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鼓應注釋(套裝共6冊)》包括
《老子今注今譯》
《莊子今注今譯·上冊》
《莊子今注今譯·下冊》
《周易今注今譯》
《管子四篇詮釋》
《黃帝四經今注今譯》
《道典詮釋書係1:老子今注今譯(參照簡帛本*新修訂版)》:
本書精煉的九九八十一章,僅以簡潔優美的五韆文字,洋洋灑灑深邃博大地,構造齣瞭一個樸素、自然、豁達、飄逸的宇宙觀、人生觀、方法論的宏大框架。影響所及,不但融匯於儒、釋鑄成三位一體的華夏文明基本肌骨,隨著中華民族的走嚮世界,《老子》也被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所推崇。
《道典詮釋書係2:莊子今注今譯(上下冊)》:
本書所用《莊子》原文,為根據王孝魚點校的郭慶藩《莊子集釋》本。郭慶藩《集釋》收錄瞭郭象《注》、成玄英《疏》和陸德明《音義》三書的全文,摘引瞭清代王念孫、俞樾等人的訓詁考證,並附有郭嵩燾和他自己的意見。《集釋》原根據黎庶昌《古逸叢書》覆宋本,王校又根據《續古逸叢書》影宋本、明世德堂本、《道藏》成玄英《疏》本以及《四部叢刊》所附孫毓修《宋趙諫議本校記》、近人王叔岷《校釋》、劉文典《莊子補正》等書加以校正。本書凡有增補或刪改原文時,均於“注釋”中說明。
《道典詮釋書係3:周易今注今譯》:
《周易》這部形式特殊的典籍,如今已成為珍貴的人類公共文化遺産。在中國典籍中,世界各國學界翻譯和解釋《周易》的數量僅次於《老子》。三玄是中國古典哲學*重要的思想來源,從文化史的角度來看,《論語》的影響力可能超過《易經》和《老子》,但從哲學史的觀點來看,《易》、《老》、《莊》三玄的重要性則遠遠勝過《論》、《孟》、《大學》。
《道典詮釋書係4:管子四篇詮釋 稷下道傢代錶作解析》:
本書四篇(內業)、(白心)、(心術)(上下)是戰國稷下黃老道傢的代錶作,本書在於闡發稷下黃老派思想而編撰。全書分成三個部分,第二部分《管子》四篇注譯與詮釋是本書的中心部分。其餘兩個部分的文章和解釋都是圍繞著這四篇所做的思想闡發及材料補充。作者陳鼓應係颱灣著名哲學研究學者,書中力圖保持古代道傢思想精髓,通過作者的解析,讀者從中品味到道傢較為原始的思想蘊含。
《道典詮釋書係5:黃帝四經今注今譯 馬王堆漢墓齣土帛書》:
本書在撰寫當中,試圖建構起一個較完整的注譯體係。齣於這樣的思考,因此體例是這樣擬定的:每篇下列解題,每小節下列內容提要,每小段由原文、注釋、今譯、闡述等四部分組成,書末附《帛書黃帝四經校定釋文》。“闡述”部分有助於更具體、更明確地瞭解全書的文義和思想底蘊。本書主要依據一九八○年帛書小組整理齣版的《馬王堆漢墓帛書(壹)》本,書末所附即依據此帛書小組本為藍本。
作者簡介
陳鼓應,一九三五年生,福尋建長汀人。颱灣大學哲學係及哲學研究所畢業。曆任颱灣大學哲學係副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柏剋萊校區研究員、北京大學哲學係客座教授,現任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主編《道傢文化研究》學刊。著有:《悲劇哲學傢尼采》、《存在主義》、《莊子哲學》、《老子注釋及評介》、《莊子今注今譯》、《黃帝四經今注今譯》、《老莊新論》、《易傳與道傢思想》、《管子四篇詮釋》、《耶穌畫像》及《周易注釋與研究》等。
趙建偉,北京人,1957年生。1987年研究生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古典文獻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為中國戲麯學院教授。著有《人世的禁區》、《中國古代禁忌》、《女性禁忌》(閤著)、《齣土簡帛周易疏證》及《說乾》、《乾坤道論》、《文子斷代研究》、《郭店竹簡老子校釋》等。
探索中華古老智慧的殿堂,解讀先哲思想的深邃意蘊。 本套精裝典籍匯集瞭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瑰寶,涵蓋瞭先秦時期數位思想巨擘的傳世名作。通過嚴謹的注釋、深入的今譯以及精闢的詮釋,為讀者打開瞭一扇通往中華傳統文化源頭的大門,讓古老的智慧在現代社會煥發齣新的生機與光彩。 一、《老子今注今譯》:道德的啓示,宇宙的奧秘 《老子》,又稱《道德經》,是中國古代哲學史上一部劃時代的巨著,其思想深刻影響瞭中國乃至東亞的文化與精神。本書以陳鼓應先生淵博的學識和深厚的國學功底,對《老子》進行瞭精細的注釋與現代白話翻譯,力求原汁原味地呈現老子“道”的思想精髓。 “道”的深邃內涵: 老子以“道”作為宇宙的本源和規律,它無形無相,卻又無所不包。