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古早味的田園生活:150幀手繪全圖解,365天邊農邊玩 田园盆栽种植/港台繁体中文图书

享受古早味的田園生活:150幀手繪全圖解,365天邊農邊玩 田园盆栽种植/港台繁体中文图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田园生活
  • 盆栽种植
  • 手绘图解
  • 台湾图书
  • 港台繁体
  • 农艺
  • 园艺
  • 生活方式
  • 休闲
  • 全彩图解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善本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果力
ISBN:9789868929470
商品编码:1333092569

具体描述

  作者:新田穗高 譯者:嚴可婷 繪者:竹嶋浩二 出版社:果力 出版日期:2014-09-04 ISBN:9789868929470 規格:平裝 / 套色 / 136頁 / 17cm×23cm     新田穗高 1963年生於橫浜市,信州大學畢業後,曾擔任運動雜誌編輯,之後成為自由撰稿人。1998年,全家4人遷居至茨城縣有150年歷史的茅草屋頂民家,與羊、犬、貓住在一起。在執筆之餘,也以「在許可範圍內嘗試」為目標,種植米、麥、蕎麥、蔬菜,為自家製造農產品加工等,享受其中的樂趣。著有《快樂的古老生活方式》(岩波書店)、《瞭解自然生活》、《從現在開始自行車生活》(同為山與溪谷社出版)等書。   作者序】自給自足,365天邊學邊玩
大家對自給自足有什麼樣的印象呢?
種蔬菜?自己培育要吃的東西?養雞或羊?摘取山林中的野菜或捕魚也很好。像獵人般捕捉野豬或熊也不錯。如果在海邊,就是釣魚或用魚網捕魚囉。捕捉獵物後,用木材升火加以烹調。不只是準備食物,也可以自行搭建居所。製作盤子跟筷子、搓繩子、編籠子、縫衣服……
怎麼好像在體驗古時候的生活啊?
沒錯,以前沒有電力,也沒有車。為生存所需要的東西只能親手製作。不過,所謂的以前是什麼時候?老爺爺年輕的時候?江戶時代?還是更遙遠的彌生時代、繩文時代?繩文時代當然要升火,而且好像還要搗米。用芒草束覆蓋成屋頂的豎穴式住屋,正是茅草屋頂農家的原型。如此這般,為求生存的技能自過去的繩文時代開始一點點變化傳承而來。
現在我們開始自給自足的技巧,與繩文人代代繼承下來的是相同的手藝。
生存在現代的我們,並不需要為了存活而自己作什麼,不過繼承了過去記憶的雙手,總想製作出什麼。所以我們對於自給自足這個字詞,總覺得興奮期待。話雖如此,倒也沒有必要嚴格的要求完全的自給自足,只要從自己想嘗試的事情、喜歡的事情、得意的事情開始;不限於過去的技藝,也可以嘗試太陽能發電這類新形態的技術,朝向自給自足前進。
與其一個人會100項自給自足的技能,不如有100人各懂得一種技藝。每人掌握世界wei一的小小獨特技術,自耕自食,交換得意的作品或技術。當人們的交集擴散開來,大家都能自給自足時,這樣的城市就會很有趣。   zui簡單的zui快樂,zui古老的zui未來 在「食安」不安的年代, 牽手體驗古早味的田園生活!
150+幀手繪圖解  田園山林的生存智慧 zui想教給孩子的古早技能—— 種菜養蜂、手漬時蔬、豆釀味噌、榨油焙茶、 染布織棉、結繩編籃、燒柴造窯...... 365天,邊農邊玩 快樂的家庭田園生活 現在就開始!
zui簡單的zui快樂,zui古老的zui未來! ── 在「食安」不安的年代,牽手體驗古早味的田園生活!
在都市也可以當自耕農,室內、陽台、社區小小空間大有妙用!超強魅力的懶人農法,把我們的住家變成美味的食物森林。
來去鄉間,過田園生活!規劃一年12個月的栽培月曆,家庭菜園日日都有好收成,採用農牧共生管理,創造有機循環的美味餐桌。整地、播種、除草、堆肥、收割、留種,完整的作物生命週期,是大自然給孩子zui美好的生命教育。還可以充分體會手作的樂趣,全家一起動手做豆腐、味噌、漬物、烏龍麵、烤麵包、焙製新茶、搭火箭爐??
