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胃镜诊断图谱 第2版 消化内镜医生临床诊断参考书

放大胃镜诊断图谱 第2版 消化内镜医生临床诊断参考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八木一芳,味冈洋一 著,吴永友,李锐 译
图书标签:
  • 消化内镜
  • 胃肠镜
  • 放大内镜
  • 诊断图谱
  • 临床参考
  • 消化内科
  • 内镜技术
  • 疾病诊断
  • 医学图谱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9102164
商品编码:13978364409
包装: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2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6月1日)

精装: 152页

开本: 16开

语种: 简体中文

ISBN: 9787559102164

条形码: 9787559102164

商品尺寸: 27.6 x 20.6 x 4 cm

商品重量: 1.1 Kg

内容简介

放大内镜又称扩大内镜,主要用于消化道微小病变的诊断,使内镜诊断更加准确。本书是作者倾其一生心血之作,内容包括各种疾病的放大内镜表现,如正常胃粘膜、慢性胃炎、分化型早期胃癌、未分化型早期胃癌、NBI与放大内镜并用下的胃癌表现。*后一章还诊断以上各种类型汇集一些问题分别予以解答。全书以大量病例图片为主,辅以少量文字,言简意赅,是消化内镜医生必不可少的临床诊断书、床头书。  

目录

序? ?何为正常胃黏膜?何为慢性胃炎?1

1. H.p被发现以前?1

2. H.p被发现以后?1

3. RAC诞生!?2

4. RAC诞生后?4

5. 基于RAC放大像提出的慢性胃炎放大内镜分类(A-B分类)?4

第1章?正常胃黏膜的普通及放大内镜像 7

1. 非H.p感染病例的幽门腺、胃底腺、贲门腺的分布?7

2. 正常胃窦的内镜像?8

3. 正常胃体的内镜像?13

第2章?慢性胃炎的放大内镜像 17

1. 胃炎的放大内镜分类(A-B分类)?17

2. A-B分类的详细内容?21

A. 胃体部的放大像?21

B. 胃窦的放大像?25

3. 成功除菌后的放大内镜像改变?27

A. 成功除菌后的胃黏膜放大像?29

B. 萎缩黏膜中胃底腺再生的放大像?30

4. 理解度测试?34

第3章?分化型早期胃癌的放大内镜像 43

1. 分化型胃癌的NBI放大pattern分类?43

2. mesh pattern?46

3. loop pattern?51

A. loop pattern所见的黏膜微结构?51

B. loop pattern的血管像?53

C. loop pattern的白区所见?54

D. loop pattern的白区复合所见?57

4. 中分化管状腺癌?60

A. 放大内镜易于诊断的tub2癌?61

B. 放大内镜难以诊断的tub2癌?62

5. 胃底腺型胃癌?69

A. 胃底腺型胃癌放大像解读的基本知识?69

B. 胃体上部大弯侧发生的胃底腺型胃癌?69

C. 穹隆部发生的胃底腺型胃癌?72

D. 取代胃底腺进展的未分化型胃癌?74

6. 除菌后发现胃癌?75

A. 除菌后发现胃癌的特征?76

B. 除菌后发现胃癌的NBI放大像?76

7. 理解度测试?83

第4章?未分化型胃癌的放大内镜像 87

1. 未分化型胃癌往往表层覆盖非癌上皮?87

2. 未分化型胃癌的血管像?88

A. corkscrew pattern?88

B. wavy micro-vessels?89

C. raimon vessels(雷纹血管)?90

D. 血管像与病理像的相关性?92

3. 未分化型胃癌的白区变化?92

4. NBI放大观察能否诊断未分化型胃癌的黏膜内进展范围??93

A. 分析的病例及方法?95

B. 研究结果?95

5. 理解度测试?98

第5章?NBI放大内镜诊断胃癌的流程 105

1. 为何制订诊断流程??105

2. 流程解说?105

A. 流程①——mesh pattern?105

B. 流程②——wavy micro-vessels?105

C. 流程③——loop pattern(白区不鲜明)?107

D. 流程④——loop pattern?108

E. 流程⑤——wavy micro-vessels?108

F. 流程⑥——loop pattern(绒毛状)?110

G. 流程⑦——loop pattern(颗粒状、乳头状)?112

H. 流程⑧——loop pattern(萎缩黏膜样)?113

I. 流程⑨——loop pattern(脑回状)?115

第6章?练习题 119

稍歇一会儿

1?RAC诞生史(上)?3

2?RAC诞生史(下)?5

3?糜烂与慢性胃炎?10

4?为什么会出现A-B分类?(上)?20

5?为什么会出现A-B分类?(下)?23

6?见于癌的网状血管与见于胃炎的网状血管?49

小知识

1?腺体的解剖结构及各部位名称?11

2?何为白区??12

3?胃黏膜的微小血管构造?15

4?何为亮蓝冠(light blue crest,LBC)??28

5?萎缩黏膜放大像中的沟状结构是腺窝开口吗??33

6?见于分化型胃癌的异常微血管像?48

7?白区形成的黏膜微结构与醋酸撒布所见黏膜微结构?58

8?白区为何会不鲜明化?(上)?60

9?白区为何会不鲜明化?(下)?63

10?胃炎的绒毛状结构类似胃癌?——demarcation线(边界线)的重要性?117






现代消化道疾病诊疗前沿:一部挑战传统认知的图文并茂的临床指南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胃镜诊断图谱的著作,也非一本旨在为消化内镜医生提供临床诊断参考的书籍,更不是第二版的某种医学著作。相反,它是一部深入探讨现代消化道疾病诊疗前沿,旨在挑战传统认知,并以高度创新性的视角解读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著作。本书致力于突破现有框架,为读者呈现一场关于消化道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思维革新,而非对既往知识的简单梳理或补充。 本书的核心在于其前瞻性与颠覆性。它跳脱了传统医学文本的线性叙事和标准化流程,转而采用一种更加发散、更具启发性的方式,带领读者走进消化道疾病诊疗的“未知领域”。我们不拘泥于既有的诊断图谱,而是着眼于那些尚未被充分认识、尚待深入挖掘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因此,本书的内容将侧重于那些可能颠覆现有理论、革新现有诊疗模式的最新研究进展、前沿理论和新兴技术。 第一章:超越“见所未见”——新兴影像学技术与消化道病灶的深度解析 本章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内镜图像采集与分析。我们将深入探讨诸如多光谱成像 (Multispectral Imaging, MSI)、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 (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 CLE)、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等新兴影像学技术在消化道疾病早期发现、病灶性质判断以及微观病理评估中的潜力。