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耶路撒冷三千年(精) |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 | 出版时间:2015-01-01 |
| 作者:(英)西蒙·蒙蒂菲奥里|译者:张倩红//马丹静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 2015-01-01 |
| 定价: 78 | 页数:673 | 印次:3 |
| ISBN号:9787513903509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耶路撒冷曾被视为世界的中心,今日的它与过去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耶路撒冷三千年》的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力图中立,依年代顺序讲述耶路撒冷的故事,透过男男女女——士兵与先知、诗人与国王、农民与音乐家——的生活,与创造耶路撒冷的家族来呈现这座城市的历史。目的就是说出事实。按照时间顺序,本书讲述了这座城市的首领、战争、文化、艺术等,是一部关于耶路撒冷的百科全书。
读《耶路撒冷三千年》,了解耶路撒冷的历史, 就会明白世界为何演变成今天的模样。
耶路撒冷曾被视为世界的中心,是基督教、犹太 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是文明冲突的战略要 冲,是让世人魂牵梦绕的去处,是惑人的阴谋、虚构 的网络传说和二十四小时新闻发生的地方。
西蒙·蒙蒂菲奥里以客观、中立的角度,依年代 顺序,生动讲述了耶路撒冷的故事。透过士兵与先知 、诗人与国王、农民与音乐家的生活,以及创造耶路 撒冷的家族来呈现这座城市的三千年瑰丽历史,还原 真实的耶路撒冷……
西蒙·蒙蒂菲奥里(Simon Sebag Montefiore),生于1965年,曾在剑桥大学攻读历史。 他是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研究员,耶路撒冷旧城外**座犹太住宅区的建造者摩西·蒙蒂菲奥里爵士的曾孙,纪录片《耶路撒冷:一座圣城的诞生》(Jerusalem: The Making of a Holy City)主持人。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三十五种语言,畅销多个国家,曾获得英国科斯塔传记奖、美国《洛杉矶时报》传记图书奖、法国政治传记大奖,以及奥地利克莱斯基政治文学奖等众多大奖。 《新闻周刊》评论蒙蒂菲奥里说,他能将庞大的历史书籍写成极为好看的惊悚作品;他知道怎样才能让历史变得浅显易懂;他的博学、睿智使人忍不住想向美国国务卿推荐,聘请他担任幕僚。
序幕
**部分 犹太教
1.大卫的世界
**任国王:迦南人
耶路撒冷的亚伯拉罕:以色列人
2.大卫的崛起
年轻的大卫
3.王国和圣殿
大卫:王城
押沙龙:一个王子的崛起和倒台
所罗门:圣殿
所罗门:衰微
4.犹大的国王们 公元前930年—公元前626年
罗波安对耶罗波安:分裂
耶洗别和她的女儿:耶路撒冷的王后
以赛亚:集美人和荡妇于一身的耶路撒冷
西拿基立:扑向羊圈的狼
希西家的隧道
玛拿西:地狱之谷的儿童献祭
5.巴比伦的妓女 公元前586年—公元前539年
约西亚: 革命的救世主
尼布甲尼撒
尼布甲尼撒:行毁坏可憎之人
伯沙撒的宴会
6.波斯人 公元前539年—公元前336年
居鲁士大帝
大流士和所罗巴伯:新的圣殿
尼希米:波斯人的衰落
7.马其顿人 公元前336年—公元前166年
亚历山大大帝
托勒密:安息日劫掠
多比雅的约瑟
安条克大帝:大象的碰撞
义人西蒙:晨星
