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装正版医宗金鉴上中下3本册全套白话解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书籍全套 人民卫生出版社

套装正版医宗金鉴上中下3本册全套白话解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书籍全套 人民卫生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医
  • 医宗金鉴
  • 中医临床
  • 中医书籍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白话解
  • 套装
  • 中医必读
  • 中医经典
  • 全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夏共赢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076333
商品编码:13506535099
品牌:艾帛利(Abooly)
丛书名: 医宗金鉴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6-08-01

具体描述

>>  

本链接包含以下 3 本书籍:

 

 

9787117076333
医宗金鉴(上) 34
9787117078214 医宗金鉴(中) 39
9787117078221 医宗金鉴(下) 42
 

合计:115元

>

 

基本信息

书名:医宗金鉴(上册)/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定价:34.00元

作者:(清)吴谦 等编,郑金生 整理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8-1

ISBN:711707633X

字数:507000

页码:59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内容提要 


本书90卷,是清政府组织太医院原判吴谦等编撰的一部大型医学丛书,也是清代广为流传的医学教书。将中医内容分门别类,采精发蕴,编成医书15种。其中, 上册《伤寒论注》、《金匮要略注》;中册有《删补名医方论》、《四诊心法要诀》、《运气要诀》、《伤寒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 《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痘疹心法要诀》和《幼科种痘心法要旨》;下册有《外科心法要诀》、《眼科心法要诀》、《刺灸心法要诀》和《正骨心法要诀》。内容 广泛,涉及临床各科疾病的辨证论治,论理深入浅出,颇多圆机活法,语言简要扼要,切合临床实际。故《四库全书总目》称赞其“有图、有说、有歌诀,俾学者既 易考求,又便诵习。”本书问世200多年来,一直为习医者必读之书。此次整理,精选底本,增加导读,末附方剂索引,更加方便中医临床各科医生阅读。


目录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订正仲景全书凡例
卷一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卷二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卷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
卷四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全篇
卷五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全篇
卷六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卷七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卷八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卷九
辨合病并病脉证并治全篇
卷十
辨差后劳复食复阴阳易病脉证并治篇、
卷十一
辨证病脉证并治篇
卷十二
辨温病脉证并治篇
卷十三
辨痉湿蝎病脉症并治篇
卷十四
辨霍乱病脉并治篇
卷十五
辨可汗病脉证篇
辨不可汗病脉证篇
辨可吐病脉证篇
辨不可吐病脉证篇
辨可下病脉证篇
辨不可下病脉证篇
卷十六
平脉法
辨脉法
卷十七
正误存疑篇
……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五


 

>

 

基本信息


书名:医宗金鉴(中册)/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定价:39.00元

作者:(清)吴谦 等编,郑金生 整理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8-1

ISBN:7117078219

 

字数:565000

页码:126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内容提要


本书90卷,是清政府组织太医院原判吴谦等编撰的一部大型医学丛书,也是清代广为流传的医学教科书。将中医内容分门别,采精发蕴,编成医书15种。其中, 上册有《伤寒论注》、《金匮要略注》;中册有《删被名医方论》、《四诊心法要诀》、《运气要诀》、《伤寒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 诀》、《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痘疹心法要诀》和《幼科心法要旨》;下册有《外科心法要诀》、《刺灸心法要诀》和《正骨心法要诀》。内容广泛,涉及临床各 科疾病的辨证论治,论理深入浅出,颇多圆机活法,语言简明扼要,切合临床实际。故《四库全书总目》称赞其“有图、有说、有歌诀,俾学者既易考求,又便诵 习。”本书问世200多年来,一直为习医者必读之书。此次整理,精选底本,增加导读,末附方剂索引,更加方便中医临床各科医生阅读。


目录 


删补名医方论
卷二十六
删补名医方论 卷一
卷二十七
删补名医方论 卷二
卷二十八
删补名医方论 卷三
卷二十九
删补名医方论 卷四
卷三十
删补名医方论 卷五
卷三十一
删补名医方论 卷六
卷三十二
删补名医方论 卷七
卷三十三
删补名医方论 卷八
编辑四诊心法要诀
卷三十四
编辑四诊心法要诀上
编辑四诊心法要诀下
编辑运气要诀
卷三十五
编辑运气要诀
编辑伤寒心法要诀
卷三十六
编辑伤寒心法要诀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编辑杂病心法要诀
卷三十九
编辑杂病心法要诀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编辑妇科心法要诀
编辑幼科杂病心法要诀
编辑辣疹心法要诀
编辑幼科种痘心法要旨