本书将详细介绍这些技术的工作原理、临床应用前景,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见所未见”,发现肉眼和传统内镜下难以察觉的细微病变。例如,MSI如何通过捕捉不同波长下的反射和吸收信息,区分正常黏膜、癌前病变和早期癌;CLE如何实现体内实时活检,观察细胞结构,为诊断提供细胞学证据;OCT如何进行无创的组织深度穿透,评估病灶侵犯深度,指导手术决策。我们将重点讨论这些技术所带来的诊断精度提升,以及它们在弥补传统图谱局限性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第二章: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的视角——理解消化道疾病的“分子密码” 本书将大幅度超越基于形态学的传统诊断方法,深入剖析消化道疾病的分子基础。我们将探讨全基因组测序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外显子组测序 (Exome Sequencing, ES)、转录组学 (Transcriptomics) 和蛋白质组学 (Proteomics) 等高通量测序技术如何揭示消化道肿瘤、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潜在遗传易感性、驱动基因突变以及分子通路异常。本书将呈现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展示如何通过解读这些“分子密码”,实现疾病的精准分型、预测预后,并指导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选择。我们将讨论与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等密切相关的关键基因变异,如TP53、KRAS、BRAF等,以及它们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将探讨炎症性肠病 (IBD) 等疾病中,免疫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和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为理解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第三章:人工智能赋能——从“经验主义”到“数据驱动”的智能诊断 本书将聚焦于人工智能 (AI) 在消化道疾病诊疗中的革命性作用。我们不再停留在对AI在影像识别方面的初步探索,而是将深入探讨AI如何通过深度学习 (Deep Learning)、机器学习 (Machine Learning) 等算法,从海量的临床数据、影像数据、基因组数据中学习,实现更精准、更高效的诊断。本书将重点介绍AI在以下方面的突破: 自动病灶检测与识别: AI如何超越人类识别的局限,在内镜图像中自动检测和标记微小息肉、早期癌灶,甚至预示癌变风险的细微改变。 辅助诊断决策: AI如何整合多模态数据(影像、病理、基因、临床信息),为医生提供“第二意见”,减少漏诊和误诊。 预后预测与复发风险评估: AI如何基于复杂的生物标志物和临床特征,预测疾病的复发风险,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 虚拟内镜与导航: AI如何辅助设计虚拟内镜路径,优化检查流程,提高检查效率和准确性。 新药研发与个性化治疗: AI如何加速消化道疾病新药的研发过程,并为患者推荐最适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本书将通过大量实例,展示AI如何将诊断从“经验主义”推向“数据驱动”的智能时代,为消化内镜医生的临床实践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第四章:微生态失调与消化道健康——重塑我们对“肠道菌群”的认知 近年来,肠道微生态 (Gut Microbiota) 在消化道健康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书将深入探讨肠道菌群的组成、功能及其与多种消化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胃肠道肿瘤、肥胖症等)的复杂关系。我们将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阐释肠道菌群如何通过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代谢产物生成、肠壁屏障功能等,进而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书将超越简单的“益生菌/益生元”概念,深入探讨: 特定菌群的病理作用: 例如,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的最新研究,以及某些厌氧菌在炎症性肠病发病中的作用。 菌群代谢产物的信号传导: 短链脂肪酸 (SCFAs)、胆汁酸等菌群代谢产物如何作为信号分子,影响宿主细胞功能和免疫反应。 微生态失调的诊断与干预: 介绍宏基因组测序、代谢组学等技术在评估微生态失调方面的应用,以及粪菌移植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精准益生菌调控等新型干预手段的潜力。 肠-脑轴 (Gut-Brain Axis) 的互动: 探讨肠道菌群如何通过影响神经递质、免疫通路等,与大脑进行双向交流,影响情绪、行为甚至认知功能。 本书将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理解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并非仅仅局限于消化道本身,而是与我们体内庞大的微生态系统息息相关。 第五章:液体活检与无创诊断——开启消化道疾病监测的“新纪元” 本书将重点关注液体活检 (Liquid Biopsy) 等无创诊断技术在消化道疾病诊疗中的革命性应用。我们不再依赖传统的侵入性活检,而是探索如何通过分析血液、尿液、粪便中的循环肿瘤DNA (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循环肿瘤细胞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外泌体 (exosomes) 等生物标志物,实现对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本书将深入探讨: ctDNA的检测技术与临床应用: 介绍基于二代测序 (NGS) 和数字PCR (dPCR) 等技术的ctDNA检测方法,以及它们在早期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等筛查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CTCs作为预后指标: 探讨CTCs的数量和特征如何与肿瘤的转移和复发风险相关联。 外泌体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介绍外泌体携带的miRNA、lncRNA等非编码RNA如何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 微RNA (miRNA) 与其他非编码RNA的诊断价值: 探讨这些分子如何调控基因表达,并在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为开发新的无创诊断标志物提供方向。 