安条克显灵:疯狂的上帝
神显者安条克:另一位行毁坏可憎者
8.马卡比 公元前164年—公元前66年
铁锤犹大
西蒙大帝:马卡比的胜利
约翰·西卡努斯:帝国的缔造者
色雷斯人亚历山大:狂暴的幼狮
9.罗马人来了 公元前66年—公元前40年
庞培在至圣之所
凯撒和克里奥帕特拉
安东尼和克里奥帕特拉
帕科鲁斯:回马箭
希律:逃向克里奥帕特拉
10.希律家族 公元前40年—公元10年
安提柯的倒台:*后一个马卡比
希律和克里奥帕特拉
奥古斯都和希律
米利暗:让希律爱恨交织的女人
希律:圣殿
希律的王子们:家族悲剧
希律:活着的时候腐烂
阿基劳斯:弥赛亚和大屠杀
11.耶稣基督 公元10年—公元40年
施洗者约翰和加利利之狐
拿撒勒的耶稣:在耶路撒冷的三天
庞修斯·彼拉多:对耶稣的审判
耶稣基督:受难
12.希律家族的终曲 公元40年—公元66年
希律·亚基帕:卡里古拉的朋友
希律·亚基帕和国王克劳狄:暗杀、荣耀和蠕虫
希律·亚基帕二世:尼禄的朋友
大数的保罗:基督教的缔造者
义人雅各之死:耶稣王朝
约瑟夫斯:革命倒计时
13.犹太战争:耶路撒冷之死 公元66年—公元70年
赤脚王后贝勒妮斯:革命
约瑟夫斯的预言:赶骡人做皇帝
妓院耶路撒冷——暴君约翰和西蒙
第二部分 异教
14.埃利亚·卡皮托利纳 公元70年—公元312年
提图斯的胜利:罗马的耶路撒冷
贝勒妮斯:犹太人中的克里奥帕特拉
耶稣王朝的终结:被遗忘的受难
哈德良:耶路撒冷方案
西蒙·巴尔·科赫巴:星辰之子
第三部分 基督教
15.拜占庭的盛世 公元312年—公元518年
君士坦丁大帝:基督,胜利之神
君士坦丁大帝:家族谋杀
海伦娜:**个考古学家
叛教者尤利安:修缮耶路撒冷
哲罗姆和葆拉:圣徒、欲望和都市
巴尔索玛和武装僧侣
欧多西亚:耶路撒冷的皇后
16.拜占庭的衰落:波斯入侵 公元518年—公元630年
查士丁尼和舞女皇后:拜占庭的耶路撒冷
波斯沙王和皇家野猪:疯狗的怒吼
尼希米二世:犹太人的恐怖
希拉克略:**个十字军战士
第四部分 伊斯兰教
17.阿拉伯的征服 公元630年—公元660年
穆罕默德:夜行
哈立德·伊本·瓦利德:伊斯兰之剑
公正的欧麦尔:圣殿恢复者
18.倭玛亚王朝:圣殿的修复 公元660年—公元750年
穆阿维叶:阿拉伯世界的凯撒
阿卜杜拉·马利克:岩石圆顶清真寺
瓦利德:天启与**
19. 阿拔斯王朝:遥远的主人们 公元750年—公元969年
萨法赫哈里发:刽子手
皇帝与哈里发:查理曼和哈伦·拉希德
卡富尔:有香味的太监
20. 法蒂玛王朝:宽容与疯狂 公元969年—公元1099年
伊本·凯利斯:犹太“宰相”与法蒂玛征服
帕尔蒂尔与法蒂玛王朝:犹太医生王子和活伊玛目
穆卡达西:耶路撒冷人
哈基姆:阿拉伯的卡里古拉
哈基姆:消失
阿齐兹:野蛮的洗劫
第五部分 十字军东征
21.大屠杀 公元1099年
戈弗雷公爵:围困
教皇乌尔班二世:奉主之名
坦克雷德:圣殿山上的大屠杀
戈弗雷:圣墓守护者
22.十字军国家的兴起 公元1100年—公元1131年
大鲍德温:首任国王
小鲍德温二世
23.十字军国家的黄金时代 公元1131年—公元1142年
梅利桑德和富尔克:皇室婚姻
梅利桑德女王:丑闻
血腥的赞吉:鹰王
奥萨玛·本·蒙奇德:大事件和大灾难
梅利桑德的耶路撒冷:上层生活与下层生活
奥萨玛·本·蒙奇德和犹大·哈列维:穆斯林、犹太人和法兰克人
24.僵局 公元 1142年—公元1174年
赞吉:狂妄与报应
阿基坦的埃莉诺和路易国王:丑闻与失败
母子之争:梅利桑德挑战鲍德温三世
阿莫利和阿格尼丝:配不上圣城的王后
提尔的威廉:埃及的战争
摩西·迈蒙尼德:迷途指津
25.麻风病国王 公元1174年—公元1187年
提尔的威廉:王室的家庭教师
鲍德温四世的病
逆境中的风采:麻风病国王的胜利
居伊:有污点的继承人
居伊国王:中了圈套
26.萨拉丁 公元1187年—公元1189年
萨拉丁:战役
萨拉丁围城:屠杀还是投降?
