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天下(2智能高清视频监控原理精解与*佳实践)

安防天下(2智能高清视频监控原理精解与*佳实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潘国辉 编
图书标签:
  • 安防监控
  • 视频监控
  • 高清视频
  • 智能监控
  • 网络安全
  • 技术实践
  • 安防系统
  • 监控原理
  • 行业应用
  • 安防天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
ISBN:9787302356257
商品编码:1453360433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4-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安防天下(2智能高清视频监控原理精解与*佳实践)
  • 作者:潘国辉
  • 定价:99
  • 出版社:清华大学
  • ISBN号:9787302356257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4-06-01
  • 印刷时间:2014-06-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786
  • 字数:1264千字

内容提要

《安防天下(2智能高清视频监控原理精解与*佳 实践)》是具有多年行业经验的安防专业人士呈现的 “诚意之作”,其目的在于和行业朋友分享、交流、 探讨“智能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原理、应用、产品 、技术发展趋势等。本书的内容涉及了模拟视频监控 系统、编码压缩、DVR、DVS、IPC、NVR、视频分析、 高清IP摄像机、视频传输、CMS、视频存储、解码显 示、大屏幕、PSIM、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数字 高清摄像机、模拟高清摄像机、镜头等各个方面,并 辅有大量的相关应用案例供读者参考,以期让读者* 好地理解和应用。
     本书共分19章,**章是概述部分,第2章简单介 绍了模拟电视监控系统,第3~7章分别介绍了编码压 缩技术、DVR技术、DVS技术、NVR技术、IPC技术,第 8章介绍了高清监控系统,第9章介绍了视频内容分析 技术,**0章介绍了网络传输系统,**1章介绍了 CMS技术,**2章介绍了存储系统,**3章介绍了解 码显示,**4章介绍了智能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实战应 用,**5章是智能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相关案例的介绍 ,**6章介绍了PSIM技术,**7章介绍了物联网相关 技术,**8章介绍了云计算相关技术,**9章介绍了 大数据相关技术及其与视频监控的结合应用。
     本书由潘国辉编著,适合初学者或者有一定行业 经验的读者阅读,特别适合“弱电、安全防范、视频 监控、物联网”相关从业人员作为入门及深入学习的 参考。
    

目录

**章 视频监控技术概述
1.1 引子
1.1.1 安全防范的雏形
1.1.2 网络视频监控
1.1.3 智能视频识别
1.1.4 智能网络视频监控
1.1.5 高清视频监控
1.1.6 云视频监控
1.2 视频监控技术发展过程
1.2.1 模拟视频监控时代
1.2.2 数字视频监控时代
1.2.3 智能网络视频监控时代
1.2.4 高清视频监控时代
1.3 视频监控的核心技术
1.3.1 光学成像器件
1.3.2 视频编码压缩算法
1.3.3 视频编码压缩芯片
1.3.4 视频管理平台
1.4 视频监控的发展方向
1.5 智能网络视频监控概念
1.5.1 本书内容、范围说明
1.5.2 本书术语、缩写说明
1.5.3 本书内容拓扑结构图
第2章 模拟视频监控系统
2.1 模拟监控系统的构成
2.2 视频采集设备
2.2.1 摄像机相关技术
2.2.2 镜头相关介绍
2.2.3 防护罩
2.2.4 云台及解码器
2.2.5 一体球型摄像机
2.3 信号传输设备
2.3.1 视频信号的传输
2.3.2 视频分配器
2.3.3 控制信号的传输
2.3.4 系统供电
2.4 矩阵控制设备
2.4.1 矩阵工作原理
2.4.2 矩阵的主要功能
2.4.3 PTZ控制原理
2.4.4 控制键盘介绍
2.5 显示与录像设备
2.5.1 多画面处理器
2.5.2 图像显示设备
2.5.3 长延时录像机
2.6 夜视技术及应用
2.6.1 主动红外摄像机
2.6.2 激光夜视技术
2.6.3 被动红外夜视
2.6.4 透雾摄像机
2.7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设计
2.7.1 系统需求分析
2.7.2 摄像机的选型
2.7.3 镜头的选型
2.7.4 矩阵的选型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视频编码压缩技术
3.1 多媒体技术基础
3.1.1 图像的色彩模型
3.1.2 图像的色彩空间变换
3.1.3 图像的基本属性
3.1.4 图像的格式与质量
3.1.5 数据压缩方法
3.2 静态图像压缩技术
3.2.1 色相变换过程
3.2.2 区块切割与采样
3.2.3 离散余弦(DCT)变换
3.2.4 量化过程介绍
3.2.5 Z字形编码过程
……
第4章 硬盘录像机(DVR)技术
第5章 视频编码器技术
第6章 网络录像机(NVR)技术
第7章 网络摄像机(IPC)技术
第8章 高清视频监控技术
第9章 视频内容分析(VCA)技术
**0章 网络视频传输与交换
**1章 中央管理软件(CMS)
**2章 视频监控系统存储应用
**3章 视频解码与图像显示
**4章 智能网络高清视频系统实战
**5章 高清监控的行业的应用
** 6章 物理安全信息管理(PSIM)
** 7章 物联网与安防监控
** 8章 云计算与视频监控
** 9章 大数据与视频监控
附录:FAQ
