图形程序的编制/435
11.4.1 程序编制说明/435
11.4.2 图形程序的基本操作/437
11.4.3 图形程序编制基础示例/439
11.4.4 图形程序编制示例/444
11.5 图形程序的操作/447
11.5.1 20GM程序的存/取操作/447
11.5.2 图形程序的读/写操作/447
11.5.3 图形程序与cod指令文本程序的转换操作/450
**2章 FX2N-20GM cod指令程序的编制/454
12.1 预备知识/454
12.1.1 程序编制应知/454
12.1.2 20GM的定位操作与执行方式/461
12.1.3 m代码/466
12.1.4 PLC对20GM的通信操作/470
12.2 常用控制编程示例/477
12.2.1 定位系统设置/477
12.2.2 常用控制编程示例(独立2轴/478
12.2.3 常用控制编程示例(同步2轴/485
12.3 PLC控制20GM编程示例/488
12.3.1 编程示例控制概述/488
12.3.2 系统的组成与电气原理图/489
12.3.3 定位控制的程序设计/491
12.3.4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493
附录A FX3U PLC定位控制特殊软元件速查列表/499
附录B MR-J3伺服驱动器参数列表/501
附录C FX2N-1PG定位模块一览表/505
附录D FX2N-20GM定位单元一览表/507
附录E 深圳研控步进电动机与适配驱动器/513
参考文献/515


