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德语谚语在语言上具有强烈的表达力和雄辩力,用得恰当,可以“四两拨千斤”,能奏“画龙点睛”之效,所以谚语除在大众口语中使用外,也经常为政治家、演说者和各种媒体所运用。 《德语谚语词典(德汉对照)》作者许震民,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教授,先后兼任德语系教师党支部书记、副系主任、《新汉德词典》编写组组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外事处处长等职。主要著作有:《新汉德词典》(荣获北京市社科二等奖)、《汉德成语词典》、《汉德分类词汇手册》、《新编汉德分类词语手册》、《简明汉德词典》、《德汉、汉德科学和大学用语词典》等。 许老师对德语谚语把握精准,翻译地道准确,直译、意译、释义并存,既保留德语谚语原汁原味,又有*国谚语与之匹配,既能达意,又能传神,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德语谚语词典(德汉对照)》精选德语谚语5400余条,古今兼顾,雅俗并重,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合德语专业学生(包等 许震民 编著 著作 许震民,男,党员,教授。1953年9月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西法文系德语专业学习,1957年8月毕业留校任教。1959年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进修,在莱比锡卡尔·马思大学日耳曼语文学院攻读德国语言学和文学硕士课程,重点研究德语句法学和词汇学,撰写论文《现代德语的必要句子成分和基本句型》。1963年回国继续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先后兼任德语系教师党支部书记、副系主任、《新汉德词典》编写组组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外事处处长等职。任教期间分别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设口笔语实践、词汇学和翻译等课程。发表德语词典学论文和书评以及德国译作多篇。主要著作有:《新汉德词典》(荣获北京市社科二等奖)、《汉德成语词等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种工具书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同时也担心它会过于枯燥和学院派。然而,阅读体验完全超出了预期。这本书最令人惊喜的地方在于它构建的索引和检索系统,简直是为非母语学习者量身定做。它不仅仅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还似乎建立了一种基于主题或情境的关联索引。比如,如果你想找与“时间管理”或“人际交往”相关的谚语,它能够迅速引导你找到一组相关的表达,而不是让你在厚厚的书页中大海捞针。这种高效的实用性,让它从一本参考书,升级成了一本可以在实际交流中随时抽取的“急救包”。我曾尝试用它来解决一个工作中的翻译难题——一个德语客户说了一句非常地道的表达,我只理解了表面意思,但无法把握其深层含义。通过这本书的特定索引,我很快定位了相似的情境表达,并理解了客户言语中蕴含的潜台词,成功避免了一次潜在的误会。这种即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许多传统词典无法提供的功能。
评分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在学术参考价值上的巨大优势。许多德语学习资源在收录谚语时,往往只提供一个或两个最常见的翻译,但这本书显然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进行考证和对比分析。它似乎为每一个谚语都提供了一个“翻译光谱”,展示了该谚语在不同语境下,可以被翻译成哪些不同的中文表达,每种表达的侧重点和语气差异都被细致地剖析。这种多维度、立体化的解释方法,极大地提升了翻译的准确性和语境敏感度。我曾经遇到一个复杂的德语哲学论述,其中引用了一句晦涩的谚语,传统的工具书束手无策。但通过翻阅这本书中对类似表达的深入解析,我得以捕捉到作者试图传达的那种深层次的、带有哲学意味的批判性思维。这本书的严谨性,足以让最挑剔的语言学家也感到满意,它超越了普通学习工具书的范畴,真正达到了语言学研究的参考标准。
评分翻开这本厚厚的书,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古朴典雅的装帧设计,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使用这些谚语的年代。内页纸张的质感也十分考究,油墨印刷清晰,即便是年纪稍长的读者,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吃力。我个人最欣赏的是它对每一个德语谚语的排版布局,不仅给出了标准译文,更重要的是,在译文的旁边,似乎还附带了对该谚语文化背景的精妙阐述。这种处理方式,远超出了单纯的“词典”范畴,更像是一本文化解码手册。例如,对于一些看似晦涩难懂的表达,作者并未简单地给出字面意思,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历史渊源或者民间故事,使得我们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这种细致入微的考量,足见编纂者在学术严谨性与大众可读性之间拿捏得炉火纯青。我尤其注意到,在许多条目后,作者还巧妙地穿插了一些相关的德语俗语或俚语对照,这种横向的比较,极大地拓宽了学习者的视野,让人在学习单个谚语的同时,也能对德语语言的整体表达习惯建立起更立体的认知框架。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收录了多少条目,更在于它如何引领读者进入德语思维的世界。
评分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令人印象深刻。我一直认为,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掌握其“骨子里”的表达方式,而谚语正是这种精髓的集中体现。这本词典的收录范围显然非常全面,它不仅涵盖了那些耳熟能详、在日常对话中高频出现的经典谚语,更令人惊喜的是,它还收录了大量略显古老、但在文学作品或特定地区交流中依然鲜活存在的“活化石”般的表达。对于我这样的进阶学习者来说,这种广度至关重要,它能有效帮助我跨越日常口语的壁垒,真正理解德语文学的细微之处。此外,书中对于一些谚语的“现代应用”的说明也极其到位,它没有停留在历史的讲解,而是结合当代社会情境,解释了这些古老智慧在今天如何被重新解读和使用,这使得学习不再是考古,而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简直是匠心独运,让人爱不释手。我是一个非常注重书籍物理触感的读者,一本好的书应该能带来愉悦的阅读仪式感。这本《德语谚语词典》在这方面做到了极致。封面采用的材质,具有一种温润的磨砂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传递出一种知识的厚重感,但又不会笨重到让人望而却步。内页的排版布局也极为考究,留白恰到好处,字体选择既有德语的严谨感,又不失现代阅读的流畅性。我特别喜欢它在版式设计上体现出的平衡感——它既要承载大量的语言信息,又不能显得拥挤。作者(或编者)显然深谙设计之道,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德语谚语的读者,也不会因为信息密度过大而产生畏难情绪。更令人赞叹的是,它对不同类别的谚语似乎采用了不同的字体或颜色标记(虽然我尚未完全摸透其中的奥秘),这种微妙的视觉提示,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层次感和辨识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