参考文献


《智眼观潮:智能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 第一章:高清视频监控的时代浪潮 在飞速发展的数字时代,安全与监控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视频监控系统因其分辨率低、图像模糊、联动能力差等局限性,已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要求。高清视频监控技术的出现,无疑是行业发展的一场革命,它以清晰逼真的画面、强大的细节捕捉能力,为各行各业的安全防护、运营管理、客户服务等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本章将深入探讨高清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标清到720p、1080p乃至更高分辨率的演变,分析高清化带来的核心优势,例如: 细节捕捉的飞跃: 高清图像能够清晰呈现人脸、车牌、细微物体等关键信息,极大地提升了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监控范围的拓展: 在同等视角下,高清摄像机能覆盖更广阔的区域,有效降低了部署摄像机的数量,节省了成本。 远程管理的便捷性: 高清视频流的传输质量保证了远程查看和调阅的流畅性,使管理者能够随时随地掌握现场情况。 智能化应用的基础: 高清视频为后续的智能分析(如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目标跟踪等)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是实现智能化监控的关键。 我们将回顾不同高清视频接口标准(如HD-SDI、IP-MIPI)和编码格式(如H.264、H.265)的发展,分析它们在高清视频传输和存储中的作用。同时,本章也将阐述高清视频监控在不同行业(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公共安全、智能零售、工业制造、家庭安防等)的应用前景,勾勒出高清视频监控如何渗透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保障安全、提升效率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将强调,理解高清视频监控的“为何”与“如何”,是迈向更智能、更安全未来的第一步。 第二章: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组件解析 构建一个稳定、高效、智能的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离不开对各个核心组件的深入理解与合理选型。本章将对构成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关键硬件和软件进行详细的剖析,帮助读者构建系统性的认知框架。 2.1 高清摄像机:前端的“眼睛” 高清摄像机是整个系统的“前端”,其性能直接决定了采集视频的质量。我们将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深入讲解: 分辨率与帧率: 详细解释不同分辨率(如2MP、4MP、8MP等)的成像效果,以及帧率对动态场景捕捉的影响。 传感器技术: 介绍CMOS和CCD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在高清成像中的优劣势,并探讨背照式(BSI)等技术如何提升弱光性能。 光学镜头: 分析定焦与变焦镜头的选择,焦距、光圈、视场角等参数对成像效果的影响,以及红外截止滤光片、畸变校正等功能。 成像技术: 讲解宽动态(WDR)技术,如数字宽动态(D-WDR)和真实宽动态(True-WDR),如何在强光与阴影并存的环境下获得均衡的画面。低照度成像技术,如星光级、超级光等,以及降噪(DNR)技术,如何保证在昏暗环境下的清晰度。 红外夜视功能: 深入分析红外LED的类型、照射距离、智能补光等技术,以及如何通过红外滤光片切换实现日夜同清晰的监控。 机身与防护: 探讨枪机、球机、半球机、筒机等不同类型摄像机的结构特点,以及IP防护等级(IPXX)和防爆等级(ExXX)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重要性。 网络接口与协议: 分析PoE(Power over Ethernet)供电技术,以及RTSP、ONVIF等标准协议,确保摄像机与其他设备的兼容性。 2.2 存储设备:数据的“仓库” 海量高清视频数据的存储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本章将重点介绍: NVR(Network Video Recorder): 分析NVR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不同硬盘容量、通道数、并发接入能力的选择。 DVR(Digital Video Recorder)与混合型录像机: 简单介绍DVR与NVR的区别,以及混合型录像机在IP和模拟信号兼容性方面的优势。 存储介质: 讲解硬盘(HDD)的容量、转速、缓存等关键参数,以及SSD在特定场景(如快速检索)的应用。 RAID技术: 介绍RAID 0、RAID 1、RAID 5、RAID 10等不同冗余技术,如何在保证数据安全性的同时,提升存储性能。 视频压缩技术: 再次强调H.264、H.265等编码标准在降低存储空间和节省带宽方面的关键作用。 云存储: 探讨云存储的优势(如易用性、可扩展性、灾备能力),以及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可行性。 