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 本书面向广大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的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理念、关键技术及实际应用。全书内容紧密围绕工业现场的实际需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读者构建扎实的技术基础,掌握解决复杂自动化问题的能力。 第一篇 自动化控制系统基础理论 本篇将系统梳理自动化控制领域的核心概念与基础知识,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章 工业自动化控制概述 1.1 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从早期机械化、电气化到数字化、网络化,再到智能化、服务化,梳理工业自动化的演进脉络。 探讨物联网(IoT)、大数据、人工智能(AI)、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如何重塑工业自动化格局。 分析柔性制造、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概念及其对控制系统设计的影响。 1.2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功能 详细阐述传感器(输入)、控制器(处理)、执行器(输出)的协同工作原理。 介绍上位机(监控、人机交互)与下位机(现场控制)的层次化结构。 分析数据采集(DAQ)、信号处理、逻辑控制、运动控制、安全控制等关键功能模块。 1.3 控制系统的分类与选择 按控制对象分类:定点控制、连续控制、顺序控制、伺服控制等。 按控制方式分类:开环控制、闭环控制、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分析不同控制策略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介绍PLC、DCS、PC-based控制系统等主流控制硬件平台的特点与选择原则。 第二章 传感器与变送器技术 2.1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分类 详细介绍各类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光电式、压电式、霍尔效应等。 重点阐述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热电阻、红外)、压力传感器(应变片、扩散硅)、位移传感器(LVDT、编码器、激光)、液位传感器(浮球、超声波、雷达)、流量传感器(涡轮、电磁、质量)等在工业中的典型应用。 2.2 信号调理与变送器 讲解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特点(模拟量、数字量、不同电压/电流范围)以及信号调理的必要性。 介绍放大器、滤波器、隔离器、A/D转换器等信号调理电路的功能与设计。 分析变送器的作用,如何将传感器信号转换为标准工业信号(如4-20mA、0-10V、HART协议等)。 2.3 传感器选型原则与常见问题 从精度、量程、响应速度、工作环境(温度、湿度、防爆)、功耗、成本等方面,提供详细的选型指导。 分析传感器安装、校准、维护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三章 执行器与驱动技术 3.1 执行器的基本类型与工作原理 介绍电动机(直流、交流、步进、伺服)及其驱动方式。 讲解气动执行器(气缸、气阀)和液压执行器(油缸、液压马达)的特点与应用。 分析电磁铁、继电器、接触器、固态继电器(SSR)等开关型执行器。 3.2 驱动电路设计与选型 探讨不同类型执行器的驱动电路设计,包括功率放大、隔离、保护等。 介绍步进电机驱动器、伺服驱动器、变频器(VFD)的功能、参数设置与选型。 分析电机选型时需要考虑的功率、转速、扭矩、效率、制动、绝缘等级等因素。 3.3 执行器集成与故障诊断 讲解执行器与控制器的接口方式,如何实现精确、可靠的控制。 分析执行器常见故障(堵转、过载、漏油、密封失效等)及其诊断与排除方法。 第四章 控制理论基础 4.1 经典控制理论回顾 介绍系统的时域响应(瞬态响应、稳态响应)与频域特性(频率响应、Bode图、Nyquist图)。 深入理解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的原理、参数整定方法(手动整定、Ziegler-Nichols法、自动整定)及其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分析PID控制的局限性(如易产生超调、对系统时滞敏感等)。 4.2 先进控制策略简介 模糊逻辑控制(FLC):基于模糊规则的非线性控制方法,适用于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系统。 神经网络控制(NNC):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实现自适应和优化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MPC):基于系统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系统行为,并优化控制输入,特别适用于多变量、约束复杂的系统。 自适应控制:根据系统参数变化或外部干扰,自动调整控制器参数,保持系统性能。 4.3 离散时间系统与数字控制 介绍采样定理、零阶保持器,理解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过程。 分析离散时间系统的表示方法(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方程)。 探讨数字PID控制器、状态反馈控制等在数字域的实现。 第二篇 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实践 本篇将重点介绍主流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硬件平台,以及如何利用它们进行实际的系统设计与编程。 第五章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原理与应用 5.1 PLC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讲解PLC的CPU模块、存储器模块、输入/输出(I/O)模块、通信模块、电源模块等核心组成部分。 深入阐述PLC的扫描周期工作方式:读取输入、执行程序、输出刷新。 介绍PLC的指令系统:基本逻辑指令、定时器、计数器、数据处理指令、位移指令、跳转指令、通信指令等。 5.2 PLC编程语言与软件 详细介绍IEC 61131-3国际标准定义的五种编程语言:梯形图(LD)、指令表(IL)、结构化文本(ST)、功能块图(FB)、顺序功能图(SFC)。 重点讲解梯形图在逻辑控制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其与指令表、结构化文本结合使用。 介绍主流PLC厂商的编程软件(如西门子TIA Portal、三菱GX Works3、罗克韦尔Studio 5000等)的操作界面、项目管理、程序调试功能。 5.3 PLC的输入/输出(I/O)配置与扩展 讲解数字量输入/输出(DI/DO)、模拟量输入/输出(AI/AO)模块的选型与接线。 介绍分布式I/O、远程I/O的概念及其优势。 分析I/O点数计算、电气隔离、防浪涌保护等设计要点。 5.4 PLC的通信技术 介绍串行通信(RS-232, RS-485)及其在PLC通信中的应用。 深入讲解工业以太网(Ethernet/IP, Profinet, Modbus TCP/IP)和现场总线(Profibus, DeviceNet, CC-Link)的工作原理、通信协议与拓扑结构。 分析PLC与其他设备(HMI、SCADA、DCS、其他PLC)之间的数据交换与集成。 第六章 触摸屏(HMI)与人机交互设计 6.1 HMI的功能与类型 介绍HMI在工业自动化中的作用:监控、操作、报警、报表、趋势显示。 区分文本显示器、图形化HMI(触摸屏)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介绍不同尺寸、分辨率、防护等级的触摸屏产品。 6.2 HMI组态软件与画面设计 介绍主流HMI组态软件(如西门子WinCC, 威纶通EZBuilder, MCGS等)的功能,包括画面创建、控件添加、对象链接、脚本编写。 