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今注今译(上中下*新修订重排本)/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庄子今注今译(上中下*新修订重排本)/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鼓应 编
图书标签:
  • 庄子
  • 道家
  • 哲学
  • 中国古典文学
  • 译注
  • 先秦
  • 名著
  • 思想
  • 文化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淘乐思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03888
商品编码:13688705905
出版时间:2009-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庄子今注今译(上中下*新修订重排本)/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 作者:校注:陈鼓应
  • 定价:96
  • 出版社:中华书局
  • ISBN号:9787101003888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09-02-01
  • 印刷时间:2013-12-01
  • 版次:2
  • 印次:17
  • 开本:
  • 页数:1036
  • 字数:0.518千字

作者简介

陈鼓应,一九三五年生,福建长汀人。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毕业。历任台湾大学哲学系讲师、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教授。主编《道家文化研究》学刊。著有:《悲剧哲学家尼采》、《尼采新论》、《存在主义》、《庄子哲学》、《老子注释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黄帝四经今注今泽》、《老庄新论》、《易传与道家思想》、《管子四篇诠释》及《耶稣画像》等。

目录

内篇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
外篇
骈拇
马蹄
胠箧
在宥
天地
天道
天运
刻意
缮性
秋水
至乐
逹生
山木
田子方
知北游
难篇
庚桑楚
徐无鬼
则阳
外物
寓言
让王
盗跖
说剑
渔父
列御寇
天下
本书主要参考书
庄子综合索引