現在就翻開書頁、捲起袖子,和家人孩子一起,從能力所及的項目一步步開始吧,讓每一天的生活充滿勞動與收穫的喜悅!
與其一個人埋頭學會100項自給自足的技能,更棒的是,我們可以立刻向100個身邊的朋友發出邀請。書中每一頁手繪圖解,教會我們zui獨特、zui美好的農家智慧與手作技藝,用心就能學會。很快地,我們就可以開始和好朋友交換自己zui得意的農作和技術了。
當我們的交集擴散開來,田間到餐桌、城市和鄉村的距離不再遙遠──自耕自食、自給自足,快樂的家庭田園生活,現在就可以開始!   推薦序 目錄 什麼是自給自足
01 自給自足,自耕自食的樂趣 在城市享受自耕自食 從盆栽菜園開始 在小坪田畝種蔬菜 選擇在鄉下自給自足
02 家庭菜園,美味的蔬菜 試種夏季蔬菜 培育咖哩蔬菜 從夏季開始準備過冬 培養藥用植物 趣味蔬菜 假設有100坪田地 自耕田地的12個月 採種 育苗
03 陽台也可以種米 在陽台種米 在苗床灑種 翻土準備田圃 呼朋引伴來插秧 收割稻子與脫穀
04 自製手打烏龍、蕎麥麵 種麥 揉烏龍麵 用天然酵母烤麵包 種蕎麥 吃蕎麥麵
05 來做味噌豆腐哦 黃豆的效用 製作味噌 手作納豆、豆腐
06 自己榨油zui安心 從植物榨油 製作油燈
07 蜜蜂、蝶鳥:果園的生態變豐富了 種植果樹 容易栽培的果樹 果樹帶來的樂趣
08  充滿香氣的自家焙茶 在庭園製茶 製作綠茶、麥茶
09 來自大自然的甘甜味 種植甘蔗 製作麥芽糖 養蜂
10 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 與動物一起生活 來養雞吧 養山羊擠羊奶 在稻田養鴨
11 雜木林與獨角仙 享受雜木林帶來的好處 砍樹 栽培香菇 享受有獨角仙的森林 利用竹子
12 品味四季來自山林的食物 吃當令的食物 春天七草 在野山探尋秋天的滋味 蔬菜的保存 抓泥鰍 海邊的自給生活
13  織布、造窯、蓋小屋,自己動手樂趣多 種棉 紡線 草木染 織布,可用雜草作為素材 編籃子 作肥皂 蓋小屋
14  太陽、風和水:利用大自然的能源 升火 以炊火燒烤食物 燒柴薪的火爐與竈 取得賴以維生的水資源 利用自然節約能源的智慧 太陽能發電 利用水力 走路、騎腳踏車
參考資料 自己動手作很好玩 大家一起動手更有趣   ◎聰明的懶人農法:盆栽種菜、陽台菜園、田間耕種,教你第一次種菜就豐收 ◎一年的栽培月曆:創造自給自足的美味餐桌 ◎來和動物作朋友:雞鴨兔、牛羊豬、抓泥鰍、養蜜蜂,打造農牧共生好生態 ◎照著節氣過生活:和孩子一起感受節氣,體驗大自然的能量與恩惠 ◎親子廚房愛料理:做豆腐、釀味噌、手打烏龍、旬味漬物、窯烤麵包、榨植物油、烘焙新茶 ◎快樂手作綠生活:編竹籃、做蜂蠟、手工皂、草木染、紡線織棉、搭火箭爐、蓋綠房子
【名家推薦】 ◎朱慧芳(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執行長、作家) ◎江慧儀(台灣樸門永續設計學會理事長) ◎林黛羚(半農半X農夫、作家) ◎買買氏(直接跟農夫買發起人) ◎陳惠雯(幸福農莊) ◎賴青松(穀東俱樂部農伕) ◎羅文嘉(水牛書店、一方學田) ◎黎振君&徐彩雲(小東河光之家族) 【自給自足,從盆栽菜園開始】
用長型花槽或花盆種植蔬菜或香草,這是實現自給自足的第一步。
提到自給自足的作物,大家zui先想到的應該是蔬菜吧。蔬菜任何人都能種,但其中的道理卻不簡單。像櫻桃蘿蔔或小松菜可以種在花槽中,但西瓜、哈蜜瓜這樣大型的蔬果,就需要相當程度的栽種面積和經驗。除了茄子、小黃瓜這類每個人都知道的蔬菜,也可以種植菊薯(雪蓮薯)、美洲土欒兒(香芋)這類zui近才為人所知的蔬菜。
