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大滅絕:不自然的歷史
基本資料
作者:伊麗莎白.寇伯特(Elizabeth Kolbert)
譯者:黃靜雅
出版社:天下文化
書系:科學文化
出版日期:2014-11-27
ISBN:9789863206156
規格:圓背軟皮精裝 / 單色 / 352頁 / 15cm×21cm
內容簡介
◆《比爾.蓋茲(Bill Gates)2104年夏季六本推薦書單之一
◆亞馬遜暢銷書總榜第七名
◆亞馬遜「環境議題」排行榜第一名
◆亞馬遜「生物演化」排行榜第一名
◆亞馬遜「瀕危物種」排行榜第一名
我們之前的世界是什麼模樣?我們未來又將留下什麼樣的世界?
本書作者寇柏特試圖追查的,是一場正在進行中的大滅絕事件,
並將這事件放進更寬闊的生命史背景脈絡中。
這脈絡所呈現的是,在跌宕起伏中,生命極為堅韌,卻非永遠如此。
《第六次大滅絕》藉由五種已消失的物種(乳齒象、大海雀、
菊石、筆石、尼安德塔人)以及七種瀕危生物(珊瑚蟲、顆石藻、
巴拿馬金蛙、鬼針游蟻、雙翼果、避光鼠耳蝠、蘇門答臘犀牛)
的故事,來探討地球環境的變遷與人類的處境。
當前的大滅絕事件,起因既不是天災(小行星撞擊地球)、
也不是地變(龐大的火山爆發或冰河時期降臨),
而是「一場可能由人類引起的大滅絕」!
「在迫使其他物種滅絕的舉動中,」我們是否無心或短視,
也「正忙著鋸掉自己所棲息的枝幹」?
作者資料
伊麗莎白.寇伯特(Elizabeth Kolbert)
美國著名記者,《紐約客》雜誌環境專欄的特約作家。
她的寫作側重於人類文明對地球生態系的影響。
曾獲得2005年美國科學促進會新聞寫作獎、
2006年美國雜誌類公共議題報導獎、Lannan文學獎、學術傳播獎,
2010年又獲得第十六屆年度Heinz獎、美國雜誌類新聞評論獎、古根漢基金會科學寫作獎。著有《一場災難紀實:人類、自然與氣候變遷》(Field Notes from a Catastrophe: Man, Nature, and Climate Change)、《愛的先知: 以及權力與欺騙的其他故事》(The Prophet of Love: And Other Tales of Power and Deceit)等四本書。
这本书绝对是一次思维的洗礼,让我对“环境问题”有了全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环境”的认知停留在空气污染、水体污染这些比较具象的问题上,而这本书则将视角提升到了物种灭绝的宏大尺度,并且,它明确地指出了这场灭绝的“罪魁祸首”——人类。作者伊丽莎白·寇伯特用一种沉静而有力的方式,为我们揭示了第六次大灭绝的真实图景,以及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她不仅仅是讲述了物种的消失,更重要的是,她深入探讨了导致这些物种消失的“不自然”的原因。气候变化、栖息地破坏、外来物种入侵等等,这些听起来像是教科书上的名词,在她的笔下变得鲜活且充满力量。她通过实地考察,采访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们看到一个物种从兴盛到衰亡的完整过程,感受到生命消逝的无情和悲凉。 最令我震撼的是,她揭示了我们对“自然”的认知可能存在着一种误解。我们以为的“自然”可能已经是被人类活动深刻改变过的“新自然”。这种“不自然”的历史,并非一夜之间发生,而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这本书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我所做的每一个决定,是否都在无意中成为了这场大规模物种灭绝的推手。它让我意识到,保护环境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参与这场“不自然的”历史。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彻底颠覆了对“自然”认知的书。读这本书之前,我总觉得“大灭绝”是遥远的史前事件,是恐龙时代的悲歌,与我们现代人类的生活似乎没有什么直接联系。然而,伊丽莎白·寇伯特以一种近乎纪录片式的细腻笔触,将我们一步步拉入了这场正在发生的、由人类活动主导的第六次大灭绝的漩涡。她并没有罗列一堆枯燥的科学数据,而是通过走访世界各地、采访形形色色的科学家、亲身经历那些正在消失的生态系统,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 从濒临灭绝的青蛙,到正在消失的珊瑚礁,再到那些被我们无意中推向绝境的物种,寇伯特用文字捕捉到了它们最后的生命轨迹。她将科学的严谨性与文学的感染力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那些鲜活的、却又岌岌可危的生命现场。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并没有简单地将人类描绘成一个破坏者,而是呈现了科学界内部的挣扎、不同观点的碰撞,以及人们在面对现实时的无奈与反思。 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迫使我们停下来,审视我们与地球的关系。它不是一本“危机指南”,而是“认知觉醒”的号角。寇伯特提醒我们,我们所认为的“自然”早已不再是纯粹的、不受干扰的自然,而是已经被人类深刻地改造和影响过的“不自然的”历史。这种“不自然”不仅仅体现在物种的灭绝上,更体现在我们对整个地球系统的干预和改变。读完这本书,我再也无法以过去的眼光看待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自然景象,内心深处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警醒与责任感。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部关于生命在地球上挣扎求生的史诗,充满了科学的严谨与人文的关怀。