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道教符咒大觀
定價:55.00元
作者:張振國,吳忠正著
齣版社:宗教文化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802548305
字數:400000
頁碼:42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
內容提要
由張振國、吳忠正著的《道教符咒大觀》收入有代錶性的道教咒語,逐條講解,並配以符圖作為插圖。道教咒語是道教徒用來自我勉勵、祝告神靈、召神遣將、書府符演法以及修煉者用於存想、指導修煉的口訣,大多由韻文構成。咒語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曆史綿長,內容豐富,影響力猶存。
目錄
序言 袁誌鴻弁言 張振國 吳忠正一、淨心神咒二、淨口神咒三、淨口咒四、淨身神咒五、淨身咒六、天皇咒七、觀音密咒八、水精咒九、日君咒十、五方衛靈咒十一、澡穢除凶七房祝法十二、三元八節朝隱祝十三、安魂魄咒十四、修行咒詛訣十五、拂魔咒十六、金仙內法咒十七、按天庭法十八、服霧法十九、淨天地解穢咒二十、服五神符咒二十一、藏魂入鬥咒二十二、飛神咒二十三、日魂咒二十四、月魄咒二十五、信符心咒二十六、會雷神咒二十七、製魔咒二十八、復神咒二十九、總召咒三十、太靈九宮咒三十一、坐煉咒三十二、坐煉咒三十三、密召咒三十四、化形咒三十五、七星鬥咒三十六、集神咒三十七、通神咒……六十甲子太歲上下符雷部三十六天君(天將)符辰州符咒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說實話,我買這本書時,主要圖的就是那份“神秘感”和“視覺衝擊力”。我期待看到那些在影視作品中經常齣現的,畫在黃紙上、硃砂紅艷艷的、充滿力量感的圖案。而這本書的部分內容,確實滿足瞭我的視覺期待。那些專門展示“鎮宅闢邪”和“請神劾鬼”類符籙的章節,排版大氣磅礴,符頭、符腹、符腳的布局邏輯被安排得井井有條,每一筆的起承轉閤都仿佛蘊含著無形的律令。但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並沒有止步於錶麵的圖案展示,而是對“硃砂的配製”、“黃紙的材質選擇”乃至“作符時的齋戒要求”進行瞭詳盡的論述。尤其是關於不同礦物顔料在施法後能量衰減速度的對比分析,這部分內容非常具有現代科學探究的影子,它將傳統信仰活動置於一個近乎“工程學”的角度去審視,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嚴謹。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古樸,但敘事邏輯卻異常清晰,沒有那種故作高深的故弄玄虛,更多的是一種“如實記錄”的筆法。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堪稱一絕,完全對得起它這個名字——“大觀”。我個人非常注重書籍的觸感和視覺體驗,市麵上很多同類書籍要麼是影印版模糊不清,要麼是現代印刷色彩失真,導緻符文中的“氣韻”蕩然無存。但這部作品不同,它采用瞭高級的銅版紙和特種油墨印刷,尤其是那些需要精細描摹的“神獸”和“天將”圖形,綫條的銳度和墨色的層次感錶現得淋灕盡緻。更讓我稱贊的是,編纂者在設計章節布局時,非常懂得讀者的閱讀習慣。例如,在介紹完一個復雜的“五雷大陣圖”後,緊接著會附上一個專門的章節,用非常現代和簡潔的流程圖方式,總結瞭該符籙在實際操作中需要遵循的“時間點”和“環境要求”。這種古典與現代、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閤,讓閱讀過程變得既莊重又流暢,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愉悅感和信息的吸收效率。
評分我是一名對中國傳統哲學抱有濃厚興趣的學者,我關注的重點往往在於“係統性”和“思想深度”。因此,我非常看重這本書在構建其理論體係時的嚴密程度。令人欣慰的是,這部《道教符咒大觀》並非簡單的符圖匯編,它構建瞭一個嚴謹的“天地人神”對應體係。書中用大量的篇幅解釋瞭“符”的本質——它不是魔術,而是“位號”和“契約”的具象化錶達。作者巧妙地將道教的“三洞”、“四輔”經典體係與符籙的層級進行對應,解釋瞭為何某些特定的“諱字”必須由特定法位的人纔能書寫和使用。這種將符籙置於整個道教宇宙觀中的做法,極大地提升瞭本書的學術價值。它不再是孤立的符號操作手冊,而是一扇通往唐宋道教“內丹”與“外用”相結閤的實踐哲學的窗口。閱讀時,我必須時常停下來,對照著《道德經》或《莊子》的相關章節去理解作者的引申義,這種跨學科的閱讀體驗,令人迴味無窮。
評分我曾嘗試學習過一些基於民間傳說或地方戲麯中對符術的描述,那些往往零散、充滿矛盾且缺乏係統性的教導。因此,當我開始翻閱這部《道教符咒大觀》時,最初是抱著審視和批判的態度。然而,越往後讀,越感到一種被嚴肅對待的尊重感。本書的作者顯然是一位在道門中浸淫多年、並且具備紮實漢語言學功底的專傢。他對於古奧的“篆文”、“八體字”的書寫規範,解釋得極其細緻,甚至糾正瞭幾個流傳已久但實際上已被篡改的“神諱”寫法。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引述大量古代科儀文本時,保持瞭極高的尊重和準確性,幾乎沒有加入個人主觀的臆測或誇大的宣傳語。全書呈現齣一種冷靜、剋製但又充滿自信的學者風範。它不是用來“炫耀”或“忽悠”的讀物,而是麵嚮真正的修行者和嚴肅研究者的一份珍貴參考資料,其價值在於其無可置疑的文獻性和嚴謹的考據性。
評分這部浩瀚的典籍,我本以為會是一本晦澀難懂的學術專著,畢竟“符籙”二字本身就帶著一種高深莫測的意味。然而,初翻開這厚重的捲帙,映入眼簾的卻是如水墨畫般清麗的插圖,那些綫條的勾勒,筆觸的輕盈,仿佛能讓我窺見古人作符時的那種心神閤一的狀態。書中對於基礎的“掐訣”和“步罡”的講解,細緻入微,絕非敷衍瞭事。它不像某些流傳的野路子書籍,隻是簡單地描摹幾個圖形,便草草收場。這裏的論述,往往會追溯到具體的道傢經典——比如對《上清大洞真經》中某些儀軌的引用,再結閤曆代流派在符文結構上的細微差異進行對比分析。比如,對於“雷符”的演變,作者就清晰地梳理瞭從唐代金籙派到宋代某些上清派係中,核心“雷霆使者”諱字的不同寫法和所代錶的內丹學意義。讀完第一輯,我感覺自己仿佛接受瞭一次係統的、麵嚮實踐的文化熏陶,它遠超齣瞭我對一本“符籙圖鑒”的預期,更像是一部道傢“符號學”與“能量操作”的入門指南,讓人在敬畏之餘,生發齣深入探索的強烈欲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