想要一整年都收成不斷,而且同時種植多種蔬菜,可不容易呢。但只要多挑選一些種類照顧,第一次種菜也可以獲得美味的成果。只要開始種菜,就會察覺蔬菜都有各自的時令,夏天到秋天可以收成番茄、小黃瓜,春季收成包心菜。即使蔬菜長得有點彎曲、或是被蟲蛀,自己種出來的還是比較好吃。因為剛摘下的時蔬,蘊含了親手栽種的記憶。
許多蔬菜可利用花槽或花盆種植,或用舊木箱、保麗龍箱,買肥料時附的塑膠袋等,只要在底部打排水孔、放入土壤,就可以變成很棒的菜園。
花槽和田圃zui大的不同在於土壤容易變乾,夏天要頻繁澆水。另外,由於根部伸展範圍狹窄,如果想讓蔬菜長大,一定要下工夫施肥。蔬菜種在花槽,可從室內隨時觀察,就這點來看,花槽比田圃更方便。蔬菜會聽著人的腳步聲生長。只要細心照顧,小小的花盆一定會帶來超乎預料的樂趣。
●適合在陽台種植的蔬菜:
1小松菜:耐暑也耐寒,除了盛夏與寒冬之外,其他季節都可以收成。是zui易於照顧的葉菜。
2菠菜:比起小松菜較不耐暑,不適合酸性土。如果菠菜能順利生長,就表示育土成功了。
3茼蒿:不容易被蟲蛀,且容易栽種。比小松菜、菠菜怕冷。
4櫻桃蘿蔔:又叫作20日蘿蔔,從播種到完全長成要花40天。如果收成晚了,要吃的時候可以加醋。
5芝麻菜:帶有芝麻的香氣,適合配義大利麵。採收時從外側的葉子依順序摘取。
【小面積田地的種菜計畫】
每個人都能在市民菜園等小型的田畝輕鬆耕種。想善加運用小面積的田地,其實也有祕訣。
在城裡租的市民菜園大約是5~10坪,雖然面積不大,但對於初次種菜的人來說很容易成功,而且只要好好栽種就足以提供一家人所需的蔬菜量。想好好讓小塊田地發揮作用的祕訣,就是不要種太密。如果是番茄、茄子、小黃瓜等夏季蔬菜,可以一坪約4~6株為基準,估計數量後再購買菜苗。
若是每年持續耕種的田地,zui好經過計劃,不要連續種同樣的作物。如果種同樣的作物,喜歡這類作物的害蟲容易聚集,而且作物特別需要的養分也會減少。尤其要特別注意茄科、葫蘆科、豆科蔬菜,間隔3~4年後再種同樣的蔬菜較好。可將田地大致分為四個區塊,分為茄科及葫蘆科、豆科、稻科、十字花科及根莖類,依順序輪流種植。
不過實際上,田地多半很難如預期發揮作用。這時可試著種植玉米,改善土壤的鹽化,埋入大量堆肥增加土中的微生物、抑制病蟲害。也可以種植共生植物,也就是同時種下能互相抑制病蟲害的作物。要是妥善搭配就能提高收穫量。而且蔬菜種類增加,也是件很好的事情。
●妥善搭配蔬菜的種類,就能收成不斷:
1番茄、羅勒(九層塔):適合搭配義大利麵的番茄、羅勒,種在田裡同樣也是好搭檔。在番茄間種植羅勒可驅逐蚜蟲。羅勒、薄荷等唇形科植物與茄科、十字花科很合,但不適合和瓜科種在一起。
2茄子、韭菜:韭菜、蔥、大蒜、洋蔥等百合科的蔬菜有抑制病蟲害的效果。可種在葫蘆科、茄科、十字花科蔬菜的根部旁。
3西瓜、蔥:從以前就有蔥和瓜類適合混種的農法流傳下來。在西瓜或哈蜜瓜的產地,許多農家在瓜類發芽時就會在同一塊土壤種下一株蔥,讓根部互相糾纏。
4茄科:包括茄子、番茄、青椒、甜椒、馬鈴薯,每年都要改變種植的位置。如果在同一塊地應該間隔三年再耕種。若是在較小的耕地,注意第一年不要種太多作物,否則翌年就無法順利耕種。
5根莖類:例如牛蒡、竽頭、紅蘿蔔等會在土壤中生長的蔬菜。如果連年種植這些蔬菜,田圃的土壤會變得鬆軟。
6葫蘆科:小黃瓜、西瓜、南瓜都不適合每年連續種植,尤其是西瓜,zui好間隔4~5年栽種。
十字花科:例如包心菜、白菜、小松菜、蘿蔔等葉菜,雖然比茄科或豆科稍微好一點,但zui好不要連年種植。
7小黃瓜、花生:種花生可避免線蟲附著在植物根部。可以間種,讓花生與其他作物的根部糾纏,只要土壤栽種過花生,接下來作物也比較不容易感染線蟲。除了小黃瓜,花生對其他作物也有幫助。在各種植物中,萬壽菊也能防治線蟲。
