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商业图书。揭秘鲸吞百威、汉堡、亨氏、卡夫、提姆霍顿的国。一段逆袭故事,3位依靠梦想造3000亿美元的人物,10条让人受益匪浅的黄金法则。
中外商业致赞。巴菲特、吉姆 柯林斯参与写作过程,和君咨询集团董事长王明夫、复星集团CEO汪群斌、高毅资本董事长邱国鹭作序!中国银行业协会经济学家巴曙松,真格基金 王强,中国支付通集团董事长张化桥,优客工场董事长毛大庆,厚生投资合伙人、新希望集团副董事长王航,财经CEO兼总编辑周健工,秦朔朋友圈Chin@Moments 新媒体平台及中国商业文明发起人秦朔,媒体人、《李翔商业内参》出品人李翔推
译者。3G资本“美元并购大战”历者、百威英博亚太副总裁王仁荣翻译
湛庐出品
3位默默无闻的巴西人,以金融业起步,终实现了惊天逆袭,鲸吞百威、汉堡王、亨氏、卡夫、提姆霍顿等,3000亿美元的国。其胃口和锋利的牙齿,惹恼了包括奥巴马在内的诸多美国人,却被巴菲特引为自己的死党、被吉姆柯林斯视为匹敌乔布斯的ding尖企业家。三剑客的低调,使得3G资本周身笼罩着神秘的气氛。在巴菲特、吉姆柯林斯等人的协助下,克里斯蒂娜柯利娅终于通过追踪三剑客一路走来的历程,挖掘出了3G资本的精髓。
炼狱般折磨的反鏖战,拿下南洲啤酒开启道路;反向并购安排,英特布鲁i被收入囊中;520亿美元真金白银肉搏百威啤酒,在狂风暴雨的金融危机中闲庭信步;美元“弹”掷向啤酒行业,吞下南非米勒世界啤酒国……
体制融合崇尚执行力的精神,终使人才能留下来;扁平化的机构设置搭配陡峭的动态薪资制度,释放出人的潜能;共同愿景焊接合伙人制度,让人被捆绑在一起……
克里斯蒂娜 柯利娅(Cristiane Correa)(作者)
巴西记者、商业和管理咨询顾问。
供职巴西的商业杂志《检视》(Exame)执行编辑12余年。其间她参与了几十篇针对巴西大型公司的报告。
王仁荣(译者)
法学博士,百威英博亚太区副总裁。2003年加入百威英博,和雷曼、马塞尔、贝托3G“三剑客”相识、共事13年,先后参与了“英特布鲁收购美洲饮料”“英博收购百威”以及世纪并购”百威英博收购南非米勒”等一系列大型跨境并购案。他也是百威英博在中国及亚太地区并购的历者。
王仁荣还担任上海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以及多所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他的研究领域以及授课内容主要涉及投资战略、跨境并购、经济法、商务谈判等。
王仁荣还是上海市法学会竞争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商投资协会副会长以及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
豪尔赫保罗雷曼不但是我的好友,还是现在的合作伙伴。他和其团队可算好的商人。雷曼的一生充满着,他征战商场的故事会给个人带来启发,包括我!