2.3 网络传输:信息的“动脉” 稳定、高速的网络传输是高清视频流畅运行的保障。本章将阐述: 网络拓扑结构: 分析星型、总线型、环型等不同网络拓扑的优缺点,以及在监控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交换机与路由器: 讲解交换机(包括非网管型和网管型)在局域网中的作用,以及路由器在广域网连接、数据转发中的功能。 带宽计算: 提供计算高清视频流所需带宽的方法,以及如何根据摄像机数量、分辨率、帧率、编码格式进行合理规划,避免网络拥堵。 PoE技术: 再次强调PoE技术如何简化布线,为摄像机提供供电和数据传输。 网络安全: 讨论IP地址分配、子网划分、VLAN技术在隔离网络、提升安全性的作用。 2.4 管理平台(VMS):系统的“大脑” 视频管理平台(VMS)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控制软件,负责视频的接收、存储、管理、检索、回放和联动。本章将深入探讨: 基本功能: 实时预览、录像回放、电子地图、告警管理、用户权限管理等。 高级功能: 视频联动(如告警触发录像、PTZ联动)、多屏显示、通道分组、移动侦测、遮挡侦测等。 开放性与兼容性: 强调ONVIF等标准协议在支持不同品牌设备接入方面的价值。 客户端与服务器架构: 介绍B/S(浏览器/服务器)和C/S(客户端/服务器)架构的特点。 移动客户端: 探讨通过手机APP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的便利性。 通过对这些核心组件的系统性梳理,读者将能够全面掌握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构成要素,为后续的系统设计、部署和维护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方案规划 一个成功的高清视频监控系统,不仅在于硬件的堆砌,更在于科学的设计理念和周密的方案规划。本章将围绕“实用、可靠、经济、易用”的核心原则,引导读者进行系统化的方案设计。 3.1 需求分析与现场勘察 明确监控目标: 深入了解用户对监控系统的具体需求,例如:是侧重于防范犯罪、事故追溯,还是用于提升运营效率、客户服务?需要监控的区域范围、关键目标(如出入口、重要资产、人员活动区域)是什么? 风险评估: 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监控的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 环境因素考量: 详细记录现场的光照条件(昼夜、室内外)、温度、湿度、粉尘、腐蚀性物质、安装空间等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摄像机和设备的选型。 现有基础设施评估: 评估现场的网络带宽、供电情况、布线条件等,判断是否需要升级或改造。 法规与标准: 了解国家和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确保设计方案的合规性。 3.2 系统架构设计 集中式 vs. 分布式: 分析集中式架构(所有信号汇聚到中心)和分布式架构(设备分散部署,通过网络连接)的优劣势,根据项目规模和需求进行选择。 网络拓扑选择: 结合现场勘察情况,设计最优的网络拓扑结构,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效率。例如,对于大型园区,可能采用多层级网络结构,通过汇聚层、接入层来组织设备。 设备接入策略: 确定如何将前端摄像机、后端存储设备、管理平台等组件有机地连接起来,并考虑兼容性问题。 高可用性设计: 考虑冗余备份机制,例如双机热备、链路聚合等,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确保在部分设备故障时仍能正常运行。 3.3 摄像机选型与布局 分辨率与视场角匹配: 根据监控区域的大小和需要捕捉的细节程度,选择合适分辨率的摄像机。例如,用于车牌识别的区域需要更高分辨率的摄像机,而用于大范围监控的区域则需要更广视场角的摄像机。 环境适应性: 根据现场的光照条件,选择具有良好低照度性能、宽动态功能的摄像机。对于室外环境,需要具备防水、防尘、防爆等功能的摄像机。 安装位置与角度: 科学规划摄像机的安装位置和角度,避免死角,确保关键区域被有效覆盖。同时,要考虑光线直射、反光等不利因素。 红外夜视能力: 评估夜间监控的需求,选择具备足够照射距离和性能的红外夜视摄像机。 PTZ(Pan-Tilt-Zoom)球机的应用: 在需要大范围巡视和重点追踪的区域,合理部署PTZ球机,并规划其预设点和巡航路径。 3.4 存储方案规划 录像策略: 确定录像模式,是7x24小时连续录像、移动侦测录像,还是定时录像。不同的录像策略会影响存储容量的需求。 存储容量计算: 根据摄像机数量、分辨率、帧率、编码格式、录像时长等参数,精确计算所需的存储容量。本章将提供详细的计算公式和估算方法。 存储设备选型: 根据项目规模、预算和可靠性要求,选择合适的NVR、NAS或服务器存储方案,并考虑硬盘的冗余配置(RAID)。 数据保留策略: 明确视频数据的保存期限,并根据法规或业务需求进行设置。 3.5 网络规划与带宽保障 IP地址规划: 合理分配IP地址,避免冲突,并考虑未来系统的扩展性。 VLAN划分: 利用VLAN技术将监控网络与其他网络进行隔离,提高网络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带宽评估与保障: 根据所有摄像机传输的总带宽需求,选择具备足够吞吐量的交换机和路由器,并确保关键链路的带宽充足。 PoE供电方案: 评估PoE交换机的数量和功率,确保能够满足所有PoE摄像机的供电需求。 3.6 管理平台功能配置 用户与权限管理: 根据不同用户的职责,设置相应的操作权限,确保系统安全。 告警联动配置: 设定各种告警触发条件(如移动侦测、视频丢失、设备离线等),并配置相应的联动动作(如录像、抓图、联动PTZ、发送告警通知等)。 