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国画大学堂:兰 曹国鉴 人民美术出版社

老年国画大学堂:兰 曹国鉴 人民美术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国鉴 著
图书标签:
  • 国画
  • 兰花
  • 老年绘画
  • 绘画教学
  • 曹国鉴
  • 美术
  • 书法
  • 艺术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绘画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安庆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102053738
商品编码:1323834268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老年国画大学堂:兰

定价:24.00元

作者:曹国鉴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102053738

字数:

页码:3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老年国画大学堂:兰》是曹先生多年心血的结晶,在畅销书老年学书画的基础上加工完善,重新丰富内容,进行系统编辑,图文并茂,讲解清晰,是针对老年书画学习者的特点而设计的技法丛书。本册主题为兰。

目录


作者介绍


曹国鉴,字慕植,室名雅怡堂。祖籍安徽歙县,三国魏曹操的后裔。1936年3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六世祖曹文埴,清乾隆二十五年二甲一名进士,历任刑、兵、工、户诸部,官至户部尚书、太子太保,谥“文敏”。为《四库全书》总裁之一。诗文、书法均有成就,有《石鼓砚斋文钞》20卷、《诗钞》32卷、《直庐集》8卷、《石鼓砚斋试帖》2卷等传世。为乾隆倚重,数度江南之行皆由其操持、随行。并招同乡挚友邓石如入京施展才艺,遂名动京城。七世祖曹振镛,乾隆进士,因父有遗风,深得乾隆宠信,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谥“文正”。历乾、嘉、道三朝,为清朝政坛代表人物。曾代君理政三月余,传为徽州美谈。父曹家麒(石卿),民国书法家、画家。早年师承金城,为中国画学研究会成员之一,其后人金潜庵组织的“湖社画会”。五十年代与张伯驹、陈云诰、郑诵先、萧劳等共同创办“书法研究社”,为繁荣书法艺术,振兴国粹做出了贡献。主要擅长魏碑书法,得六朝碑刻宽博凝重、雄健刚劲,兼收赵之谦化刚为柔、婉转圆通、楷行结合的笔意。

