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总则
2设计代号
2.1 护栏设计代号
2.2视线诱导设施设计代号
2.3 隔离栅没计代号
2.4防落网设汁代号
2.5 防眩设施设汁代号
3总体设计
3.1 一般规定
3.2项日和路网特征分析
3.3设计日标
3.4设置规模
3.5结构设计标准
3.6设计协调与界面划
4交通标志
4.1 .般规定
4.2设置原则
4.3 版面设计
4.4材料选择
4。5 支撑方式和结构
5 交通标线
5.1 一般规定
5.2设置原则
5.3材料选择
6护栏和栏杆
6.1 一般规定
6.2路基护栏
6.3桥梁护栏和栏杆
6.4 中央分隔带7F口护栏
6.5缓冲设施
6.6 应对运营需求和改扩建的技术措施
这本书的实用性和指导性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是一名在校的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平时在课堂上接触到一些关于公路安全设施的知识,但总觉得有些零散和抽象。直到我拿到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17》,才真正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魅力。书中对于各种安全设施的材料选择、构造要求、安装工艺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阐述,并且提供了大量的典型设计图例,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理解抽象的设计原理。例如,关于路面标线的类型、宽度、反光性能的要求,以及交通标志的尺寸、颜色、安装高度的规定,这些在实际工程中都至关重要。这本书让我对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也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甚至可以带着这本书,在实际的道路上进行观察和对比,进一步加深理解。
评分我是一位在交通工程咨询公司工作的工程师,经常需要为不同的公路项目提供全方位的安全设计咨询。以往,在处理一些特殊路段,比如长下坡、急弯、隧道出入口等区域的安全设施设计时,总会遇到一些拿捏不准的情况,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查找和比对各种分散的资料。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17》的出现,极大地简化了我的工作流程。它将这些复杂的设计要求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整合,特别是对于一些高风险路段的安全设施布置,例如在急弯处增加超高、设置减速带、增设反光标线以及完善交通标志的提示信息等,都给出了明确的设计标准和参数。书中关于不同类型护栏的适用性分析,以及不同路况下排水设施的设置原则,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通过运用这本书中的指导,我能够更自信、更高效地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安全设计方案,确保项目在满足合规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公路通行安全。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公路设计新手们的福音!我刚开始接触公路项目的时候,对各种安全设施的设计细节一窍不通,每次都需要翻阅大量的标准和规范,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自从有了这本《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17》,我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它将复杂的设计要求以清晰、系统的条文呈现,从防护设施、排水设施到标志标线、照明设施,几乎涵盖了公路交通安全的所有方面。尤其是关于护栏的选型、埋设深度、连接方式等细节,这本书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和计算方法,避免了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模糊地带。书中丰富的图示和表格更是锦上添花,让我们能直观地理解设计意图,并且能够方便地查阅相关数据。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车型、不同路段的限速要求下,对应安全设施的具体参数的详细阐述,这使得我们的设计更加科学、精准,也更有说服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规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我迷茫的时候指引方向,在我遇到难题时提供解决方案。
评分作为一名在公路养护一线多年的技术人员,我一直对如何提升现有道路的安全水平感到头疼。很多老旧的道路,其安全设施的设计往往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存在不少隐患。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17》的出现,为我们进行老路改造和隐患排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它不仅仅是对新建道路设计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其中提出的许多改进性措施和升级换代的理念,对于指导我们如何对现有道路进行安全设施的优化和完善,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书中关于不同等级道路的侧边路肩宽度、边坡防护措施以及各类警示标志的设置原则,都给了我很多启发。我可以通过对照书中内容,识别出我们管辖道路上存在的安全短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造方案。这本书帮助我们从“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预防”,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道路安全风险的管控能力,也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加有方向感和专业性。
评分我对这份《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17》的评价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规范,更是一份对生命安全的庄严承诺。作为一名曾经亲历过公路交通事故的普通公民,我深知安全设施的重要性。过去,我曾疑惑为何有些路段的护栏看起来并不牢固,为何有些标志牌显得不够醒目。而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背后严谨的设计流程和科学的考量。它详尽地规定了各类防护设施的吸能性能、冲击强度,以及各种标志的设置间距、可视性要求,这都直接关系到驾驶员能否及时获得预警信息,能否有效避免或减轻碰撞的后果。我特别看重书中关于人性化设计的理念,例如对行人、非机动车的安全考虑,以及对特殊天气条件下的安全保障措施。这让我感觉到,设计者们是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构建一个更安全、更可靠的交通环境。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对提升整个社会交通安全水平的一项重大贡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