电子地图集成: 将摄像机、报警点等设备信息叠加到电子地图上,实现直观的监控管理。 录像检索与导出: 优化检索功能,方便用户快速查找特定时间的录像,并支持导出功能。 3.7 系统集成与测试 多厂商设备集成: 强调如何利用ONVIF等标准协议,实现不同厂商设备的互联互通。 联调测试: 在系统部署完成后,进行全面的联调测试,包括视频传输、录像存储、告警联动、远程访问等各项功能。 性能测试: 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并发处理能力,确保在高峰期也能流畅运行。 通过遵循这些设计原则,并进行细致的方案规划,将能够构建出满足用户需求、稳定可靠、性能优越的高清视频监控系统。 第四章: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高清监控中的应用 高清视频监控不仅仅是图像的记录,更是智能分析的强大载体。本章将深入探讨各类智能视频分析(IVA)技术如何赋能高清监控系统,使其从“被动记录”转向“主动感知”和“智能预警”。 4.1 智能视频分析的基础——算法与模型 计算机视觉基础: 简要介绍计算机视觉的基本原理,包括图像处理、特征提取、目标检测、图像识别等,为理解IVA算法打下基础。 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 阐述深度学习在IVA领域的重要作用,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循环神经网络(RNN)在行为分析中的应用。 大数据与模型训练: 强调海量标注数据在训练高性能IVA模型中的关键性。 4.2 核心智能分析功能详解 人脸识别与检测: 检测: 实时识别人脸是否存在,并框出人脸区域。 识别: 将检测到的人脸与数据库中的人脸进行比对,实现身份认证或陌生人报警。 应用场景: 门禁管理、VIP客户识别、黑名单预警、人流统计等。 行为分析: 区域入侵检测: 在设定的区域内检测是否有人或物体闯入。 越界检测: 检测物体或人员是否跨越预设的虚拟边界线。 徘徊检测: 检测人员是否在特定区域内长时间逗留,可能预示异常行为。 人员聚集检测: 检测在特定区域内人员数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用于人群拥挤预警。 物品遗留/丢失检测: 检测在监控区域内是否出现长时间遗留的物品,或原本存在的物品是否丢失。 应用场景: 危险区域安全管控、公共场所秩序维护、展会人员疏导等。 车辆分析: 车牌识别(LPR): 自动识别车辆的车牌号码,用于车辆出入管理、违章抓拍等。 车型识别: 识别车辆的类型(如轿车、SUV、卡车等)。 车辆检测与跟踪: 检测和跟踪运动中的车辆,用于交通流量统计、拥堵监测等。 违停检测: 检测车辆是否在禁停区域长时间停靠。 应用场景: 智能停车场管理、交通违章执法、高速公路监控等。 客流统计与分析: 客流量统计: 实时统计进出某个区域的人数。 热力图分析: 分析人员在区域内的活动热度分布,了解客户的行为偏好。 停留时长分析: 统计人员在不同区域的停留时间。 应用场景: 零售业客流分析、商场人流引导、景点客流管理等。 其他智能分析: 烟火/火焰检测: 早期预警火灾风险。 音频事件检测: 识别如玻璃破碎声、枪击声、呼救声等异常声音。 目标跟踪: 在多摄像头或复杂场景下,持续跟踪特定目标。 4.3 智能视频分析系统的部署与集成 边缘计算 vs. 服务器端计算: 分析将IVA算法部署在摄像机端(边缘计算)还是集中部署在服务器端(服务器端计算)的优劣势,包括实时性、成本、网络带宽需求等。 IVA与VMS平台的集成: 强调IVA功能如何与视频管理平台(VMS)进行无缝集成,实现告警的及时响应和联动。 算法的准确性与误报率: 讨论影响IVA算法准确性的因素(如光照、遮挡、算法本身),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算法、调整参数来降低误报率。 数据可视化与告警管理: 如何将IVA产生的分析结果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用户,并通过智能告警系统进行高效管理。 4.4 智能视频分析的应用价值 提升安全等级: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警,有效预防和快速应对各类安全事件。 优化运营效率: 通过客流、车流分析,指导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量。 降低人力成本: 自动化分析替代部分人工巡检和值守工作。 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数据分析,为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洞察,支持科学决策。 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将深刻理解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如何将高清视频监控系统从简单的“录像机”升级为具备“智慧”的“信息感知与分析平台”,为构建更安全、更智能的未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第五章: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 一个高性能的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离不开规范的安装、细致的调试和专业的维护。本章将从实践操作层面,为读者提供详尽的指导。 5.1 安装前准备与布线规范 工具与材料: 列出安装所需的常用工具(如电钻、万用表、网线钳、螺丝刀等)和材料(如网线、接头、电源适配器、支架等)。 布线要求: 网线选择: 推荐使用Cat5e或Cat6类以上的网线,确保传输速率和稳定性。 线缆敷设: 讲解网线的穿管、捆扎、固定等规范,避免线缆损坏和信号干扰。 