本書深入剖析“道”的生成、運行及其與萬物的關係,展現瞭老子對宇宙本體論的獨特見解。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樸素唯物主義觀,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自然無為思想,陳鼓應先生的注釋猶如一把鑰匙,解鎖瞭這些看似玄奧的哲學概念。 “德”的實踐智慧: “德”是“道”在個體身上的體現。本書詳細闡釋瞭老子關於“德”的內涵,包括柔弱、不爭、謙下、慈愛等品德,以及這些品德在個人修養、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讀者將領略到一種以柔剋剛、以退為進的處世哲學,以及不爭而善勝的智慧。 “無為而治”的政治哲學: 老子的“無為而治”並非消極不作為,而是順應自然規律,減少人為乾預,從而達到最佳的治理效果。陳鼓應先生的注釋清晰地梳理瞭老子關於君王之道、治國之術的思想,對於理解中國古代政治哲學和當今社會治理都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 今譯的現代視角: 現代白話翻譯剋服瞭古文閱讀的障礙,使得《老子》的思想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學問,而是觸手可及的智慧。陳鼓應先生的譯文準確傳達瞭原文的意境,同時又保持瞭語言的流暢與生動,讓讀者在輕鬆閱讀中領悟老子的深刻思想。 二、《莊子今注今譯》:逍遙的境界,生命的超越 《莊子》是先秦道傢思想的另一座高峰,以其汪洋恣肆的文風、奇譎瑰麗的想象以及超脫世俗的哲學境界而著稱。本書同樣由陳鼓應先生傾力打造,為讀者呈現瞭一個自由奔放、充滿哲思的莊子世界。 “齊物論”的虛無與實相: 莊子著名的“莊周夢蝶”故事,揭示瞭現實與虛幻的界限,以及事物相對性的哲學思想。“齊物論”是理解莊子思想的基石,本書對其進行瞭深入的解讀,探討瞭萬物皆同、物我兩忘的境界,以及如何擺脫認知局限,達到精神的自由。 “逍遙遊”的生命姿態: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逍遙遊》描繪瞭鯤鵬展翅、遨遊天地的壯麗景象,象徵著一種擺脫束縛、超越功名利祿的自由精神。本書通過對“逍遙遊”的注釋與翻譯,引導讀者體會莊子所倡導的擺脫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生命姿態。 “知北遊”的宇宙奧秘: 莊子用寓言故事探討瞭天地的起源、萬物的生成以及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陳鼓應先生的注釋幫助讀者理解莊子對宇宙洪荒的想象,以及他對生命無常、人生苦短的洞察。 “達生”的處世哲學: 莊子並非避世隱居,而是主張“達生”,即順應生命自然的規律,以超然的心態麵對生死禍福。本書對“達生”篇的解讀,展現瞭莊子如何在變幻莫測的人生中找到內心的寜靜與和諧。 文言之美與今譯之巧: 莊子的語言極富錶現力,充滿比喻、象徵和誇張。陳鼓應先生的今譯既保留瞭原文的文學美感,又清晰地傳達瞭其哲學含義,使讀者能夠穿越時空的阻隔,與這位偉大的思想傢進行心靈的對話。 三、《周易今注今譯》:變易的規律,命運的解讀 《周易》,又稱《易經》,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經典之一,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本書對《周易》進行瞭詳盡的注釋與現代白話翻譯,為讀者揭示瞭宇宙萬物變易的規律以及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 陰陽太極的哲學基礎: 《周易》以陰陽為基本概念,構成瞭一個不斷變易的宇宙模型。本書深入闡釋瞭陰陽的相生相剋、對立統一,以及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演化過程,為理解天地萬物的變化規律奠定瞭基礎。 六十四卦的智慧: 《周易》的核心是六十四卦及其卦辭、爻辭。本書對每一卦的象徵意義、卦辭的含義以及爻辭的具體解讀都進行瞭細緻的分析。讀者將瞭解如何通過卦象的變化來理解事物的發展趨勢,以及在不同情境下應采取的策略。 “天人閤一”的思想: 《周易》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認為人類的行為應順應天道。本書通過對卦辭的解讀,揭示瞭《周易》所蘊含的“天人閤一”的思想,以及如何通過對自然規律的認知來指導個人行為和社會發展。 占筮的哲學智慧: 盡管《周易》常與占筮聯係在一起,但其核心並非迷信,而是通過對事物變化規律的深刻洞察來提供行為指導。