——巴菲特
“股神”,伯克希尔哈撒韦CEO
本书讲述了商业故事之一,研究了其背后的企业家的经营理念。从起初毫不起眼到后来在具有的影响力,3G 资本的故事值得巴西人为之骄傲,它与沃尔特迪士尼、亨利福特、山姆沃尔顿、盛田昭夫以及乔布斯等伟大商业的故事相比毫不逊色。这是一个都应当了解的故事,大可作为学习的来源。
——吉姆柯林斯
管理书《从优到越》《基业长青》作者
和君商学院把这本书列为师生的读书,还开设解读3G投资模式的讲座。仿照大家熟悉的那个句式,我们说句话:修身要读阳明,投资读《3G资本帝国》
——王明夫
和君咨询集团董事长
本次简体中文版由百威英博公司中国区高管担纲翻译工作,语言流畅、行文紧凑,传递了原著的思想,相信读者可以和我一样从阅读本书中得到,于细节中体会企业通过塑造文化和发掘人才价值的精髓。
——王群斌
复星集团CEO
这本书的确很精彩,已经很久没有遇到一本让我能够一口气读完的书了。本书很可能是近几年来好的商业作品之一。希望有天,中国的资本市场也能涌现出一批像3G资本这样的投资机构,发现 价值,还能造价值,以资本的力量实体经济良性整合效率、健康发展。
——邱国鹭
高毅资本董事长
在市场上,中国的企业正进行雄心勃勃的布局,频频出手进行收购,3G资本对这些并购能提供的启示在于,收购谈判完成,只是一项成功的并购的开始而已,如何进一步推进整合,促成金融资源与产业的融合,才是关键的环节。在中国本土市场上,经济的转型,行业的洗牌,以及方式的转变,都带来的产业重构的需求,3G资本能提供的启示表现在,有远见的并购是推动行业洗牌和产业的关键,而在这个过程中,则会以大浪淘沙的方式在并购中筛选出的并购金融家与企业,并共同经济的转型进程。
——巴曙松
中国银行业协会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中国经济学家
阅读雷曼、马塞尔、贝托的追梦之旅,不时会让我想起自己的创业时期。他们是三个人,当年俞敏洪、徐小平和我也是三个人。本书的作者在诠释合伙人须具备的能力时,强调了相互尊重、知识构架的差异性以及包容性,而这其实正是我想向有创业者提出的忠告。
——王强
真格基金联合人
造商业的企业很多,值得朝拜的是造商业文明的成功企业,3G无疑是其中之一。想一想这样的场景:一群怀揣大梦想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他们具有的领悟力和创力;他们平等,充满慈悲情怀和成就彼此的度;他们勤奋,感知忘我工作中的乐趣和意义;他们追求真的越,致力于改进流程、生成价值,并与藏存于企业中的贪腐、骄奢与浪费作坚决的斗争。他们在人生的中途,职场的前段,就发现了自己的使命。阅读这本书,在儒家文化浸润过的中国商业社会中,我们应发现一份熟悉、一份不会孤独的欣喜。
——王航
厚生投资合伙人,新希望集团副董事长
湛庐文化把这本小书翻译成中文版,请我写几句。我很快读了一遍英文版,感觉不错。1971年,雷曼和另外两个巴西人收购了一家破烂的小券商加兰蒂亚。经过几十年的苦干、智慧,把它变成了一家成功的投资银行。1997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加兰蒂亚差点翻船。1998年,它被迫以6.8亿美元卖给瑞信。之前,几个合伙人曾收购了巴西大的啤酒公司博浪,还通过它吞并了南洲啤酒,组成美洲饮料。 2004年,它把自己卖给了总部在比利时的英特布鲁。由于后者股权分散,使巴西的三个合伙人会通过不断增持控制了。2008年,他们又成功并购了百威。三个合伙人还在美国成立了一家PE公司,名叫3G资本,专投美国公司。2010年,他们收购汉堡王;2013年,他们联手巴菲特,收购了亨氏食品公司。这本书比《门口的野蛮人》《资本之王》简单易懂,反映巴西经济和这三个人物的书,比较适宜大众阅读。
——张化桥
中国支付通集团 董事长