供电方式: 详细说明PoE供电与独立供电的选择,以及相关线缆的连接和注意事项。 接地保护: 强调设备的接地,防止静电和雷击损坏。 设备安装位置的确认: 再次强调根据设计方案,最终确认摄像机、录像机、交换机等设备的安装位置,并进行标记。 5.2 设备的连接与配置 摄像机的连接: 网线连接: 将摄像机通过网线连接到PoE交换机或PoE分离器。 供电连接: 确认PoE供电是否正常,或独立供电是否连接正确。 初始IP配置: 讲解如何通过配套工具或默认IP地址,为摄像机分配IP地址,使其能够被网络识别。 NVR/DVR的连接: 硬盘安装: 详细说明NVR/DVR硬盘的安装步骤,以及SATA接口的连接。 网络连接: 将NVR/DVR连接到网络交换机,并为其分配IP地址。 视频输入连接: 对于DVR,连接模拟摄像头;对于NVR,则无需物理视频连接。 交换机与路由器的配置: IP地址配置: 为交换机和路由器分配相应的IP地址,并配置网关。 VLAN配置: 如设计方案中有VLAN,进行相应的配置,隔离监控网络。 PoE设置: 确认PoE端口的工作状态和供电功率。 5.3 视频管理平台(VMS)的安装与调试 软件安装: 指导用户在服务器或PC上安装VMS软件。 设备接入: 手动添加: 输入摄像机的IP地址、用户名、密码等信息进行添加。 自动搜索: 利用VMS的搜索功能,自动发现网络中的摄像机。 ONVIF协议接入: 强调使用ONVIF协议可以更便捷地添加支持该协议的摄像机。 参数配置: 实时预览设置: 调整视频流的清晰度、帧率等参数,保证预览效果。 录像计划设置: 根据需求配置录像计划,包括录像模式、录像时间段等。 存储配置: 关联NVR/DVR,设置录像存储路径和容量。 告警联动配置: 设置移动侦测、视频丢失等告警的触发条件和联动动作。 用户与权限管理: 创建用户账户,并分配相应的操作权限。 5.4 系统调试与优化 功能自检: 对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全面测试,包括实时预览、录像回放、告警响应、云台控制(如适用)等。 图像质量优化: 曝光与白平衡调整: 微调摄像机的曝光、白平衡等参数,使画面清晰、色彩真实。 畸变校正: 如有需要,对广角镜头产生的图像畸变进行校正。 降噪与锐度调整: 根据实际场景,调整降噪和锐度参数,平衡画面清晰度和噪点。 网络性能调优: 带宽监控: 实时监控网络流量,找出带宽瓶颈。 丢包率检查: 检查数据包的丢包率,确保网络传输的稳定性。 智能化功能测试: 对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等智能功能进行测试,并根据实际效果调整模型参数或阈值。 5.5 日常维护与故障排除 定期检查: 建立定期检查机制,巡检摄像机是否正常工作、录像文件是否完整、网络是否稳定等。 设备清洁: 定期清洁摄像机镜头、外壳,保持良好的成像效果。 软件更新: 及时更新VMS软件和摄像机固件,修复bug,提升系统性能和安全性。 常见故障排除: 无图像: 检查线缆连接、供电、IP地址配置。 图像模糊/有噪点: 检查镜头清洁度、光照条件、降噪设置。 录像丢失: 检查硬盘容量、录像计划、设备是否掉线。 网络中断: 检查网线、交换机、路由器工作状态。 告警误报: 调整告警参数、优化场景设置。 记录与存档: 建立设备台账和维护记录,方便追溯和管理。 通过对安装、调试和维护流程的系统性掌握,可以确保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为用户提供持续可靠的安全保障。 第六章: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正朝着更加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本章将展望高清视频监控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为读者洞悉行业前沿。 6.1 AI与边缘计算的深度融合 端侧智能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智能分析功能将直接集成到高清摄像机内部,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智能分析,减轻后端服务器压力,降低网络带宽需求。 AI芯片的广泛应用: 专用的AI芯片将为高清摄像机提供更强大的算力,支持更复杂、更精密的智能算法,如更精准的人脸识别、行为识别、细粒度物体识别等。 数据预处理与特征提取: 边缘计算将承担更多的数据预处理和特征提取任务,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再上传至云端或服务器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决策。 6.2 5G与物联网(IoT)的驱动 高速、低延迟的传输: 5G网络将为高清视频的实时传输提供前所未有的带宽和极低的延迟,使得远程高清监控、实时AI分析、VR/AR应用等成为可能。 海量设备的连接: IoT技术的发展将使得监控系统能够与更多的传感器、执行器等智能设备实现联动,构建一个更加全面、互联互通的智能感知网络。 云边协同的增强: 5G和IoT将进一步推动云边协同的智能化,边缘端负责实时感知和初级分析,云端负责海量数据存储、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全局态势分析和决策。 6.3 算力网络与数字孪生 算力网络: 未来,监控系统将不仅仅是网络的连接,更将是算力的调度。算力网络能够根据应用需求,动态地为智能分析、数据处理等任务分配最优的计算资源,实现更高效的系统运行。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 将物理世界的监控场景在数字世界中进行精确映射,形成“数字孪生”。通过对数字孪生进行模拟、分析和预测,可以更有效地进行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制定以及系统优化。