指导读者如何设计直观、易用的用户界面,包括元素布局、颜色搭配、字体选择、图标设计。 讲解数据绑定、动画效果、报警消息显示、历史趋势图绘制等关键技巧。 6.3 HMI与PLC的数据通信 详细介绍HMI与PLC之间的数据交换方式(如读/写寄存器、设备驱动配置)。 分析通信参数设置、通信协议选择、数据地址映射等实际操作。 探讨PLC程序中的变量命名规范对HMI组态的影响。 第七章 SCADA系统与上位监控 7.1 SCADA系统的概念与体系结构 介绍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的定义、目标与关键功能。 分析SCADA系统的分层结构:现场设备层、通信层、监控中心层。 讲解SCADA系统如何实现对分散式工业过程的集中监控与管理。 7.2 SCADA系统组态与开发 介绍SCADA组态软件(如Wonderware, Ignition, Kingview等)的功能,包括设备连接、数据点配置、画面开发、报警管理、报表生成、历史数据库。 讲解如何集成PLC、DCS、RTU等不同设备的数据。 分析SCADA系统在配电自动化、水厂监控、污水处理、油气输送等领域的应用。 7.3 SCADA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深入理解实时数据采集、历史数据存储、数据冗余备份等技术。 介绍数据分析、趋势分析、统计报表等功能,为生产决策提供支持。 探讨SCADA系统与MES(制造执行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集成。 第八章 运动控制与伺服系统 8.1 运动控制基础 介绍点位控制、连续轨迹控制、速度控制、位置控制等运动控制模式。 讲解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的区别与选择,以及各自的控制方式。 介绍编码器、光栅尺等位置反馈器件的工作原理。 8.2 伺服系统工作原理与参数设置 深入理解伺服驱动器与伺服电机之间的闭环控制原理。 详细讲解伺服参数的设置(增益、滤波、限位、电子齿轮比、回差补偿等)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介绍伺服系统的常用运动指令(如JOG、PTP、PT、HOMING)。 8.3 PLC与伺服系统的集成 分析PLC如何通过脉冲列、总线通信等方式与伺服驱动器进行通信。 讲解PLC内置的高速脉冲输出(PTO)或专用的运动控制模块(如定位模块、伺服驱动器接口模块)。 介绍如何通过PLC程序实现多轴联动、插补运动、凸轮同步等复杂运动控制。 第九章 工业通信网络与现场总线 9.1 工业通信网络分类与特点 介绍有线通信(RS-232/485, 以太网)和无线通信(Wi-Fi, Zigbee, LoRa)在工业中的应用。 分析不同通信协议(Modbus, Profibus, Profinet, Ethernet/IP, CC-Link IE)的特点、优势与适用范围。 9.2 现场总线技术 详细介绍现场总线(Fieldbus)的概念、优势(减少布线、提高数据透明性、支持分布式控制)。 深入分析Profibus DP/PA, Foundation Fieldbus, DeviceNet等主流现场总线的网络结构、通信机制、数据模型。 讲解现场总线在提高系统集成度、设备诊断、维护便利性方面的作用。 9.3 工业以太网技术 探讨标准以太网在工业环境中的应用,以及对可靠性、实时性的增强(如交换机、冗余技术)。 重点介绍工业以太网协议(Profinet, Ethernet/IP, EtherCAT)的特点,如实时性、诊断能力、设备集成度。 分析工业以太网在实现高性能运动控制、分布式I/O、视频监控等方面的优势。 第十篇 自动化系统集成与应用案例 本篇将通过实际项目案例,展示如何将前述技术融会贯通,构建完整的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 10.1 自动化项目设计流程 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明确控制目标、功能需求、性能指标、安全要求。 硬件选型与配置:PLC、HMI、传感器、执行器、通信模块的合理选择。 系统集成与接线:电气原理图设计、接线图绘制、设备安装。 软件开发与编程:PLC程序编写、HMI组态、SCADA系统开发。 调试与测试:单机调试、联调测试、现场运行测试。 验收与培训:项目验收标准、用户操作培训。 后期维护与优化:系统运行监控、故障排除、性能改进。 10.2 典型应用案例分析 10.2.1 生产线自动化升级改造 以某制造型企业生产线为例,分析其自动化升级前的痛点,如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质量不稳定。 设计一套基于PLC、HMI、变频器、伺服电机等组成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物料输送、加工、检测、包装的自动化。 重点讲解PLC程序设计(顺序控制、伺服联动)、HMI界面设计(操作监控、参数设置)、通信网络搭建。 10.2.2 环保工程自动化监控 以污水处理厂或水库大坝为例,分析其自动化监控需求,如水位、流量、水质参数的采集与控制。 设计一套包含传感器(液位、流量、pH、COD等)、PLC、HMI、SCADA系统的集成方案。 阐述如何实现远程数据监测、报警通知、远程控制阀门等。 10.2.3 智能仓储物流系统 探讨AGV(自动导引车)、输送带、升降机等在智能仓储中的应用。 设计一套基于PLC、运动控制器、AGV调度系统、WMS(仓库管理系统)的自动化仓储物流解决方案。 分析如何实现货物的自动搬运、入库、出库、路径规划。 10.3 自动化系统安全与可靠性 10.3.1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 分析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病毒、黑客攻击、数据泄露)。 介绍防火墙、入侵检测、虚拟专用网络(VPN)、访问控制等安全防护措施。 探讨安全编码实践、固件更新、安全审计的重要性。 10.3.2 系统冗余与容错设计 分析关键控制系统(如 DCS、重要生产线)的冗余配置,如CPU冗余、电源冗余、网络冗余。 介绍热备、冷备等冗余策略。 讲解如何通过故障检测、切换机制,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连续性。 10.3.3 故障诊断与维护策略 介绍如何利用PLC诊断功能、HMI报警信息、SCADA系统日志,进行故障定位。 分析设备状态监测、预测性维护的应用。 探讨建立完善的维护体系,包括定期检查、预防性维护、备品备件管理。 本书力求内容全面、讲解深入、案例典型,相信能够为广大自动化工程师提供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助力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自动化领域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工业生产中,精确的定位控制是实现高效自动化生产的关键。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三菱FX系列PLC定位控制应用技术/工控技术精品丛书》这本书,便迫不及待地购买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专业大气,给人一种严谨可靠的感觉。当我翻开书页,立刻被其内容所吸引。书中系统地介绍了三菱FX系列PLC在定位控制方面的各种应用,从基础的脉冲输出、定位指令,到伺服驱动器的接线、参数配置,再到实际的运动控制程序编写,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各种定位模式的讲解,例如单轴定位、多轴联动定位、电子齿轮箱等,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缺点分析。书中提供的实例非常贴近实际生产需求,比如自动化生产线上物料的精确抓取与放置、包装机械的高速高精度封切等,这些案例的讲解都非常深入,不仅给出了具体的PLC程序,还对控制原理和调试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让我受益匪浅。此外,书中还涉及了部分高级应用,如PLC与HMI的联动控制、IO的扩展应用等,这些内容对于我提升PLC应用能力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排版也很好,图文并茂,重点突出,方便阅读和理解。