作者伊丽莎白·寇伯特以其卓越的叙事能力,带领读者踏上了一段令人心悸的旅程,去探寻第六次大灭绝的真相。她并非简单地罗列科学事实,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洞察,将那些正在消逝的生命和正在改变的地球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通过对科学家们的采访,展现了他们在面对前所未有的生物多样性危机时的努力、迷茫与希望。从那些在实验室里努力培育濒危植物的科研人员,到那些在偏远地区监测物种迁徙的野外考察员,寇伯特捕捉到了他们在工作中流露出的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忧虑。她将科学的严谨性与人类的情感巧妙地融合,让读者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命脆弱的美丽和消失的悲哀。 这本书最大的冲击力在于,它颠覆了我对“自然”的传统认知。我们习惯于将自然视为一个独立于人类存在的、永恒不变的存在,但寇伯特却告诉我们,我们正身处一个由人类活动塑造的“不自然”时代。她用大量的例子说明,人类的行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在深刻地改变着地球的生态系统,加速着物种的灭绝。这本书让我深刻反思了人类在地球上的角色,以及我们对其他生命所应承担的责任。
评分天哪,这本书简直像一部史诗般的纪录片,但它的叙事方式更加深入人心,更加令人不安。作者伊丽莎白·寇伯特有着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文字功底,她能将复杂难懂的科学概念,用最生动、最贴近普通人生活的方式讲述出来。我一直以为灭绝事件只发生在遥远的过去,比如恐龙时代,但这本书却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和生动的故事,将“大灭绝”这个概念拉到了我们眼前,而且,它不是一个正在发生的、而是我们人类自己正在积极参与和推动的事件。 寇伯特并没有刻意去煽情,但她的文字所描绘的场景,那种生命消逝的无声的悲壮,却比任何煽情的词语都更能触动人心。她带我们穿越地理上的距离,去见证那些正在被我们改变或破坏的生态系统。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海龟的部分,它们如何在海中迷失方向,如何在沙滩上难以产卵,这些细节让人心痛不已。书中也描绘了科学家们如何努力去理解这些变化,如何试图挽救濒危物种,他们的努力和遇到的困境,都让人感受到这场“不自然的历史”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自我审视和反思的旅程。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对地球的改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刻得多。我们所享受的便利,所追求的发展,很多时候都是以牺牲其他生命为代价的。这本书不是要责备我们,而是要让我们看到真相,让我们思考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行为对地球造成的深远影响,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我们作为地球居民的角色和意义。
评分这绝对是一本能够改变你看待世界方式的书。伊丽莎白·寇伯特用她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却又无法回避的现实:我们正经历着第六次大灭绝。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科学报告,也不是一本简单的科普读物,而是一部充满故事性和人文关怀的史诗。 作者通过她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世界各地科学家的采访,将那些正在消失的生命和正在改变的地球呈现在读者面前。她没有回避问题的复杂性,也没有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某一方,而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科学家们在努力理解和应对这场危机时的挣扎与付出,以及我们作为人类,在不知不觉中对地球所造成的深刻影响。 我特别喜欢她对“不自然”这个概念的阐述。她告诉我们,我们所熟悉的“自然”早已不再是纯粹的、不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而是已经被人类活动深刻改造过的“新自然”。这种“不自然”的历史,不仅仅意味着物种的灭绝,更意味着地球生态系统的根本性改变。读完这本书,我无法再以过去的眼光看待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自然景象,内心深处涌起一股强烈的警醒和责任感。它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我所做的每一个决定,是否都在无意中成为了这场大规模物种灭绝的推手。
评分物流相当慢,慢的你都不敢想,书的包装很好,要不然就湿透了,只有内包装有点雨水,外包装就湿透了
评分好评。。。。。。。。。。。。。。。。。
评分好评。。。。。。。。。。。。。。。。。
评分物流相当慢,慢的你都不敢想,书的包装很好,要不然就湿透了,只有内包装有点雨水,外包装就湿透了
评分好评。。。。。。。。。。。。。。。。。
评分好评。。。。。。。。。。。。。。。。。
评分物流相当慢,慢的你都不敢想,书的包装很好,要不然就湿透了,只有内包装有点雨水,外包装就湿透了
评分好评。。。。。。。。。。。。。。。。。
评分物流相当慢,慢的你都不敢想,书的包装很好,要不然就湿透了,只有内包装有点雨水,外包装就湿透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