高清视频将是构建数字孪生不可或缺的输入信息。 6.4 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 隐私计算技术的应用: 随着监控数据量的激增,用户对隐私保护的关注也日益提高。差分隐私、联邦学习等隐私计算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保证数据分析价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个人隐私。 端到端加密与安全审计: 视频传输、存储和访问的全流程加密将成为标配,加强安全审计机制,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 合规性与标准化: 随着各国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法规的不断完善,监控系统的设计和部署将更加注重合规性,相关行业标准也将逐步建立和完善。 6.5 跨领域应用的深化与融合 智慧城市建设: 高清视频监控将成为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与交通管理、环境监测、公共安全、应急响应等多个系统深度融合,构建城市大脑。 行业垂直化应用: 在医疗、教育、工业制造、智能零售等行业,高清视频监控将与行业特定需求相结合,提供更加定制化、专业化的解决方案。例如,在医疗领域用于远程诊断、手术辅助;在工业领域用于质量检测、生产过程监控。 人机交互的革新: 语音控制、手势识别等自然人机交互方式将更多地融入监控系统,提升用户操作的便捷性和智能化体验。 6.6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节能 低功耗设计: 随着对环保要求的提高,高清摄像机和相关设备的低功耗设计将成为重要趋势,以降低整体系统的能源消耗。 高效编码与智能调度: 更高效的视频编码技术和智能化的数据调度策略,将进一步优化带宽和存储资源的利用,实现绿色节能。 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它将不再仅仅是一个“看”的工具,而是集感知、分析、决策、联动于一体的智能信息平台,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为构建更安全、更便捷、更智能的社会贡献力量。 附录:高清视频监控术语解释 分辨率 (Resolution): 指图像的像素数量,通常表示为“宽度 × 高度”,例如1920×1080(Full HD)。 帧率 (Frame Rate): 指每秒钟图像刷新的次数,单位是fps(Frames Per Second)。 CMOS/CCD: 图像传感器技术,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和CCD(Charge-Coupled Device)是两种主要的图像传感器类型。 WDR (Wide Dynamic Range): 宽动态技术,能够同时捕捉画面中最亮和最暗部分的细节。 DNR (Digital Noise Reduction): 数字降噪技术,用于减少图像中的噪点。 IR LED (Infrared Light Emitting Diode): 红外发光二极管,用于夜间照明。 PoE (Power over Ethernet): 以太网供电技术,通过网线为设备提供电源。 RTSP (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 实时流协议,用于控制视频流的传输。 ONVIF (Open Network Video Interface Forum): 一个开放的网络视频接口标准,旨在实现不同厂商监控设备的互操作性。 NVR (Network Video Recorder): 网络录像机,用于存储和管理IP摄像机的视频数据。 VMS (Video Management System): 视频管理平台,是监控系统的核心控制软件。 IVA (Intelligent Video Analytics): 智能视频分析,利用算法对视频内容进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LPR (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 车牌识别技术。 PTZ (Pan-Tilt-Zoom): 云台控制,包括水平转动(Pan)、俯仰(Tilt)和变焦(Zoom)。 IP Rating (Ingress Protection Rating): 防护等级,用于衡量设备防尘防水的能力。 (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监控技术很感兴趣,但总觉得门槛很高,各种专业术语让人望而却步。这次偶然发现了《安防天下(2智能高清视频监控原理精解与佳实践)》,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结果完全超出我的预期。 首先,它的内容组织非常清晰,从基础原理讲起,逐步深入到智能高清视频监控的各个方面。书中的讲解非常生动形象,不像我之前看过的那些技术书籍那样枯燥乏味。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图解和实例,把复杂的概念解释得通俗易懂。比如,在讲解图像采集的部分,书中有详细的图示说明了CMOS和CCD传感器的区别,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这一点对我这个技术小白来说,简直是福音。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讲解,还包含了大量的佳实践。作者分享了许多在实际项目中积累的经验,比如如何根据环境选择合适的摄像头,如何进行网络部署,以及如何进行后期维护等等。