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定价:78.00元
作者:李岚清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01
ISBN:9787507326642
字数:330000
页码:38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22kg
编辑推荐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及所见、所知,并运用大量珍贵的档案资料和历史图片,回顾了对外开放初期的有关重大事件,对创办经济特区、引进先进技术、兴办合资企业、利用国外贷款、改革外贸体制、引进国外智力等重大决策产生的背景和过程,作了详细的叙述。在揭示重要史实的同时,梳理和总结了对外开放初期的一些重要的实践和理论问题,生动地反映了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冲破重重阻力,进行对外开放的探索和实践。 
内容提要
本书是*同志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而作。作者以自己的所知、所为、所见为素材,回顾了对外开放初期的有关重大事件,再现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对外开放的探索和实践。本书以故事叙事,图文并茂,采用了大量文献、档案、领导人手迹和照片,很多史料属首次披露。特别是对一些重要事件,作者都画龙点睛地加以评述,有的则用印章加以映衬,把历史还原得生动活泼。
目录
作者与编辑的对话(代序)
引语
破冰启航,确立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弓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反封锁
   极左思潮下的自我封闭
   关门搞建设,经济走进死胡同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邓小平再复出
   解放思想,真理标准大讨论
   审时度势,拨乱反正
   投石问路,了解外部世界
   的历史转折
杀出一条血路,创办经济特区
   蛇口响起炮
   广东福建先行先试
   设立前沿“参谋部”
   从出口特区到经济特区
   特区“特”在哪里
   “摸着石头过河”,特区风雨前行
   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构建沿海开放格局
实施大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排除干扰,洋为中用
   引进技术是一个大政策
   广开门路,拓宽引进渠道
   不能满足于追赶,要立足于创新
开辟新途,闯出利用外资一片天
   合资经营可以办
   部外资法顺势而生
   春鸭试水,首批中外合资企业创立
   跨越艰难,走向成功
借鸡下蛋,利用外国政府优惠贷款
   结束“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时代
   借用日元贷款,尝试举债发展
   恢复我国在世界银行的席位
   从一国到多国,拓展贷款合作关系
艰辛起步,开始外贸体制改革
   打破外贸垄断体制
   改革改出活力
   从拒绝“富人俱乐部”到申请“复关”
开创伟业,在对外开放中学习提高
   在游泳中学习游泳
   加快培养对外开放人才
   恢复大规模派遣留学生
   借用外脑,引进智力
   学习现代管理是一场革命
   历史的答卷,开放中确立市场经济
编者后记
作者介绍
*,男,汉族,1932年5月生,江苏镇江人,195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大学文化。 1952年至1956年任长春汽车制造厂计划科计划员、副科长。1956年至1957年赴苏联莫斯科利哈乔夫汽车厂、高尔基汽车厂实习。1957年至1959年任长春
文摘
序言
我对《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这本书的书名印象非常深刻,它传递出一种打破束缚、迎接新生的力量。在我看来,“国门初开”绝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上的开放,更象征着思想、文化、经济等各个层面的全面觉醒和对外交流的开始。想象一下,在那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突然有一扇门被推开,外面是广阔的世界,里面是充满期待的目光。这种“突围”的过程,必然充满了探索的勇气、试错的艰辛,也蕴藏着无数激动人心的故事。我联想到那个时代的人们,他们是如何面对来自不同文明的冲击,又是如何学习、借鉴、融合,最终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这本书的书名,仿佛在诉说着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他们的奋斗、他们的牺牲、他们的智慧,都凝聚在了那段“国门初开”的岁月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挖掘出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展现出那个时代人民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为国家发展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这种对历史的追溯,不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当下和未来的深刻启示,让我们更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开放局面。
评分《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一种历史性的转折和全新的开始。在我脑海里,“突围”二字充满了力量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打开”,更是带有某种程度的挣扎、突破和求索。而“国门初开的岁月”则为这种“突围”提供了具体的时代背景,它指向的是一个国家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关键时期。我设想,那个年代一定充满了各种未知和挑战,人们在面对新的世界格局和发展模式时,既有兴奋,也可能有彷徨。这本书的书名,让我对那个时期可能存在的思想碰撞、经济改革、对外交流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我想象着,作者可能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深入的分析,展现出那个时代先行者们是如何打破旧有思维模式,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以及如何在曲折中前行,最终实现国家发展的“突围”。这种叙事,对于理解中国当下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我们今天的繁荣,是无数代人艰苦奋斗、大胆探索的成果。
评分最近读到一本关于“国门初开”的书,虽然具体内容我还没深入了解,但光看书名《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的波澜壮阔。我想象着那段刚刚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日子,充满了探索与未知,也充满了挑战与机遇。那是一个国家重新审视自身,与世界重新建立联系的伟大开端。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那些敢于突破旧有藩篱、勇敢迈出第一步的先行者们,他们身上一定闪烁着智慧、勇气和远见的光芒。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如同一个信号,预示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即将展开,或许会带我们回顾那些充满改革气息的年代,见证中国如何一步步融入国际社会,又是如何在这过程中寻找到自己的独特道路。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历史充满好奇的人来说,这样的题材无疑极具吸引力,它能激起我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变革、思想解放以及对外交流的方方面面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把钥匙,打开我通往那个年代的想象之门,让我能更深入地理解那个“突围”的真正含义,以及它对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评分《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这个书名,给我一种强烈的时代印记和历史厚重感。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陈述,更像是一种宣言,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也暗示着在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与抗争。“国门初开”这个词组,立刻将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充满变革与机遇的时期,我想象着,那是一个充满探索和尝试的年代,是一个国家开始认真审视自身在全球体系中的位置,并积极寻求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的关键时刻。这本书的书名,让我对其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够深入挖掘出那个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是如何进行“突围”的,又是如何在这种“突围”的过程中,学习、成长并逐渐展现出自身独特的发展路径。这种对历史的回溯,对于理解中国当下的国际地位和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评分当读到《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这个书名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种史诗般的画面感。这里的“突围”二字,不仅仅是象征性的,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是对原有格局的打破,是对崭新可能性的追求。而“国门初开的岁月”,则为这种“突围”赋予了具体的时空坐标,指向的是一个国家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节点。我预感到,这本书可能会深入探讨那个时期,人们是如何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去迎接来自外部世界的各种信息、技术、思想,以及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冲击与融合。我想象着,书中的故事可能充满了决策者的远见卓识,也充满了普通人的辛勤付出,他们共同谱写了那一页页翻开国门的篇章。这本书的书名,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似乎预示着一段关于勇气、智慧和变革的宏大叙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