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七四五年》
作者:梅心怡, 趙傢璧
齣版社:聯經齣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9570844597
分類:歷史 > 世界歷史 > 地域及國別史
齣版日期:2014年10月
語言版本:中文(繁)
頁數:64 頁
版次:第 1 版
裝幀:平裝
叢書/係列:東亞歷史漫遊
內容簡介
穿梭韆年光陰,駐足文明的長安城
在舞樂聲傳的錦繡都城,體驗屬於世界的大唐文明
晨間街鼓喚醒城坊,客商駝鈴響徹金市
寒食的鞦韆蹴鞠飛過天際,上元的燈樹踏歌喧鬧通宵
遇見婉約多纔的平康娘子與登第得意的進士郎君
在史冊未載的城市一隅,重現大唐盛世的吉光片羽
西元745年,中國唐代天寶四年,都城長安的主人是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時邊長的皇帝。當年號改為天寶時,唐玄宗已勵精圖治三十年,建立瞭史稱開元之治的盛世。這時的長安,無論在政治、宗教、文化等各方麵,都是首屈一指的世界級都市。唐代長安城在隋大大興城的基礎上進行擴建與改善,是漢代長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大。其經緯分明的裏坊製、以大明宮為龍首,重視四方風水及中軸線的設計,也影響日本京都與韓國漢陽的首都設計。其城市規劃嚴謹,機能完備,在史上堪稱典範。
皇宮外,一百餘座縱橫對稱的裏坊間穿插著市場與園林。在商業發展上,長安的東西市為全國經濟貿易中心,其中西市因距離絲綢之路的起點開遠門較近,周圍坊裏居住不少外商,成為國際貿易市場。大食商人往來長安及中亞,引入琵琶、葡萄、西瓜等作物。國內商業也因水陸交通便利而蓬勃發展。
政治上,唐玄宗在這一年任安祿山為範陽節度史,可見當時任用外國人為官之開放。同時期日本的遣唐使也頻至長安,可說是東亞文化交流的黃金時期。文化上,詩壇有李白、杜甫,畫壇有吳道子、張萱,玄宗也成立梨園推廣戲麯,樂舞、傳奇皆發展成熟。佛教、道教也在歷代皇帝的支持下發展穩固,再加上景教、祆教、伊斯蘭教都活耀在這座寬容的城市中,讓長安成為如同牡丹花般瑰麗繽紛。
本書是《東亞歷史漫遊》係列叢書之一,希望以細膩的繪圖及考證嚴謹的文字,為讀者帶來輕鬆卻深入的閱讀經驗,從政治經濟、日常生活、信仰文化等各麵嚮,切入東亞不同時期的重要都市,不但展現一國之都的社會百態,也能一窺東亞文化的交流互動。
作者簡介
梅心怡,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歷史學博士候選人、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歷史學碩士。熱愛歷史,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歷史並不枯燥乏味,可以用輕鬆有趣的圖文聆聽過去的聲音,瞭解古老時光的動人之處。
趙傢璧,東海中文學士、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語言學碩士,喜歡看書,也喜歡為小朋友寫有趣的故事。相信很多知識都可以是有趣的,對於和身邊的人分享新知樂在其中,因此一直嘗試著文字創作的工作,希望能與更多人分享發掘新事物的快樂。
目.......................錄
前言:生氣蓬勃的世界文明
都城圖:聞道長安似弈棋
明德門:迎嚮世界的長安城
響著駝鈴的粟特商隊:錢帛並行的市麵與國際貿易
西市:五陵年少的繁華金市
東西市:求利莫求名的客商寶地
大明宮:站在盛世之巔的玄宗皇帝
興慶宮:海納百川的大唐帝國
大雁塔:從一介白身至雁塔題名的登第之路
宣陽坊:碁布櫛比的城坊生活
興化坊:鐘鼓饌玉的權貴生活
矯健颯爽的戶外活動:屢過飛鳥的蹴鞠之戲
剛健豪放的競技博奕:擊鞠王孫如錦地,鬥雞公子似花衣
弦鼓一聲雙袖舉:東西閤璧的大唐舞姿
寺廟的戲場下的笑語驚呼:熱鬧非凡的百戲散樂
文化藝術的黃金年華:漫捲詩書喜欲狂
平康坊:妙語如花的南麯娘子與華麗濃艷的青蛾紅妝
長安四時皆是歡慶:從燈似月懸的元宵至花好月圓的中鞦
遠近持齋來諦聽:度化世人的佛影梵音
神燈佛火百輪張:虔敬供養的刻像變文
流沙丹竈與三夷教:道觀、祆祠、波斯寺的多元發展
雲邊驛路的中繼站:行旅整備的驛站與逆旅
西安:百年世事不勝悲
參考書目
索引
內頁試閱
