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列车:徒手与动作治疗的肌筋膜经线(第三版)》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 (2016年10月1日)
外文书名: Anatomy Trains:Myofascial Meridians for Manual & Movement Therapists
平装: 332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30486078
条形码: 9787530486078
商品尺寸: 27.4 x 21.4 x 1.6 cm
商品重量: 1.1 Kg
《筋膜健身:系统科学的筋膜训练方法全书》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第1版 (2016年8月1日)
外文书名: Faszien fitness
平装: 208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30488102
条形码: 9787530488102
商品尺寸: 23.6 x 16.6 x 1.8 cm
商品重量: 481 g
《解剖列车:徒手与动作治疗的肌筋膜经线(第三版)》
本书清晰地描述了人在功能上的整体性,是由连续的筋膜网络构成,形成了“有迹可循”的肌筋膜“经线”。身体的稳定、张力、拉力、固定、回弹及姿势代偿都是通过这些经线来分配的。通过该经线图,本书为徒手和运动治疗师提供了全新、整体的治疗策略以恢复和改善人体姿势与运动功能。
《解剖列车》从肌筋膜的功能和力学传递的角度拓展了我们的思路——或好或坏——远处的损伤或疼痛能够干扰张力的分配。本书写给所有对人体结构和运动感兴趣专业人士:物理治疗师、运动教练、私人教练、康复师、整骨治疗师、整脊师、徒手治疗师、瑜伽与普拉提教练、按摩治疗师、舞蹈与动作教师,以及亚洲身体治疗师和针灸师。
《筋膜健身:系统科学的筋膜训练方法全书》
许多读者对于拉伸对健康的重要性已经有所了解,但他们或许不知道,拉伸锻炼的其实是人体中的筋膜。筋膜是遍布人体的网络,过去10年的研究发现,困扰大众的慢性疼痛、身体的僵硬老化、运动造成的损伤,这些问题的根源不在于肌肉、神经或骨骼,而在于筋膜。
本书是欧洲筋膜科学奠基人的心血力作,自出版以来畅销德国,再版多次。全书深入剖析了筋膜科学的基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为读者提供了一套科学完整的筋膜训练方法,能够重塑筋膜、保证筋膜健康,帮助人们彻底解决疼痛问题、突破瓶颈、提高运动表现、保持年轻的体态。这套训练方法还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本体感受力、寻回生命本初的动力和生命力。
本书适合长久以来受疼痛困扰的上班族、寻求运动能力提升的健身爱好者、追求紧致优雅体态的女性以及关注健康的年长者阅读。
《解剖列车:徒手与动作治疗的肌筋膜经线(第三版)》
简介:铺设理论路基
1筋膜及其生物力学调控
2游戏规则
3后表线
4前表线
5体侧线
6螺旋线
7手臂线
8功能线
9前深线
10训练中的解剖列车
11结构分析
附录1水平经线注释
附录2结构整合
附录3肌筋膜经线与东方医学
名词术语
参考文献
《筋膜健身:系统科学的筋膜训练方法全书》
前言
引言:为什么要锻炼筋膜
第一章 筋膜和结缔组织——究竟是什么?
第二章 筋膜训练的原则
第三章 筋膜训练实践
第四章 筋膜的物理疗法与温和疗法
第五章 健康的筋膜:饮食与健康的生活方式
结束语 未来是属于筋膜的
筋膜练习索引
这本书对我这个常年伏案工作、身体僵硬到不行的人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一直以为自己只是“老了”或者“缺乏锻炼”,所以身体才会各种不舒服,比如脖子后面总是很紧,腰也经常酸痛,甚至有时候走路都觉得有点别扭。读了《解剖列车》之后,我才明白,这些“小毛病”很可能都是身体筋膜“打结”或者“粘连”的表现。作者用非常易懂的语言,加上大量的图示,把我身体内部那个看不见的“筋膜网络”给“解剖”了出来。尤其是提到“浅层背线”和“浅层腹线”时,我才意识到我驼背圆肩的习惯,是让这些筋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身体向前倾斜。书里还讲了很多关于“运动模式”的分析,让我明白,原来我很多不正确的姿势,就像是在“拉扯”身体的筋膜,久而久之就会造成问题。让我惊喜的是,《筋膜健身》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实操的锻炼方法,完全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体操,而是很有趣,而且很有针对性。我试着做了书里一些改善“浅层腹线”紧张的动作,每天坚持十几分钟,就感觉自己的核心区好像“活”过来一样,以前那种站不直的感觉有所改善。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改善身体状况并不需要去医院或者做大手术,而是可以通过了解身体的运作原理,通过科学的训练,就能让身体恢复到应有的健康状态。