文摘


序言



《兰之韵》 —— 国画艺术的传承与探寻 《兰之韵》是一部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传统国画中“兰”这一题材的艺术专著。本书并非简单的技法讲解,而是以一种诗意与哲思并存的视角,带领读者走进兰花的精神世界,感受其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与象征意义。从古典诗词中的赞颂,到文人墨客笔下的寄情,再到历代画家对兰花形态与神韵的捕捉,《兰之韵》试图勾勒出一幅完整的兰文化图景。 一、 兰:文人画的千年情结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兰花以其“幽兰吐秀,清香远溢”的特质,成为文人画案上不可或缺的题材。它不与群芳争艳,独守高洁;不慕浓烈富贵,只求淡雅脱俗。这种品格恰恰契合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身修养的期许,因此,画兰也便成为寄托情怀、抒发志节的重要方式。 本书的第一部分将深入剖析兰花在中国文人精神中的地位。我们将追溯兰花在中国文学艺术中的早期意象,从《离骚》中屈原“沅有萲草,其叶翠实;有女怀春,吉日始辰。沐兰泽,折越石”的吟咏,到“春兰秋菊,各擅胜场”的俗语,探讨兰花如何从一种植物,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高雅、纯洁、坚韧、不屈等多种精神内涵。 在文学作品之外,历代书法家、画家更是通过笔墨将兰花的精神意境加以升华。本书将选取部分代表性的兰花诗词与画作进行解读,分析作者如何在寥寥数语或几笔丹青中,赋予兰花以生命与灵魂。我们将探讨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画家,在画兰时的共通之处与各自的特色。例如,北宋的文同以“墨兰”见长,其笔下的兰花疏朗飘逸,仿佛胸中自有丘壑;元代的赵孟頫更是将兰、竹、石、水结合,创造出具有高度精神象征意义的“文人四君子”图。 二、 墨韵兰香:从写形到写意 国画兰花的表现技法,是本书着重探讨的另一重要方面。不同于西方绘画的写实追求,中国国画更强调“写意”,即通过笔墨的提炼与象征,传达出对象的神韵与意境。画兰,尤其如此。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系统梳理国画兰花的表现技法,从最基本的笔墨运用开始。我们将详细讲解勾勒兰叶的“笔法”,包括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等各种用笔方式,如何通过笔触的粗细、干湿、浓淡变化,表现出兰叶的舒展、卷曲、挺拔与柔韧。特别会强调“叶的生长方向”与“叶的叠加方式”,这是兰叶形态自然且富有生命力的关键。 兰花的“墨法”也是本书的重点。中国画对墨色的运用极其讲究,一幅好的墨兰,能够通过不同层次的墨色变化,表现出兰花的体积感、立体感,以及其迎风摇曳的姿态。我们将讲解“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的运用技巧,以及“破墨法”、“积墨法”等传统技法在画兰中的应用。如何用淡墨勾勒出兰叶的脉络,又如何用浓墨点出兰花的精气神,都将一一剖析。 “设色兰”与“墨兰”各有千秋。本书将花一些篇幅介绍设色的兰花,探讨如何在墨的基础上,以浅绛、设色等方式,表现兰花的色彩美。但我们更将强调“墨兰”的艺术价值,认为墨兰更能体现兰花“清、雅、高、洁”的本质,因为墨色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象征性,它能够将兰花的气质提炼到极致。 此外,本书还将探讨“写意兰”的创作理念。写意兰并非不写实,而是以写实为基础,通过夸张、变形、提炼,将兰花“内在的精神”外化。我们将分析如何通过对兰花“花、叶、根”的巧妙处理,来传达出“不卑不亢,独立于世”的兰花品格。例如,一两笔勾勒出的花朵,可能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画家对兰花神韵的深刻理解;而疏朗飘逸的兰叶,则体现了画家胸中的浩然之气。 三、 意境之境:兰花在山水画与花鸟画中的融合 兰花在中国画中,常常与其他题材相结合,形成更丰富的艺术意境。本书的第三部分将探讨兰花与其他绘画元素的融合。 兰花与竹、石、水、云等元素的组合,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常见的“文人四君子”或“四友图”的经典搭配。我们将分析这些组合的文化渊源,以及它们在画面中各自扮演的角色。例如,竹的挺拔象征气节,石的坚韧代表毅力,水的灵动寓意智慧,云的飘逸则象征超脱。将兰花置于这些景物之中,能够极大地丰富画面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意境。 本书还将专门讨论兰花在山水画和花鸟画中的应用。在山水画中,一株或几株幽兰的点缀,能够为峻峭的山岩、清幽的溪流增添一份人文气息,使画面在雄浑之中不失雅致。而在花鸟画中,兰花则常常成为鸟儿栖息、嬉戏的背景,或与其它花卉、草木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我们将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处理方式,例如,明代的陈淳,其写意花卉就常常将兰花置于野逸的环境中,展现其野逸之美。 四、 赏鉴之道:品味兰画的深层美学 欣赏一幅国画兰花,不仅仅是看其形似,更重要的是品味其神韵与意境。本书的第四部分将引导读者掌握兰画的赏鉴之道。 我们将从“笔墨”入手,教读者如何辨析画作中笔触的力度、墨色的变化,感受画家在运笔时的情感投入。一幅好的兰画,其笔墨本身就具有音乐般的韵律感和雕塑般的立体感。 接着,我们将从“构图”角度进行分析。兰花的构图讲究“疏可跑马,密不通风”,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将兰花的神韵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是画家构图能力的体现。我们将分析各种经典的兰花构图模式,如“一叶知秋”、“三竿并立”、“错落有致”等。 然后,我们将探讨“意境”的营造。一幅优秀的兰画,能够让观者感受到兰花的芬芳,仿佛置身于幽谷之中。我们将分析画家如何通过色彩、笔墨、构图的整体协调,将兰花的清高、孤傲、淡雅等气质传达出来,从而引发观者的共鸣。 最后,本书还将介绍一些历代著名的兰花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如郑板桥的“六分半书”与“五分兰”,以及吴昌硕笔下的兰花,都各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价值。通过对这些大师作品的赏析,帮助读者建立起对兰画艺术的审美标准。 《兰之韵》 是一本献给所有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国画艺术的读者的书籍。它不仅是一本关于“画兰”的教程,更是一次关于“品格”、“情怀”与“人生”的探索之旅。希望通过本书,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画的魅力,以及兰花在中国文化中永恒的艺术生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国画是一种非常讲究“意境”的艺术。而兰花,作为“四君子”之一,更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本书《老年国画大学堂:兰》的出现,让我有机会去近距离地接触和理解这份美。曹国鉴老师的讲解,不仅仅是停留在技法层面,他更注重引导读者去体会兰花的品格,去感受兰花所代表的“君子之风”。比如,他会讲解如何通过笔墨的疏密来表现兰花的“清雅”,如何通过线条的顿挫来表现兰花的“坚韧”。书中的示范图,不仅仅是静态的画面,更像是一首首无声的诗。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飞白”的运用,如何通过笔锋的摩擦,在宣纸上留下“枯笔”的痕迹,这能极大地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力度。虽然我年纪大了,手也有些不稳,但跟着曹老师的指导,我发现我竟然也能画出一些有模有样的兰花了,这让我觉得非常惊喜和鼓舞。

