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道教符咒大观
定价:55.00元
作者:张振国,吴忠正著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802548305
字数:400000
页码:42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
内容提要
由张振国、吴忠正著的《道教符咒大观》收入有代表性的道教咒语,逐条讲解,并配以符图作为插图。道教咒语是道教徒用来自我勉励、祝告神灵、召神遣将、书府符演法以及修炼者用于存想、指导修炼的口诀,大多由韵文构成。咒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历史绵长,内容丰富,影响力犹存。
目录
序言 袁志鸿弁言 张振国 吴忠正一、净心神咒二、净口神咒三、净口咒四、净身神咒五、净身咒六、天皇咒七、观音密咒八、水精咒九、日君咒十、五方卫灵咒十一、澡秽除凶七房祝法十二、三元八节朝隐祝十三、安魂魄咒十四、修行咒诅诀十五、拂魔咒十六、金仙内法咒十七、按天庭法十八、服雾法十九、净天地解秽咒二十、服五神符咒二十一、藏魂入斗咒二十二、飞神咒二十三、日魂咒二十四、月魄咒二十五、信符心咒二十六、会雷神咒二十七、制魔咒二十八、复神咒二十九、总召咒三十、太灵九宫咒三十一、坐炼咒三十二、坐炼咒三十三、密召咒三十四、化形咒三十五、七星斗咒三十六、集神咒三十七、通神咒……六十甲子太岁上下符雷部三十六天君(天将)符辰州符咒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名对中国传统哲学抱有浓厚兴趣的学者,我关注的重点往往在于“系统性”和“思想深度”。因此,我非常看重这本书在构建其理论体系时的严密程度。令人欣慰的是,这部《道教符咒大观》并非简单的符图汇编,它构建了一个严谨的“天地人神”对应体系。书中用大量的篇幅解释了“符”的本质——它不是魔术,而是“位号”和“契约”的具象化表达。作者巧妙地将道教的“三洞”、“四辅”经典体系与符箓的层级进行对应,解释了为何某些特定的“讳字”必须由特定法位的人才能书写和使用。这种将符箓置于整个道教宇宙观中的做法,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学术价值。它不再是孤立的符号操作手册,而是一扇通往唐宋道教“内丹”与“外用”相结合的实践哲学的窗口。阅读时,我必须时常停下来,对照着《道德经》或《庄子》的相关章节去理解作者的引申义,这种跨学科的阅读体验,令人回味无穷。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堪称一绝,完全对得起它这个名字——“大观”。我个人非常注重书籍的触感和视觉体验,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要么是影印版模糊不清,要么是现代印刷色彩失真,导致符文中的“气韵”荡然无存。但这部作品不同,它采用了高级的铜版纸和特种油墨印刷,尤其是那些需要精细描摹的“神兽”和“天将”图形,线条的锐度和墨色的层次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更让我称赞的是,编纂者在设计章节布局时,非常懂得读者的阅读习惯。例如,在介绍完一个复杂的“五雷大阵图”后,紧接着会附上一个专门的章节,用非常现代和简洁的流程图方式,总结了该符箓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遵循的“时间点”和“环境要求”。这种古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让阅读过程变得既庄重又流畅,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和信息的吸收效率。
评分这部浩瀚的典籍,我本以为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毕竟“符箓”二字本身就带着一种高深莫测的意味。然而,初翻开这厚重的卷帙,映入眼帘的却是如水墨画般清丽的插图,那些线条的勾勒,笔触的轻盈,仿佛能让我窥见古人作符时的那种心神合一的状态。书中对于基础的“掐诀”和“步罡”的讲解,细致入微,绝非敷衍了事。它不像某些流传的野路子书籍,只是简单地描摹几个图形,便草草收场。这里的论述,往往会追溯到具体的道家经典——比如对《上清大洞真经》中某些仪轨的引用,再结合历代流派在符文结构上的细微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比如,对于“雷符”的演变,作者就清晰地梳理了从唐代金箓派到宋代某些上清派系中,核心“雷霆使者”讳字的不同写法和所代表的内丹学意义。读完第一辑,我感觉自己仿佛接受了一次系统的、面向实践的文化熏陶,它远超出了我对一本“符箓图鉴”的预期,更像是一部道家“符号学”与“能量操作”的入门指南,让人在敬畏之余,生发出深入探索的强烈欲望。
评分我曾尝试学习过一些基于民间传说或地方戏曲中对符术的描述,那些往往零散、充满矛盾且缺乏系统性的教导。因此,当我开始翻阅这部《道教符咒大观》时,最初是抱着审视和批判的态度。然而,越往后读,越感到一种被严肃对待的尊重感。本书的作者显然是一位在道门中浸淫多年、并且具备扎实汉语言学功底的专家。他对于古奥的“篆文”、“八体字”的书写规范,解释得极其细致,甚至纠正了几个流传已久但实际上已被篡改的“神讳”写法。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引述大量古代科仪文本时,保持了极高的尊重和准确性,几乎没有加入个人主观的臆测或夸大的宣传语。全书呈现出一种冷静、克制但又充满自信的学者风范。它不是用来“炫耀”或“忽悠”的读物,而是面向真正的修行者和严肃研究者的一份珍贵参考资料,其价值在于其无可置疑的文献性和严谨的考据性。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时,主要图的就是那份“神秘感”和“视觉冲击力”。我期待看到那些在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画在黄纸上、朱砂红艳艳的、充满力量感的图案。而这本书的部分内容,确实满足了我的视觉期待。那些专门展示“镇宅辟邪”和“请神劾鬼”类符箓的章节,排版大气磅礴,符头、符腹、符脚的布局逻辑被安排得井井有条,每一笔的起承转合都仿佛蕴含着无形的律令。但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并没有止步于表面的图案展示,而是对“朱砂的配制”、“黄纸的材质选择”乃至“作符时的斋戒要求”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尤其是关于不同矿物颜料在施法后能量衰减速度的对比分析,这部分内容非常具有现代科学探究的影子,它将传统信仰活动置于一个近乎“工程学”的角度去审视,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严谨。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古朴,但叙事逻辑却异常清晰,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故弄玄虚,更多的是一种“如实记录”的笔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