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書名: | 傳統地道潮汕小吃 |
| 英文書名: | |
| 商品編碼(BARCODE): | 9789621455406 |
| 國際書號(ISBN): | 9789621455406 |
| 出版社: | 萬里機構.飲食天地出版社 |
| 作者: | 秦敬香 |
| 譯者: | |
| 尺寸: | 寬17cmx高23cm 特16 |
| 頁數: | 176 |
| 裝幀: | 平裝 |
| 印刷用色: | 四色 |
| 出版日期: | 1/8/2014 |
| 語種: | 繁體中文 |
| 潮汕飲食是嶺南飲食中味的代表,聞名海內外。潮汕小吃是潮汕飲食中重要的一部分,蘊涵了嶺南地方文化特色。本書精選了48例潮汕地區比較知名的小食,如蚝烙、普寧豆乾等,詳細講述了其製作方法和相關的來源、特色和文化。 |
拿到这本书,我第一反应是想把它作为一份送给远方朋友的“伴手礼”,因为它看起来“高级”且具有异域特色。但如果从一个准备动手实践的烹饪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大打折扣。它的叙事结构似乎更侧重于“介绍”而非“指导”。详细的步骤分解常常含糊不清,特别是那些对火候、力度和时间要求极为苛刻的环节,描述得过于笼统。例如,对于制作某类糯米制品的蒸煮时间,书中可能只给出了一个宽泛的区间,这对于需要精确控制的烘焙或蒸制过程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一个真正好的食谱书,应当是能够在读者心中建立起清晰的画面感,让读者仿佛能触摸到食材的质地,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视觉上的欣赏。这本书的美学价值很高,但其作为一本“操作手册”的价值,我必须打上一个问号。
评分说实话,我对进口书籍的品质一直抱有较高期望,特别是涉及到饮食文化这种极其依赖感官体验的领域。这本书的装帧确实称得上精良,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无可挑剔,摆在书架上颇有几分收藏价值。但遗憾的是,这种精致感似乎没有延伸到内容本身。我研究过不少地域小吃的书籍,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捕捉到那种微妙的“人情味”和“时令性”。比如,好的潮汕小吃是和特定的季节、特定的庙会、甚至特定的家庭习惯紧密相连的。这本书似乎过于追求“大全”的概念,试图囊括所有品类,反而导致了每一种小吃都被浅尝辄止,缺乏深入剖析其制作工艺中的关键“窍门”。那些决定一碗粿条汤是平庸还是惊艳的微妙调味比例、米浆的浸泡时长、或是对不同产地食材的偏爱,这些核心的“秘籍”在书中几乎不见踪影,读完后只留下了一堆漂亮的图片和模糊的概念,口中并无回味。
评分收到,这就为您根据【港台原版进口】传统地道潮汕小吃 这本书的名称,撰写五段不同风格、详细且不包含书中内容的读者评价。 --- 这本号称“港台原版进口”的书籍,我本以为能领略到一股原汁原味、扑面而来的岭南风情,毕竟“传统地道”这四个字听起来就让人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然而,当我翻开扉页,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陌生和疏离感。它似乎更像是一本精心挑选的、侧重于某种特定时期或地域风俗的画册,而非一本生动的、能够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指南。我本来期待的是那种市井烟火气,是清晨街角蒸笼里冒出的白气,是师傅们娴熟地颠勺、撒盐的每一个细节。可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份被高度整理和标准化的“文化展示”,缺少了那种深入骨髓的“活气儿”。也许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排版精美的图文会是一个不错的入门向导,但对于真正想探寻那些隐藏在小巷深处、需要靠口耳相传才能找到的“真味”的食客而言,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它更像是对“潮汕小吃”这一概念进行了一次宏观的、略带距离感的概述,而非一次深入灵魂的味觉朝圣之旅。
评分最让我感到遗憾的一点是,这本书在“地域文化”与“美食技艺”的结合上处理得不够平衡。潮汕小吃之所以独特,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味道,更是因为它深深植根于当地的宗族文化、节庆习俗以及特定的地理环境之中。我期待看到的是,某种特定的点心是如何在某一特定宗族的祭祀仪式中扮演核心角色的,或是某种食材因为当地气候条件才能达到最佳风味。这本书虽然提到了“传统地道”,但其论述往往是孤立的,仿佛这些小吃是漂浮在空中的美味,缺乏与土地和人民的强力连接。它将美食拔高成了艺术品,却未能成功地将其“落地”,使得阅读体验成了一种对遥远美味的单向欣赏,而非一次沉浸式的文化溯源。这使得它在“文化深度”这一维度上,远未达到我的预期标准。
评分对于长期关注这块美食领域的爱好者来说,我们寻找的往往是“变”与“不变”之间的张力。传统小吃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坚守其本质,同时又巧妙地适应新的消费环境,这才是最引人入胜的故事线。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是,它更倾向于描绘一个静止的、理想化的过去,仿佛时间在潮汕的小吃摊前凝固了一般。这种怀旧情怀可以理解,但如果完全忽略了近二十年来食材供应链的变化、年轻一代手艺人的创新思路,那么它提供的知识就显得有些脱离了现实的脉搏。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面对现代化的挑战,那些坚持用石臼捣米浆的老匠人,他们是如何与时代进行对话的?这种深度的人文关怀和现实观察,是这本书中所缺失的,它更像是一本博物馆里的展品说明,而非一本鲜活的烹饪日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