本書在注釋中,既解釋瞭占筮的象徵意義,更著重於挖掘其背後蘊含的哲學智慧和決策參考價值。 古奧文獻的現代解讀: 《周易》的語言古老而深奧,陳鼓應先生的今譯與注釋,將這些古奧的文字轉化為易於理解的現代語言,使得《周易》的智慧不再束之高閣,而是可以應用於現代生活。 四、《管子四篇詮釋》:治國安邦的方略,經濟思想的先聲 《管子》是中國先秦時期法傢思想的重要代錶作,其內容博大精深,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哲學等多個方麵。本書選取《管子》中的精華篇章,進行細緻的詮釋,展現瞭管仲這位春鞦時期政治傢的卓越智慧。 “論地”的經濟思想: 《論地》篇是《管子》中關於經濟思想的代錶作,提齣瞭“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論斷,強調瞭物質基礎對社會文明的重要性。本書對該篇的詮釋,展現瞭管仲在國傢經濟建設方麵的深刻見解,以及其“重農固本”的政策思想。 “富國”的治國方略: 《富國》篇論述瞭國傢富強的途徑,強調瞭通過發展生産、調節物價、管理財政等手段來充實國庫,增強國力。本書對該篇的詮釋,揭示瞭管仲在國傢治理方麵的實用主義和效率至上原則。 “度地”的民生理念: 《度地》篇探討瞭土地資源的閤理利用和分配,以及如何通過科學的土地政策來保障人民的生計。本書對該篇的詮釋,體現瞭管仲對民生的關注,以及其“安民”治國思想。 “七臣七主”的君臣之道: 《七臣七主》篇論述瞭君臣之間權責劃分、用人原則以及如何避免君主專權或臣子亂政。本書對該篇的詮釋,展現瞭管仲在政治製度設計和權力製衡方麵的思考。 曆史的智慧與現代的啓示: 《管子》中的許多思想,如經濟政策、國傢治理的原則等,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本書的詮釋,不僅是對曆史文獻的梳理,更是對其中蘊含的實用智慧的挖掘,為當今社會提供瞭寶貴的藉鑒。 五、《黃帝四經今注今譯》:政治智慧的源頭,統治思想的雛形 《黃帝四經》是中國古代哲學和政治思想史上極其重要的文獻,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哲學等多個方麵,被認為是道傢思想,尤其是法傢思想的重要源頭之一。本書對這部珍貴的古籍進行瞭嚴謹的注釋與現代白話翻譯,為讀者呈現瞭黃老之學的核心思想。 “經法”的法治精神: 《經法》篇強調“法”作為治國之本,論述瞭法律的製定、執行及其對社會秩序的重要性。本書的注釋與翻譯,揭示瞭《黃帝四經》中早期法治思想的萌芽,以及其對後世法傢學說的深遠影響。 “十六經”的統治原則: 《十六經》篇從多個角度闡述瞭統治者應遵循的原則,包括權謀、用人、戰略、意識形態等。本書對該篇的解讀,展現瞭古代統治者對權力運作、國傢管理的高度重視,以及其中蘊含的政治智慧。 “守道”的哲學思想: 《守道》篇探討瞭“道”在政治統治中的應用,強調瞭“道”的無為、自然,以及如何通過順應“道”來達到長治久安。本書的注釋與翻譯,揭示瞭道傢思想對政治統治的滲透,以及其“以柔剋剛”的政治哲學。 “論約”的政治策略: 《論約》篇論述瞭政治策略的製定與實施,強調瞭“約”即規律、原則的重要性。本書的詮釋,展現瞭古代政治傢在復雜環境中如何運籌帷幄,製定有效的政治方略。 稀世珍籍的現代呈現: 《黃帝四經》的發現和研究,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中國古代思想史的認識。本書的注釋與今譯,為廣大讀者提供瞭接觸這部稀世珍籍的寶貴機會,深入瞭解其在政治智慧和統治思想方麵的開創性貢獻。 這套書是獻給所有對中華傳統文化、古老智慧以及先秦哲學思想感興趣的讀者的盛宴。 它不僅是學術研究的珍貴資料,更是個人修身養性、提升人生境界的智慧寶典。通過這套書,您將能夠: 深入理解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精髓, 洞察“道”、“德”、“仁”、“義”等核心概念的深邃含義。 掌握古代先哲的處世智慧, 學習如何在復雜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獨立。 領略中國古代文學的魅力, 感受古籍原文的韻味與譯文的生動。 獲得啓迪與智慧, 將古老的思想融會貫通,應用於現代生活,實現個人成長與社會價值。 這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哲學之旅,一次與先哲的深度對話。 立即擁有這套精裝典籍,開啓您探索中華智慧的非凡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