这些实用的技巧,让我觉得学到的知识可以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关于智能分析的部分,书里详细介绍了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场景,让我对未来的安防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想要了解或深入学习视频监控技术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它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指导,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视频监控领域的掌握程度有了质的飞跃。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视频监控”这个词有了全新的理解。过去,我可能只把它看作是录像设备,但《安防天下(2智能高清视频监控原理精解与佳实践)》则让我看到了它背后蕴含的强大技术和无限可能。 作者在撰写这本书时,显然是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的。他没有一开始就用大量专业术语轰炸我们,而是从基础的原理讲起,比如像素、分辨率、码率这些最基本的概念,都解释得非常透彻。而且,书中大量运用了图示,将那些抽象的技术原理具象化,比如光线如何通过镜头成像,图像传感器如何捕捉光信号,这些过程都通过清晰的图例展现出来,让我在理解上少走了很多弯路。 在深入到“智能”部分时,作者更是展现了他深厚的功底。他并没有泛泛而谈,而是详细剖析了各种智能分析算法的工作原理,比如目标检测的算法,以及如何通过机器学习来提升识别的准确率。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有说服力,通过实际的应用场景,让我切实感受到智能视频监控在提升安全效率、预测潜在风险方面的巨大作用。 最令我惊喜的是,“佳实践”的部分。作者的经验分享,真的是干货满满。从如何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摄像头类型,到如何进行有效的网络规划,再到后期如何进行系统维护和故障排查,每一个环节都提供了非常实用和可操作的建议。尤其是关于视频存储和数据安全方面的讨论,更是切中了很多用户在实际应用中的痛点。 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完美地平衡了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广度。它既能让你深入理解技术的本质,又能指导你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些技术。对于任何想要在安防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智能高清视频监控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

坦白讲,《安防天下(2智能高清视频监控原理精解与佳实践)》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技术类书籍的刻板印象。我曾经以为,这类书无非是冷冰冰的参数堆砌,或者晦涩难懂的学术理论,但这本书却充满了“人情味”和“烟火气”。 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接地气,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行业老兵,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在这个复杂而又充满活力的领域里游刃有余。他不像教科书那样照本宣科,而是更注重于“为什么”和“怎么做”。比如,在讲解高清摄像头的成像原理时,他会先抛出一个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然后层层深入地揭示背后的技术原理,并给出解决方案。这种“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学到的知识更有针对性,也更容易理解。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的“智能”部分,没有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深入到算法的实际应用。作者通过大量的图例和模拟场景,生动地展示了人脸识别、车牌识别、行为分析等技术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们在提升监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关于如何利用AI进行视频分析,优化安防管理,这部分内容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 更值得称赞的是,“佳实践”章节。作者的分享非常宝贵,他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搬运工,更是实战经验的集大成者。关于系统设计、设备选型、网络部署、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建议,都充满了实操性。他还会分享一些在实际项目中遇到的坑,以及如何规避这些坑,这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复杂的技术概念,以一种清晰、生动、实用的方式呈现出来。它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贴合实际的经验指导。这本书让我觉得,智能高清视频监控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技术概念,而是一个充满机会和挑战的广阔天地。