有的人创业是为赚很多的钱,有的人创业是为改变世界,而3G资本创始人的初始目标是打造一套能成为企业的经营模式。这种意图使得雷曼等人以创业的初心来看待成绩。无论在吞下百威、亨氏、卡夫等世界企业时,还是在自己名下已有亿美元财富时,都是如此,创业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生活,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
——毛大庆
优客工场人、董事长
三位巴西人史诗般的并购,拿下一系列世界上消费品牌,连股神巴菲特也参与其中。这背后的故事是什么?除了管理柯林斯总结作序,只有自己阅读,才能深刻体会到一家文化的公司,可以跨越行业和国度,不断造新的并购。
——周健工
财经CEO兼总编辑
序1,大梦谁先觉王明夫,和君咨询集团董事长、和君商学院院长
序2,价值造是文化和人汪群斌 复星集团CEO
序3用资本造价值邱国鹭,高毅资本董事长
序4,3G资本成功的黄金法则吉姆柯林斯,管理师
译者序 野心无止境,谁会是3G资本的下一个目标王仁荣,百威英博亚太区副总裁
部分
文化,3G内核的形成
雷曼从金融业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一背景决定了其所打造的企业文化都带有浓重的金融底色。加兰蒂亚是雷曼等人一手创建起来的投资银行,也是“巴西三剑客”为之付出的心血多的公司。正是在这家投资银行,“巴西三剑客”所推崇的体制逐渐成形,并终脱离了母体,被3G资本移植到了其所收购的企业中。
01 百威啤酒门口的“野蛮人”
享乐主义笼罩下的百威啤酒
拿下“酒瓶里的美国”,被奥巴马视为国耻的大收购
“内 鬼”巴菲特
520 亿美元,现金并购案
02 哈佛的冲浪者
网球与冲浪,运动造就纪律
“淬火”哈佛大学,改变看待世界的方式
影子市场,破除
债券业务,把赚来的钱分给的员工
03 寻找“PSDs”
化薪资机制,加兰蒂亚没有舒适圈
我们现在是合伙人了
04 说到做到
天生交易员,马塞尔初露锋芒
水下捕鱼军,贝托加入加兰蒂亚
05 要么出成绩,要么出局
为新人腾位置,苟安者须走
“高压锅”里的恶作剧
06 从银行家到商人
推进可变薪酬改革
里约热内卢中的肚皮舞
白捡28亿巴西雷亚尔
小偷之地,沃尔玛并不了解巴西
07“三剑客”的形成
克服自尊心,合伙制的蛀虫
保持合伙制,从培训继承人开始
08 加兰蒂亚投资银行的支柱 / 107
坚持,费尔森对美洲商店的改造
背离,费尔南德斯被百达踢出了管理层
09 构建根基,拿下博浪啤酒
为什么往往都是啤酒商
空投管理团队
踩了收购中的雷
10“像疯子一样”
梳理分销体系
培训生计划,管理层的年轻化
强化质量管理,贯彻PDCA模式
11 自我
现金,日益被腐蚀的员工
操纵股指,交易部门胆大包天
证券回购的大窟窿,加兰蒂亚翻船了
二部分
摆渡者,跨实业与资本的
为了合伙人被现金腐蚀,雷曼把资本市场方面产生的资金投入实业。通过对实业大刀阔斧地变革,3G资本逐渐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雷曼等人之所以能在资本与实业之间游刃有余地跨越,归根结底,是他们能带来增 长。
12“只会一招的小马驹”
私募股权领域
聚焦才能发挥时间的大价值
懂得让位是体制的精髓
13 用对手的现金消灭对手
公关大战,博浪啤酒的“重型火炮”
薄睿拓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
0基预算,没有退路的“军事行动”
14 反战场上的大卫和歌利亚
握手言和,世界第五大啤酒公司的诞生
反战场,凯撒啤酒开火
15 巴黎、纽约、伦敦、圣保罗和8 500 封电邮
留住人才的好方式
巴西人的逆袭,薄睿拓成为英博CEO
16 10 亿美元的回报
登顶世界,英博吞下安海斯- 布希
3G 资本再出手,汉堡王被收入囊中
17 下一个目标?