8豆科:種植豌豆、四季豆、大豆等豆科蔬菜,可幫助其他蔬菜吸收更多土壤中的養分。但豆科作物不能連續種植,尤其豌豆zui不適合連年種植。種過一年之後zui好休耕4~5年。
9玉米、四季豆、南瓜三姊妹:稻科和豆科很合。讓四季豆攀上玉米的莖、在地面種植南瓜,美國原住民稱這種農法為三姐妹,據說可同時增加這三種作物的收成。
10稻科:玉米或小麥很會吸收養分,可淨化土質,也適合連年種植。建議優先列入輪種名單。
11輪作:不要在同一地方持續種植同一種作物,可以先計劃好,照順序移動。
【栽培香草樂趣多】
只要一株帶有香氣的香草,就能讓心情變得清爽。在陽台、田裡都能輕鬆栽種,令人愉快。
為義大利麵增添風味的羅勒、使夏季甜點更清涼的薄荷、讓沙拉更具異國風味的香菜。香草大多都是可以自在生長的健壯植物。由於不適合像蔬菜一樣大量食用,所以在初春買好種苗,種在花盆或花槽中即可。一邊享受從陽台飄來的香草氣息,作菜時想到就隨時摘取。
庭園裡要是有足夠的空間,可將香草乾燥後浸在橄欖油裡保存。薄荷、香蜂草、洋甘菊等可以放在茶壺中沖泡花草茶,也可以加入紅茶、增添香氣。百里香、墨角蘭(牛膝草)加上月桂葉、芹菜葉,可製成法國香草束,讓香氣滲入茶湯。羅勒可浸在橄欖油裡,不只可保持新鮮的味道,帶有羅勒香氣的橄欖油也能為義大利麵增添風味,烤麵包時也可以運用,用途相當廣泛。紫蘇及珠蔥、薑等香料由於太過熟悉,似乎比較缺乏裝飾性,但實用價值很高,不論在田邊一隅或是花盆裡都很容易栽種。
●增添生活情趣的香草:
1羅勒(九層塔):義大利麵不可或缺的素材。羅勒是一年生草本,播種期從4月底到6月。市面上也有販賣種苗。由於會長得超出預期,花盆的高度zui好超過20公分以上。摘掉花穗之後會長出側芽,摘下上方枝葉後還會持續生長。
2薄荷:可在5~6月或9月中旬後播種,但比較建議買種苗分株,或是剪下枝葉後浸水讓根長出。由於是多年生草本,只要注意不要太乾燥,就可像雜草般蔓延生長。在狹窄的庭園裡,或種在花盆裡都很容易管理。
3芫荽(香菜):具有獨特的青澀滋味。磨碎的種子是咖哩的香料之一。9~10月播種,翌年春天就可以收成;或在3~5月播種,夏季收成。種實可用板子等物壓開,將其中的兩粒種籽泡一晚水後即可播種。不適合移植。
4香蜂草:香蜂草能讓紅茶增添檸檬的香氣,這種紫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隨著氣候轉暖,會長得越來越茂盛。在梅雨季節前或10月時採收葉片,除了進行修剪也同時收成。吊在通風良好的地方,避免淋雨及陽光直射,就會變得乾燥。
5洋甘菊:洋甘菊通常在5月開花。種類包括一年生的德國洋甘菊、多年生草本的羅馬洋甘菊,都可透過自行落下種子的方式長出幼苗。播種要在9月或3月,也可直接購買種苗。通常是摘取盛開的花朵使用,不論新鮮、乾燥的花都可以沖泡花草茶。
6義大利歐芹(義大利巴西利):與一般歐芹不同,葉子不是捲曲而是扁平的。香氣濃郁因此很適合料理。春季或秋季時先在花盆播種,等長出5片葉子時即可定植。在第一年培育種苗,第二年即可採收;如果想早點收成可購買種苗。
7珠蔥:早生種在8月上旬種下種球之後,9月下旬就可以剪下蔥葉收成。冬天會暫時枯萎,春天時如果葉子再度長出就可整株挖起。如果一直到5月底都不去挖掘,根部就會膨大,收成後讓它乾燥,一直保存到移種為止。
8百里香:紫蘇科的多年生草本,可在春天或秋天播種,或利用插枝的方式繁殖。梅雨季節時如果悶熱就會枯萎,所以長得太茂盛時可先收割一部分,以改善通風。田地可堆高10公分的土壤。
9薑:5月種植,要訣是挖掘7~8公分深,如果種在花盆裡,要選高度超過30公分以上的花盆。因為薑不適合乾燥的環境,所以種植後要迅速用稻桿覆蓋。1個月後如果發芽就要開始除草。7月上旬時在根部覆土,8月時可挖掘附葉的小生薑,11月可收成地下的塊根。
