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章 关注三七1
节 三七的起源和分布 1
一、 三七的起源 1
二、 三七的分布 2
三、 三七的使用历史 2
第二节 三七种植简史 3
第三节 三七产业发展
概况 7
第二章 认识三七10
节 三七植物学性状 10
一、三七地下部分的植物学性状 11
二、三七地上部分的植物学性状 12
第二节 三七生物学特性 14
一、三七根的形态解剖特性 14
二、三七种子的生物学特性 14
三、三七种苗的生物学特性 17
四、三七果实的生物学特性 18
五、三七花的生物学特性 18
六、 三七的遗传多样性 19
第三节 三七的主要成分及功效 20
一、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20
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23
三、 抗炎作用 24
四、 保肝作用 24
五、 抗肿瘤作用 24
六、 抗衰老、 抗氧化作用 25
第三章 栽培三七26
节 三七栽培模式的发展趋势 26
一、 仿生栽培的概念 26
二、目前三七栽培面临的问题 27
三、发展三七生态栽培是大势所趋 28
四、三七生态栽培的定义 28
五、三七生态栽培发展前景 30
六、中药材生态栽培经典案例 31
第二节 三七种植成本及效益分析 33
第三节 三七栽培的关键要素 36
一、 选地 36
二、 选种 (种子、种苗) 39
三、 整地及土壤处理 42
四、 荫棚建造 43
五、 作床 44
六、 播种和移栽 45
七、 田间管理 47
八、 采收及产地加工 51
第四节 遮阳网栽培 56
一、 遮阳网简介 56
二、遮阳网在三七栽培中的使用优势 57
三、三七专用遮阳网的优点 58
四、三七专用遮阳网栽培技术 59
五、 彩色遮阳网的利用 62
第五节 三七的机械化栽培 63
一、 机械化整地 63
二、 机械化播种 64
三、 机械化采收 67
第六节 原生态栽培 68
第四章 管理三七 73
节 三七绿色栽培病虫害控制原则 73
一、三七病虫害防控要求 73
二、三七病虫害防治原则 76
三、三七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77
第二节 三七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80
一、 三七根腐病 80
二、 三七黑斑病 86
三、 三七圆斑病 89
四、 三七疫霉病 92
五、三七立枯病和猝倒病 95
六、 三七白粉病 97
七、 三七病毒病 97
八、 三七日灼病 99
九、 三七其他病害 100
第三节 三七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100
一、 三七根结线虫 101
二、 短须螨 105
三、 介壳虫 105
四、 小地老虎 106
第五章 三七小药箱 108
节 生物制剂 108
一、 生物活体农药 109
二、 生物化学农药 111
第二节 高效低毒杀菌剂 114
一、三七杀菌剂使用时存在的问题 114
二、三七常用高效低毒杀菌剂的种类 116
三、高效低毒杀菌剂的使用准则 119
第三节 高效低毒杀虫剂 120
一、高效低毒杀虫剂的优缺点 120
二、 采用科学施药方法 121
三、三七生产中允许使用的杀虫剂 122
第六章 加工三七 126
一、 三七的清洗 126
二、 三七的拣选 127
三、 三七的干燥 130
四、三七粉的加工工艺 136
五、 三七的贮存 137
第七章 识别三七 139
节 三七的规格等级 139
第二节 真假三七的鉴别 142
一、 性状鉴别 142
二、 伪品三七 143
三、 姜黄 144
四、 白及 145
五、 菊三七 146
六、 莪术 146
第三节 三七花的鉴别 148
一、 三七花简介 148
二、 三七花鉴别方法 149
三、 三七花等级划分 149
第四节 三七粉的鉴别 151
一、 假三七粉的种类 152
二、 三七粉鉴别方法 153
第八章 使用三七 157
节 三七粉的使用 157
一、生熟三七粉的功效 157
二、生三七粉的服用方法 157
三、 熟三七粉的制法 158
第二节 三七花的使用 158
一、 普通药用 159
二、 药膳 160
第三节 三七须根的使用 161
一、 三七须根的好处 162
二、三七须根的食用方法 163
附录 165
附录A 三七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种类 165
附录B 常见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对照表 166
参考文献168
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对工具和设备选择的详尽说明上,这在很多纯理论书籍中是看不到的。作者似乎在编写这本书之前,真的走访了无数的种植基地,深知不同规模的种植户在工具上的投入差异和实际需求。它不仅推荐了不同型号的深松整地机械的适用场景,还对小型种植户如何利用现有的工具进行改良以达到最佳整地效果提供了具体的“土办法”。特别是在灌溉系统这一块,书中详细对比了滴灌、喷灌和漫灌在三七生长各个阶段的优缺点,并给出了基于不同土壤渗透率的最佳水肥一体化方案。这种对“硬件”配置的细致指导,对于我们这些需要进行前期资本投入的新农人来说,是避免走弯路、防止过度投资的关键。它没有强求读者必须使用最昂贵的设备,而是引导我们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最经济、最有效的技术组合。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手中仿佛握着一份详尽的采购清单和施工指南,执行起来毫不费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朴实的封面,没有过多花哨的修饰,反而透着一股专业和可靠感。