萨拉丁其人
舞女和春药:萨拉丁的宫廷
萨拉丁的城市
27.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萨拉丁和理查 公元1189年—公元1193年
狮心王:骑士精神与屠杀
28.萨拉丁王朝 公元1193年—公元1250年
苏丹之死
穆阿扎姆·伊萨:另一位耶稣
腓特烈二世:世界的奇才,《启示录》中的野兽
腓特烈二世的加冕:日耳曼的耶路撒冷
巴克汗与鞑靼人:灾难
第六部分 马木鲁克
29.从奴隶到苏丹 公元1250年—公元1339年
拜巴尔斯:黑豹
拉姆班
纳西尔·穆罕默德:优雅的鹰
30.马木鲁克的衰落 公元1399年—公元1517年
帖木尔和家庭教师:朝圣之城
苏丹和基督徒的蛋饼
第七部分 奥斯曼
31.苏莱曼的伟业 公元1517年—公元1550年
所罗门第二和他的罗克塞拉娜
32.神秘主义者和弥赛亚 公元1550年—公元1705年
苏丹的犹太公爵:新教徒、方济各会和城墙
乔治·桑迪斯:**个英裔美洲人
弥赛亚:沙巴泰·泽维
爱维亚:奥斯曼的佩皮斯和福斯塔夫
33.诸家族 公元1705年—公元1799年
侯赛尼家族:纳吉布·阿-阿什拉夫的反叛和大肆屠狗
侯赛尼家族:诸家族的崛起
“巴勒斯坦王”的兴衰
拿破仑·波拿巴:“我亲自创作的《古兰经》”
第八部分 帝国
34.圣地的拿破仑 公元1799年—公元1806年
阿克的蓝胡子
拿破仑:“总司令部,耶路撒冷”
西德尼·史密斯爵士——“*出色的骑士”
35.新浪漫主义:夏多布里昂和迪斯累利 公元1806年—公元1830年
圣墓骑士子爵
布伦斯维克的卡罗琳与赫斯特·斯坦霍普:英国王后与沙漠王后
迪斯累利:圣洁的人和浪漫的人
36.阿尔巴尼亚人的征服 公元1830年—公元1840年
红色易卜拉欣
易卜拉欣:神圣的火焰,神圣的死亡
易卜拉欣:农民起义
37.福音派传教士 公元1840年—公元1855年
帕麦斯顿和沙夫茨伯里:帝国主义者和福音传教士
詹姆斯·芬恩:福音派领事
美国领事沃德·克雷森:美国的神圣异邦人
欧洲宪兵与圣墓大教堂的枪战事件:耶路撒冷的俄罗斯上帝
果戈理:耶路撒冷综合征
詹姆斯·芬恩和克里米亚战争:被谋杀的福音传道者与掠夺者贝都因人
作家:梅尔维尔、福楼拜和萨克雷
作家:大卫·多尔,周游中的美国奴隶
38.新城市 公元1855年—公元1860年
摩西·蒙蒂菲奥里:“这个克罗伊斯”
