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话:我为什么要翻译这本书 序言及致谢 引言 第1章 正面的方法 当心!是什么在起作用! 如果既不严厉也不娇纵,那该怎么办? 和善与坚定并行 相反相吸:当一个家长和善,而另一个坚定时 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心灵纽带) 是否长期有效? 教给孩子具备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社会和生活技能 正面管教之旅 回顾 正面管教工具 问题 第2章 几个基本概念 自尊:一个容易造成错觉的概念 “赢得”孩子 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 阿德勒的基本概念 1.孩子是社会人 2.行为以目的为导向 3.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4.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5.社会责任感或集体感 6.平等 7.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 8.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回顾 正面管教工具 问题 第3章 出生顺序的重要性 排行大的孩子 排行小的孩子 排行中间的孩子 独生子 一些例外 家庭氛围 运用出生顺序的知识来鼓励孩子 出生顺序和婚姻 出生顺序和执教风格 小组练习 回顾 问题 第4章 重新看待不良行为 责任感不等于责难或羞辱 什么是不良行为? 帮助识别错误目的和观念的线索 第条线索 第二条线索 对每一种错误目的的有效鼓励方式 寻求过度关注 寻求权力 报复 自暴自弃 目的揭示法 失望行为的不同表现 对待十几岁的孩子 回顾 正面管教工具 问题 第5章 当心逻辑后果 自然后果 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 逻辑后果 转移孩子的行为 逻辑后果与行为的错误目的 转变态度的必要性 让孩子们事先参与 回顾 正面管教工具 问题 第6章 关注于解决问题 积极的“暂停” 启发式问题 回顾 正面管教工具 问题 第7章 有效地运用鼓励 时机 相互尊重 改善,而不是完美 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 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 作出弥补 避开社会压力 安排特别时光 鼓励与赞扬 鼓励与批评 鼓励自我评价 花一些时间训练孩子 日常惯例表 教孩子把犯错误看作学习的好时机 启发式问题 试试抱一抱 一个孩子的观点 回顾 正面管教工具 问题 第8章 班会 成功班会的态度和指导原则 班会的几个目的 教会孩子们相互尊重 致谢、感谢以及感激 专注于问题的解决方案 逻辑后果 班会指南 使用议程 使用冷静期 围成圆圈 班会的组织 老师的态度和技巧 1.放弃控制,邀请孩子合作 2.做出榜样 3.问启发式问题(“苏格拉底法”) 4.要为一些问题承担起责任 5.要客观.不要评判 6.寻找每个行为背后的积极意图 常见问题 其他建议 秘密好友 班级规则 如何结束班会 事情在变好之前,往往会变得更糟 回顾 班会指导原则 班会失败的六个原因 第9章 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与班会有哪些不同 家庭会议的“构件” 主席 秘书 致谢 感激 议程 解决问题 计划家庭活动 计划家庭娱乐活动 讨论家务事 一些特殊的挑战 年幼的孩子 十几岁的孩子 单亲家庭 为家庭会议增添趣味 家庭格言 感激纸 致谢纸 家庭娱乐表 家庭晚餐计划 回顾 正面管教工具 问题 第10章 你的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什么是生活态度取向? 搞清楚你的基本生活态度取向 你的人生蓝图 搞清楚你的次级生活态度取向 生活态度取向和养育风格、教学风格 安逸型 控制型 取悦型 力争优秀型 互相冲突的生活态度取向 回顾 第11章 综合应用 卫生间的使用技巧 小说的使用技巧 积极的“暂停” 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 情绪的撤出 避免早晨的麻烦 日常惯例表 避免就寝时的争斗 睡前分享 避免就餐时的争斗 让孩子参与 不介入孩子们之间的争端 无言的信号 给孩子提供选择 “你一……我们就……” 零花钱 回顾 正面管教工具 问题 第12章 家里和教室里的爱与欢乐 三个提醒 1.我们做什么永远不如怎么做更重要 2.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 3.有时候,我们必须反复学习同一件事情 寻找积极的方面 先假定孩子无辜 表达我们无条件的爱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教给孩子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做出榜样 帮助孩子培养责任感 承担起你自己的全部责任 对你自己要有同情心 加强自我学习 回顾 正面管教工具 问题 附录1 发起一个正面管教学习小组 附录2 通过“同伴辅导”培养社会责任感 附录3 给家长的信
尊重界线 问题不是问题 议序:在地如同在天 导言:为何要与孩子立界线 第篇:孩子为何需要界线 第章:未来就在今天 第二章:品格看起来像什么 第三章:孩子需要有界线的父母 第二篇:孩子需要知道的界线十律 第四章:这样做会有何结果 第五章:拉自己的推车 第六章:非全能也非无助 第七章:我并非唯我独尊 第八章:“因为我是妈妈” 第九章:痛苦可以成为礼物 第十章:不必永远发脾气 第十一章:懂得感恩更快乐 第十二章:立刻启动我的引擎 第十三章:诚实乃为上策 第三篇:与孩子立界线的实践 第十四章:卷起你的袖子 跟孩子实行界线的六个步骤