书名:医宗金鉴(下册)/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定价:42元

作者:(清)吴谦 等编,郑金生 整理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8-1

ISBN:7117078227

字数:620000

页码:75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内容提要


本书90卷,是清政府组织太医院原判吴谦等编撰的一部大型医学丛书,也是清代广为流传的医学教书。将中医内容分门别类,采精发蕴,编成医书15种。其中,上 册《伤寒论注》、《金匮要略注》;中册有《删补名医方论》、《四诊心法要诀》、《运气要诀》、《伤寒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 《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痘疹心法要诀》和《幼科种痘心法要旨》;下册有《外科心法要诀》、《眼科心法要诀》、《刺灸心法要诀》和《正骨心法要诀》。内容 广泛,涉及临床各科疾病的辨证论治,论理深入浅出,颇多圆机活法,语言简要扼要,切合临床实际。故《四库全书总目》称赞其“有图、有说、有歌诀,俾学者既 易考求,又便诵习。”本书问世200多年来,一直为习医者必读之书。此次整理,精选底本,增加导读,末附方剂索引,更加方便中医临床各科医生阅读。


目录

编辑外科心法要诀
卷六十一
编辑外科心法要诀
十二经循行部位歌
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卷六十二
肿疡主治类方
肿疡敷贴类方
溃疡主治类方
洗涤类方
膏药类方
麻药类方
去腐类方
生肌类方
卷六十三
头部
面部
卷六十四
项部
背部
腰部
卷六十五
眼部
鼻部
口部
唇部
齿部
卷六十六
舌部
喉部
胸乳部
卷六十七
腹部
腋部
肋部
内痈部
卷六十八
肩部
臑部
臂部
手部
卷六十九
下部
臀部
卷七十
股部
膝部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编辑眼科心法要诀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编辑刺灸心法要诀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编辑正骨心法要旨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方剂索引

 