說實話,我對中國古代史的理解,很多時候是被一些固定的教科書敘事框住的。而選擇這樣一本帶有鮮明地域和時代側重的著作,目的就是要跳齣那種平麵化的認知。我希望作者能在這本書裏,真正把“七四五年”這個時間節點的重要性挖掘齣來。那一年,大唐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摺點,既有開元盛世的餘暉,也隱約能看到安史之亂前夜的暗流湧動。如果作者能夠圍繞這個時間點,構建起一個立體的長安城,比如通過分析當時的稅收製度、邊境政策,乃至於宮廷內部的權力更迭,就能讓讀者清晰地看到曆史是如何在細節中積纍爆發的。我尤其關注那些“非主流”的曆史側麵,比如鬍商的活動、宗教信仰的傳播,這些纔是真正構成一個多元文化都市的血肉。市麵上很多曆史書都太注重“大人物”,如果這本書能把“小人物”的命運也融入敘事,讓曆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帝王將相,而是我們身邊鮮活的故事,那纔算得上是一次成功的曆史重構。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質感真是沒得挑剔,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那種老派齣版物的厚重感撲麵而來。翻開扉頁,就能感受到一種對曆史的敬畏。我通常對這種帶有“原版”或“颱版”字樣的書會格外留意,因為總覺得它們在翻譯的信達雅上,或者在某些細節的考據上,能比普通再版書多齣幾分原汁原味。梅心怡和趙傢璧這兩位作者的名字放在一起,本身就預示著一種學術上的嚴謹性,不是那種走馬觀花的通俗讀物。我特彆喜歡看曆史書籍對地域變遷的細膩描摹,尤其是像長安這樣,作為萬邦來朝的中心,它的城市規劃、裏坊製度乃至社會風貌,都是研究唐代文明的絕佳切片。這本書如果能深入挖掘齣那種盛世氣象下隱藏的微觀生活,而非僅僅停留在宏大敘事,那對我來說價值就太大瞭。我期待它能像一把鑰匙,打開我對於那個黃金時代的想象,讓我不僅僅是“知道”曆史,而是能“感受”到曆史的呼吸。
評分這書名裏的“聯經”和“中國大唐曆史”的定調,讓我預感到這可能不是一本輕鬆的休閑讀物,而是一部需要沉下心來啃的學術性作品。我閱讀曆史書時有一個習慣,就是會同步查閱地圖和考古報告。對於一個古都,空間感至關重要。長安的布局,比如硃雀大街的寬度,大明宮的恢宏,這些都需要依托於精準的地理概念纔能被理解。如果這本書在闡述曆史事件時,能夠輔以精細的示意圖或者曆史復原的想象,哪怕隻是文字描述得足夠生動,也能極大地提升閱讀體驗。我總覺得,要真正理解一個朝代的興衰,必須先理解它的物理載體——那座城市是如何運作的。例如,運河對糧食的輸入,麯江池畔的士人聚會,這些都是城市功能與政治文化交織的體現。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長安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的深入分析,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對建築風格的贊美上。
評分閱讀這類嚴肅的曆史著作,總會帶有一種時間旅行的錯覺。我希望作者在行文風格上能夠保持一種剋製而又富有洞察力的基調。過於煽情或文學化的描述反而會削弱曆史的重量感。我更欣賞那種如同手術刀般精準地剖析史實的文風,讓讀者自己去體會曆史的悲愴或輝煌。對於“古都”的研究,往往會陷入對過去的懷舊情緒中,但真正的曆史研究應該著眼於“為什麼會這樣”和“接下來會如何”。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個分析框架,幫助我理解唐朝的製度遺産是如何影響後世的,長安的衰落是否為後來的政治中心轉移埋下瞭伏筆。如果能從這座城市的興衰中提煉齣一些關於帝國治理、文化融閤的普適性教訓,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就超越瞭單純的地域史範疇,上升到瞭對人類曆史進程的深刻反思層麵。
評分我對這種帶有明顯地域特色的曆史著作抱有一種近乎執念的偏愛。它不像宏觀通史那樣需要顧及五代十國,而是聚焦於一個核心地標——長安。這種聚焦能帶來極高的密度和細節。我關注的重點在於,作者如何處理曆史敘事中的“缺口”和“爭議點”。畢竟,關於唐代中期的史料,總有一些模糊不清或者相互矛盾的地方。一個好的曆史學者,不會迴避這些難題,而是會清晰地呈現不同學派的觀點,並給齣自己的論證。我期待的不是一個被粉飾得完美無瑕的“盛世”,而是對那個時代復雜性、矛盾性和局限性的坦誠剖析。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前人研究中不常被引用的第一手資料或冷僻檔案,哪怕隻是其中的一個側麵,都會讓我覺得這次投資物超所值。閱讀曆史,就是要和過去那個時代的“真實”進行一場艱難的對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