在基金会中贯彻自身的企业文化
联手巴菲特,收购亨氏
致谢
3G资本成功的黄金法则
管理师吉姆柯林斯
我与这个伟大故事的缘分始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那时,在斯坦福商学院的一间教室里,我正在上EBA案例课,谈论如何建立一家伟大的公司并让它保持的成功。当时,有一位企业高管坐在前排,穿着休闲、随性,毫不引人注意。当我针对沃尔玛侃侃而谈并引用其山姆沃尔顿(Sam Walton)作为例子时,这个人活跃了起来。我描绘了山姆沃尔顿如何精妙地设计企业文化并建立起的组织结构,以及为什么这比课本中提到的商业战略能解释沃尔玛的成功。我说,山姆沃尔顿像是一个“钟表制造者”而非一个“报时人”,因此他建立的沃尔玛国不需要仰仗个人的远见和魅力。听到这里,这位坐在前排的高管举手发言反驳了我的观点。“我认识山姆本人,我并不同意你的看法,”他接着说道,“我认为山姆是沃尔玛成功的心,正是他的远见才让沃尔玛走了很远。”
“是。”我承认,不过我接着反击道,“可是难道你不认为一家公司只有脱离某一位领袖并获得成功,才算伟大吗?”
随后,我们边走边聊,从教室一直到了走廊。我可以看出这位高管对“一代领导、保持持续成功”的观点着迷。他问我是否可以随他一同前往巴西,去跟他的合伙人和公司员工分享这个观点。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个会为我带来自己职业生涯中激动人心的一段友谊。
这位高管就是雷曼,其两位合伙人分别是马塞尔和贝托,他们的公司就是加兰蒂亚投资银行。当时我并没有听说过他们,便问我的一位来自巴西的MBA学员:“嘿,你听说过这群人吗?”他睁大眼睛惊奇地看着我,好像我在问“你听说过巴菲特、比尔盖茨或者乔布斯吗?”他给我看了一篇关于这家投资银行的文章,并与我分享了3G资本“三剑客”的故事——他们如何把一群狂热的年轻人凝聚成一个团队,如何把一个微不足道的经纪机构变成拉丁美洲大的投资引擎之一。
这位MBA学员接着告诉我:“对了,现在他们正在进军啤酒产业。”“啤酒产业?”我心想,“一家投资银行做哪门子啤酒生意?”如果当时有人告诉我,这些银行家一直梦想建立世界上大的啤酒公司,并且打算收购百威啤酒的制造商安海斯-布希(Anheuser-Busch),我可能会说:“这不是什么远见,这根本就是痴人说梦。”然而,他们确实做到了。我与这家企业的三位合伙人已相识近20载,也有幸目睹了他们近些年所取得成功的前后历程。我相信我们的友谊始于对一个问题的深刻共鸣,这个问题就是我在课堂所提到的“如何建立一家伟大的公司”。
当我和杰里波拉斯(Jerry Porras)在1994年出版《基业长青》一书的时候,他们本能地喜欢上了这样的观点,是建立一家伟大的公司并让它一直成功下去的远大理想。作为这20年的亲历者,我从他们的经历中获益匪浅。因此《3G资本帝国》的序言中,我希望将自己在这段经历中总结出的10条经验教训分享给大家。
1. 永远投资于人,此为重中之重
创业者从来都不缺乏理财的天赋,但这并不是他们成功的主要原因。从一开始,他们重要的投资就是人才,年轻和有天赋的领者。他们认为:好给有天赋的人一个机会,哪怕其能力还没得以证明,容忍过程中的一些失望,而不是不信人。他们的成功秘中的条正是痴迷于找到正确的人,投资于这些人,给他们,以他们为根基,看着他们体验到共同完成一个伟大梦想所带来的喜悦。同样重要的是,与那些已证明了自己能力的人久共事。我注意到的很有趣的一点是,虽然3G资本的三位在一起共事了40年,但他们依然团结。有许多年轻人从一开始就被这三个人招入麾下,他们中的佼佼者也不变地工作了几十年,比如现任CEO薄睿拓(Carlos Brito)。这群“司机”把正确的人带上了车,还要在漫长的岁月中跟他们休戚与共。
……
大梦谁先觉
王明夫,和君咨询集团董事长、和君商学院院长
丛龙峰,和君商学管理学家
有次,在香港游艇会,我们和高瓴资本张磊餐叙,问他怎么选择投资项目。他说,关键是选企业家,选择“think big、think long”的那种企业家,然后投资他们的梦想。张磊大笔投资的腾、京、Uber、Airbnb、格力等公司,就是这样选的。那场餐叙的时间很长,谈了什么,于今了无记忆,但张磊“think big、think long”和投资梦想的说法,令我们久久不忘、经常回味。
《3G资本帝国》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叫做《Dream Big》。一看这书名,我们就迫不及待想要阅读它。周星驰说:人生如果没有梦想,那跟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Dream Big,好酷啊!什么样的人生或事业,才配得上这样的书名呢?是“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志之士,是“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的了悟之人?
