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新资本论 | 作者 | 向松祚 |
| 定价 | 68.00元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ISBN | 9787508649085 | 出版日期 | 2015-01-01 |
| 字数 | 521000 | 页码 | 616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大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自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的40多年,经济体系的内在结构终于从量变实现突变。以性货币金融市场、流动性金融资产、范围内虚拟经济与真实经济相背离为显著特征的金融资本主义,已经成为支配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体系。人类经济已经进入金融资本主义新时代。 现在流行的传统教科书经济理论仍是产业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理论,相信产业资本居主导地位,决定经济体系价格体系和分配制度,相信实体经济支配虚拟经济。然而,金融资本主义时代,上述一切皆颠倒过来。虚拟经济支配实体经济,货币金融决定实体经济的价格体系和分配体系;大宗商品价格被完全金融化,与实体经济供需脱节;企业不再追求利润大化,而是市值大化。 这就是2008年金融海啸过去多年之后仍无解的原因。为什么世界各国采取了所能够采取的一切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复苏却依然疲弱乏力?为什么量化宽松不断增加货币供应量和流动性,真实经济的信用供给和需求依然萎靡不振?为什么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几乎完全失效? 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和政治决策者终于开始警醒过来,他们习以为常的理论模型和思维方式已经过时。金融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正以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力,猛烈冲击着封闭经济模型和旧的思维方式。如果不站到产业分工体系、商品服务市场、货币金融市场体系的新视角和新高度,我们就完全无法理解当今人类经济体系所面临的根本性难题,更无法找到改革经济治理、实现经济持久复苏的正确方略。 而这正是《新资本论》的出发点。作者向松祚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金融资本主义的起源和历史,论述了如何解决国家主权与宏观经济政策独立的矛盾,并探讨了金融资本主义未来的救赎之策以及中国战略。全书分为“金融资本主义的兴起、危机、救赎”三卷,视野宏观,气势磅礴,是一部既具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重磅经济学作品。 |
| 作者简介 | |
| 向松祚,经济学家,国际金融战略专家,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经济研究所顾问,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顾问委员会副主席,CCTV和多家国内外电视台特约财经评论员。先后就学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曾经任职中国人民银行和多家企业。 主要学术著作包括:《争夺制高点——大变局下的中国金融战略》、《伯南克的货币理论和政策哲学》、《汇率危局——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和后果》、《不要玩弄汇率——一位旁观者的抗议》、《张五常经济学》、《五常思想》(主编)、《蒙代尔经济学文集》(6卷,译著)、《欧元的故事》(译著)等。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新资本论》,经济学家 向松祚 潜心六年之作,中国首部全面论述金融资本主义的重磅著作,欧元之父 蒙代尔、经济怪才张五常联袂推荐 向松祚师从蒙代尔,多年来从事金融战略研究,《新资本论》是他六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为什么传统经济理论会失效?为什么2008金融海啸过去多年后仍无解?金融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正以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力,猛烈冲击着封闭经济模型和旧的思维方式。如果不站到金融资本主义的新视角和新高度,我们就完全无法理解当今人类经济体系所面临的根本性难题,更无法找到改革经济治理、实现经济持久复苏的正确方略。《新资本论》是当前中国以及全世界金融战略和经济道路值得参考的重量级著作。 |
| 文摘 | |
| |
| 序言 | |
拿到《新资本论》这本书,我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想看看向松祚老师对当下经济形势会有怎样的洞察。读进去之后,才发现这本书的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关于经济,更是关于文明的演进。向老师在书中,将资本的发展视为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维度,并且探讨了资本如何与政治、文化、伦理等领域相互作用,甚至相互塑造。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于“资本的伦理困境”的剖析。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资本往往会触及到一些道德和伦理的底线,而这种张力,正是推动社会不断反思和进步的动力之一。书中关于“绿色资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章节,也让我看到了作者对未来的关怀和期许。