我翻开第一页,立刻就被那种详尽的图文并茂的排版吸引住了。作者在文字的叙述上,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非常接地气地讲解了从选址到土壤改良的每一个关键步骤。比如,书中对于不同海拔、不同光照条件下三七生长的微气候差异分析得尤为细致,甚至连不同季节的育苗床的温湿度控制都有详细的表格数据支撑,这对于我们这种初次尝试规模化种植的新手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尤其是关于种子处理的那一章,我之前总是苦于发芽率不高的问题,这本书里竟然详细描绘了用特定药液浸泡种子的最佳时间和浓度,还配上了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图示,让人对背后的科学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种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操的完整覆盖,让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种植手册,更像是一部三七生长的百科全书。我尤其欣赏它在“时间节点”上的把控,明确指出哪些工作必须在雨季前完成,哪些则必须等到秋季霜降之后才能操作,这种精确到节气的指导,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实践经验,让人读来信心倍增。
评分我对中草药入门书籍的筛选标准非常苛刻,往往要求它们在“基础知识普及”和“专业深度”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在开篇部分对三七的药用历史、形态特征以及药理作用的介绍,用语精炼,不像有些入门书那样冗长乏味,而是非常聚焦于种植者需要了解的核心信息。比如,它对三七的根部结构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解剖图示,清晰地标注了有效成分(皂苷)主要富集的部位,这对于理解后续的施肥策略和采收时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介绍基础知识时,引用了大量的古代医书文献佐证,使得“药材栽培”的专业性得到了充分体现,让人明白我们所做的不仅仅是种一种植物,而是在传承一种中医药文化。这种学术性和实践性交织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层次感。每次读到那些古籍的引用,都会让我产生一种敬畏感,也更加坚定了要认真对待每一株种苗的决心。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实在是太“老道”了,没有丝毫的浮夸,读起来就像是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在田埂上跟你拉家常,娓娓道来,却字字珠玑。它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非常深入地探讨了“高效栽培”背后的经济学逻辑和市场适应性。它没有停留在如何种好三七的层面,而是将目光放得更远,去考量如何种出符合特定市场规格和药材标准的三七。书中有一章专门分析了不同成熟期三七的有效成分含量差异,以及市场对“头数”的偏好,这对于指导我们调整种植周期和采收策略至关重要。举个例子,书中指出,在某些特定的加工环节,略微提前采收的“嫩三七”反而能获得更高的溢价,这完全颠覆了我之前“越老越值钱”的传统认知。这种将种植技术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分析,使得这本书的指导性不再局限于农业生产本身,而是上升到了农产品经营的层面。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对照着自己目前的种植计划进行修改和优化,感觉每一页都充满了可以立即转化为效益的“干货”。
评分我最看重的一本书籍的价值,往往在于它能否解决我实际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那些棘手的“疑难杂症”。坦白说,市面上很多农业书籍都只是泛泛而谈,但这本书在病虫害防治这块的处理,简直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严谨和实用。它没有简单地罗列一堆化学农药的名称,而是将三七常见的病毒、细菌和真菌性病害分门别类地进行了深度剖析。比如,对于“根腐病”的识别,书中不仅有清晰的病株照片,还详细描述了病斑的颜色变化和组织液的性状,让我在田间地头遇到类似情况时,能迅速做出准确的初步判断。更绝的是,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生态防控”方案,而不是一味依赖化学干预。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拮抗微生物群落来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甚至连如何自制生物菌剂的配方和发酵环境都交待得一清二楚。这种尊重自然规律,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我这个注重环保的种植者感到非常认同。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只会喷洒农药的操作员,而更像是一个懂得维护土壤生态平衡的“农艺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