评分

说实话,在拿到《安防天下(2智能高清视频监控原理精解与佳实践)》之前,我对“智能高清视频监控”这个概念并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认识,总觉得它离我的生活有些遥远,或者说,技术含量太高,难以理解。但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我带入了这个 fascinating 的领域。 开篇的章节,就如同一次精心设计的导览,循序渐进地介绍了视频监控的基本原理。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公式和晦涩的术语,而是从最基础的光学原理、图像信号的处理讲起,像是在搭建一座坚实的知识基石。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里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将原本抽象的像素、分辨率、帧率等概念,变得形象可感。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接触到“智能”的部分。这里,作者没有回避技术本身的复杂性,但却巧妙地通过实际的应用场景,来阐述其背后的逻辑。比如,书中详细讲解了各种智能分析算法,如目标检测、特征提取等,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说明它们如何在实际监控中发挥作用。读到这里,我才真正体会到,原来高清视频监控不仅仅是“看得清”,更是“看得懂”、“看得准”。 而“佳实践”的部分,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作者分享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是经过市场检验的经验和教训。从项目需求分析,到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再到后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每一个环节都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指导。我尤其欣赏书里关于如何优化网络传输、如何保障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论述,这对于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痛点非常有帮助。 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充实的学习体验。它不仅让我对智能高清视频监控有了全面的认识,更激发了我对这个行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它将复杂的科技,以一种易于理解、易于应用的方式呈现出来,是每一位对此领域感兴趣的读者都应该拥有的指南。

评分

我一直认为,技术书籍要么就是枯燥乏味的教科书,要么就是云里雾里的“大神”秘籍,很少有能真正做到兼顾理论深度和实践可操作性的。直到我遇到了《安防天下(2智能高清视频监控原理精解与佳实践)》,我才发现原来这样的书是存在的!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那种一本正经的讲授模式,而是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行业前辈,在和你分享他的技术心得和行业洞察。作者在讲解技术原理时,常常会穿插一些他在实际项目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种“抽丝剥茧”的讲述方式,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每个技术点的作用和意义。 我特别喜欢书里关于“智能”部分的论述。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概念介绍,而是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视频监控中的具体应用,例如如何通过算法实现对异常行为的实时检测,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监控系统的效率。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精彩,让我看到了智能视频监控在智慧城市、智能安防等领域的巨大潜力。 而且,书中的“佳实践”部分,简直是为我这样的从业者量身定做的。作者不仅分享了技术方案的选型技巧,还强调了系统集成和项目落地的注意事项。这些内容,往往是我们在学校里学不到,却又在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例如,关于如何平衡视频清晰度和存储成本的讨论,就非常贴合实际需求。 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座宝库,里面充满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它不仅仅是关于“做什么”,更是关于“为什么这么做”和“如何做得更好”。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智能高清视频监控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了信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