《庄子今注今译(上中下·新修订重排本)》是一套旨在深入浅出地解读中国古代智慧经典《庄子》的权威注释与翻译丛书。本书精选中国古典名著,秉承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精湛的翻译技巧,力求为当代读者提供一份理解《庄子》原意的最佳途径。 一、 价值与意义:跨越时空的哲学对话 《庄子》作为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作,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庄子以其汪洋恣肆的文笔、奇诡的想象、寓言式的叙述,构建了一个超越世俗、逍遥自在的精神世界。《庄子》的哲学,并非高高在上、晦涩难懂的理论体系,而是与人的生命体验紧密相连,触及人生的根本困境与价值追寻。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焦虑与迷茫,庄子思想中的“齐物论”、“逍遥游”、“达生”等核心观念,恰恰能为现代人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指引我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如何看待生死、名利,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然而,《庄子》的原文古奥难懂,语言风格独特,非经过专业的注释与翻译,普通读者难以领略其真谛。这套《庄子今注今译》正是为了弥合这一鸿沟而生。它以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为出发点,通过精细的注释和白话的翻译,将庄子那充满智慧与诗意的哲学思想,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不仅仅是一次对古代经典的复述,更是一场跨越两千多年的哲学对话,让我们得以倾听先贤的心声,汲取古老的智慧,照亮当下的生活。 二、 内容架构:系统梳理,层层深入 本丛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内容编排上循序渐进,力求全面而系统地展现《庄子》的思想全貌。 上卷:开篇立意,逍遥始源 上卷主要收录《庄子》的“内篇”,即《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这七篇被认为是庄子思想的核心,集中体现了他的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逍遥游》: 篇名即点明主旨,探讨如何摆脱世俗的束缚,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庄子以鲲鹏之喻,展现了超越有限、追求无限的宏大志向,并引申出“无用之用”的辩证思想,揭示了看似无用之物,实则能成就大用的深刻道理。本卷的注释和翻译将重点解析庄子如何通过“无待”、“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应变而治”等来体悟逍遥的境界。 《齐物论》: 这是《庄子》中论述最深邃、最富哲学思辨的一篇。庄子在此提出了“物我合一”、“是非莫辨”的观点,强调一切事物在道的层面是相通的,人生的许多烦恼源于主观的分别心。本卷的译注将深入剖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所止”等经典语句,帮助读者理解庄子“以智辩为非智,以辩为非辩”的辩证智慧,以及如何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养生主》: 庄子在此篇中提出了“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的养生之道。他反对刻意追求长寿,而是强调顺应自然,以“技进乎道”的方式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关系,避免不必要的损耗。本卷将重点阐释“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缘督以为经,辅世也”等,引导读者如何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保持身心的健康与和谐。 《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 这几篇则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立身处世,如何认识自我,如何与他人交往,以及如何达到“坐忘”、“心斋”的境界。本卷的译注将聚焦于庄子关于“为道”、“为德”、“为仁”的理解,解析其“君子不道,誉而行”、“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等处世智慧,展现庄子如何教导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保持独立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 中卷:引申演绎,旁征博引 中卷收录《庄子》的“外篇”,包括《骈拇》、《马蹄》、《月称》、《胠箧》、《在宥》、《祈父》、《山木》、《田子》、《庄子》等篇章。外篇在内篇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广泛的拓展和演绎,通过更多的寓言故事和形象化的比喻,进一步阐述庄子对社会、政治、人性的看法。 《骈拇》、《马蹄》: 这两篇集中批判了人为的道德规范和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庄子认为这些“仁义”之说,反而导致了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混乱。本卷将深入分析庄子如何通过“德义”、“仁智”等概念的“解构”,来揭示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弊端,强调回归自然的原始状态。 《月称》、《胠箧》: 这两篇通过鲜活的寓言,如盗跖、孔子等人物的描绘,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复杂。庄子在此篇中对“仁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并非全然否定道德,而是批判那些虚伪的、形式化的道德,主张从更根本的层面去解决社会问题。本卷的译注将重点解读庄子对“盗”与“仁义”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以及他对社会秩序的另类解读。 《在宥》、《祈父》、《山木》、《田子》: 这些篇章进一步探讨了圣人治国之道,以及个人在乱世中的生存智慧。庄子推崇“无为而治”,反对强行干预,主张顺应自然,让万物自行发展。同时,他也阐述了个人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保身全生”,避免卷入是非。本卷的译注将聚焦于庄子对“无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等观念的阐释,以及他在“山木”等寓言中所蕴含的警示意义。 下卷:杂篇拾遗,归于大道 下卷收录《庄子》的“杂篇”,包括《渔父》、《徐无鬼》、《则阳》、《外物》、《秋水》、《喻道》、《达生》、《德充》、《庚桑楚》、《灌顶》、《肤敏》、《指穷》、《杂篇》等。杂篇的内容更加驳杂,既有对前篇思想的补充和发挥,也有对具体问题的探讨,以及一些生活化的哲理。 《秋水》: 篇名即寓意深刻,通过河伯见北海若的壮观景象,以及“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所处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等名言,展现了庄子开阔的视野和宏大的格局,劝诫人们要摆脱局限,认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本卷的译注将重点解析庄子如何通过“天下之虚,所以可以处万物”来阐述其道家宇宙观,以及他如何劝导人们“顺己者,忠;而方己者,勇;己所能为,而劝之以不己能者,其信”。 《达生》、《德充》、《外物》: 这几篇则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达生”的智慧,即如何顺应生命的规律,达到真正的人生境界。庄子在此篇中强调“知外物”、“知死生”、“知本末”,认为真正的生命价值在于认识事物的本质,超越外在的物欲和名利。本卷的译注将重点关注庄子关于“道”、“德”、“物”的关系,以及他对“知”与“行”的辩证理解。 《庚桑楚》、《灌顶》、《肤敏》、《指穷》等: 这些篇章往往包含着更具象的寓言和更直接的哲理。它们或是对前篇观点的印证,或是对现实问题的回应,或是对人生境界的进一步描绘。本卷的译注将对这些篇章进行细致的解读,帮助读者理解庄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多面性,感受其“得意忘言”、“遗形忘智”的超脱之境。 三、 注译特点:严谨求实,力求通俗 本丛书的注译工作,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1. 严谨的学术考证: 译者和注释者均是具有深厚国学功底的专家学者,在引用古代文献、考辨字词、梳理思想流派等方面,力求做到严谨求实,确保注释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2. 清晰的白话翻译: 翻译力求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使用通俗易懂的现代汉语,让普通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庄子思想的精髓。避免使用生僻字词和晦涩难懂的句子。 3. 深入的哲学解读: 注释不仅仅是对字词的解释,更包含对庄子哲学思想的深入剖析,揭示其深层含义和现实意义。力求引导读者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4. 精美的排版与装帧: 本套丛书为“新修订重排本”,在排版上力求清晰美观,便于阅读。装帧设计也力求典雅大方,体现中国古典名著的文化韵味。 四、 适用人群:所有渴望智慧的人 这套《庄子今注今译》适合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感兴趣的读者。无论您是初次接触《庄子》的入门者,还是希望深入研究《庄子》的学者,都能从中获益。对于在现代社会中感到迷茫、寻求人生智慧的读者,本书更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通过阅读本丛书,您将能够: 理解《庄子》的核心思想: 掌握“逍遥”、“齐物”、“无为”等关键概念,认识庄子的人生哲学。 提升哲学思辨能力: 学习庄子辩证的思维方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获得精神的启迪: 借鉴庄子超脱的智慧,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感受庄子汪洋恣肆的文笔和奇诡的想象力。 总之,《庄子今注今译(上中下·新修订重排本)》是一套集学术性、通俗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经典著作。它不仅是一本解读《庄子》的工具书,更是一扇通往中国古代智慧殿堂的大门。翻开它,您将踏上一段令人心旷神怡的精神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读的另一本关于古代哲学的著作,给我的感觉就截然不同了。那本书的开本偏大,拿在手上需要费点力气,而且封面设计过于追求某种抽象的艺术感,导致实用性打了折扣。更让我感到困扰的是,它的内页排版显得有些拥挤,正文和旁注挤在一起,阅读起来总有一种喘不过气的感觉。虽然它在理论深度上或许有所建树,但对于我这种需要频繁对照原文和白话解析的读者来说,查找和对比的效率实在太低了。书中的插图或者辅助图表也显得有些单调,缺乏直观的引导作用。读完之后,我更倾向于把它当作一本资料工具书来供参考,而不是那种能让人放松心情、沉浸式阅读的佳作。所以,好的阅读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外在”的细节是否做到了位。