评分

我原本以为,老年人的学习能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退,尤其是在学习一门需要精细技艺的艺术时。然而,《老年国画大学堂:兰》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曹国鉴老师的教学方式真是太巧妙了!他把复杂的兰花绘制过程分解成了一个个简单易懂的步骤,还非常注重细节的讲解。比如说,他讲到如何画出兰花的“骨感”和“神韵”,这让我茅塞顿开。以前我总觉得兰花的叶子画出来要么太硬,要么太软,缺乏那种自然的垂坠感和劲道。通过书中图文并茂的演示,我才明白,原来关键在于落笔的轻重缓急,以及墨色的浓淡干湿的运用。他还会举一些生动的例子,比如将兰花叶子的形态比作“剑”,将花朵比作“美人”,这样形象的比喻让我在脑海中形成了清晰的画面感,也更容易理解和模仿。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体大小适中,画面留白恰到好处,不会让人觉得拥挤。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提供了一些临摹的范例,让我可以在掌握基本技巧后,通过模仿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我感觉自己不仅是在学画画,更是在学习一种观察世界、感悟生活的方式。

评分

我一直认为,学习新事物,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该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老年国画大学堂:兰》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曹国鉴老师的教学风格非常幽默风趣,让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了乐趣。他会用一些生活化的语言来解释国画的技巧,比如把笔法比作“跳舞”,把墨色比作“调味”,这些生动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而且,书里不仅讲解了画兰花的技法,还穿插了很多关于兰花的文化典故和诗词,这让我觉得自己在学习国画的同时,也在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如何表现兰花“风骨”的讲解。很多时候,我画出来的兰花总觉得少了一点“精神”,曹老师通过对不同线条的运用和墨色的渲染,教我如何画出兰花的坚韧和清雅。书中提供的例图非常精美,而且每一步都有详细的讲解,让我感觉自己随时都可以拿起身边的笔,尝试去描绘。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国画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我生活中的一种美好追求。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形式。当我在书店看到《老年国画大学堂:兰》这本书时,我便被它的名字吸引住了。我想,学习国画,特别是画兰花,这或许是我能够亲近传统文化,并且能给我的退休生活增添一份雅致的好途径。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真正地为老年读者考虑到了。书中的讲解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了许多专业术语,即使是对国画一窍不通的人,也能很快上手。曹国鉴老师在书中详细地阐述了不同品种兰花的形态特征,以及它们各自独特的韵味。比如,他会教我们如何区分墨兰、春兰、蕙兰等,以及不同品种在笔法上的细微差别。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希望不仅仅是“画”出兰花,更是能“画出”兰花的精气神。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精美的范图,这些范图不仅仅是作为参考,更是一种美的引导,让我对如何运用笔墨来表现兰花的姿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教程画了几笔,虽然笔法稚嫩,但那种尝试的乐趣让我沉浸其中。

评分

我一直对书法的“骨力”和国画的“气韵”有着一种朦胧的向往,总觉得它们是东方美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我在书架上看到《老年国画大学堂:兰》时,我感觉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开始探索的入口。曹国鉴老师的讲解,对于我这样零基础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他从最基础的笔法开始,一步一步地引导,比如如何用“中锋”画出饱满有力的线条,如何用“侧锋”画出飘逸灵动的笔触。书中对兰花叶子的画法,他不是简单地展示,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叶子的生长规律,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笔墨晕染来表现叶子的质感和体积感。我特别喜欢他对于“墨分五色”的讲解,如何通过巧妙的调墨和用墨,来表现出兰花在不同光照和环境下的微妙变化。书中的示范图,不仅仅是完美的成品,更能看出其中的笔墨痕迹,这让我觉得非常有学习价值。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画了几片叶子,虽然生涩,但当我看到那逐渐显现出的兰花叶子的形态时,心里充满了喜悦。