10紫蘇:青紫蘇的葉、花穗可作為香料,紅紫蘇葉可加醋煮,添加砂糖作成果汁。約在4~6月播種。自然掉落的種子也會發芽,但聽說香氣會變淡。種子若埋在土中反而不會發芽,灑下種子後讓土壤稍微覆蓋即可。
【製作天然酵母、烤麵包】
用小麥磨成粉烤麵包。酵母zui好也是用自家製的,可以試著用身邊的材料發酵看看。
將梅子用砂糖漬一個月,將浸漬完成的糖漿倒入一公升的瓶內。有天晚上我忽然聽見「碰」的一聲,發出很大的聲音。仔細一看瓶蓋已被彈飛,從瓶口冒出許多氣泡。看來是梅子的酵母發揮作用,讓糖漿發酵了。如果再放下去,糖漿可能會變成梅酒,不適合親子共飲,因此我加了醋讓糖漿停止發酵。
但是在這之前,我曾用同樣的酵母試著烤麵包。如果要讓麵包發酵變得膨鬆,一般會採用人工培養的活性乾酵母。不過以前的人作麵包時,會利用果皮等發酵的天然酵母。也正是將糖漿瓶蓋震開的那股力量,讓麵包膨脹。
在缽內放入自製的高筋麵粉、水、以及含酵母菌的漬梅糖漿,揉成麵糰。揉了10分鐘以後加鹽繼續揉,直到麵糰表面變得更光滑為止。接下來要將缽放到30℃左右的地方,讓麵糰發酵。可在缽上放熱毛巾,毛巾要先浸過熱水再擰乾。夏季時放置在室溫下,在其他季節,我會挑個晴天把麵糰放在陽光照射的車中。聽作麵包的朋友說,營造發酵環境的方法還有很多,例如放在浴槽上方、或在保麗龍製的水槽中放個注入熱水的量杯、在箱子裡放電燈泡和溫控器等。
經過兩小時的等待,麵糰膨脹到兩倍大,將麵糰分成小塊,揉成圓形,放入預熱過的烤箱中,慢慢烘焙。烤好的麵包帶有一股淡淡的梅子香,彷彿甜麵包般,風味獨特。
●天然酵母DIY:
1將葡萄乾、蘋果皮、柿干等糖分多且帶有果皮的水果放入瓶中,注入好幾倍的溫水,蓋上蓋子。
2充分搖晃後,放在30℃的地方約一周。
3開始發酵之後,泡泡就會冒出來。一打開蓋子就會聽到「咻」的聲音,聞到酒精的氣味。如果要揉進作麵包的麵糰,可選在發酵zui厲害的時候。酵母以糖分為食,加糖之後,發酵的時間就會延長。
4如圖示,擠壓出酵母液。就以這些酵母液作為原料,並預留一些酵母液供下次使用,不要一次用完。如果2~3天後才要烤麵包,可先將小麥粉、糖、酵母液混合後放入冷凍庫保存。
●揉麵團、烤麵包的技巧:
1高筋麵粉500g,倒入水、酵母調成的溶液250g,揉成麵糰。
2酵母、水的比例約各半。如果酵母的力量太弱,就多加一些。
3若是酵母溶液的糖分太少,就稍微加一點點砂糖。揉好的麵糰表面光滑,硬度大約像耳垂一樣。
4將發酵膨脹的麵糰分成小塊,揉成圓形,再放到溫暖的場所就會膨脹。
5如果要立刻放入烤箱,可先從180℃的低溫開始,逐漸調整到240℃,讓麵糰邊烤邊膨脹。雖然每種烤箱的狀況不同,但通常需要一小時才會烤好。
●用中筋麵粉製作的蒸麵包:
1蒸麵包是很容易製作的點心,不用酵母,而是用發粉。只要用發粉、製作烏龍麵用的中筋麵粉就能作出可口的麵包。
2小麥粉500g、砂糖5大匙、牛乳100ml、蛋1顆、鹽1小匙、發粉2小匙。
3將1根小紅蘿蔔削成絲,再添加1/3個蒸熟壓成泥的南瓜,混在一起供調色用。
4因使用蔬菜的水分不同,軟硬度也有所差別;所以一點一點地掺入小麥粉,調到比耳垂還軟的程度。

《芳邻雅集:都市花园的秘密》 一本关于如何在喧嚣都市中,用一抹绿色点亮生活的实用指南。 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我们常常渴望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哪怕只是一方小小的窗台或阳台。本书并非聚焦于广阔田野的农耕经验,而是深入探讨如何在有限的都市空间内,打造一个充满生机与趣味的“微型生态系统”。《芳邻雅集:都市花园的秘密》旨在为所有热爱园艺,却受困于空间限制的城市居民提供一套全面、可行且充满美学的实践方案。