《医宗金鉴》并非一本独立的著作,而是由清代吴谦等人奉敕编纂的,历经数年,于乾隆三年(1738年)成书,是中国医学史上一部极为重要的官修典籍。其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方药用法等多个方面,对后世中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医宗金鉴》的编纂背景与意义 《医宗金鉴》的编纂,是在清代康雍乾盛世背景下,由朝廷主导的一次大规模医学整理与创新工程。其目的在于统一医学认识,规范医疗实践,提升整体医学水平。编纂者都是当时医学界的杰出代表,他们集历代医家之大成,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对经典医籍进行了梳理、阐释与增补。 这部巨著的问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不仅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更是中医临床实践的指导手册。其最大的贡献在于,它将繁复晦涩的医学理论,通过更为系统、清晰的体例进行了阐释,使得后学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医宗金鉴》在方剂的创新与运用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其提出的许多经典方剂至今仍活跃于临床一线,被誉为“医家之圭臬”。 《医宗金鉴》的主要内容与特色 《医宗金鉴》全书共计九十卷,分为十八部,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的广泛内容。其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极具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1. 《八十一难经》:“经”之所宗,探究生命奥秘 《医宗金鉴》将《难经》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难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医学经典之一,它对《黄帝内经》中的一些难点、疑点进行了深入的辨析和阐释,是理解《内经》思想的关键。 《医宗金鉴》在引用《难经》时,不仅保留了原有的精髓,更结合当时的医学认识进行了补充和校订,力求使读者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经”的深意。《难经》对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对理解人体生理病理、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四诊心法》:“望闻问切”之精髓,洞察病机之匙 《四诊心法》是《医宗金鉴》中关于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法的一部专著。四诊是中医认识疾病、判断病情的根本手段。 《四诊心法》详细阐述了每一种诊法的操作要领、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通过四诊所得的各种信息来分析病情,推断病因、病位、病性、病势,从而为后续的辨证论治奠定基础。 内容涉及面色、舌象、体态、声音、嗅觉、问诊技巧、脉象的诊断要领等,力求将四诊的操作技巧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强调“知常达变”,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时,也要根据具体病情灵活运用。 3. 《脉学》:脉象变化之玄机,诊断病情之关键 《脉学》部分是《医宗金鉴》中关于脉诊的重点论述。脉诊是中医四诊中最为重要和独特的诊断方法之一。 历代医家对脉学的研究都非常重视,《医宗金鉴》集前人之大成,对各种脉象的形态、主病、兼证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归纳。它不仅介绍了浮、沉、迟、数、滑、涩等基本脉象,还深入探讨了与这些基本脉象相组合的复杂脉象,以及各种脉象在不同疾病阶段所表现出的变化。 《脉学》的目的是帮助医者通过触诊病人手腕的脉搏,感知其搏动频率、节律、形态、力度等细微变化,从而洞察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盛衰、病邪性质等信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直接依据。 4. 《伤寒论》:“温病”之源,辨证论治之典范 《医宗金鉴》对《伤寒论》的解读,是其极具价值的一部分。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中的经典,奠定了温病学的基础,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典范。 《医宗金鉴》在解读《伤寒论》时,注重结合临床实践,对《伤寒论》中的条文、方剂进行详细的注释和阐释,并补充了许多作者的临床经验和感悟。 这部分内容不仅帮助读者理解《伤寒论》的原意,更提供了如何在实际临床中运用《伤寒论》的理论和方剂来治疗伤寒杂病的方法。 它强调了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即根据疾病的证候表现来确定治疗方案,而不是仅仅针对症状用药。 5. 《金匮要略》:“杂病”之纲,内科之宗 《金匮要略》是《医宗金鉴》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论述了内科杂病。 《金匮要略》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将外感热病与内科杂病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论述,内容涉及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多个方面,包含了大量的常见病、多发病。 《医宗金鉴》对《金匮要略》的解读,力求使其内容更加通俗易懂,方便后学者学习和应用。 它不仅详细解释了各种杂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还提供了相应的治疗方剂和治疗原则。 这部分内容为中医临床治疗内科杂病提供了丰富而实用的指导。 6. 《妇科》与《儿科》:女性与儿童健康的守护 《医宗金鉴》中关于《妇科》和《儿科》的内容,体现了其对特定人群健康的关注。 妇科疾病与女性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如月经、带下、胎产等,《医宗金鉴》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包括常见妇科疾病的辨证施治、调经安胎、产后调理等。 儿科疾病则由于小儿脏腑娇嫩、生长发育迅速等特点,其诊疗也与成人有所不同,《医宗金鉴》对此也进行了专门的阐述,如小儿感冒、积食、疳证等常见病。 7. 《痘疹》:麻疹、天花等传染病的防治 在古代,“痘疹”泛指天花、麻疹等由传染性病原引起的,以出疹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医宗金鉴》中对“痘疹”的论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这类烈性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治经验。 内容可能包括了痘疹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原则以及一些预防和护理的措施,对于了解古代传染病防治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8. 《外感温热病》:时行疫病的认识与治疗 《外感温热病》部分,侧重于论述由感受外邪而引起的,以发热、脉数、舌红等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性疾病。 这与《伤寒论》中的“伤寒”有所区别,更侧重于感受温热病邪所致的疾病。《医宗金鉴》在此部分可能对不同类型的温热病进行了辨析,如暑温、湿温等,并提供了相应的治疗方药。 9. 《外感方歌》与《内科方歌》:方剂学习的助记工具 为了便于记忆和理解大量的方剂,《医宗金鉴》还创设了《外感方歌》和《内科方歌》。 这些方歌以诗歌的形式,将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等内容凝练地概括出来,便于读者记忆和背诵。 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方剂的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是《医宗金鉴》在教学方法上的一大创新。 10. 《针灸》与《推拿》:非药物疗法的瑰宝 除了药物疗法,《医宗金鉴》还收录了《针灸》和《推拿》两部分内容,体现了中医整体治疗观。 针灸是利用金属针刺入人体特定穴位,通过刺激经络穴位来调节气血、脏腑功能的疗法。《医宗金鉴》对针灸的论述,可能包括了常用穴位的定位、主治,以及针对不同病症的针刺手法和配穴方案。 推拿则是运用手法在体表特定部位进行按摩、揉捏、叩击等操作,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疼痛的疗法。 《医宗金鉴》对推拿的介绍,则为读者提供了非药物治疗的另一重要选择,尤其适用于儿童和体弱者。 《医宗金鉴》的价值与影响 《医宗金鉴》之所以能成为中医临床必读之书,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理论体系的系统性与权威性: 它将前人医学理论进行整合、升华,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权威的医学体系,为中医理论学习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辨证论治的临床指导性: 它不仅阐述了理论,更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的方剂和临床案例,指导医者如何进行准确的辨证,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方剂的经典性与实用性: 《医宗金鉴》中的许多方剂,如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等,都成为了流传至今的经典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卓著。 通俗易懂的编纂风格: 相较于一些古籍晦涩难懂的文字,《医宗金鉴》在编纂时,力求语言通俗,条理清晰,并辅以方歌、图表等形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方便了后世学者的学习和理解。 对后世医学的深远影响: 《医宗金鉴》的问世,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中医的临床实践,提升了中医的整体水平,对清代及以后中医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至今仍是许多中医院校的必修教材,也是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案头必备的参考书籍。 总而言之,《医宗金鉴》是一部集大成、精要、实用、权威的中医经典著作,它不仅是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瑰宝,更是指导中医临床实践、传承中医文化的活态载体。 其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和深刻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一 这本《伤寒论》的白话解析版本,简直是中医初学者的福音。我一直对《伤寒论》这本经典著作心生敬畏,但原著的文言文和深奥的辨证论治体系,着实让人望而却步。拿到这本解析本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首先,它的排版就很舒服,清晰的原文对照着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解释,再辅以现代医学的视角和一些临床实例的引入,让我一下子就能抓住每个条文的核心意思。书中的讲解不只是简单的字面翻译,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张仲景的用药思路、方剂的配伍原理以及疾病的演变规律。我尤其喜欢书中的图表和流程图,将复杂的辨证过程可视化,一下子就清晰了很多。而且,它还穿插了一些现代研究的成果,比如一些方剂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这让我更能理解经典方剂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也打消了我一些关于古代疗法是否过时的疑虑。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习材料,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走进《伤寒论》的智慧殿堂。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面对古籍束手无策的初学者,而是开始能够体会到中医的博大精深。

