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中国美术史-(白金版) |
| 作者: | 王树良,张玉花 |
| 定价: | 28.0 |
| 出版社: | 重庆大学 |
| 出版日期: | 2012-08-01 |
| ISBN: | 9787562465683 |
| 印次: | 1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大32开 |
| 内容简介 | |
| 《中国美术史(白金版)》是一套专为艺术考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专业理论课考试获取高分而编写的考试备考用书。在编写思路上,我们本着“一切为方便考生考取高分”的宗旨进行:梳理重点必考知识点:摒除一般艺术类基础史论参考书目或指定教材复杂冗长的叙述,综合汇编所有考试教材重点的、必考的知识点。 |
| 目录 | |
| 一 史前及先秦美术 名词解释 1.彩陶 2.黑陶 3.原始瓷器 4.新石器时代彩陶主要类型及特征 5.舞蹈纹彩陶盆 6.人面鱼纹彩陶盆 7.庙底沟型彩陶 8.鹳鱼石斧图彩陶瓮 9.金有六齐 10.青铜礼器 11.失蜡法 12.司母戊大方鼎 13.四羊方尊 14.毛公鼎 15.莲鹤方壶 16.战国帛画 17.甲骨文 18.岩画 19.红山玉雕龙 20.比德说 简答辑要 1.简述中国史前美术的发展概况 2.简述旧石器时代的美术 3.请简述中国原始美术中的岩画代表及艺术特点 4.简述原始彩陶的代表类型 5.简要介绍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的特点 6.简要介绍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特点 7.筒述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特点 8.简述商代后期青铜器的基本特征 9.简述夏商周时期建筑发展情况 论述专项 1.原始人的石器制造与发展过程,对你理解美术起源有哪些启示? 2.列举你喜欢的两件新石器时代的雕塑作品,并说明理由 3.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高峰期?每个时期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二 秦汉美术 名词解释 1.秦代陶塑兵马俑 2.击鼓说唱俑 3.霍去病墓石刻 4.循石造型 5.画像石 6.秦汉画像砖 7.汉代瓦当 8.釉陶 9.马踏飞燕 10.汉代铜灯 11.长信宫灯 12.汉代铜镜 13.汉代帛画 14.高颐阙 简答辑要 1.简述秦汉美术发展的概况 2.请筒述秦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3.简述秦汉建筑的发展成就 4.简要论述汉代墓室壁画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作是什么? 5.请简述霍去病墓石雕群的主题思想及艺术风格 论述专项 试论汉代画像石的艺术特色 三 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 名词解释 1.昙曜五窟 2.孝子画像石棺 3.昭陵六骏 4.娄叡墓壁画 5.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6.本生故事画 7.《鹿王本生故事图》 8.《女史箴图》 9.《洛神赋图》 10.《列女仁智图》 11.《游春图》 12.《历代帝王图》 13.《虢国夫人游春图》 14.《挥扇仕女图》 15.《捣练图》 16.《五牛图》 17.《江帆楼阁图》 18.顾恺之 19.戴逵 20.张僧繇 21.曹衣出水 22.吴带当风 23.吴带曹衣 24.周家样 25.迁想妙得 26.以形写神 27.传神论 28.书画同源 29.谢赫与《画品》(又名《古画品录》) 30.《画山水序》 31.谢赫“六**** 32.“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33.《历代名画记》 34.“二王 35.癫张狂素 36.莲花尊 37.唐三彩 简答辑要 1.简述宁懋石室画像的艺术特征 2.简述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概况 3.简述北魏都城洛阳的建筑特点 4.简述甘肃嘉峪关墓室砖画的艺术特征 5.简述隋唐美术发展的概况 6.简述隋唐五代山水画的风格演变 7.简述吴道子的绘画特点 8.简述《历代名画记》的具体内容 9.筒述王维对山水画的贡献。 四 五代宋元美术 五 明清美术 六 近代美术 七 中国综合知识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那种略带纹理的哑光纸张,手感温润细腻,拿在手里分量十足,一看就知道是用心制作的。内页的印刷质量也无可挑剔,色彩饱满且过渡自然,即便是对细节要求极高的人也能得到满足。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布局上的考究,文字与图片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让那些珍贵的文物图像得以充分展现其魅力。翻阅的过程中,仿佛能感受到一种对艺术的敬畏之心,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设计者对“经典”二字的理解和尊重。对于那些注重阅读体验的同好来说,这本书光是放在书架上,就已经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了。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和广度令人印象深刻,它绝非一本浅尝辄止的普及读物。我发现作者在引用史料和进行艺术史的定位时,表现出了极其严谨的治学态度。无论是对早期岩画的考证,还是对宋元山水画高峰期的精微剖析,都建立在扎实的文献基础之上。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并未将自己局限在传统的学院派框架内,而是适当地引入了跨学科的视角,比如对古代美学思想、社会结构变迁与艺术风格演变之间关联的探讨,拓宽了我对中国艺术史的认知边界。对于希望进行深入研究的爱好者而言,这无疑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工具书,每一个关键概念的界定都清晰明了,逻辑链条严密。
评分坦白说,我对很多艺术史书籍都抱着一种审视的态度,总觉得它们在“普及”与“专业”之间难以找到完美的平衡点。但这一本处理得相当高明。它在学术上足够硬核,让专业人士能从中找到新的启发点,但在语言表达上却保持了一种恰到好处的亲和力。作者的文字功底极佳,擅长用生动、准确的词汇描绘那些抽象的艺术概念和难以言喻的视觉感受。读到那些描述唐代仕女画中神韵的段落时,我仿佛真的能透过文字感受到画中人物的呼吸和情绪,这种将审美体验转化为文字表达的能力,实在令人称道。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沟通专业知识与大众兴趣的桥梁。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处理复杂历史脉络时所展现出的叙事技巧。中国艺术史绵延数千年,横跨不同地域和王朝,如何避免叙述的冗长和混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然而,这本书巧妙地运用了“主题式推进”与“时间轴梳理”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杂乱的线索变得清晰流畅。例如,在讲述某一时期“创新与保守”的矛盾时,作者能够有效地穿梭于不同艺术门类之间,展现出它们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建起一个动态的历史图景。这种非线性的、但又充满内在逻辑的组织结构,让阅读体验变得非常轻松,即便面对庞大的信息量,也不会感到疲惫或迷失方向。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书,最先抓住我的并非那些宏大的叙事,而是其中对具体艺术家的独特洞察。作者在阐述某个流派或时代风格时,总能精准地切入到几位核心人物的创作心路历程中,那种抽丝剥茧般的分析,让人对艺术家的挣扎、突破与成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记得有一次读到关于某一时期文人画的论述,作者没有停留在对笔墨技巧的简单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当时知识分子在政治高压下的精神寄托,将艺术创作与个体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读后让人感慨万千,久久不能平息。这种将冰冷的历史与鲜活的个体经验相结合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代入感和思想的穿透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