本书将展示液体活检如何开启消化道疾病监测的“新纪元”,为患者提供更便捷、更少创伤的诊断与随访方案,从而提高疾病的早期发现率和治疗成功率。 结论:迈向整合医学——构建消化道疾病诊疗的未来蓝图 本书的最后一章将并非是对前述内容的简单总结,而是着眼于构建消化道疾病诊疗的未来蓝图。我们将强调整合医学 (Integrative Medicine) 的理念,即融合最新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影像学、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对肠道微生态和宿主免疫的深刻理解,构建一个全新的、多维度、个性化的消化道疾病诊疗体系。我们将讨论: 多模态数据融合的挑战与机遇: 如何有效地整合来自不同技术平台的数据,形成更全面的疾病画像。 人工智能驱动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构建能够实时分析患者数据,并为医生提供精准治疗建议的智能系统。 从“疾病治疗”到“健康管理”的转变: 强调预防、早期干预和个性化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跨学科合作的必要性: 强调消化内科、肿瘤科、病理科、影像科、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多个学科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消化道疾病诊疗的进步。 本书旨在激发读者对消化道疾病诊疗前沿的深入思考,挑战传统观念,鼓励创新研究。我们不提供一套标准化的诊断流程,而是呈现一系列可能改变我们对消化道疾病认知和诊疗方式的最新探索和前沿理论,为消化道疾病研究和临床实践开辟新的道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作为一名刚入行不久的消化内镜医生,我对临床诊断一直充满渴望,尤其是在面对那些复杂多变的病灶时,总会感到些许力不从心。市面上相关的书籍不少,但很多都偏向于理论的阐述,或是过于简略,难以满足我这种渴望细节、寻求实操指导的年轻医生的需求。《放大胃镜诊断图谱 第2版》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的图谱质量是我见过最好的,每一张放大胃镜图像都清晰锐利,细节丰富,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手术室中,近距离观察每一个微小的病理改变。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图片的堆砌,它围绕每一张图片都提供了详尽的文字描述,包括病灶的形态学特征、与之相关的鉴别诊断,甚至是如何通过内镜下的放大观察来区分一些相似但预后截然不同的病变。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磨人”的早期病变,比如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的描述,书中提供的分级分类方法,以及每一个级别的典型图像,都让我豁然开朗,以前那些模糊不清的概念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耐心地手把手教你如何辨别真伪,如何洞察秋毫,让我对消化道黏膜的细微之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可以说是为消化内镜诊断领域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放大内镜的应用,我们对消化道黏膜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如何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新的诊断知识,却一直是一个挑战。这本《放大胃镜诊断图谱 第2版》恰恰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一本图谱,更是一本“教科书”,一本“指南”。书中对各种病变的描述,都是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那些“非典型”病变的呈现,以及如何通过放大镜下的微观结构来帮助我们识别它们。比如,书中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黏膜改变,以及一些早期癌变的特殊表现,都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这对于我们日常的临床工作,具有非常直接的指导意义。而且,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很合理,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一个清晰的诊断思路,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图像的记忆上。我感觉这本书不仅适合我们这些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也同样适合那些正在学习消化内镜专业的学生,能够帮助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消化内镜医生,我深知诊断的准确性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有时候,一些细微的黏膜改变,如果不能被及时准确地识别,可能会延误病情,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本《放大胃镜诊断图谱 第2版》正是这样一本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诊断水平的宝贵工具书。它所呈现的放大胃镜图像,不仅仅是“好看”,更是充满了“信息量”。书中所涵盖的病变种类非常广泛,从最常见的溃疡、糜烂,到各种类型的息肉、肿瘤,再到一些相对少见的炎症性疾病,几乎囊括了消化道内镜诊断的常见“疑难杂症”。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鉴别诊断的细致分析,比如对于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书中会详细列出各种可能的原因,并在放大镜下展示它们各自的典型特征,这对于避免漏诊和误诊非常有帮助。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但又易于理解,对于我们临床医生来说,能够快速地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临床操作,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本书的存在,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可靠的“眼睛”,让我们在面对复杂的消化道黏膜时,能够更加自信地做出判断。

