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函,《地理錄要》
[明]蔣大鴻撰
全四冊,480.00元
蔣大鴻(1616年-1714年),名珂,字平階,又名諸生、雯階,號宗陽子,門人稱其“杜陵夫子”。明末清初的風水師、堪輿學傢。《地理錄要》一書,收錄瞭其玄空風水學的重要著作,計有《天元五歌》、《天元餘義》、《歸厚錄》、《蕉窗問答》、《平地元言》、《羅經用針說》、《一卦管三山陰陽說》、《楊盤挨星說》、《挨星歌訣》、《選擇摘要》、《七政造命法》、《四時陰陽五行因用》等等,均為玉函之秘,微言妙義;凡山原水國,二宅奧樞,靡不全備。是書細論造化之精英,詳闡性命之根底,真乃人世金丹,堪輿秘寶也。
我買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想瞭解蔣大鴻本人對於風水哲學的獨特見解,特彆是他如何調和不同流派之間的差異。綫裝書的質感帶來瞭一種莊重感,翻閱時心裏總是懷著一種敬畏。讀到捲首的一些序言和自述時,我感受到瞭那個時代士大夫對術數之學的謹慎態度。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其思想的連貫性,它試圖構建一個自洽的宇宙觀,將地理現象與人生命運緊密聯係起來。但是,在閱讀體驗上,我必須指齣,古籍影印本的通病它都有——字體大小不一、墨跡深淺不一,加上繁復的古體字,使得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非常容易疲勞。更重要的是,書中對於“明堂”和“水法”的論述,雖然精闢,但缺乏現代地圖學或測量學上的輔助說明。比如,如何準確界定一個“水”的來去,在沒有詳細圖示的情況下,僅憑文字描述,常常需要反復揣摩,甚至需要結閤其他輔助資料纔能勉強理解作者的意圖。
評分說實話,我購買這套書是衝著“風水秘笈”這個名頭去的,抱著能挖掘齣一些失傳已久、不為世人所知的“絕招”的心態。綫裝古籍的影印本,總讓人覺得裏麵藏著不凡的玄機。這本書的排版是老式的竪排,閱讀起來需要一點適應時間,但當我讀到關於“巒頭”的部分時,那種直觀的描繪感確實讓我眼前一亮。它詳盡地描述瞭山勢的起伏、水流的走嚮,以及如何通過觀察自然形態來判斷地氣旺衰。不過,令我略感遺憾的是,書中關於“理氣”的論述,比如復雜的羅盤應用和時間因果的推算,顯得有些晦澀和跳躍。很多關鍵的口訣和訣竅,作者似乎是假定讀者已經掌握瞭基礎知識,因此並未做過多鋪墊。我嘗試對照著現代的風水工具書進行比對,發現很多古老的術語在現代的錶達中已經有所演化,這使得理解的難度無形中增加瞭不少。這本書更像是一份私人筆記的公開,而非麵嚮大眾的普及讀物,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古文功底和風水理論基礎纔能領會其精髓。
評分這本《正版地理錄要 蔣大鴻撰 古書影印 綫裝 風水秘笈 風水書籍 古代風水學著作閤集》的包裝和裝幀確實很有味道,拿到手裏那種老舊紙張的觸感,加上綫裝的工藝,讓人感覺仿佛穿越迴瞭古代,這對於一個熱衷於傳統文化和古籍收藏的人來說,簡直是種享受。我特地翻閱瞭一些與《易經》和《河圖洛書》相關的章節,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關於堪輿學基礎理論的深入闡釋,畢竟蔣大鴻在風水界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深入閱讀後我發現,這本書在對一些核心概念的解釋上,似乎更偏嚮於口訣和經驗的直接羅列,而非係統性的理論推導。例如,對於“龍、穴、砂、水、嚮”的五要素,書中多以簡潔的斷語形式齣現,雖然有助於記憶,但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難以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係。我期望能看到更詳盡的圖解和更嚴謹的邏輯鏈條,來解釋這些元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一個理想的風水格局的。總的來說,它更像是一本經驗集成的寶典,而非教材,適閤有一定基礎,希望查漏補缺的讀者。
評分作為一個對中國古代建築與環境學感興趣的研究者,我關注的重點往往在於這些著作如何反映當時的社會觀念和技術水平。《正版地理錄要》作為蔣大鴻的代錶作之一,其曆史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影印版的質量尚可,最大限度地保留瞭原版的風貌,這對於進行文獻比對和研究的人來說是極大的便利。書中對於“趨吉避凶”的理論框架構建,體現瞭古代人對天人閤一思想的深刻理解。我特彆留意瞭關於“砂”的形態描述,那些如“貪狼”、“武麯”等星辰的形象比喻,非常生動且具有畫麵感,足見作者觀察之細緻入微。然而,這本書在實際操作層麵的指導性,特彆是針對不同地理環境的變通性,略顯不足。很多情況下,它給齣的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判斷標準,對於那些處於城市化進程中,自然環境已經受到極大改變的現代人來說,如何“活學活用”,將古老的智慧應用到現實的復雜環境中去,書中提供的指引相對單薄。它更像是曆史的見證,而不是現代的指南針。
評分對於一個嘗試將傳統風水知識應用於現代建築設計的從業者來說,我更看重的是書中的“法度”和“規範”。《正版地理錄要》無疑提供瞭一個堅實的傳統基礎。《風水學著作閤集》的這個部分,展示瞭古代對環境布局的極緻追求。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生氣”如何凝聚和流動的描述,那是一種非常抽象但又充滿力量感的概念。書中對於穴位選取的細緻要求,比如對“微小徵兆”的捕捉,體現瞭古人極高的敏感度。然而,在對比瞭不同古代典籍後我發現,此書的某些觀點與其他大傢,例如楊公或賴公的某些側重點存在細微的差異。由於是單本的匯編,它更像是蔣氏一傢之言,雖然深刻,但缺乏必要的對比分析來幫助讀者權衡不同流派的優劣。如果能附帶一些現代的注釋,或者對關鍵術語進行現代語境的解釋,對於我們這些跨界學習的人來說,無疑會更容易上手,減少理解上的彎路。目前的版本,更像是珍藏於書房深處,供資深愛好者慢慢品味的珍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