39.新宗教 公元1860年—公元1870年
皇帝与考古学家:无知的异国人
马克·吐温和“贫民村”
40.阿拉伯之城,帝国之都 公元1870年—公元1880年
优素福·哈立迪:音乐、舞蹈、日常生活
耶路撒冷刺青:英国王子和俄国大公
美国的“胜利者”派:一直温着耶稣的牛奶
41.俄国人 公元1880年—公元1898年
谢尔盖大公和大公夫人埃拉
谢尔盖大公:俄国犹太人和大屠杀
第九部分 犹太复国主义
42.德国皇帝 公元1898年—公元1905年
赫茨尔
威廉:我的帝国的寄生虫
德皇与赫茨尔:*后的十字军战士与**个犹太复国主义者
43.耶路撒冷的乌得琴演奏者 公元1905年—公元1914年
戴维·格鲁恩成为了戴维·本-古里安
乌得琴手:瓦希夫·贾瓦哈里耶
拉斯普京:俄国修女们要当心了
令人尊敬的蒙蒂·帕克上尉与约柜
44.世界大战 公元1914年—公元1916年
杰马勒帕夏:耶路撒冷的暴君
恐怖和死亡:屠夫杰马勒
耶路撒冷的战争和性:瓦希夫·贾瓦哈里耶
45.阿拉伯起义,贝尔福宣言 公元1916年—公元1917年
劳伦斯和麦加谢里夫
阿拉伯的劳伦斯:谢里夫派——阿卜杜拉和费萨尔
法尔肯海因挂帅:德国的耶路撒冷
劳合·乔治、贝尔福和魏茨曼
“魏茨曼博士,孩子出生了”:《贝尔福宣言》
46.圣诞礼物公元1917年—公元1919年
市长试图投降
公牛艾伦比:*荣耀的时刻
东方的斯托尔斯:仁慈的当权者
47.战胜国和战利品公元1919年—公元1920年
凡尔赛会议上的伍德罗·威尔逊
斯托尔斯:先知穆萨节骚乱,**枪
赫伯特·塞缪尔:一个巴勒斯坦,交接完毕
丘吉尔创造了现代中东:劳伦斯的谢里夫派解决方案
48.英国的托管公元1920年—公元1936年
穆夫提对市长:阿明·侯赛尼对拉吉卜·纳沙希比
穆夫提:西墙之争
沃科普之都:狩猎、咖啡馆、聚会和白袍
本-古里安和穆夫提:缩小的沙发
49.阿拉伯起义公元1936年—公元1945年
穆夫提的恐怖统治
奥德·温盖特和摩西·达扬:老城的陷落
穆夫提和希特勒:耶路撒冷的世界战争
50.肮脏的战争公元1945年—公元1947年
梅纳赫姆·贝京:黑色安息日
蒙哥马利的**:法兰上校案
阿卜杜·卡迪尔·侯赛尼:耶路撒冷前线
圣地上空的礼炮:阿卜杜·卡迪尔·侯赛尼
51.犹太人的独立。阿拉伯人的大灾难公元1948年—公元1951年
英国人离开;本-古里安:我们成功了!