评分

我还曾尝试过一本电子版的古代经典解读,那本书的优势在于便携性,我可以随时随地在平板上打开阅读。电子书的检索功能无可匹敌,想找哪个关键词,一秒就能定位。但是,这种阅读体验少了一种“实在感”。我无法在纸面上用笔做标记,无法感受到墨香和纸张的触感,更无法直观地看到自己已经阅读了多少,还剩下多少的物理进程。那种翻页的沙沙声,那种在书页间夹放书签的仪式感,都是电子阅读无法替代的。电子书虽然高效,但总归少了一点人与书之间那种基于物质存在的、更加亲密的联结感,读完之后,好像什么也没留下,难以形成深刻的记忆锚点。

评分

近期我还入手了一本关于传统文化符号的普及读物,这本书的定位是面向大众的,语言风格自然是轻松活泼的。它的优势在于用了很多现代的例子来解释古老的概念,读起来非常“接地气”,笑点和知识点穿插得恰到好处。不过,这种风格带来的一个副作用就是,它在深入挖掘事物本源和哲学思辨时,深度上有所欠缺。很多复杂的概念只是点到为止,很快就跳到了下一个话题,适合快速建立一个初步印象。对于我来说,这种阅读过程更多是一种知识的快速补充和趣味性的满足,缺少了那种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与古人进行深度对话的体验。它更像是一份精美的旅游指南,告诉你哪里风景好,但没有带你真正走入那片山林深处去呼吸。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古朴又不失现代感的色彩搭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分量,就能感觉到出版社在选材和制作上的用心。纸张的质感也非常棒,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繁复的古文,看起来也一点都不费力。我特别喜欢它在版式上的处理,文字的排布疏密有致,注释和译文的对照阅读体验极佳,不会让人在查找信息时感到混乱。作为一名古典文学爱好者,阅读体验的舒适度直接影响到我能否沉浸其中,而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无论是用来案头研读,还是在闲暇时随手翻阅,都能感受到一种宁静而致远的美感,让人愿意花时间去细细品味。可以说,从拿到包裹的那一刻起,就明白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评分

与我上个月在图书馆借阅的一套关于魏晋风度的文集相比,那套文集的装帧和内容组织则显得非常学术化和严谨。它的特点是注释极其详尽,甚至每一个生僻词汇的词源考证都列得清清楚楚,对于做学术研究的人来说无疑是宝藏。然而,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过多的引文和脚注反而成了阅读的阻碍。我常常在读到关键的精彩段落时,不得不跳转到书的末尾去查看冗长的注释,回来后再找回原有的思绪,这种频繁的中断极大地破坏了阅读的流畅性和情感的连贯性。虽然它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严谨性,但却牺牲了阅读的愉悦感和代入感,让人感觉像是在进行一场必须完成的考试,而不是享受一场心灵的旅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