评分

评价四 我一直对中医的针灸疗法情有独钟,最近购入了一本关于“针灸临床应用”的专著,感觉收获颇丰。这本书以非常系统和全面的方式介绍了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经络学说、穴位学、刺激方法等等,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丰富的临床应用案例。书中详细阐述了针灸在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并且针对不同的疾病,给出了详细的选穴方案、操作手法、注意事项以及疗效评估。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疑难杂症的针灸治疗思路分析,展现了中医针灸的独特魅力和临床价值。书中还配有大量的穴位图和临床操作示意图,非常直观,方便我理解和学习。我曾按照书中的指导,为家人进行过一些简单的穴位按摩和艾灸,效果确实不错。这本书让我对针灸的认识不再局限于“扎针”这么简单,而是看到了它背后深厚的理论体系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也让我对中医的整体疗法有了更深的体会。

评分

评价五 近期阅读了一本关于“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调理丛书,这本书的内容设计得非常贴心,完全是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它详细解读了婴幼儿和儿童时期常见的各种疾病,例如感冒发热、咳嗽、消化不良、腹泻、夜啼、湿疹等,并从中医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书中不仅解释了这些疾病的发生原因,还重点介绍了如何通过辨证施治来调理。我最看重的是它提供的许多非常实用的居家调理方法,比如针对不同病症的食疗方、推拿手法、以及一些简单的中药外用方法,这些都是非常温和且易于操作的。书中的一些食疗方,食材都很常见,操作也很简单,让我能在家就能给孩子进行一些辅助治疗,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滥用。而且,它还强调了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性,给出了关于如何增强孩子体质、预防疾病的建议,这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儿科中医医生,在我的身边,随时为我解答育儿过程中的健康疑问。

评分

评价三 最近入手了一本关于“肺系疾病”的中医治疗指南,对于我这种经常受呼吸道疾病困扰的人来说,简直是及时雨。这本书的专业性很强,但讲解却足够清晰,让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它系统地介绍了包括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常见肺系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书中不仅给出了经典的方剂,还结合了现代的临床研究和治疗经验,提供了许多改良方剂和特色疗法,比如穴位按摩、拔罐、艾灸等辅助疗法,以及一些现代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证型的辨证分析,每一种证型都配有详细的症状描述、舌脉特点以及相应的治法方药,而且会列举很多具体的临床案例,让我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如何用中医的视角看待肺系疾病,更学到了一些在疾病初期就能够进行有效干预的方法。它让我对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呼吸系统有了更科学的认识,也更有信心去应对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

评分

评价二 我一直对中医的养生理论和食疗方法很感兴趣,最近看到一本关于“脾胃”调理的书,感觉非常契合我的需求。这本书没有像很多市面上的养生书那样泛泛而谈,而是从中医的根本出发,详细阐述了“脾胃”在中医理论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它与人体其他脏腑、气血津液之间的密切关系。书中不仅解释了脾胃功能失常可能导致的各种症状,比如消化不良、腹胀、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甚至还延伸到皮肤问题、情绪波动等,让我对身体的许多不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让我惊喜的是,它提供了非常丰富且实用的食疗方和日常调理建议。这些食疗方都是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比如大米、小米、红枣、山药、白术等等,并且详细说明了制作方法、食用注意事项以及针对不同症状的适用性。书里还穿插了一些不同季节、不同体质的人群如何进行脾胃养护的指导,非常有针对性。我尝试了书中的几个食疗方,确实感觉身体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精神也比以前好多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中医养生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评分

评分

书不错,就是发货动作慢了点!

评分

好书,正版。

评分

很满意。

评分

速度,质量不错,

评分

书不错,就是发货动作慢了点!

评分

很好!

评分

商家接货较为及时,发货也快。

评分

好书,正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