这套书简直是育儿书架上的“救星”!我最近在研究如何更好地和我家那个正处在“叛逆期”的娃沟通,市面上同类书籍浩如烟海,挑得我头晕眼花。最终,我瞄准了这套组合,因为它名字里带的“正面管教”和“立界线”这两个关键词,正中我下怀。我特别想知道,到底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我们在不吼不叫、不打不骂的前提下,既维护了父母的权威,又让孩子真正理解了规则的重要性。我希望找到的不是那种空洞的说教,而是实实在在、能在日常生活中立刻用上的技巧。比如,当孩子在超市大哭大闹的时候,我该怎么做才能既不失面子,又让他下次有所收敛?再比如,如何设定一个既合理又坚定的“界线”,而不是随着心情变化而时松时紧?我期望这套书能提供清晰的步骤和鲜活的案例,让我这个新手妈妈感觉手里握着一张“通关秘籍”,而不是又一本读完就忘的理论大部头。我特别关注它在处理“情绪管理”方面的论述,因为我的孩子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如何接纳他的情绪,同时又不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是我目前最大的困惑。总之,我对这套书的期待值非常高,希望它能带来思维上的彻底转变,让我从“疲于应付”的救火队长,变成“游刃有余”的引导者。
评分老实说,我更倾向于系统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所以我对这种“管教”类书籍抱着一丝审慎的态度,生怕又是一堆“心灵鸡汤”。我希望这套书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行为矫正上,而是能深入探讨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和动机。比如,当孩子反复做一件被禁止的事情时,我们通常只看到“不听话”,但我希望这本书能帮我看到,他是不是在寻求关注、渴望控制权,或者在测试底线。如果能提供一套分析工具,让我能够像侦探一样去解读孩子的行为信号,那就太棒了。我尤其关注它如何处理“合作”与“自主权”之间的平衡。我们都希望孩子有主见,但又不能完全放任自流。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如何引导孩子参与制定规则的章节,让他们从被动的服从者,转变为规则的共同维护者。这种“参与感”理论上能大大提高规则的执行率。如果这本书能像一本深度访谈录,充满真实世界的灰度地带,而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我一定会给它满分推荐。
评分我购买的出发点是寻求“效率”和“长期效果”的结合。我不想花五年时间,通过不断试错来摸索出育儿之道,我需要的是一种被验证过的、高效的路径。这套书的名字听起来就非常高效——“正面”和“立界线”,直击问题核心。我尤其关注的是如何将这些理念融入到忙碌的日常生活中,而不是需要我每天腾出额外两小时来“进行正面管教”。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微干预”的策略,即在日常碎片时间里,通过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坚持的动作,就能达成管教目的的方法。比如,如何在做饭、开车、接电话的间隙,不动声色地处理孩子的突发状况。此外,我对“修订版”这个词很敏感,这意味着它可能吸取了前一版读者的反馈,修正了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难点。我期待看到更贴近现代家庭结构和教育理念的调整,比如如何处理电子产品的使用界限,或者如何与另一半在管教方式上保持步调一致的实战建议。如果它能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了一套成熟的系统支持,那么它就是我期待的实战指南。
评分我已经快被孩子那些挑战权威的小动作搞疯了,每天都在上演拉锯战。我渴望这套书能给我带来一种“掌控感”,不是指控制孩子,而是指对自己反应的掌控。现在的我,面对孩子的顶嘴或拖延,反应往往是即时且爆炸性的,事后又后悔不已。我特别想知道,在那些高压时刻,如何快速地按下“暂停键”,进行一次有意识的回应,而不是无意识的反应。我希望书中能有大量关于“设定界限”的实操演练,因为理论听起来都很美,但真到签字画押、坚决执行的时候,我的意志力就立马瓦解了。比如,如果界线是“晚上九点必须上床”,孩子在九点十分还在讲故事,我该如何坚定地、不带情绪地结束这一切,而不是又被磨得心软,多讲了两个故事?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脚本”,让我至少在初期可以照着演练,直到形成肌肉记忆。我希望这套书能让我明白,坚定不移的爱和坚定的界限,其实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它们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能帮我从“内疚型父母”转变为“有力量的父母”,那就太值了。
评分说实话,在决定买这套书之前,我犹豫了很久,因为我之前已经买过好几本“育儿圣经”,结果大多束之高阁。这次下决心是因为我发现,单纯的“爱”和“耐心”在面对现实中的熊孩子时,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我最想从这套书里汲取的是一种结构化的思维框架。我需要的不是零散的建议,而是能形成一套完整逻辑的理论体系,让我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仅仅是“该”怎么做。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自然且合理的后果”的阐述,这听起来非常科学,也比传统惩罚更具教育意义。我希望书中能详细拆解如何构建这些后果,并确保执行过程中的一致性。另外,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工具,帮助我重建与孩子的沟通模式。我发现自己常常因为着急,说话方式变得咄咄逼人,或者干脆放弃沟通,直接使用权力压制。如果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用“提问”代替“命令”,用“共情”代替“指责”,那它的价值就无可估量了。我期待它能像一本操作手册,清晰地指引我如何一步步建立一个既充满爱又充满规则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清晰的范围内自由探索,而不是在模糊的界限中迷失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