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化繁为简,精致入微”。我们相信,即使是最小的空间,也能孕育出最丰盛的生命力。全书内容围绕都市园艺的四大支柱展开:空间规划与容器选择、特定环境下的植物适应、病虫害的自然防控,以及将园艺融入日常生活的美学实践。 --- 第一章:城市微型空间的设计哲学 本章探讨如何最大化利用阳台、露台、窗台乃至室内角落,将这些“边角料”空间转化为功能完善的绿色角落。 1.1 垂直绿化的艺术:向上生长的奇迹 都市园艺的挑战在于平面面积的不足,因此,垂直空间是必须争取的战场。我们详细介绍了多种垂直绿化系统,从最经济实惠的木格栅、麻绳悬挂系统,到高科技的模块化种植墙。内容包括: DIY悬挂盆栽的承重计算与安全指南: 如何根据不同墙体材质(砖墙、铝合金、承重梁)选择合适的固定件,确保长期稳定。 分层种植的技巧: 针对不同光照需求(高层光照强,低层遮阴)的植物进行合理分区,实现光能的有效利用。 藤蔓植物的选择与引导: 推荐适合都市环境生长的观赏性藤蔓(如常春藤、铁线莲的耐污品种),以及使用隐形导引线,使其沿着建筑线条自然生长。 1.2 容器的选择与土壤的定制:不只是一个“花盆” 在都市中,容器即是植物的全部世界。本书摒弃了传统花盆的单一概念,深入剖析了各种容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透气性与保水性的平衡: 详细对比了陶土盆、塑料盆、水泥盆、树脂盆的优缺点,并提供了根据不同植物习性(如喜湿的多肉与喜干燥的香草)匹配容器的决策图表。 “自吸水”与“自动浇灌”系统的原理搭建: 针对忙碌的上班族,介绍了如何利用简单的原理制作成本低廉的自动补水装置,实现一周甚至更长时间的无忧养护。 都市土壤配方破解: 鉴于都市购入的普通园土保水性差、易板结的问题,本书提供了三种针对性配方:高透气性的“阳台蔬菜配方”、适合观赏花卉的“均衡营养配方”,以及应对高层强风环境的“重力稳定配方”。配方中详细列出了泥炭土、椰糠、珍珠岩、蛭石以及有机腐殖质的精确比例。 --- 第二章:耐受逆境的“都市特种植物”图鉴 都市环境的特点是光照不稳定、空气流通性差、昼夜温差大。本章精选了100种(非农作物类)最能适应这些挑战的观赏性植物,并提供了详尽的养护档案。 2.1 室内“阴角”的救赎者:低光照植物的生存法则 对于朝北的窗户或深度室内空间,我们推荐了一批对光照要求极低的“室内绿肺”: 空气净化能手排名: 侧重于对甲醛、苯等常见室内污染源有明显吸附作用的品种,如虎皮兰的稀有斑叶品种、白掌的“迷你”系列。 湿度管理技巧: 针对空调房干燥环境,讲解了使用鹅卵石托盘、增加环境湿度对蕨类植物生存的重要性,而非仅仅依赖喷雾。 2.2 阳光直射下的顽强生命:高光照阳台的抗晒军团 顶楼或西晒阳台面临的挑战是强光和高温。我们重点介绍了耐高温、耐旱的“沙漠系”和“地中海系”植物: 多肉植物的“非休眠期”管理: 区分不同季节的多肉状态,避免因错误浇水导致的徒长或腐烂。 香草的容器化种植: 迷迭香、薰衣草等喜光香草如何通过“轻微限水”来激发其香味,并避免在炎热夏季的根部闷热。 2.3 阳台“微气候”的模拟:不同光照度的植物搭配 本书提供了一张详尽的光照需求对照表,指导读者如何根据自家的光照角度(东南、西南、西北)进行植物的科学混搭,确保不同植物都能在相邻的区域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 --- 第三章:无化学残留的自然防御系统 都市园艺强调健康与和谐,因此,本书着重于预防而非治疗,推广生态友好型的病虫害管理方法。 