急性子阿卜杜拉
阿卜杜拉:耶路撒冷之战
52.分隔公元1951年—公元1967年
耶路撒冷之王:圣殿山上的流血
约旦的侯赛因:耶路撒冷*后的国王
53.六日战争公元1967年
纳赛尔和侯赛因:战争倒计时
拉宾:战前的崩溃
达扬接过指挥权
1967年6月5日—7日:侯赛因、达扬和拉宾
后记
耶路撒冷的早晨:从那时到现在
明天
今晨
附录
致谢
这本书的文笔,有一种老派学者的沉稳与艺术家的灵动完美结合的特质。它的句子结构时而长句如织锦,层层叠叠地堆叠出历史的厚重感和事件的复杂性;时而又陡然转为简短有力的断句,如同历史的惊雷,敲击在读者的心房。这种语言上的张力控制,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美,让人欲罢不能。我常常需要放慢速度,不是因为内容难以理解,而是因为那些绝妙的比喻和精准的措辞值得细细回味,如同品尝陈年的佳酿。它没有矫揉造作的煽情,所有的情感共鸣都来自于对历史真相的精准捕捉和对人类境遇的深沉关怀。它让人体会到,真正的历史书写,不仅需要严谨的考据,更需要一种近乎诗意的表达能力,才能将逝去的岁月重新激活,让它们在当下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评分阅读此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智力上的冒险,每一次翻页都伴随着对既有认知的挑战和重塑。它巧妙地避开了传统史学叙事中常见的非黑即白的僵硬框架,而是呈现出一种斑斓的、充满内在张力的历史图景。作者的论证逻辑严密,引用史料的广度和深度令人惊叹,但高明之处在于,这些详实的数据和文献从未让人感到枯燥或晦涩。相反,它们被巧妙地编织进引人入胜的故事线中,使得即便是最尖锐的政治或宗教冲突,也被赋予了清晰可辨的人性动因。我特别欣赏它对于不同文化视角交叉解读的处理方式,没有一方独占话语权,而是让历史在多重目光的审视下,展现出其应有的多维性。这让我的思考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视角,而是学会了在多元的叙事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肌理。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理解”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干巴巴的年代罗列,而是一张由无数选择和后果构筑的巨大网络。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铺陈开来,犹如一条奔腾的河流,带着读者穿越了无数个世纪的时光。它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佳,时而激昂澎湃,犹如千军万马奔腾而过;时而又沉静如水,让人得以细细品味那些历史转折点的微妙与复杂。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即便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也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折射出更深层次的时代意义。读完全书,我感到自己仿佛完成了一场漫长而又充实的朝圣之旅,心灵被深深震撼。那种对宏大历史脉络的洞察力,以及对人性和命运无常的深刻体悟,让人在合上书页后依然久久不能平静。这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精神史诗的记录,它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描摹了文明冲突与融合的复杂画卷。读者的情绪也随着书中的情节起伏跌宕,时而为英雄的壮举而振奋,时而为历史的悲剧而扼腕叹息。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近年来我阅读的众多历史书籍中所罕见的。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深植于土地的厚重感和对人类精神追求的不断追问。它并非仅仅罗列事件,而是探讨了在极端压力下,人类社会构建信仰体系、法律和秩序的内在驱动力。每一次文明的兴衰,都被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地理和精神背景下审视。书中对不同信仰群体之间张力与互动的描写,尤为精彩,它没有简单地将之归结为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是揭示了其中隐藏的共通性与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这种深刻的洞察力,让我对现代社会中的身份认同危机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全书结构精密,如同一个设计精巧的万花筒,每一个切面的转动,都会映照出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微妙的关联。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世界的运转逻辑有了一种更沉稳、更少躁动的理解,它给予了一种穿越喧嚣、直抵核心的智慧感。
评分对于一个像我这样,对世界格局变化感到困惑的普通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时间透视镜”。它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系统地展示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叙事的时间跨度极其宏大,但作者对细节的把握却精准到令人咋舌,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古老城墙上风化的纹理,能听到遥远集市上的叫卖声。它成功地将宏大的地缘政治演变,与微观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的变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阅读时,我常常会停下来,合上书本,抬头看向窗外,试图将书中的场景与眼前的世界进行对照。这种由内而外的思维震撼,使得阅读体验超越了纯粹的知识获取,更像是一种自我认知的重塑。它教会我如何以一种更具历史纵深感的目光去看待我们今日世界的种种纷争与和解。
评分以前早就听说过这本书,但一直无缘看到,这次选《回望》时刚巧看到这本,于是就订了,感觉象史哲方面的,巨厚,一本丁三本厚,有空再慢慢看。
评分好书,慢慢了解历史
评分不错
评分正在看,一天看一点。如果是平装更好。
评分书的质量不错,值得拥有,希望阅读愉快!
评分书4个角已被挤压变形,请改进包装!
评分非常不错,期待出差,谢谢
评分挺不错的书 慢慢看吧 要用点时间才成 先给个好评
评分书4个角已被挤压变形,请改进包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