评分

老实说,我之前对“放大胃镜”这个概念了解并不算深,总觉得它只是在普通胃镜基础上多了一个放大功能而已。直到我翻开这本《放大胃镜诊断图谱 第2版》,我才真正认识到放大胃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强大潜力。书中对不同放大倍数下病灶的呈现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将这些变化与具体的病理学改变紧密联系起来。举例来说,书中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早期病变,在放大下呈现出的不同等级的血管网、黏膜表面微观结构改变,都有非常详尽的图文结合的解释。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Barrett食管的描述,书中不仅给出了典型图像,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放大镜下的特征来判断其异型增生的程度,这对于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选择至关重要。而且,这本书的编排也很人性化,它不仅仅罗列病种,而是按照部位,从食管到胃,再到十二指肠,系统性地展示了各种常见和少见病变在放大胃镜下的表现。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进行一次虚拟的内镜检查,让我对书中的知识点能够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记忆。我感觉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图谱,更在于它所传递的“精细诊断”的理念。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够提升自己识别消化道黏膜微小病变的能力,尤其是在一些早期的、不太典型的病灶上。这本书《放大胃镜诊断图谱 第2版》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提供了高质量的放大胃镜图片,更重要的是,它在解读这些图片方面,提供了非常详尽的指导。书中对于每一张图片的描述,都非常到位,不仅描述了病灶的形态、大小、颜色等宏观特征,更深入地分析了放大下的微观结构,例如血管形态、腺管开口、黏膜表面纹理等等。这些细节的描述,对于我们理解病变的性质,做出准确的诊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讨论某些疾病时,会提供多种不同病程或不同表现的图片,并且对其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这让我对疾病的发展和演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人性化,字体大小适中,图片与文字的搭配也很合理,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专业书籍,它能够帮助我们内镜医生更好地“看清楚”,更好地“诊断准”,最终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评分

好评!

评分

图片很清晰,是一本不错的图谱。

评分

好评!

评分

作为新手这书还不错

评分

作为新手这书还不错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

作为新手这书还不错

评分

图片很清晰,是一本不错的图谱。

评分

作为新手这书还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