我们阅读的是本书的英文版本,从中了解到3G资本。这家低调得不为中国人所知的巴西投资机构,却是多家公司背后的操盘手和实际控制人。由3G资本操盘整合和实际控制的百威英博、汉堡王、亨氏、卡夫、提姆霍顿、南非米勒等六家公司,年营收合计达到1 000亿美元,市值总和达3 500亿美元。这让3G资本成为了大的食品集团,比收入600多亿美元的百事可乐公司要大得多,称得上是意义上的企业国。
伟大的事业,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的生长演变过程。3G资本从小到大是怎样一步步地成长起来、终成为了食品产业的头号的?《3G资本帝国》这本书为我们揭开了3G资本的理念、逻辑、模式、步骤、做法和Know-how,以及成就这番事业背后的梦想、意志、情怀、人生跌宕和爱恨情仇……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远超出了我对一本商业传记的预期。克里斯蒂娜·柯利娅用她如椽巨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智慧与野心的资本王国——3G资本。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巧妙,作者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简单罗列事件,而是通过对几个关键收购案例的深入挖掘,层层剥茧,展现了3G资本的核心竞争力。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去繁就简”的经营哲学的解读,3G资本的投资哲学似乎很简单:找到被低估的、有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然后通过精简组织架构、削减不必要的开支,以及引入“零基预算”等手段,将其效率最大化。但正是这种看似“朴素”的策略,在3G资本的手中,却能创造出惊人的财富。书中对于安海斯-布希这样百年老店如何被彻底改造的过程,简直就是一部教科书式的案例分析。当然,我也看到了这种模式所带来的争议,例如对员工的裁员压力,以及对企业创新活力的潜在影响。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而是以一种平衡的视角,呈现了3G资本的成功与挑战。邱国鹭先生的序言,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他将3G资本的实践与中国经济的现实相结合,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观点,让我对金融投资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有了更多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现代商业史的缩影,又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资本运作教科书。克里斯蒂娜·柯利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扎实的调研功底,为我们揭示了3G资本如何从一家默默无闻的投资公司,一步步崛起成为全球商业版图中的巨头。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置身于华尔街的交易大厅,又仿佛在3G资本的会议室里旁听他们的战略决策。书中对3G资本每一次重大收购的分析都鞭辟入里,无论是对安海斯-布希的吞并,还是对卡夫亨氏的重组,作者都细致入微地剖析了其背后的逻辑、风险与回报。我特别喜欢作者对“零基预算”(Zero-Based Budgeting)这一核心理念的阐述,它不仅仅是一种成本控制手段,更是一种企业文化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这种对效率极致的追求,几乎贯穿了3G资本的每一个收购案例。邱国鹭先生的序言更是点睛之笔,他从中国投资人的视角,阐释了3G资本的模式对于我们理解中国企业改革和转型升级的借鉴意义,这种跨文化的对比分析,让这本书的价值进一步提升。它不仅仅是关于3G资本的故事,更是关于如何通过战略眼光、坚韧执行和对效率的不断追求,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中构建起一个不可撼动的“帝国”的启示录。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价值投资”的深层含义,它远不止于寻找被低估的公司,更在于如何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和运营,将公司的内在价值最大化。
评分阅读《3G资本帝国》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和认知的升级。克里斯蒂娜·柯利娅并没有将这本书写成一本枯燥的财务报表堆砌,而是以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将3G资本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她笔下的3G资本,不仅仅是一群精明的金融家,更是一群具有非凡战略眼光和执行力的“商业建筑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对3G资本“杠杆化收购”策略的深入剖析,这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方式,但也正是这种激进的策略,让3G资本得以迅速扩张,并最终掌控了众多行业的巨头。书中对这些收购背后错综复杂的金融结构、法律条约以及商业谈判的描写,如同精彩的悬疑剧,让人欲罢不能。