评分

刚拿到这本《老年国画大学堂:兰》时,我心里还抱着一丝丝将信将疑的态度。毕竟,我这把年纪了,学习国画,特别是兰花,听起来像是年轻人才能玩得转的玩意儿。但翻开书的第一页,那种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墨色变化瞬间就吸引了我。曹国鉴老师的讲解,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娓娓道来,仿佛一位慈祥的长辈在耳边细语,引导着我一步步走进兰花的世界。我尤其喜欢他关于“如何握笔”的讲解,之前我一直以为画画就是手随意动,没想到握笔的姿势竟然有如此多的讲究,不同的力度和角度都会直接影响到线条的生命力。书里还配了很多步骤图,非常清晰,即使我这样的初学者,也能跟着一步一步来,感觉自己真的可以画出属于自己的兰花了。我尝试着按照书里的方法画了一片叶子,虽然不完美,但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而且,书里还讲到了兰花的品格,这让我觉得学习国画不仅仅是技巧的提升,更是一种精神的陶冶。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陪伴我度过悠闲的时光,让我的晚年生活充满了新的乐趣和意义。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买这本书,主要是为了打发时间。退休后,生活变得清闲,总想找点事情做,让日子不至于那么单调。我以前对国画了解不多,觉得它很高深,可能不太适合我。但是,《老年国画大学堂:兰》这本书的出现,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曹国鉴老师的讲解,可以说是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地引导着我。他从最基本的笔墨技法讲起,比如如何调墨,如何运笔,如何控制墨的浓淡和水分,这些基础知识他都讲解得非常到位。书里对兰花叶子的不同画法,如“展叶”、“垂叶”、“卷叶”等,都做了详细的示范和讲解,让我明白原来画一片叶子也有这么多门道。他还特别强调了“意”的重要性,告诉我们画兰花不仅仅是描摹形似,更重要的是要表现出兰花的内在品格和精神。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觉得学习国画不仅仅是学习一项技能,更是在进行一次心灵的修炼。我感觉这本书的设计也非常人性化,字体大小合适,图文并茂,即使是视力不是特别好的老年人,也能轻松阅读。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温度”。不是那种热烘烘的温度,而是一种温暖、亲切的感觉。曹国鉴老师在《老年国画大学堂:兰》这本书中,用一种非常平和、耐心的语气在和读者交流。我是一个对国画有着浓厚兴趣,但又害怕自己学不会的老年人,这本书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他从最基础的兰花构图讲起,如何安排主次,如何留白,这些都非常重要。然后,他才开始讲解具体的笔法,比如如何画出兰花的“筋骨”,如何画出兰花的“神采”。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讲到如何画兰花的小草,看似简单,但要画出那种“挺拔”和“生命力”,需要很多细节的把握。书中还提供了很多不同风格的兰花范例,让我看到了兰花的多种表现形式,也激发了我自己的创作灵感。我尝试着画了一幅简单的兰花,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但当我看着自己画出来的兰花,心里那种满足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评分

我一直认为,学习国画最难的是抓住“神韵”,而不是仅仅描摹“形似”。《老年国画大学堂:兰》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曹国鉴老师不仅仅是教我们如何“画”兰花,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感受”兰花,然后将这份感受通过笔墨表达出来。他用了很大篇幅来讲解如何捕捉兰花的“动态美”,比如兰花在风中摇曳的姿态,在雨后滴水的晶莹。这些细微之处,往往是决定一幅画是否生动的关键。书中的讲解,没有一点生涩难懂的理论,而是充满了生活化的例子和巧妙的比喻。比如,他会把画兰花的线条比作“写字的笔画”,强调笔力的运用;他会把墨色的浓淡比作“音乐的节奏”,强调墨韵的变化。这些都让我觉得,国画并非高不可攀,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如何表现兰花花朵的“含苞待放”和“盛开怒放”的姿态,不同的状态需要不同的笔法和墨色处理,曹老师的讲解让我豁然开朗。

评分

我喜欢收藏一些有价值的书籍,特别是那些能够给我带来知识和启发,并且在我有限的业余时间里,能够让我沉浸其中,忘记烦恼的书。当我在书店发现《老年国画大学堂:兰》时,我就知道它很可能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一本。曹国鉴老师的文字,带着一种智慧的光芒,他将国画兰花这样一门古老而精深的艺术,以一种非常贴近老年读者的方式呈现出来。他不仅讲解了如何下笔,如何用墨,更重要的是,他讲解了为什么这么画,以及如何通过笔墨去传递一种情感和意境。我尤其欣赏他对于兰花“气韵生动”的阐述,如何让笔下的兰花仿佛有了生命,有了呼吸。书中提供的范例,无论是初学者临摹的简单线条,还是更具表现力的写意兰花,都让我看到了学习的可能性和进步的空间。我常常在午后,泡上一杯清茶,翻开这本书,跟着曹老师的指导,一点一点地描绘,那种宁静和专注,是我在忙碌了大半生后,最渴望的状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