评分我一直对运动康复和身体训练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经历了多次运动损伤后,我深刻体会到传统训练方法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当我在书店看到这套书时,被“肌筋膜经线”和“筋膜健身”这些概念深深吸引。读完《解剖列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惊喜和震撼。作者不仅仅列出了解剖结构,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功能性联系,是如何在人体的运动中协同工作的。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螺旋线”和“功能线”的阐述,这彻底颠覆了我对身体稳定性和力量传递的固有认知。比如,在打网球或者进行挥杆运动时,力量并非仅仅来自于手臂,而是通过全身的“功能线”传递,这种全身性的协调运动模式,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运动员虽然看起来训练刻苦,但依然容易受伤,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身体的整体性。而《筋膜健身》这本书则提供了非常具体和系统性的训练方法。它不是简单地教你做几个拉伸动作,而是从筋膜的特性出发,设计了一系列能够改善筋膜张力、延展性和恢复性的练习。那些针对特定“经线”的练习,让我能更精准地找到身体的薄弱环节,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我已经开始尝试书中的一些动作,明显感觉到身体的柔韧性和稳定性都有了提升,长期的肩部僵硬感也得到了缓解,这让我对未来的训练充满了信心。
评分我一直饱受慢性疼痛的折磨,尝试过各种治疗方法,效果都甚微。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解剖列车》这本书,它彻底改变了我对疼痛的认知。我一直以为疼痛就是某个部位受伤了,需要直接处理那个部位。但书中关于“肌筋膜经线”的理论,让我意识到疼痛很有可能是身体整体失衡的信号,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精美的插画,将人体的筋膜网络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很多时候,我感觉到不舒服的地方,其实并不是问题的根源。比如,我长期的足底筋膜炎,在书中关于“后伸展线”的分析中找到了新的解释,原来问题可能出在我的小腿和臀部。更重要的是,《筋膜健身》这本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改善这种情况。它不是简单的拉伸,而是通过一系列能够“解锁”筋膜粘连、恢复筋膜弹性的动作,来帮助身体找到新的平衡。我已经开始尝试书中的一些动作,虽然过程有些挑战,但每天都能感觉到身体的一些细微变化,僵硬感在慢慢减轻,疼痛的频率也在降低。这套书给了我极大的希望,让我相信通过了解身体、科学训练,我可以逐渐摆脱疼痛的困扰,重新获得健康的生活。
评分这本书真的是打开了我对身体认知的新世界!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自己的身体好像是零散的零件拼凑起来的,哪里不舒服了就针对那个部位去解决,效果总是治标不治本。但《解剖列车》让我看到了身体是一个整体,肌肉、筋膜、骨骼之间是如何通过“经线”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动态的网络。读到关于“前伸展线”和“后伸展线”的描述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长期以来腰酸背痛,很有可能不是腰本身的问题,而是脚踝、臀部甚至肩颈的紧张造成的连锁反应。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配合精美的插图,把那些原本抽象的解剖学概念变得可视化,仿佛我真的能看到身体内部那纵横交错的筋膜网络在运动中如何被拉伸、挤压和传递力量。尤其是关于“后背线”和“侧线”的分析,让我对跑步时步态的稳定性以及身体旋转的流畅性有了全新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它更像是一本指导手册,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日常运动和姿势,试着去感知那些“筋膜经线”的张力,并从中找到改善身体功能的方法。以前觉得运动治疗很神秘,现在感觉离我这么近,让我充满了探索的动力。
评分作为一个运动爱好者,我一直追求更科学、更高效的训练方式。市面上关于运动和健身的书籍很多,但很多都停留在表面,要么是枯燥的理论,要么是流于形式的动作示范。《解剖列车》的出现,给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解剖学书籍,更是一本关于身体功能性连接的哲学著作。作者通过“肌筋膜经线”的理论,将人体分割成一个个相互关联的“通路”,这种整体性的视角,让我能够跳出传统肌肉孤立训练的思维模式,去理解身体是如何作为一个整体来产生力量和完成动作的。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深层后线”和“深层腹线”的描述印象深刻,这让我明白了身体深层肌肉和筋膜在维持姿势稳定和核心力量中的关键作用。而《筋膜健身》则将这些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循序渐进”的练习序列,它们的设计非常巧妙,能够逐步引导身体去感知和激活那些长期被忽视的筋膜链。通过练习,我感觉身体的协调性、爆发力以及耐力都有了显著提升,而且那些困扰我多年的小伤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这本书套装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理论的深度理解,到实践的精准应用,让我能够更科学、更全面地提升自己的运动表现,并有效预防运动损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