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3G资本在收购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争议,例如对企业文化可能造成的冲击,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社会性讨论。这种客观公正的叙述态度,使得这本书更具可信度和深度。邱国鹭先生的序言,以其深厚的金融功底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揭示了3G资本模式的普适性与局限性,尤其是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如何吸取其精髓,规避其弊端,提供了宝贵的思考方向。读完这本书,我对“企业价值创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可以通过清晰的战略、严谨的管理和不懈的努力来实现的。
评分《3G资本帝国》这本书,让我对“资本运作”有了更具象化的理解。克里斯蒂娜·柯利娅以其流畅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3G资本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搜寻、收购并重塑那些具有潜力的企业。我被书中对“杠杆收购”的细节描绘所吸引,这种金融工具的运用,使得3G资本能够以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掌控庞大的产业集群。作者对安海斯-布希的收购分析,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一场商业交易,更是一场关于文化、管理和效率的全面变革。书中也提到了3G资本在扩张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例如如何平衡股东利益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处理裁员等敏感问题。这种多角度的呈现,使得这本书更显真实和深刻。邱国鹭先生的序言,以其独到的见解,将3G资本的实践与中国经济的现状相联系,他强调了“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以及中国企业如何借鉴3G资本的成功经验,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评分阅读《3G资本帝国》的过程,是一次思维的重塑。克里斯蒂娜·柯利娅以其精准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3G资本这个“商业改造大师”的成长轨迹。我被书中对3G资本“价值投资”理念的解读所吸引,他们不像传统的价值投资者那样,去寻找那些已经稳健增长的企业,而是去发掘那些“被遗忘的珍珠”,并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将其打磨成闪耀的宝石。作者对“执行力”的强调,更是让我深刻理解了战略设想如何转化为现实成果。书中对安海斯-布希的改造过程,就像一部现代商业的教科书,展现了如何通过一系列大胆的改革,重塑一个百年老店的活力。当然,书中也提及了这种激进的改造方式所带来的争议,以及对企业文化可能造成的冲击。邱国鹭先生的序言,从中国金融市场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他认为,3G资本的成功,在于其深刻的商业洞察力和强大的执行能力,而这些,正是中国企业亟需学习和借鉴的。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打破了我对“伟大公司”的一些固有认知。克里斯蒂娜·柯利娅笔下的3G资本,并没有像巴菲特那样,去寻找那些具有“护城河”的优秀企业,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激进的道路:通过资本运作,去改造那些看似衰落但仍有潜力的公司。作者对“剥离非核心业务”、“聚焦主业”等策略的深入分析,让我看到了3G资本强大的“手术刀”能力。他们能够精准地识别出企业的问题所在,并迅速而果断地进行改革。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管理层激励”机制的探讨,3G资本非常注重对被收购公司管理层的激励,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改革中来,从而实现共同的目标。这种“共赢”的思路,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邱国鹭先生的序言,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他山之石”,他结合了3G资本的成功案例,为中国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关于如何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实现价值增长的思考。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了资本运作的风口浪尖,感受着每一次决策带来的巨大影响。