3.1 预防为主:建立植物自身的抵抗力 健康强壮的植株是最好的防御。内容涵盖: 营养元素的精准补充: 区别宏量元素(N-P-K)与微量元素(钙、镁、硼)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例如,适量的镁能增强叶片光合作用效率,提高抗病性。 休眠期的“清园”与整理: 在换季时彻底清理枯枝落叶,减少越冬害虫的滋生地。 3.2 环保型“家庭急救”方案 针对初发病虫害,我们提供了基于家庭常见原料的快速解决办法: “大蒜/辣椒浸泡液”的制作与应用: 精确到浸泡时间、稀释比例和喷洒的最佳时间点,以对付蚜虫和红蜘蛛。 “酒精擦拭法”的进阶应用: 针对介壳虫,指导读者如何使用棉签配合特定浓度的酒精进行局部清除,避免大面积喷洒对其他益虫造成伤害。 益虫的引入与共生: 探讨在封闭阳台环境中,如何谨慎引入瓢虫幼虫或草蛉,实现微观生态的平衡。 --- 第四章:园艺的延伸:美学、休憩与小小的“自给自足” 园艺不仅仅是种植,它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本章关注如何将种植成果融入都市生活,提升居住的品质感。 4.1 从阳台到餐桌:香草与微型蔬菜的收获乐趣 本章详细介绍了易于在小盆中收获的“收割即食”型植物: “掐叶”哲学: 罗勒、薄荷、欧芹等香草的正确采摘方法,确保其能持续不断地生长,而非一次性采摘导致植株衰弱。 微型沙拉与芽菜的室内速成: 利用矮盆或浅盘,进行小批量、高频率的叶用蔬菜(如芝麻菜、豌豆苗)的种植,实现“零公里”的食材供应。 4.2 氛围营造:光影与声音的园艺叙事 “氛围照明”在植物中的运用: 如何使用暖色LED灯带,在夜晚突出特定植物的形态美,营造静谧的休憩角落。 小型水景的引入: 在小院或大阳台边缘,设置一个微型循环水景,利用水的流动声,有效屏蔽都市噪音,创造放松的听觉环境。 4.3 园艺的疗愈力量:都市人的“心流”体验 本书最后一部分,鼓励读者放慢节奏,享受园艺过程中的冥想时刻。这部分没有具体的技术指导,而是通过摄影作品和散文式的描述,引导读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土壤的松软、新芽的破土、以及花开瞬间的宁静之中,将都市生活中被压缩的“慢时间”重新释放出来。 --- 目标读者: 居住于公寓楼、热爱自然但缺乏户外空间的城市白领、年轻家庭,以及对精致生活有追求的园艺初学者。本书拒绝宏大叙事,专注于每一个可触摸、可实现的“小确幸”。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寻找一些更具“在地特色”的种植方法,毕竟很多市面上的园艺书都是偏向欧美体系的。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得极其出色,它深入挖掘了传统东方园艺的精髓,比如一些古老的节气指导和针对亚洲气候特点的作物选择,这些信息在其他地方是很难找到的。作者对于传统农耕智慧的尊重和传承,让我感到非常亲切和认同。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指导,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体验。通过阅读,我仿佛被带回了那个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年代,学会用更宏观的视角去看待我们与土地的关系,而不是简单地把植物当作商品来对待。

评分