评分

这本《三菱FX系列PLC定位控制应用技术/工控技术精品丛书》是我近期在学习三菱FX系列PLC定位控制过程中遇到的宝藏。它系统地阐述了FX系列PLC在各种定位控制场景下的应用,从基本的伺服电机控制到更复杂的运动控制算法,都进行了深入的讲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脉冲输出指令和伺服驱动器内部参数的解读,这使得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PLC是如何向伺服发送指令并控制其运动的。书中提供的众多实际应用案例,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这些案例涵盖了从简单的单轴定位到复杂的多轴联动,并给出了详细的程序示例和调试方法,这对于我掌握PLC定位控制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从中学习到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定位模式,如何优化控制参数以提高定位精度和速度,以及如何进行故障诊断和排除。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充实,讲解细致,图文并茂,逻辑清晰,使得我能够快速掌握复杂的定位控制技术。对于想要深入学习三菱FX系列PLC定位控制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评分

长期以来,我对三菱FX系列PLC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一直充满好奇,特别是其在定位控制方面的强大功能。在朋友的推荐下,我购入了《三菱FX系列PLC定位控制应用技术/工控技术精品丛书》一书。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它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书中不仅详细阐述了FX系列PLC的定位控制指令和原理,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大量的实际项目案例,生动地展示了这些理论如何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得到应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伺服驱动器选型、接线、参数设置以及与PLC联动控制的深入讲解。这些内容对于我们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书中对不同类型的定位任务,如点位控制、连续定位、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等,都进行了清晰的讲解和案例示范,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其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此外,书中还涉及到一些高级的应用技巧,如PLC与上位机通信、故障分析与排除等,这些内容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提升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排版设计精良,图例清晰,为我学习和掌握三菱FX系列PLC定位控制技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评分

作为一名在自动化设备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深知PLC定位控制在现代工业自动化中的重要性。近期有幸拜读了《三菱FX系列PLC定位控制应用技术/工控技术精品丛书》,深感其价值非凡。这本书对三菱FX系列PLC在定位控制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剖析,内容涵盖了从入门级的脉冲输出指令到复杂的伺服系统集成与调试。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伺服系统参数设置和优化方法的详细讲解,这对于我们实际项目中提高定位精度和运行稳定性至关重要。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贴合工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从简单的机械臂运动到复杂的流水线控制,都给出了详尽的解决方案和编程思路,这对于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书中对不同定位模式的应用场景和适用性进行了清晰的界定,使得读者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控制策略。此外,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实用的小技巧和注意事项,这些都是作者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这些一线工程师来说,是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清晰,语言精练,图示生动,使得复杂的定位控制概念变得易于理解。

评分

最近一直在研究三菱FX系列PLC,听朋友推荐了这本《三菱FX系列PLC定位控制应用技术/工控技术精品丛书》,虽然还没来得及细读,但翻看了目录和一些章节,感觉非常扎实。书中对FX系列PLC在定位控制方面的应用讲解得非常细致,从基础的脉冲输出指令到伺服驱动器的参数设置,再到实际的运动控制案例,都有深入的探讨。特别吸引我的是,书中不仅讲解了理论知识,还提供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这些案例覆盖了不同行业的典型应用场景,比如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工件搬运、包装机械的精确定位、以及机器人手臂的协同运动等。这些案例的解析,不仅仅是代码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对于控制逻辑的梳理和优化思路的分享,让我能更清晰地理解PLC如何实现复杂的定位任务。而且,书中还介绍了如何利用GX Works2/3等软件进行编程和调试,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非常宝贵的指导。我尤其看重书中对伺服系统集成方面的讲解,因为在实际工作中,PLC与伺服的配合至关重要,理解伺服的内部机制和PLC的控制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定位的精度和稳定性。这本书的图文并茂,结构清晰,语言也很易懂,即使是没有太多PLC经验的新手,也能循序渐进地学习。

评分

书已经在看,感觉可以,纸张稍微有点不好,没正版的感觉。

评分

书已经在看,感觉可以,纸张稍微有点不好,没正版的感觉。

评分

书已经在看,感觉可以,纸张稍微有点不好,没正版的感觉。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书已经在看,感觉可以,纸张稍微有点不好,没正版的感觉。

评分

是正版图书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是正版图书

评分

书已经在看,感觉可以,纸张稍微有点不好,没正版的感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