他并非一味地批判资本,而是试图在资本的框架内,寻找解决当下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出路。这本书读起来,既有理论的严谨,又有现实的关照,还有哲学的思辨,让我有一种“大开眼界”的感觉。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是《新资本论》,作者是向松祚。 这本书我读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打破了我以往对资本的一些固有认知。我之前总觉得资本就是一种冰冷的、逐利的工具,是把双刃剑,既能带来繁荣,也能引发危机。但向松祚老师在书中,用一种非常宏大的视角,将资本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历史和社会语境下进行审视。他不仅仅是在分析资本的运作规律,更是在探讨资本与人性、与社会结构、与文明演进之间的深刻联系。读到后面,我甚至觉得资本不只是一个经济概念,它更像是一种驱动社会前进的原始动力,一种在不断迭代和重塑中,试图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难题的复杂机制。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资本形态的梳理,以及对未来可能演变方向的推演,都让我耳目一新。特别是关于“人”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变化,从最初的生产要素,到现在的核心驱动力,这种转变的解读,我之前从未想过。向老师的文笔也很有力量,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陈述,而是充满了思考的深度和人文的关怀。他引导读者去思考,在资本的洪流中,我们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又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分读完《新资本论》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经历了一场关于“价值”的重新洗礼。向松祚老师在书中,不仅仅是在讲经济,更是在探讨“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他质疑了那些纯粹以金钱衡量价值的标准,并且深入分析了在现代社会,那些非物质的、以人为本的价值,是如何被资本边缘化,又如何重新焕发生机的。我特别欣赏他对“社会资本”和“关系资本”的解读,这部分内容让我看到了,在冰冷的商业世界背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合作和情感连接,才是支撑一个健康社会运作的基石。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精彩,他能够从一些看似平常的经济现象中,挖掘出深层次的资本逻辑和人性密码。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洞察敏锐的长者对话,他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揭示了最深刻的道理。这本书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忽视那些真正能够提升人类福祉的价值。
评分这部《新资本论》给我的感觉,像是在一场激烈的思想辩论中,突然站出来一个清晰而有力的声音,指出了问题的核心所在。我之前一直在琢磨,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经济发展迅猛,但贫富差距却越来越大,社会矛盾也随之激化?很多书都在谈论财富分配不均,但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或者给出一些药到病除的“标准答案”。向老师的书不同,他把这个问题追溯到了资本的基因里,探讨了资本在不同发展阶段所产生的内在张力。他没有回避现实的复杂性,而是用一种“解剖麻雀”的细致,分析了资本是如何通过各种机制,不断自我扩张,并且在扩张过程中,深刻地改变着社会关系和权力结构。我尤其喜欢他对“数字资本”和“平台资本”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让我瞬间理解了当下科技巨头们为何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以及这种影响力又会带来哪些新的挑战。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仅仅关注经济数字本身,更要关注数字背后的逻辑,以及资本在数字时代的新形态和新逻辑。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有了一个更深刻、也更具警惕性的认识。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被《新资本论》吸引,是因为书名里“新”字,以及向松祚这个名字。我一直很关注中国的经济和金融领域,向老师的观点总是很犀利,常常能切中要害。这本书果然没让我失望。他不是简单地复述马克思的《资本论》,而是站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对资本的本质、功能以及未来的走向进行了全新的解读。我最有感触的是,书中关于“创新”和“知识产权”在现代资本主义中的地位的讨论。以前我总觉得,资本就是钱,是投资,是生产资料。但向老师的分析让我看到,在信息爆炸、知识经济的时代, intangible assets(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已经远超 tangible assets(有形资产)。那些掌握着核心技术、数据资源和创新能力的企业,才真正成为了新时代的资本巨头。这种视角,让我对企业的价值评估,以及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定位,都产生了新的思考。这本书确实需要一定的经济学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但即使如此,向老师的逻辑清晰,论证有力,依然能够带领读者一步步深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