这本新书简直是为我这种渴望逃离城市喧嚣、向往田园诗意生活的人量身定做的!我最近刚读完,里面的文字充满了温暖的人情味,描绘的田园景象让人身临其境。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和清晨露水的清新。书中不仅仅是枯燥的种植指南,更像是一本生活哲学书,探讨了如何在慢节奏的生活中找到真正的乐趣和满足感。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就地取材”的部分,作者巧妙地利用身边随处可见的材料来打造自己的小天地,这种创意和智慧真的让人大开眼界。读完后,我立刻被激发出了动手的热情,恨不得马上就规划自己的阳台花园。那种回归自然的渴望被这本书彻底点燃了,它不仅仅是提供信息,更是在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感真的太棒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看得出出版方是用心了。尤其是它那充满古早韵味的插画风格,简直就是一种视觉享受。我很少看到一本园艺书能把美学和实用性结合得如此完美。每一张插图都仿佛一幅精美的画作,让人忍不住想收藏起来。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每次翻阅,都能从中感受到浓浓的怀旧情怀,那种慢工出细活、不急不躁的生活态度,正是我现在最需要的。这些精美的画面,配合着文字中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和热爱,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心灵也得到了极大的净化和滋养。

评分

我是一个园艺新手,之前尝试过几次种菜,结果总是以失败告终,心里多少有点挫败感。当我拿到这本封面设计就让人心情愉悦的书时,原本没抱太大希望,但翻开后简直惊艳到了。它的内容编排非常科学合理,从最基础的土壤准备、播种时机,到后期的病虫害防治,每一步都讲解得清清楚楚,即便是像我这样的“植物杀手”也能轻松上手。最让我称赞的是,作者似乎非常理解初学者的困惑,总能提前给出贴心的提醒,避免我们走弯路。文字风格活泼而不失专业,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分享她的“独门秘诀”。它成功地把复杂的园艺知识变得平易近人,让我重拾了对种植的热情和信心。

评分

这本书的篇幅虽然不算薄,但它的内容密度和广度都非常惊人,几乎涵盖了田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远超我原先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集中在某几种特定植物的种植上,结果它将从阳台小盆栽到小型庭院布局,从食用香草到观赏花卉,都做了详尽的介绍。而且,它并没有止步于“种”,还延伸到了“玩”的部分,比如如何利用收获的成果进行简单的手作或烹饪,这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让“田园生活”这个概念变得立体而丰满了。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光是学会了种菜,更是获得了一套完整的、可以融入日常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物超所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