评分《3G资本帝国》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金融投资的书,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企业哲学和管理智慧的深刻探讨。克里斯蒂娜·柯利娅以其卓越的文字功底,将3G资本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仿佛亲历了每一次惊心动魄的收购与重组。作者对3G资本背后的人物,特别是其创始人,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展现了他们的远见、决心以及他们是如何构建起一个独特的企业文化。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效率至上”理念的阐述,3G资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对成本的极致控制和对运营效率的不断追求。这种“少即是多”的哲学,在很多中国企业家看来可能难以理解,但3G资本的实践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书中对卡夫亨氏的合并与整合过程的描述,让我对大型企业并购的复杂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作者也巧妙地引用了吉姆·柯林斯的“飞轮效应”理论,来解释3G资本是如何通过持续的投入和不断的改进,最终形成滚雪球般的增长态势。邱国鹭先生的序言,以其高屋建瓴的视角,指出了3G资本模式的内在逻辑,以及它对中国金融投资和企业管理的启示,让我对“价值投资”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效率”二字在商业世界中的至高无上。克里斯蒂娜·柯利娅在《3G资本帝国》中,将3G资本对效率的极致追求,渗透到每一个商业决策的细节中。从“零基预算”到精简组织架构,再到对每一项支出的严格控制,3G资本似乎将“节约”变成了一种艺术。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卡夫亨氏的整合过程的描绘,它就像一次精密的“外科手术”,将两个庞大的企业进行重组,并优化其运营流程,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作者并没有回避这种模式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对员工的压力,以及对企业创新可能造成的抑制。这种平衡的视角,让这本书更具深度。邱国鹭先生的序言,为我们揭示了3G资本的投资哲学,他认为,3G资本的成功,在于他们能够发现并释放企业被低估的“内在价值”,并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将其最大化。
评分《3G资本帝国》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金融投资的另一种可能性,一种更加主动、更加颠覆式的力量。克里斯蒂娜·柯利娅以其扎实的调研和引人入胜的叙述,为我们揭示了3G资本如何通过一系列大胆的收购,构建起一个庞大的食品饮料和啤酒帝国。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对3G资本“杠杆”运用的描写,他们是如何巧妙地利用债务工具,以相对较少的自有资金,撬动了巨额的资产。这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金融策略,但3G资本的实践证明了其可行性。作者对安海斯-布希与米勒康胜合并后的运营整合的分析,更是让我看到了“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得以实现。当然,书中也提到了这种激进策略所带来的风险,以及对企业文化和员工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这种全面而客观的叙述,让这本书更具阅读价值。邱国鹭先生的序言,从中国投资者的角度,对3G资本的模式进行了深刻的解读,他强调了“执行力”的重要性,以及在中国市场如何借鉴3G资本的经验,创造新的增长点。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企业价值的创造过程。克里斯蒂娜·柯利娅在《3G资本帝国》中,并没有过多地渲染“一夜暴富”的传奇,而是着重展现了3G资本通过精细化管理、成本控制和战略调整,如何将一个个看似平庸的企业,改造成了盈利能力极强的商业巨头。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者对“零基预算”这一理念的反复强调,它要求每一笔开销都必须经过层层论证,这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内部的效率潜力。书中对卡夫亨氏的整合过程的描述,更是让我看到了在并购后的“磨合期”,管理层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不同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协同。这种“慢工出细活”的耐心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是3G资本成功的基石。邱国鹭先生的序言,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阐释了3G资本的“价值投资”理念,他认为,真正的价值投资,在于发现并释放企业被低估的潜力,而3G资本正是这样做的。
评分故事性很强,有部分干货。
评分很好,不错的书
评分很好,不错的书
评分故事性很强,有部分干货。
评分不错。送货速度、印刷质量、书本内容
评分不错。送货速度、印刷质量、书本内容
评分十分惊喜,一本好书,以后还会购买的!
评分吹得很高,看上去一般,也许内容是不错,不过看起来像嚼蜡
评分很好,不错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